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魏晉風流——選擇讀
1. 聯繫知識,了解背景
師問:《世說新語》是記錄東漢末年至東晉末年二百多年間的事情,這是一個怎樣的時期呢?
生答:這是一個兵荒馬亂、世事混亂的時期。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出,南朝對外有敵寇存在,對內朝廷紛爭,恆溫、王導、謝安等存在政治糾紛。同時,他又是精神自由開放,有很多自己的風採。
師:這位同學從書中感受到的這個時代,其實我們同學早就接觸過這個時代了。
師讀曹操《蒿裡行》
PPT展示: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曹操《蒿裡行》
師總結:這是最壞的時代,戰爭頻發,群雄割據,百姓遭受苦難。但這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裡精神自由,文學上精彩紛呈,建安七子、竹林七賢、山水詩派、魏晉風骨……
無怪乎,現代美學家宗白華評價道:
PPT展示: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苦痛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於智慧、最濃於熱情的一個時代。
——宗白華《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
生齊讀
而這一切都在《世說新語》中呈現,《世說新語》是一部志人小說,記載當時名士的言行和軼事,涉及到兩千多個魏晉人物,被魯迅成為「一部名士的教科書」。那麼厚的一本書,這麼多的人物,作為一部選讀名著,我們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人物,選擇讀。(板書:選擇讀)
2. 聚焦名士謝安,一窺魏晉風流
過渡語:接下來,我們將焦點集中在其中一個著墨最繁、出場次數最多的人物,東晉第一名士——謝安身上,一窺「魏晉風流」。整本書涉及到謝安的篇目有117則,老師為同學們挑選了其中幾則,請同學們談談你讀到的謝安。
生根據資料和《世說新語》,自由談謝安。
生1:喜怒不露於色,謝公與人圍棋,面對戰場上的捷報,意色舉止,不異於常。對於開心的事情,他表現得與平時沒有區別。
PPT顯示:謝公與人圍棋,俄而謝玄淮上信至。看書竟,默然無言,徐向局。客問淮上利害,答曰:「小兒輩大破賊。」意色舉止,不異於常。
神態、語言:默然無言,徐向局;意色舉止,不異於常;「小兒輩大破賊。」
師:《晉書》中對此事的評價是「既罷,還內,過戶限,心喜甚,不覺屐齒之折,其矯情鎮物如此。」這裡的「矯情」的意思與現代漢語不同,這裡的意思是指「掩飾情感」的意思,謝安在外人面前,表現的是名士的雅量與氣度,在當時,喜怒哀樂不形於色,是名士風度的重要表現。
生2:謝安年少時,請阮光祿道《白馬論》,一直詢問,直到懂了為止,像他這樣不懈詢問的人很少了。
(謝安年少時,請阮光祿道《白馬論》,為論以示謝。於時謝不即解阮語,重相諮盡。阮乃嘆曰:"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可得!")
師:孜孜不倦地學問知識,所以會有如此成就。
生3:謝安未成年時與王蒙談論文學,荀子詢問他如何?長史評價他說,剛才那位客人娓娓不倦,談起來咄咄逼人,從側面看出他有才華。
PPT顯示:謝太傅未冠;始出西,詣王長史,清言良久。去後,苟子問曰:「向客何如尊?」長史曰:「向客舋舋,為來逼人。」(剛才那位客人娓娓不倦,談起來咄咄逼人)
師:側面描寫,向客舋舋,為來逼人,通過他人對人物的評價可以看出才華橫溢。
生4:謝太傅與孫王等人乘船遊玩,遭遇險情之際,他人害怕慌張,但是謝安卻神色如常,可以看出謝安有臨危不懼,遇事不改常態的名士風流。
PPT顯示:謝太傅盤桓東山時,與孫興公諸人泛海戲。風起浪湧,孫、王諸人色並遽jù,便唱使還。太傅神情方王,吟嘯不言。舟人以公貌閒意說,猶去不止。既風轉急,浪猛,諸人皆喧動不坐。公徐云:「如此,將無歸。」 眾人即承響而回。於是審其量,足以鎮安朝野。
對比:孫、王諸人色並遽jù,便唱使還。喧動不坐
太傅神情方王,吟嘯不言。貌閒意說。徐雲
師總結:在風浪中顛簸的木舟中,其他名人雅士亂作一團,只有謝安從容鎮定,照舊吟詩,這是何等的灑脫。這件事後,王羲之、孫惔等人都紛紛敬佩謝安的淡定從容,更加堅定勸謝安重新出仕。同時,看到謝安如此面對滄海橫流,我們不難想到謝安的這種態度也運用到暗流洶湧的政治博弈中。
生5:德行第(33)看出當哥哥罰老翁喝酒時,謝安勸阻哥哥,看出他善良。
(謝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謝以醇酒罰之,乃至過醉,而猶未已。太傅時年七八歲,著青布褲,在兄膝邊坐,諫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於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
師:寬厚待人
生6:謝公夫人問謝公為何不教孩子,謝公回答「我常自教兒」,以身作則。字裡行間流露出他的氣概,也側面看出他的德行美好,所以敢講這句話。
(謝公夫人教兒,問太傅:"那得初不見君教兒?"答曰:"我常自教兒。")
師:的確如此,所以在謝安的領導下謝氏家族人才輩出。
師總結:剛才我們抓住謝安語言、行動、神態,通過他與不同人的對比,其他人對他的評價,謝安名士形象栩栩如生。明代胡應麟評價《世說新語》(師讀)
他既是魏晉風度的標杆,也是精於品鑑的名士,同時還是一位深諳教育之道的家長。謝安的一生以 40 餘歲為分水嶺,前半生寄情山水, 遠離塵世喧囂, 出則與朋友遊山玩水, 把酒言歡, 居家則清談吟詩, 撰寫文章;後半生則入仕為官,為家國分憂,官至宰相。
從他身上,我們了解到了魏晉風流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