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公開課
都市快報訊 統編教材九年級上冊將《世說新語》列入學生的選讀書目,可是,不少孩子初讀這本書,紛紛說這本書感覺太散亂、看著翻譯卻看不懂、無法理解裡面名士的怪誕行為。該如何解決大家在閱讀中出現的這些問題?保俶塔實驗學校的楊曙老師做了一些嘗試。楊曙老師是浙江省教壇新秀,西湖區第一層次學科帶頭人,西湖區項目制首席教師,杭州師範大學講席教授。
用大家熟悉的成語激發閱讀興趣
楊曙老師說,《世說新語》共36章,涉及1500多人次,故事講述的是名士的生活片段,一個人的故事又分散在不同的章節,的確看上去有點散亂。不過,這本書非常值得讀。她在指導學生閱讀時,首先介紹了這本書的價值——魯迅先生稱其為「名士的教科書」,認為它「記言則玄遠冷峻,記事則高簡瑰奇」;傅雷先生在書信中告訴傅聰:「《世說新語》大可一讀。」
楊曙老師告訴學生,魏晉的血雨腥風,誕生了這樣一批特立獨行、率真任誕、清俊通脫的士人,《世說新語》為我們記錄了當時那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歷史中多少經典瞬間就凝結在成語中保留至今,比如我們使用很多的「管中窺豹」「入木三分」「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東床快婿」等,都來自這裡,這些成語就如一條生命的臍帶,將過去和現在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又如一個傳遞信息的使者,讓我們可以跟隨他們追本溯源,通過語言的密碼尋找傳統文化的精神力量。這樣一番引入後,學生對讀這本書先有了興趣。
有了興趣後,楊老師在帶領學生進行《世說新語》的名著閱讀時,還進行了下面一些嘗試。
第一、她讓孩子們對能讀懂能理解的篇章進行精讀,對有難度的就瀏覽一下。她覺得,閱讀本就是愉悅的,那些不理解的片段可以不必深究。故事之間有時也會互相印證,別的故事也會給閱讀帶來啟發。那些可以會心一笑的故事,可以進行細細品味,體會語言背後的情趣和幽默。
第二、她讓孩子們以高頻次出現的人物為軸,梳理整理屬於一個人的故事,可以從不同角度認識人物。這樣進行選擇性閱讀,並嘗試利用其他資料來豐富人物,可以有效地解決大家閱讀《世說新語》時,因為故事分散不連貫而帶來的閱讀斷裂感。
第三、她建議充分利用視頻資料,用不同的藝術形式來建立更系統的閱讀感受。楊老師在「學習強國」App中發現有不少好的視頻材料,比如有《與魏晉風流鑑賞》,有酈波老師的《戲說》,還有駱玉明復旦大學公開課《世說新語》,她把這些分享給學生們,讓他們抽空觀看,發現效果很好,畢竟這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形式,而且名家的解讀更能幫助學生洞見這本書的奧秘。
寫寫人物小傳分享一個故事
把閱讀的感受這樣輸出
楊曙老師在教學中發現,閱讀要有輸出才能加深理解。於是,她在班上讓學生讀完《世說新語》後,試著分享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和一個故事,因為交流,才會深入理解。這個分享在同桌間、小組內、全班進行,學生在分享時笑成一片,歡笑中,名士們的幽默和精神得到了傳遞。
她還曾讓學生試著寫一個人物的傳記,要求大家要在一個人物的眾多素材中,選擇經典、典型的、豐富的,以便更全面地展示人物的全貌。寫作的過程是釐清這段歷史朝代更替的過程,也是梳理人物性格的過程。一個人的生命全過程可以完整反映時代、反映人的價值追求。她的學生吳含喜就在搜集整理謝道韞的素材後,寫了一篇小傳《詠絮之才不止才——我眼中的謝道韞》「……謝道韞父親早逝,她的弟弟是打贏淝水之戰的謝玄。她還在閨閣中,面對整天吃喝玩樂、遊手好閒的弟弟,她給他當頭棒喝:『汝何以不復進?』她出嫁後,提醒謝玄不要功高震主:天分有限,不要塵務經心。謝道韞身為長姐,承擔起了家族的責任……」
除了這些方法,楊老師建議,大家還可以試著寫寫評論,寫寫現代青少年對《世說新語》的真實感受。她的學生朱天逸寫了一篇《從四個「rong」看魏晉》,其中就有一段現代的反思挺好:「那麼,這樣如痴如醉如歌如畫如聲如色如煙如酒的名士精神,在今天,意義何在呢?……首先,它給我們帶來了創新與自由精神,在我們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日常生活中,試著打破常規,嘗試生命中不同的可能與生活形態。其次,是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它還給我們帶來兼容並蓄的啟示,聽聽不同的聲音……」
楊老師說,通過這些方法,大家對《世說新語》的閱讀理解應該不會那麼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