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少年》是2005年在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和綜合頻道聯合首播的優秀國產動畫,其線條優美的畫風和性格迥異的角色都是這部動畫的優秀代表特點,因此獲得了「中國動畫成就獎」的榮譽。並且在上映的同年,引起了國內兒童學習國學、學習圍棋的小高潮,可謂是名利雙收。
但是說到故事的劇情似乎是有些邏輯上的問題,感覺很多事情發生得莫名其妙,感覺特別突兀和不合理。例如壞了一輩子的「快斧手」金威遠臨終前對江流兒的善意提醒,感覺不是很真實。雖然有句古話說「人之將亡,其言也善」,但是把他適用在這還是讓人無法接受,還是劇情節奏太快,鋪墊得不好所致的。還有關於江流兒和方百花的愛情,兩個人在童年時期一直是以兄妹相處,突然江流兒發現方百花的女兒身,就立即愛上了她,未免有些兒戲。
除此不合理之外,故事還有一個重大漏洞,讓人無法接受並且還飽為詬病,它就是方勝和林心誠的棋聖之戰:方勝用五對一戰術加上拖字訣戰勝了林心誠,從而取得了棋聖的稱號。要知道「棋聖」代表的是圍棋界最強的棋手,代表著圍棋最好水平、最好的德行和操守,但是方勝竟然在大庭廣眾之下用如此低劣的手段取得勝利,然後竟然還沒人質疑。換到現在來說,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麼明顯的作弊行為,即使能在規則中鑽空子,觀眾也是不能接受的,但是沒想到,方勝的棋聖當得還挺受人歡迎。
這個時候小編要反問一句,難道這些觀眾和裁判沒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嗎?即使早期的圍棋沒有時間這一說,但是方勝的所作所為已經完全背離了圍棋的初衷,難道裁判沒有權利判方勝輸?小編認為一切的規則都要尊重體育精神,如果是選手鑽空子那也沒得說,但是方勝的操作已經不是鑽空子這麼簡單了,而是直接改變了這個遊戲的玩法。就好比踢足球,如果你「假摔」,算你合理地利用規則,但是你選擇把自己家球門拆掉,不讓對手有球門進,這就不是足球了。
試問如果每一個棋手都可以像方勝一樣無恥,那麼圍棋規則是否需要改為「誰活得久誰贏」這種形式?選幾個能辟穀的大師,上臺就打坐,耗到你昏迷。從此以後,「棋聖」的名號就不需要下圍棋的來爭了,全是打坐的和尚道士了。
所以說方勝能夠通過這樣低劣的手段獲得「棋聖」之名,才是這部動畫裡最不合理之處。幸好在現代社會裡,有了計時器,給每個棋手規定好時間,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了。方勝要是在現代敢和林心誠玩這種「下三濫」的圍棋手段,不僅規則不答應,估計觀眾能衝上臺把他揪下來,然後抵制方勝、封殺方勝。
文:優優動漫菌圖:網絡素材,侵刪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