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鬆教育失敗!日本教育重回「填鴨式」

2021-01-11 觀察者網

日本文部科學大臣馳浩上月在談到將於2020年度之後實施的新學習指導要領時,明確表示日本將和施行已久的「寬鬆教育」政策訣別,但承諾不會削減學習內容,同時提高教學質量。

馳浩的這番言論讓民眾的目光再次投向「寬鬆教育」這一話題,以及圍繞「寬鬆教育」的種種是非爭議。

《墊底辣妹》劇照

什麼是日式「寬鬆教育」?

據新華社駐東京記者介紹,戰後日本在極為重視教育的背景下實現了經濟奇蹟,科技文化等也開始擁有全球影響力。

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經歷了幾十年的填鴨式應試教育之後,日本的教育界和經濟界等開始反思填鴨式應試教育的弊端,例如厭學,逃課,校園暴力等,試圖向一種更注重學生身心健康和綜合能力的教育方式轉變,這就是所謂的「寬鬆教育」。

廣義上「寬鬆教育」時期指上個世紀80年代到2010年左右,狹義上「寬鬆教育」始於2002年左右,也是從那時起,學校開始實行每周5天學制,並且正式採用重視「寬鬆教育」的學習指導要領。

日本推行「寬鬆教育」的本意是要減少教學中的死記硬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考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生活能力等。

「寬鬆教育」的一大特徵就是學校學習時間的減少,中小學生平均每周課時減少兩小時,小學六年期間國語授課時間減少200多個小時,而教學以外的「綜合學習」時間增加約400個小時。「綜合學習時間」可以搞各種課外活動和社區活動,而不是教授課本知識。

《墊底辣妹》劇照

「寬鬆教育」真的輕鬆嗎?

其實不然。據華義了解,雖然日本政府在公立學校的教學學習中降低考試和成績的重要性、不以成績「排座次」,但在重視名校出身的社會氛圍中,學生們競爭升入名校的「暗戰」卻始終存在。

對於想要進入更好大學出人頭地的學生及家長來說,「寬鬆教育」並不輕鬆,日本的補習班「塾」成為重視教育的家庭的課外戰場。新華社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有許多在日華人都將自己的孩子送入課後補習班「塾」,以便在日後的升學考試中佔得先機。

訣別「寬鬆教育」傷了誰?

記者說,和中國的「80後」曾被認為是垮掉的獨生子女小皇帝一代一樣,日本社會也有「寬鬆一代」這樣的稱呼。馳浩宣稱要和「寬鬆教育」訣別,讓有些「寬鬆一代」感到「很受傷」,訣別似乎意味著自己是國家政策的敗筆,而「寬鬆一代」則變成了帶有歧視性的詞語。

實際上,所謂的「脫寬鬆教育」幾年前就已經開始施行。自從「寬鬆教育」在日本開展,由於課時明顯減少,學生學習能力下降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國際學習能力調查顯示,在實施寬鬆教育期間,日本學生的數學思考和讀解能力排名都大幅下降。

許多日本人認為「寬鬆教育」是學生學習能力下降的罪魁禍首,而學生的學習能力下降將影響到日本的國際競爭力。因此日本政府從2008年到2010年開始逐步施行「脫寬鬆教育」,相應增加了學校學習時間,而日本學生在國際學習能力調查中的排名隨著也取得了一定的回升。

不過,也有持相反意見的人覺得這並不值得大驚小怪,日本學生學習能力排名的下滑是因為參加調查的國家和地區大幅度增加,對這樣的排名變動沒有必要大肆渲染,日本應該對自己的教育方針保持自信。

而自由記者前屋毅則認為,歸根究底文部科學省(相當於中國的教育部)才是對「寬鬆教育」的最大誤解者。由於社會上存在對「寬鬆教育」帶來學習能力下降的批評,文部科學省便轉而否定「寬鬆教育」,從根源上造成民眾心中對「寬鬆教育」政策失敗的印象。

實際上文部科學省並沒有正確充分地向民眾解釋「寬鬆教育」原本的目的,如果從一開始貫徹落實好,就不會形成現在對學習能力下降的批評聲勢。

相關焦點

  • 日本的「填鴨式教育」與「寬鬆教育」
    [摘要]「填鴨式教育」固然是不可取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寬鬆教育」就值得提倡讚美,否則,英國人也不會想到要找中國老師取經,探討中國模式教育了。【三、填鴨教育與寬鬆教育】現在,在網絡上會經常看到國人對國內「填鴨式教育」教育的批評,並同時讚美海外其他國家所施行的「寬鬆教育」。在這兒,我想特別強調一下:海外國家的「寬鬆教育」是分流的。例如日本,「寬鬆教育」主要指公立學校的義務教育而言。而私立學校則不然。當然私立學校也可以「寬鬆教育」為辦學方針,但除非在硬體或是其他方面擁有相當的特色與吸引力,否則很難招收到學生。
  • 日本「寬鬆教育」失敗的啟示
    日本實施寬鬆教育政策時的教育發展階段與我國當前實施的減負政策非常相似,汲取日本的前車之鑑,可以為我國探究科學減負問題提供有效的參考路徑。日本在上世紀70年代曾全面推行「寬鬆教育」,2016年政府發表「去寬鬆化」宣言,承認寬鬆教育失敗。總結起來,其失敗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第一,在政策理念上,沒有形成統一思想。
  • 日媒對比中日高等教育:中國開始反思填鴨式教育,日式「寬鬆教育...
    《日本經濟新聞》6月27日文章,原題:中國高考和日本寬鬆教育6月7日-9日,中國2018年高考,有的地方甚至出動了裝甲車。廣東省因為遭遇颱風,江門市出動特警裝甲車護送考生前往考場。安徽省也出現了警車為考生乘坐的大巴開道的場景。
  • 日本「寬鬆教育」——真相與思考
    6月6日,21世紀教育研究院舉辦日本「寬鬆教育」主題沙龍。日本、韓國、臺灣、新加坡、香港等亞洲國家和地區的成功政策經驗為我們提供了借鑑。但是去年日本文部省對「寬鬆教育」政策的改革,引起了國內對這一問題的熱議,在傳播較為廣泛的觀點中,認為日本的「寬鬆教育」對日本造成了種種惡果,是失敗的教育改革政策,這也成為了部分人反對「減負」的理由。事實如何呢?這篇文章將為你理清。背景:日本為什麼要提出「寬鬆教育」?
  • 填鴨式教育的興衰史
    填鴨式教育是我們家長聽到最多也擔心最多的教育方式和理念,那到底什麼是填鴨式教育呢?它是由誰創造出來的呢?它為什麼在中國教育界統治了這麼久呢?它的利與弊、功與過是什麼樣的呢?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填鴨式教育的概念。
  • 填鴨式教育是教育的最優選擇
    由來填鴨式教育是蘇聯一位教育家凱洛夫發明的,他發明這種教育後就被蘇聯人民唾棄,當時中國沒有完善的教育體系,結果撿了人家失敗的發明(中國人當時比較保守)。在中國全部都是這種教育。顧名思義,就是把知識一味灌輸給學生,給了文章,就死背,全都不明白意思。「反正完成任務就得了」學生如實說。與之相對的是啟發式教育。相對於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成長方式當然是啟發的好。在教育界有一句話:「我聽,我忘記;我看,有印象;我做,我記住。」填鴨式教育前兩項都佔全了,就是沒有「做」這一環節。而啟發式教育就充分考慮到了做的重要性。
  • 蘭迪少兒英語:日本寬鬆教育給中國素質教育的啟發
    近年來,我國開展了一系列「減負」運動,推行素質教育,引發了公眾的熱議。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也進行過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其中,日本在上世紀70年代推行的「寬鬆教育」,和減負運動相似,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和借鑑。
  • 中國的填鴨式教育
    我們似乎從小接受的就是「填鴨式教育」,我們也從小被灌輸中國學生缺乏創造力的觀點。
  • 建議:有遠見的家長,要懂得將教育從「填鴨式」轉變為「個體式」
    換言之,填鴨式的教育就是在給孩子打思想鋼印,讓他們不必經過豐富的想像,就能得到統一化的標準答案。1)填鴨式很難做出改變,這是「反人性」的填鴨式教育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快速且回報高的方式。因而,習慣了填鴨式的教育,再想做出改變,實質上是反人類的,這也可以從「富士康」的模式得出啟發。
  • 寬鬆教育失敗了?為何日本要與之「訣別」
    日本文部科學大臣馳浩上月在談到將於2020年度之後實施的新學習指導要領時,明確表示日本將和施行已久的「寬鬆教育」政策訣別,但承諾不會削減學習內容,同時提高教學質量。  馳浩的這番言論讓民眾的目光再次投向「寬鬆教育」這一話題,以及圍繞「寬鬆教育」的種種是非爭議。  什麼是日式「寬鬆教育」?
  • 日本寬鬆教育下的「平成廢物」,原來是這樣養成的,值得深思
    很多人都在議論填鴨式的教育。很多家長認為學校只會硬性的灌輸孩子知識。認為如今教育只會把孩子培養為一個考試的機器。一無是處的平庸人。於是一些家長把目光轉向了他國的教育,日本的教育環境就十分寬鬆,日本政府早在2002年的時候就開始實行所謂的寬鬆教育,為了減輕日本孩子的學習壓力,這與中國的填鴨式教育形成顯明的對比,我們一起來看下日本實行寬鬆教育下的後果。從1989年到2019年,被稱為平成時代,留給日本人的不是什麼美好的回憶。
  • 比起中國義務教育,日本寬鬆教育輸在哪?
    當時,日本也遵照歐洲諸國加大高中數學的難度,然而很快社會開始對這種「填鴨式教育」展開批判。在全世界範圍轟轟烈烈的數理化科目加強難度運動後,日本社會開始反思這樣的教育是否只能培育出考試機器,而不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材。於是,日本社會又走向另外一個極端。比「增負」運動更加轟轟烈烈的「減負」開始了。
  • 談資| 寬鬆教育失敗了?為何日本要與之「訣別」
    馳浩的這番言論讓民眾的目光再次投向「寬鬆教育」這一話題,以及圍繞「寬鬆教育」的種種是非爭議。  什麼是日式「寬鬆教育」?  據新華社駐東京記者華義介紹,戰後日本在極為重視教育的背景下實現了經濟奇蹟,科技文化等也開始擁有全球影響力。
  • 聊聊「填鴨式教育」
    我想聊一下所謂的「填鴨式」教育。首先,我自己就是填鴨式教育的產物,從學前班的「阿波次得鵝佛鴿」,到大學求解麥克斯韋方程組,我接受的一直都是灌輸式的教育,哪個階段應該學習什麼層次的知識,早就被安排的明明白白。很多時候我甚至不需要真正理解某一個知識點,只需要記住出題的模式,就可以給出很多問題的答案。
  • 有聲中日雙語 丨「填鴨式教育」用日語怎麼說?
    填鴨式教育有什麼優點和缺點?詰め込み教育は、1970年代ごろまでは日本教育のスタンダードとして、日本の教育現場で取り入れられていました。詰め込み教育とは、膨大な勉強によって基礎學力の早期取得を目指す教育や、短期間の間にどれだけの情報をインプットし、応用できるのかを目指す教育を指すことがあります。直到70年代前後,在日本的教育環境中,填鴨式教育還是日本的標準教育方式。填鴨式教育是指為了在早期獲得基本學習能力而大量學習的教育,也是指為了應試在短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攝入知識的教育。
  • 填鴨式教育培養的是「奴隸」?
    最近讀萬維鋼的《智識分子:做個複雜的現代人》,其中「流水線時代的英雄」這一章讓我有醍醐灌頂的感覺,原來我們所謂的填鴨式教育,其實培養的就是奴隸,無怪乎那些叛逆分子(成績不好的學生),很多反而卻是具備企業家精神的「有智」之人。不信?那麼請詳細看看如下內容。
  • 日本已不再是日本?「寬鬆教育」出來的日本年輕人如何讓日本變色……
    據統計,日本應屆大學畢業生中,一年內辭職的人數佔11.9%,三年內辭職的人數高達31.8%。日本「垮掉的一代」在日本,有一代年輕人的口碑,比中國的90後還慘。2002年,一項名為「寬鬆教育」的革新,改寫了全日本兒童的命運:周六日放假,課外作業驟減,連成績排名也取消了。
  • 父母「填鴨式教育」真的好嗎?用體驗式教育,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現在的孩子競爭層面大,所以,很多父母都會對孩子要求高,從小就用灌輸的方式傳授給孩子知識,甚至會幫孩子報很多興趣班、培訓班,最後看似有點效果,但不過是在"填鴨式"教育。作為家長會看重孩子的發展?不過是看重孩子的成績而已,"填鴨式"教育想要淘汰,似乎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畢竟它並不是沒有效果,不過是效果不佳而已。
  • 《三傻大鬧寶萊塢》:填鴨式教育、逼迫式教育帶來的危害
    《三傻大鬧寶萊塢》影片採用插敘的手法,以搞笑的風格、幽默諷刺的手法批判當下教育中存在的填鴨式教育、逼迫式教育、同時也探討了一些典型的問題,如:學生自殺、以成績名次排座位、貧富差距等等。讓觀影者笑中有淚,淚中有笑,同時帶動觀影者自發、自覺的思考和探討意義。
  • 一二三四五和填鴨式教育
    一定程度上來講,有效的填鴨式教育可以。回到剛才提到的數列遊戲當中。你們有沒有發現剛才我闡述斐波那契數列的時候,有一個小細節?我第一次提到的時候,我說的是,我寫下:0, 1, 1的時候,有人就知道我在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