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有句名言「這個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這句話到底是誰說的,已經不可考了,據高曉松說是他媽媽說的,不過可能他媽媽也是聽別人說的。
我是不同意這個說法的。這個說法,把眼前、詩、遠方分開來說了。這是不對的。眼前vs詩和遠方並不是對立的,是應該融合在一起的。那麼怎麼融合呢?需要你有一個強大的精神世界,我們讀《世說新語》,就是要證明,你需要足夠強大,向別人證明:
眼前的世界不只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真的能嗎?我想舉個例子證明一下。《世說新語·任誕》篇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這個故事,值得我們注意的有兩點:
」說走就走的旅行「
王子猷,是王羲之的第五個兒子,有一天,他居住在山陰,夜裡下大雪,他從睡眠中醒來,看見下雪了,就決定不睡覺了,他打開窗戶,命令僕人斟上酒。一個人看雪景,舉目四望,一片潔白銀亮,於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誦著左思的《招隱詩》。忽然間想到了戴逵,當時戴逵遠在曹娥江上遊的剡縣,於是,他說走就走,即刻連夜乘小船前往。經過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門前卻又轉身返回。有人問他為何這樣,王子猷說:「我本來是乘著興致前往,興致已盡,自然返回,為何一定要見戴逵呢?」
這個故事,算的上個行為藝術了,說走就走,想去就去,這份灑脫,爽快,就值得我們學習。如果你體會不到這份灑脫與爽快,我給你舉個例子,我們再來看一首現代人的歌詞,歌名叫《我想去大連》,有幾句詞是這麼唱的:
我想去大連啊,我想去大連,
可是有了錢的時候,我卻沒時間。
我想去大連啊,我想去大連,
可是有時間的時候,我卻沒有錢。
你看,我們就是這樣,總是被各種各樣的理由牽絆著自己,和王先生相比,我們是不是缺了一份說走就走的灑脫?
2015年4月14日早晨,一封辭職信引發熱評,辭職的理由僅有10個字:「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為什麼這10個字爆火?就是因為,他說出了我們很多人,壓抑在心裡的情緒。
這個故事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雖然,王先生廢了九牛二虎之力到了戴逵的門口,但是卻並沒有進去,直接回去了,為什麼呢?他自己的理由是:「我本來是乘著興致前往,興致已盡,自然返回,為何一定要見戴逵呢?」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自己已經非常享受這個說走就走的過程了,結果什麼樣不重要,見與不見,無所謂。我享受了過程,這就足夠了。
這份豁達,值不值得我們學習??
在今年考研之前,我給我的學員們寫了四句話,作為出徵之前的最後叮嚀:
人事已盡,單憑天命
失之我命,得之我幸
考研,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結果真的是非常殘忍的,怎麼可能每個人都過呢?不可能的,但是,不管怎麼樣,我們花了一年的時間努力,對得起自己,享受這個學習的過程,這就足夠了,至於最後結果什麼樣,見沒見到戴逵,都無所謂的!!
這只是書中的一個例子。我們就可以看出來,讀這本書,我們可以學習書中的那些名士,成為一個心靈的貴族,享受一段高級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