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一代大師沈君山:圍棋界最後的風流名士

2020-12-16 騰訊網

記者謝銳報導 臺灣清華大學原校長、知名物理學家沈君山於2018年9月12日上午10時,因腸道破裂引發的感染病逝於臺灣新竹馬偕醫院,享年87歲。

沈君山的父母皆是著名的農學專家,父親沈宗瀚曾任臺灣原農復會主委。沈君山1955年自臺灣大學取得物理學士學位之後,赴美國攻讀馬裡蘭大學物理博士學位。曾於普林斯頓大學、美國太空總署太空研究所進行研究,並執教於普渡大學。1973年,沈君山返臺,任教於臺灣清華大學物理學系,後接任理學院院長,1994年任臺灣清華大學校長至1997年止。

沈君山曾於1999年、2005年曾兩度缺血性中風,2007年7月第三次中風,經治療後於2008年1月有些許好轉,此後長期處於昏迷狀態。2018年9月5日,沈君山因發燒腹脹而入院,經內視鏡治療後病況一度好轉,但數日後檢查出腸破裂。其子沈曉津從醫,考量父親久病臥床,與母親同意不進行侵入性手術治療,讓父親自然安詳辭世。

沈君山文武兼備,加上家世顯赫,故曾被稱為「臺灣四公子」之一(另三人為連戰、錢復、陳履安)。就學臺灣大學期間,曾是臺大足球隊隊長、籃球隊隊員,赴美求學期間又連續三年獲得美國圍棋本因坊戰冠軍,回臺灣後曾贏得兩次世界橋牌賽亞軍。

除了學術和政治,沈君山在圍棋上花費心血最多。他是應昌期圍棋教育基金會理事長,每個赴日本下棋的棋手都先要經過他的考試,張栩九段還認他為義父。應氏杯世界職業圍棋大賽能問世,首屆比賽能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沈君山在兩岸之間來來往往,費心費力,終於玉成一樁大事。

沈君山對大陸封他為「著名社會活動家」表示不解,但他確實是一位出色的社會活動家。炎黃杯華人圍棋賽即由他與棋聖聶衛平九段、林海峰九段一同發起,時至今日,這項賽事依然在各地舉行,成為世界範圍內的華人圍棋愛好者一項盛會。

沈君山喜歡打橋牌,對搭檔頗為挑剔的棋聖聶衛平對其牌技讚不絕口,稱其為最好的搭檔。曾贏得兩次世界橋牌賽亞軍、七次作為臺灣橋牌選手參加世界大賽。

退休後的沈君山想寫《浮生六記》,成書時定名《浮生三記》,其中《懷念見美》一篇,沈君山回憶與初戀分手與重逢的篇章,「看君雙眼色,不語似無愁。卅年前,為這兩句詩,相思了一晚,也是驪歌聲中,刻意地念出來,換來一瞬矜持的嗔笑,又相思了一晚。今宵卻自然地從唇間流露出來,感覺到一絲顫抖,也只是一瞬,眼色更加迷濛的……」《清華歲月》裡,「現在見美早已化為雲煙,我亦行作稽山之土,二十年如彈指,驀回首,往事卻仍歷歷,走筆至此,不禁悵然淚下。」其文亦翩,其辭亦切,其情亦摯,甚有民國年代的素淨雅白之美。

2001年,沈君山來北京,由他的好友、北師大教授何香濤介紹,當面採訪過他。一頭銀髮,紋絲不亂,臉色紅潤,眼睛閃亮,只是中風後腿腳有所不便。一見面他就客氣地遞來名片,正面只有他的名字和電話、傳真及電子信箱,甚為樸素,背面也不過依次註明幾大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的身份,在清華大學那一欄裡,僅僅是「清華大學俞國華講座」一筆帶過。

其時的沈君山非常健談,一雙大大的眼睛平靜地注視,間或聊得興起,如孩童般大笑。何香濤教授說,沈君山有句名言:「贏了就吹,輸了就賴」,有一年他在香港金庸家裡贏了一盤陳祖德九段的讓兩子棋,為之好不得意,返回臺灣後還在報紙上刊登自戰解說。多年後陳祖德解釋此事:「當時我在養病,身體虛弱,連坐都坐不穩。沈君山幾乎每手棋都長考,把我熬輸了。」

沈君山非常自豪地說,他只要一有機會就到處宣傳,學會圍棋,受用一生。少年時圍棋能讓人靜下來,學會思考;青壯年時人淪為競爭的動物,圍棋又能調適自己,成為生活中永遠的潤滑劑;老年了,過去人生七十古來稀,如今活到70歲區區小事,在退休後近30年時間裡,圍棋又能使大腦減緩衰老,增長壽命。

  沈君山只主張小孩子學棋學到十三四歲即止,他說,能成為職業棋手的需要極高天賦,天生適合下棋的少之又少,因而達到一定水平後就不宜繼續,反之影響學業,畢竟圍棋易使人沉迷而難以自拔。

聊及棋手修為與棋力的關係,沈君山說,圍棋是長距離競技,一二十年內也許還分不出短長,但最終棋力高而持久的肯定是修為高的棋手。你虛心,你心靜,如海納百川,反映到做人上,是君子;反映到圍棋上,則是高手。

棋下得好,是不是也能用之於經商和做人?沈君山笑道,那是玄而又玄的東西,反正他是不怎麼信的。圍棋「勝固欣然,敗亦無傷」,他因此結識了一大堆朋友,一個調適的遊戲而已,就這麼簡單。

與之告別時,沈君山堅持起身送到門口,腿雖不方便,但腰板挺直,身體修長,年已七十,不減名士風採。

相關焦點

  • 咔嚓十六:大師沈君山
    沈君山:此生泛若不繫舟院長前言:9月12日,臺灣新竹清華大學前校長沈君山因病仙逝,今天特別轉發一篇符利群先生寫的文章來追憶沈君山及其父母,他們是中國真正有風骨的知識分子,真正的大師。在躲過白天的幾場空襲後,晚上沈宗瀚趕到金陵大學,完成了1937年11月10日在南京的最後一課,學生們用顫抖的筆寫下最後的課堂筆記。 中央農業實驗所西遷,時任研究所所長的沈宗瀚繼續致力於後方的糧棉增產。
  • 棋聖聶衛平摯友沈君山去世 他是金庸的圍棋師父
    78歲的他與吳清源、聶衛平等棋壇名宿私交甚篤,還被金庸尊為「圍棋師父」。棋聖聶衛平此間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心情十分難過很希望有機會替老朋友送行。沈君山出生於1932年,父母都是著名的農學家。1949年時沈君山就讀於廣州嶺南大學,第二年他轉道中國香港到了臺灣。沈君山在1956年就曾出任過「清華大學」梅貽琦校長的助理,並擔任過吳大猷教授的助教。
  • 臺灣新竹清華大學前校長沈君山病逝 與連戰等並稱臺「四大公子」
    著有《問津集》《耕耘歲月》《浮生三記》《浮生後記》《浮生再記》等書,沈君山文名斐然,文風清逸,深受讀者喜愛。為人熟知的是,沈君山頗愛弈棋和橋牌。本只將這兩項棋牌運動作為愛好的他,卻連續三年獲得美國圍棋冠軍「本因坊」頭銜,兩次贏得世界橋牌賽亞軍,因為圍棋,他與大陸棋聖聶衛平成為了「棋友」,又是莫逆之交。每次來大陸,沈君山總不忘與聶衛平下上幾盤。
  • 清大前校長沈君山去世 與聶衛平金庸相交莫逆
    中國臺灣清華大學前校長、知名的物理學家沈君山於9月12日上午10時因腸道破裂引發的感染,逝於新竹馬偕醫院,享壽87載。沈君山(左一)與林海峰、吳清源相聚  沈君山先生還是一名圍棋高手,一生熱愛圍棋事業,與金庸大師,棋聖聶衛平等相交莫逆。沈君山在赴美求學期間,曾連續三年獲得美國圍棋冠軍本因坊頭銜。
  • 民國餘姚四傑︱此生泛若不繫舟——臺灣四大公子、臺灣清華大學校長沈君山
    在躲過白天的幾場空襲後,晚上沈宗瀚趕到金陵大學,完成了1937年11月10日在南京的最後一課,學生們用顫抖的筆寫下最後的課堂筆記。 中央農業實驗所西遷,時任研究所所長的沈宗瀚繼續致力於後方的糧棉增產。 或許是祖上遺傳的古老的耕讀血液,或許是父母多年的卓著成就與淵博家學,甚而至於是父親早年講述的故土鄉賢王陽明、黃宗羲思想文脈的浸潤薰陶,更因自身學養的經年勤奮累積,沈君山在教壇、學界、政壇、棋牌界的卓著成就和創造,堪稱媲美於乃父。 與父親的克難苦學相比,沈君山在臺的讀書生涯顯得輕鬆隨性得多。
  • 臺清大前校長沈君山去世 臺灣「四公子」少一人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2日報導,與沈君山相交30年的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發表新聞稿稱,對於沈君山的離世,「哀慟逾恆」;他不但是知名的天文物理學家,還精通圍棋、橋牌、寫作,才高八鬥,文採風流,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天才型學者,他的病逝是臺灣社會的重大損失。
  • 圍棋大師陳祖德傳奇人生:打破日本不敗神話 遺世"中國流"
    11月1日,圍棋大師陳祖德病故。當一個記憶中曾經熟稔的符號消失,引發的必然是懷舊的思潮。在微博之上,大師的往事被不斷轉發追憶,換來一片唏噓之聲。  回顧陳祖德的一生,無論是棋枰上的風雲變幻,還是棋枰外的人生起伏,都無愧於「傳奇」二字。
  • 臺清大前校長沈君山逝世 長期致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中新社臺北9月12日電 臺灣新竹清華大學前校長、知名物理學家沈君山12日病逝於新竹馬偕醫院,享年87歲。資料圖:2004年春,沈君山在新竹家中接受中新社駐點記者採訪。中新社記者 董會峰 攝沈君山祖籍浙江餘姚,生於1932年,1955年畢業於臺灣大學物理學系,後赴美國留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返臺後,執教於新竹清華大學,並於1994年至1997年,擔任該校首任遴選校長。據了解,沈君山在2007年第三度中風後,一度處於昏迷狀態。臺清大為其在校園安排住所,並派專人照料,11年來病情相對穩定。
  • 「臺灣四公子」之一、87歲臺灣清華大學原校長沈君山逝世
    沈君山。臺灣《聯合報》/臺灣清華大學 圖據島內媒體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清華大學原校長、知名物理學家沈君山於9月12日上午10時,因腸道破裂引發的感染病逝於臺灣新竹馬偕醫院,享年87歲。公開資料顯示,沈君山的父母皆是著名的農學專家,父為沈宗瀚曾任臺當局原農復會主委。沈君山1955年自臺灣大學取得物理學士學位之後,赴美國攻讀馬裡蘭大學物理博士學位。獲博士學位臺灣後,沈君山任教於臺灣清華大學物理學系,後接任理學院院長,1994年任臺灣清華大學校長至1997年止。
  • 描寫魏晉名士風流的《世說新語》是依據什麼完成的?
    原文作者丨寧稼雨摘編丨安也在《世說新語》所依據的藍本中,《魏晉世語》《名士傳》《語林》和《郭子》是主要而有代表性的四種。從這四種書的演變過程可以看到人們對魏晉文人精神變遷的認識如何由淺入深、由模糊到清晰。《<世說新語>與魏晉風流》,寧稼雨著,商務印書館,2020年5月。
  • 再見,沈君山
    沈君山生前頭銜可謂華麗,世家子弟、臺大高材生、留美博士,年輕時還是臺大足球隊長兼籃球隊員,可謂文武雙全;四十歲後從美國返臺,成為臺灣清華物理學院院長,並在國民黨政權擔任過要職,晚年出任臺灣清華校長。沈君山(1932-2018)生前顯赫,死後也不缺哀榮。然而相比起一連串華麗的頭銜,作為一個人,沈君山的一些言行,遠比這些乾巴巴的顯赫頭銜更值得銘記。
  • 新竹清華前校長沈君山昏迷不醒 曾與連戰併名
    新竹清華前校長沈君山昏迷不醒 曾與連戰併名 2008年01月07日 09: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沈君山   中新網1月7日電 冷洌的冬日清晨,走進臺北市立萬芳醫院7樓病房,走道盡頭的特等病房裡,病床上躺著一位沉睡如嬰兒的老病患
  • 名士自風流——以《世說新語》為例讀自選名著
    聚焦名士謝安,一窺魏晉風流過渡語:接下來,我們將焦點集中在其中一個著墨最繁、出場次數最多的人物,東晉第一名士——謝安身上,一窺「魏晉風流」。整本書涉及到謝安的篇目有117則,老師為同學們挑選了其中幾則,請同學們談談你讀到的謝安。生根據資料和《世說新語》,自由談謝安。
  • 9旬國醫大師獨鍾圍棋90載 曾為吳清源把脈(圖)
    2005年,中華全國中醫會在全國遴選50餘位知名中醫學者,授予「國醫大師」稱號。他是四川僅有的兩名「國醫大師」之一。  醫業之外,擅詩賦,工弈技。50~60年代,其圍棋水平在成都地區業餘棋界無出其右者。
  • 為什麼圍棋給人的感覺是陽春白雪,而中象給人的感覺是下裡巴人?
    1)圍棋的文化底蘊更加濃厚首先,圍棋的文化底蘊更濃。圍棋在東晉被稱為「坐隱」、「手談」,道出了圍棋所蘊涵的文化底蘊;至北宋,宋徽宗有言,「忘憂清樂在枰棋」,圍棋於是又被稱為「忘憂」;爛柯傳說流傳,圍棋則多了「爛柯」之名。
  • 「我們懷念他」新一代琵琶演奏家追憶大師劉德海
    (詳情可點擊:)他就是中國琵琶界的一代宗師、為琵琶藝術的傳承與創新永遠在做「爬坡人」的琵琶演奏家、教育家,2020年4月11日不幸離世的劉德海先生。劉德海曾說:不做大師,要做大師傅,讓藝術回歸生活。每一位學習琵琶的人都會看過他的《每日必彈》琵琶練習曲集,人們透過封面上他的籤字:彈琴快樂,似乎能看到大師和藹的、甚至有些「萌萌噠」的樣子。
  • 張三丰:大明圍棋界的「阿法狗」 7歲「天下無敵」
    原標題:張三丰 大明圍棋界的「阿法狗」  呼延雲  最近一條新聞轟動了世界,一位神秘的棋手在一連串的網上對弈中,橫掃中日韓數十位圍棋高手,包括聶衛平、柯潔和常昊,事後人們才知道,這位蓋世棋手就是在2016年3月與李世石九段「人機大戰」的阿法狗(AlphaGo)的升級版。
  • AI戰勝歐洲圍棋冠軍 圍棋界怎麼說
    (原標題:谷歌圍棋AI戰勝歐洲冠軍 圍棋界怎麼說)
  • 《烈火軍校》女主和沈君山在一起了?難道顧燕幀拿了男二的劇本?
    然而,最近的劇情中出現了許多咱們女主和沈君山高甜的情景,許多網友直呼難道女主和沈君山要在一起了嗎?越看越覺得顧燕幀拿了男二的劇本? 為什麼會有很多網友直呼女主和沈君山在一起了呢?第一,在劇中顧燕幀從一而終、並熱烈追求著女主,但是大部分都是遭女主回懟的下場,可能是男主顧燕幀的愛太過於活潑,讓原本打算低調的女主難以接受吧。
  • 人機大戰三周年:圍棋界發生了哪些巨變?
    三年前的2016年3月15日,舉世矚目的第一次「人機大戰」結束,代表人類出戰的棋手李世石九段1比4不敵橫空出世的圍棋人工智慧AlphaGo,正式宣告了圍棋AI時代的開啟。三年後的現在,圍棋界的生態環境與三年前相比,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下面我們通過一組組有趣的對話來看看這些變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