法國人口結構的變遷:從接受移民的國家漸漸變成由移民組成的國家

2020-12-13 每日環球神爆料

法國人的形象是什麼?

講到「法國人」的形象,您腦海中浮現的人是誰?

如果常關心歐洲政治,可能第一聯想到目前的總統馬克龍,或是感情生活豐富的前總統薩科齊。

居裡夫人

科學界的前輩們,可以會想到史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也是至今唯一獲得兩種不同學門諾貝爾獎(1903 年物理獎、1911 年化學獎)的居裡夫人。

齊達內

常看運動賽事的人,一定認識三屆世界足球先生得主,1998 年帶領法國隊奪得世界盃冠軍的前法國足球隊長齊達內;或是2018年世界盃中大放異彩,幫法國隊拿下第二次世界盃冠軍、僅 19 歲即獲得 2018 年世界盃「最佳年輕球員」獎的基利安姆巴佩。

讓雷諾

假如有喜歡看電影的朋友,則一定認識著名男演員讓雷諾,他除了演過一堆典型法國人的角色(警察、軍人)外, 2017年還在電影《俠盜聯盟》裡和劉德華演對手戲。另外,續集不斷的 007 電影系列,歷任女主角(邦女郎)不少是法國女星。遠的不說,近幾年連續 4007 的邦女郎都是法國女演員,《007 首部曲:皇家夜總會》中的伊娃葛林(Eva Green)、《007量子危機》中的歐嘉柯瑞蘭寇、《007:空降危機》中的貝荷妮絲瑪赫洛、《007:惡魔四伏》中的蕾雅瑟杜。

不過上面列舉的這些人,除了馬克龍和蕾雅瑟杜之外,其他人都是「不太法國」的法國人。

薩科齊的爸爸是匈牙利人,1944 年從匈牙利逃出來,以難民身分到達巴黎,娶了來自希臘移民的女兒。以血緣來說,薩科齊只有 1/4 是法國人血統。

居裡夫人生長于波蘭華沙,她的波蘭原名是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24 歲時到巴黎大學念書、取得學位、認識丈夫皮耶居裡,結婚而取得法國國籍。居裡夫人心中懷念祖國,將她發現的新化學元素以波蘭(Polska)的前兩個字母 Po 命名(中文譯為「釙」)。1995 年,與丈夫皮耶居裡一起移葬法國偉人的陵寢先賢祠。

齊達內出生於法國南部城市馬賽,父母是來自北非阿爾及利亞(前法國殖民地)的移民,以血緣來說他是阿拉伯人;姆巴佩出生在巴黎,父親是中非喀麥隆(前法國殖民地)移民,母親是阿爾及利亞移民。姆巴佩其實是中非人與北非人生的小孩。

讓雷諾出生於北非摩洛哥(也是前法國殖民地),父母是西班牙安達盧西亞人後移民摩洛哥。讓雷諾在 22 歲時移民法國後歸化取得法國國籍,在移民之前讓雷諾的自我認同是西班牙人。

貝荷妮絲瑪赫洛

伊娃葛林生於巴黎,父親是瑞典牙醫,母親是從阿爾及利亞移民回法國的法屬移民後代,在法語中有個名稱稱呼這種人:黑腳(pieds-noirs)。黑腳原初意指在北非穿皮靴的歐洲人,後來泛指居住在阿爾及利亞的法國、歐洲公民及其後代。1962 年阿爾及利亞從法國獨立後,約 80 萬的黑腳移民回法國本土;歐嘉柯瑞蘭寇是原籍烏克蘭的超級模特兒,嫁給法國攝影師後取得法國國籍;貝荷妮絲瑪赫洛生於法國巴黎,母親是法國人,父親是中國與柬埔寨的混血兒,算起來貝荷妮絲瑪赫洛有 1/4 的華人血統。

最早出現人口危機的國家

19 世紀以來,醫學的進步讓死亡率不斷下降,這一點在歐美特別明顯。當時的法國人就不愛生小孩。早在 19 世紀中後期(1864 年),法國就已經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當時中國正值太平天國之亂,還處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年代。又因同時期歐美各國開始不同程度的工業化社會,工業化使產業界對工人勞力的需求大增。又人口數與勞力人數、納稅人數、兵源人口數息息相關,想要國力強大,先決條件是國家有充足的人力。

20 世紀初德國人口大幅增長,同時期的法國人口成長速度明顯落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炮聲響起時(1911 年),法國有 3,960 萬人,英國 4,530 萬人,德國則有近 6,500 萬人。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人力大量耗損、兩次大戰之間的經濟大蕭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打前的法國人口才剛超過 4,100 萬,英國 4,600 萬(1931 年統計資料),都只是剛恢復到一戰前的水平而已。反之,第一次戰敗的德國於 1933 年回到一戰前水平的 6,530 萬人,後因併吞奧地利,到 1939 年歐陸大戰開戰前夕,希特勒統領的德國是個近 8,000 萬人口的大國,幾近英法兩國人口相加總和。難怪兩次大戰英法聯軍都得靠美國人幫助才打敗德國。

從「接受移民的國家」漸漸變成「由移民組成的國家」

因很早就對人口老化有危機感,法國從 20 世紀初開始招募海外人口移居法國。早期是典型的工作移民,以及在法國生活工作穩定後,把家人帶來的依親移民。二戰之後,北非、中非、越南、寮國等前法屬殖民地的人,因為戰爭等因素移民法國。尤其中北非諸國因為前殖民國家的歷史背景,官方語言即是法語,使得這些移民還有語言的先天優勢。

其他來自歐洲的移民一直沒有停歇,尤其近二十幾年歐洲整合的腳步加速,其他歐盟國家的人更容易進入法國工作、定居。以移民來源國區分,目前法國境內來自非洲國家的移民佔全部移民的 44.6%,歐洲國家的移民佔 35.4%,亞洲國家的移民佔 14.3%。再以最近法國發出籤證的數量來看,2017、2018 年法國發出的各種籤證:中國分別以 84.9 萬和 87.6 萬居冠,比第二、第三名的國家相加還高。

整體統計數據來看,法國目前的 6,600 萬居民中,近 1/10 的人(9.3%,約 620 萬)是第一代移民(雙親皆不是法國人、出生地在法國以外),其中 39%歸化取得法國國籍。另外有 11% 的人(730 萬)是第二代移民(父母至少其中一人是移民,且出生地在法國)。這 730 萬人中的 45%、328.5 萬的雙親都是移民,另外的 55%、401.5 萬人的父母之一是外籍移民。

現居法國的第一、第二代移民相加,佔總人口的 1/5。算的寬鬆一點,全法國約有 1/3 的人是移民或親族中有人是移民(如兄弟姊妹的配偶是移民)。如果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 1918 年起算,法國接收移民至今正好超過一百年。1920、30 年代的移民已經生育到第三代甚至是第四代的子孫。或者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描述,目前在法國要找到從自己往上數三代都是原生法國人(也就是爸媽兩邊 4 個祖父母都是土生土長的法國人),反而越來越難。

換言之,法國過去是「接受移民的國家」,但經過近百年來的發展,法國已經漸漸變成「由移民組成的國家」。

歐盟生育率第一名,移民降低人口老化速度

移民的其中一個特徵是,平均年齡通常低於社會總人口的年齡平均。最近各已開發國家大都面臨少子化、人口老化的社會問題。法國接收移民,不只降低總人口的平均年齡,更增加新生兒的人數。

以結論來看,法國是歐盟各國中生育率的冠軍。再從近一個世紀的人口發展歷史來看,法國有可能是發達國家中搶救生育率最成功的國家。

根據歐盟的統計資料,法國的生育率最近 5 年連奪歐盟 28 個成員國的第一名,生育率在歐盟最高,2016 年的婦女平均首胎生育年齡 28.5 歲,雖不是歐盟諸國中最低,但也低於全歐盟平均值的 29 歲。

第二代移民佔人口比例逐年增加

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是吸引世界各地移民定居法國的關鍵,因為接納移民的關係,法國人口結構近百年來有明顯的轉變。

法國 近 20 年新生兒統計,總數都維持在 76.7 萬(1998 年)到 83.2 萬(2010 年)之間。尤其是 2008 年(82.8 萬新生兒),全球金融海嘯後的 2、3 年,沒有明顯的下滑,甚至 2010 年還出現近 20 年的最高點 83.2 萬。

但我們進一步把新生兒依父母國籍區分,可看出父母「都是」法國籍的新生兒總數明顯逐年減少。1998 年時 85% 新生兒的父母「都是」法國籍,但到了 2017 年,這個比例已經下降到 75%。反之,1998 年有 6.6% 的新生兒父母「都不是」法國籍,但到了 2017 年時,這個比例提升到 9.8%。換言之,2017 年時,15% 的新生兒父母其中一人是「外籍配偶」,10% 的新生兒父母都是「外籍人士」。

因為移民會歸化取得國籍,以新生兒出生時父母的「國籍」來區分,無法完全表現出是否是移民的後代。法國官方統計時同時呈現另一個區分標準:以父母的出生地為區分。即便新生兒總數幾乎持平,但是「父母都出生在法國」的新生兒總數從 1998 年的 76.8% 下降到 2017 年的 68.5%,而「父母一方生於法國、另一方生於外國」(父母之一是第一代移民)的新生兒從 1998 年佔總數的 13.7% 略增到 2017 年的 15.4%。差別最大的是「父母皆生於外國」(也就是父母都是第一代移民所生的第二代移民)的新生兒從 1998 年的 7.2 萬持續增加到 2017 年的 12.3 萬,佔全部的比例從 9.3% 增加到 16%,

總結來說,如果把父母都是外國人的新生兒扣除,法國的新生兒總數其實是逐年略降。簡而言之,我們可以換個說法來描述,法國的高生育率其實是靠接收移民在撐著的。

不同文化交融,法語是共通語言

法國的移民分布大致有地理因素可循。西班牙裔的移民多分布在靠近西班牙的西南方;義大利裔的主要分布在靠近義大利的東南方;北非三國(摩洛哥、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的移民則在南部大城馬賽附近;德國裔、土耳其裔的來自東北角。坐飛機來的亞裔移民則大多居住在巴黎及其近郊。如果以城市鄉下區分,大部分的移民居住在城市,巴黎匯集了全國近 2/5 的移民人口

從城市的所在位置及匯聚的移民可以看出當地的文化特色。如深受德國日耳曼文化影響的聖誕市集要去德法交界的斯特拉斯堡。在華人聚集的巴黎十三區,到處可見中文字的招牌,商店裡可以買到全中文的報紙,餐廳備有中文菜單,老闆能用法語跟你解說每一道中國菜的料理方式;中國超市裡面能買到大部分中式料理需要的食材;農曆新年時可以買到年糕、紅包袋,還有舞獅遊行。

不同背景文化交融,法語成了彼此交流的共同語言。

教育是民族融合的第一線

在法國,小孩 3 歲就可以上免費的公立幼兒園。不用抽籤免排隊,只要提出小孩的身分證明文件(如護照)、居住在當地的證明(如房租租約)、注射疫苗證明即可去市政府辦理入學。按學區排入學校,如果學區的學校額滿,就排到隔壁一間的學校,總之,市政府一定得收。注意,不以小孩的父母是否有合法居留權為前提。

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各級教育幾乎都是公立學校,不收學費或是學費很低。幼兒園、小學學校統一提供午餐(弱勢區域的學校提供免費早餐),餐費依照家庭收入計算,核算結果介於 1 歐元到 7 歐元之間,各地情況略有不同。

從2019年 9 月開始,公立幼兒園變成強制義務教育的一環。理由是,要讓小孩從小就學法語。這對移民家庭的小孩特別有意義,因為免費或低廉的公立教育在促進移民融入社會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

移民的小孩上學後,很快就學會用法語與老師同學溝通對話。不同文化背景家庭的小孩在學校互動久了之後,除了外貌之外,彼此的區隔持續減少,進而促進之後的文化交流。

整體來說,第一代的移民法語水平、收入水平都比較差,很多第一代移民從事基礎勞力工作,餐廳廚師是典型。但到了第二代移民,教育水平、語言能力及所得收入平均都比父母輩好。因為小孩從小都能接受免費公立教育,可以一直念到不能念或不想念為止。

法國大學以上教育雖有名額限制,但只要考試通過就能幾近免費入學。學生身分可以申請各種交通、住宿補助,外籍生──只要合法居留──都可以適用。大學生在外租房,每個月都能申請到 100 到 200 歐不等的房租補助。在外租屋三個月從法國政府領到的補助就幾乎等於繳給學校的學費。

納入社會保障體系,留住移民

對移民來說,如果可以選的話,為什麼他要去這個國家?一旦決定離鄉背井,下一個落腳地要選擇哪裡?中非、北非等通行法語但政治動蕩的地區,因為安全顧慮,當地居民選擇移民到相對安全的法國,這很容易理解。但對來自非法語世界國度的人呢?

對法國來說,要如何吸納世界各地的人才來定居法國、在法國工作繳稅?

其中一個成功的要素可能是:法國將不管什麼人──只要合法居留──都納入社會保障體系之內。

在法國,只要合法居留──不管那一種居留──就可以加入全民健保,領取各種社福補助。看病住院不分國籍,只要拿著健保卡去,收一樣的公定價。一般人常說法國各種社福育兒津貼「生越多領越多」,這是真的。而且不分本籍外籍,只要拿出合法居留的文件,該給的一毛不少。

所有住在法國的人──只要不是非法居留──都不怕生小孩。法國整套生育小孩、照顧小孩的體系相對完善,而且整套社會制度已經培養出重視小孩的社會風氣。

舉例來說,在巴黎懷孕生小孩。懷孕前各種產檢,法國健保幾乎全額給付。生產時去公立醫院,打無痛分娩、住單人病房、出院時帶走一大包尿布,醫院批價:免費;產後回家,助產士帶著裝備到家追蹤產婦、小嬰兒健康情形,量身高、血壓,順便衛教育嬰知識。臨走前,健保卡刷卡機登記一下:免費。

那健保的錢從哪來?法國社會福利制度強調社會連帶的互助概念,只要有工作的人就要繳各種保費,平均4 塊薪水要付 1 塊的健保費。

法國因為接納移民,讓人口圖像更加多元化。減緩了人口老化的問題,也吸納了更多人才為法國爭光。

相關焦點

  • 僑外移民:小語種大用途,移民非英語國家贏在未來
    西班牙語是近20個拉丁美洲國家的官方語言,隨著中國與西班牙、拉美貿易往來的深化和中企「出海」的加速,未來懂西語的人才在就業市場上將大放異彩。僑外移民:西班牙語在美國也有相當多的使用者西班牙語在美國也有相當多的使用者。拉美裔(西班牙裔)是當今美國第一大少數族群,以西班牙語為母語的人口多達5200萬,而每3個美國人裡,就有1個會西班牙語。
  • 派屈克·曼寧談全球史、移民與民族國家
    後來我又發現,到了非洲同世界交流的二十世紀,法國政府收取了大量稅款,但這些錢並未花在當地,而是被送至其他地方。所以,繁重的稅收制度對當地的損害遠超奴隸貿易。我因此而沉迷於全球史,這就是我為什麼研究該領域、該國家,特別是關於奴隸制和人口的問題。我開始研究奴隸貿易總體上對非洲人口有什麼影響,並仍然致力於該問題的探究。我還在寫另一本書,也是希望能澄清該問題。
  • 加拿大榮登移民接受度最高的國家!
    大多數人在選擇移民國家時,衡量的因素往往都會集中在生活質量、教育質量、社會福利等等硬性指標上;而目的國家對新移民是否足夠包容、這個國家的居民是否對新移民群體持歡迎態度,這些軟指標卻極容易被大家所忽略。
  • 人口結構 火星移民 兩個截然不同的命運
    本期關鍵詞:人口結構 火星移民 產業機會 萬億營收代言:給大家一點想像力,我們來推演兩個不同的中國未來。我們的人口結構?做生意要關注宏觀環境,而最重要的宏觀環境因素就是人口結構。在中國企業界特別早期關注人口結構的人不多,攜程的梁建章算一個,諮詢界我是比較早的,從2015年的時候我就在知乎發起過一場討論,如果人類移民火星了,我們的產業結構,生存條件,消費習慣會發生什麼變化。接下來這篇文章,老代就針對不同時期的人口結構入手進行一次大膽推演,甚至推演到人類大規模移民火星之後,人口結構和產業機會將會帶來什麼變化。
  • 移民與生育率貢獻大 澳洲人口增速居說英語國家首位
    中新網7月4日電 澳洲網編譯報導稱,人口增長給澳洲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了深遠影響,人口結構變化一直都是澳洲公眾討論的一個重要話題。事實上,有關澳洲人口增長率的話題一直充滿著複雜性。有人反對人口增長,也有人力挺人口增長,認為人口增長對澳洲有益無害。不過根據澳洲統計局(ABS)近日公布的數據,澳洲人口進一步增長的可能性很大。
  • 澳洲是一個移民國家,移民很重要!
    疫情引爆澳洲人口問題!移民銳減,老齡化加速!專家:澳洲是一個移民國家,移民很重要!最新的研究顯示,在疫情期間,從澳大利亞首府城市到偏遠地區的人數激增,並且預計到2031年,澳大利亞全國人口將因疫情少110萬人!
  • 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向緬甸聯邦共和國勞工移民和人口部援助防疫物資
    國家移民管理局向緬甸聯邦共和國勞工移民和人口部援助防疫物資(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央廣網德宏11月24日消息(記者李健飛 通訊員通訊員蔡大偉 何星餘)「胞波情誼重,攜手共抗疫」。11月20日,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向緬甸聯邦共和國勞工移民和人口部援助防疫物資儀式在雲南瑞麗口岸舉行。瑞麗出入境邊防檢查站黨委書記、站長徐雲波和緬甸木姐地區移民局局長吳貌貌率領雙邊代表團出席此次捐贈儀式。儀式上,徐雲波站長代表國家移民管理局致辭,表示願意與緬方同舟共濟、攜手抗疫。
  • 王朔:法國移民問題折射四大困境
    首先,是經濟的因素,即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困境。目前,歐盟人口自然增長率僅為0.075%,預計到2060年將有1/3人口超過60歲,1/5超過80歲。相比而言,法國的情況還算好,人口自然增長率能達到0.5%,但人均壽命卻在不斷攀升。這就導致了雖然法國婦女平均生2.01個孩子,不到20歲的青年人繼續增加,但青年人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卻在下降。
  • 美國的人口普查:種族、移民與驢象之爭
    本文由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北京大學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方法與應用」論壇(第七期):「美國人口普查:歷史沿革與現狀」講座材料整理而成。講座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鄭真真教授。
  • 講真,地中海附近,哪些歐洲國家最適合移民生活?
    在這裡,推薦範圍縮小到政治體制和經濟體系成熟的歐洲南部:葡萄牙、西班牙、法國、義大利、馬爾他、希臘、賽普勒斯等7個國家。另,西亞的以色列也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但想要移民移居以色列,很難。上面挑出的7個國家的生活成本指數高低排列為:法國、義大利、馬爾他、賽普勒斯、希臘、西班牙、葡萄牙。No.3/ 生活質量生活質量,並非全部只由生活成本所決定。
  • 曲線移民歐洲高福利國家之移民瑞士
    part 1 位置士,為西歐國家之一,人口約795,全國劃分為26個州。瑞士為聯邦制國家,伯爾尼是聯邦政府所在地。瑞士北靠德國,西鄰法國,南接義大利,東臨奧地利和列支敦斯登。超過15萬家企業都開在這個僅有150萬人口的地區。其中化學產品,藥品,精密儀器,電子產品等行業在世界上享有盛譽。
  • 法國的穆斯林移民及其與主流社會的互動
    進入21世紀之後,在國家與天主教會關係相對緩和之際,隨著國內穆斯林群體的壯大,有關伊斯蘭教及其與國家的關係問題變得越來越尖銳,其中的一個重要焦點就是國家世俗主義意識形態之下的一些涉及伊斯蘭教的具體立法與政策。 根據各種統計資料,法國2014年的總人口是6620萬,在法國居住著600萬穆斯林,佔總人口的約10%。穆斯林人口的82%來自於馬格里布國家。
  • 影響力堪比中美的小國:卻完全被外國人控制,人口全靠移民撐著
    這年頭移民國家其實非常常見,畢竟世界變遷的腳步實在是太快,因為各種原因遠赴他鄉的人實在是太多了,所以不足為奇。但要說一整個國家全都是移民的情況這還是比較少見的,畢竟一個國家的原住民完全被取而代之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有一個國家卻還真的出現了這樣的情況,甚至乎這個國家的影響力還可以比肩中美2大國家,影響超十億人口,這個國家就是梵蒂岡。
  • 歐洲國家注重移民語言教育
    總體而言,尊重移民母語教育價值、推動移民母語教育發展,同時強調本國主流語言的教育,是當代歐洲主要移民國家相關語言政策的共同趨勢。  瑞典實施的移民融合政策被歐盟認為是最出色的國家政策之一。20世紀50年代,來自鄰邦的移民開始遷入瑞典,到了70年代,芬蘭和土耳其的移民逐漸增多。20世紀80年代之後,瑞典移民的國際化特徵更加明顯。
  • 俄羅斯那麼缺人口,為何不接受黑人移民呢?
    俄羅斯的人口密度是8人 /平方公裡、中國146 人/平方公裡、印度412人 /平方公裡、美國35人 /平方公裡,這四個國家都擁有上億人口,領土面積也都位於前列,但俄羅斯的人口密度如此之低,這才是真正的地廣人稀,而極少的人口數量一直是俄羅斯國力的短板,對俄羅斯的發展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 德國移民專家:未來20年 移民將突破社會人口30%
    中新網11月13日電 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導,德國聯邦勞工市場和職業研究所移民問題部負責人赫伯特·布魯克爾日前表示,未來20年,德國社會人口中移民比重將會進一步升高。布魯克爾表示,目前德國人口中約有四分之一的人具有移民背景,未來20年,該比例將會超過30%,甚至是40%。他指出,德國法蘭克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現如今法蘭克福每兩個人中,就有一個居民具有移民背景。在柏林,該比例約為35%,人們目前從大城市看到的情形,未來將是整個國家的正常現象。
  • 歐洲最值得移民的國家,歐洲移民國家排行榜!
    根據今年出爐的宜居國度排行榜數據顯示,全球十大宜居國家中,歐洲國家佔了5個席位。歐洲以宜居性、經濟發達程度、社會福利的優越性等,成為世界人口遷徙的目的地。
  • 為何這些國家的人選擇移民馬來西亞?
    說到移民你心中的C位移民國家是哪裡?是歐洲?是北美洲?還是熱帶風情一片獨好的東南亞地帶?其實不然,可以看出這是一個開放性的提問,答案可能是多種多樣的。但是這些為什麼這些國家的居民還會選擇移民馬來西亞呢?和小編一起來一探究竟!哪些國家的人鍾情於移民馬來西亞?
  • 為什麼說馬來西亞是東南亞地區移民國家首選?
    本文來自知乎:Zack先生 近年來,國內競爭愈演愈烈,移民已經成為了一股不可阻擋的潮流趨勢。那麼在眾多國家當中有哪些國家值得我們去移民呢?
  • 澳洲網:移民改變墨爾本人口結構 華人佔比較高
    澳洲網:移民改變墨爾本人口結構 華人佔比較高 2017-07-11、尤其是亞洲移民的湧入,大墨爾本地區的人口結構以及社會面貌正在發生著巨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