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清大前校長沈君山逝世 長期致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臺北9月12日電 臺灣新竹清華大學前校長、知名物理學家沈君山12日病逝於新竹馬偕醫院,享年87歲。

資料圖:2004年春,沈君山在新竹家中接受中新社駐點記者採訪。中新社記者 董會峰 攝

沈君山祖籍浙江餘姚,生於1932年,1955年畢業於臺灣大學物理學系,後赴美國留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返臺後,執教於新竹清華大學,並於1994年至1997年,擔任該校首任遴選校長。

據了解,沈君山在2007年第三度中風後,一度處於昏迷狀態。臺清大為其在校園安排住所,並派專人照料,11年來病情相對穩定。本月5日,沈君山因腸破裂送醫,數日後去世。

除物理學研究外,沈君山還是圍棋、橋牌高手,也擅長寫作。他與吳清源、聶衛平等棋壇名宿私交甚篤,還被金庸尊為「圍棋師父」;曾兩度獲得世界橋牌大賽亞軍。晚年身體不適,他埋頭寫作,展現橫溢才華,曾以描述病房經歷的《二進宮》一文,力壓大家余光中,獲臺灣九歌出版社2005年年度散文獎。

沈君山長期致力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臺灣體育健兒循「奧運模式」參加國際賽事,兩岸運動員同場競技。據介紹,沈君山在其中作出貢獻。

他曾回餘姚故裡探尋父親沈宗瀚(知名農學家)的足跡,捐資助學。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沈君山三度與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會面深談,傳為佳話。

此外,1995年,沈君山與時任北京清華大學校長王大中共同籤署《海峽兩岸清華大學交流合作備忘錄》,標誌兩岸清華大學正式確定校際合作關係。

患病後,沈君山仍時時思考兩岸關係,認為統一將是未來大勢所趨。(完)

相關焦點

  • 臺清大前校長沈君山去世 臺灣「四公子」少一人
    終於可以放下,握你的手……」12日,臺灣著名學者、新竹清華大學前校長沈君山病逝,作家龍應臺寫下這樣的字句悼念。臺媒也不勝唏噓,臺灣「四大公子」走了一個。沈君山1932年出生,祖籍浙江餘姚,父母都是著名農業專家,其父沈宗瀚曾改良小麥品種,並為紀念研究時因故辭世的妻子沈驪英,將其命名為「驪英一號」。沈君山1955年從臺大物理學系畢業後,赴美國取得馬裡蘭大學物理博士學位,後在普林斯頓大學、美國太空總署太空研究所進行研究,上世紀90年代出任新竹清華大學校長。2006年,臺灣人將一顆小行星命名為「沈君山」,向他致敬。
  • 臺灣新竹清華大學前校長沈君山病逝 與連戰等並稱臺「四大公子」
    9月12日,知名物理學家、臺灣新竹清華大學前校長沈君山病逝於新竹馬偕醫院,享年87歲。與沈君山相交三十年的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發表新聞稿稱,對於沈君山的離世,「哀慟逾恆」;他不但是知名的天文物理學家,還精通圍棋、橋牌、寫作,才高八鬥,文採風流,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天才型學者,他的病逝是臺灣社會的重 大損失。
  • 清大前校長沈君山去世 與聶衛平金庸相交莫逆
    清大前校長沈君山去世 與聶衛平金庸相交莫逆
  • 「臺灣四公子」之一、87歲臺灣清華大學原校長沈君山逝世
    沈君山。臺灣《聯合報》/臺灣清華大學 圖據島內媒體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清華大學原校長、知名物理學家沈君山於9月12日上午10時,因腸道破裂引發的感染病逝於臺灣新竹馬偕醫院,享年87歲。公開資料顯示,沈君山的父母皆是著名的農學專家,父為沈宗瀚曾任臺當局原農復會主委。沈君山1955年自臺灣大學取得物理學士學位之後,赴美國攻讀馬裡蘭大學物理博士學位。獲博士學位臺灣後,沈君山任教於臺灣清華大學物理學系,後接任理學院院長,1994年任臺灣清華大學校長至1997年止。
  • 臺教授: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 莫被浮雲遮望眼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 據中評社12月23日報導,臺灣新竹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劉容生22日出席前校長沈君山追思會時表示,中美貿易摩擦或許讓兩岸關係變得複雜,但是蔡英文身為臺灣地區領導人,要學會如何不被「浮雲」遮蔽眼睛。他說,承認九二共識的韓國瑜喊「貨出去、人進來」,當選高雄市長,足以說明臺灣老百姓最期待怎樣的兩岸關係。
  • 咔嚓十六:大師沈君山
    沈君山:此生泛若不繫舟院長前言:9月12日,臺灣新竹清華大學前校長沈君山因病仙逝,今天特別轉發一篇符利群先生寫的文章來追憶沈君山及其父母,他們是中國真正有風骨的知識分子,真正的大師。1994年—1997年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其父母均為著名農學家,父親為前「農復會」主委沈宗瀚,母親為著名農學家沈驪英。沈君山與連戰、錢復、陳履安三人並稱為「臺灣四大公子」。臺灣大四公子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臺灣政壇的重量級人物。四人都有顯赫的家庭背景,都在美國念過大學,都在臺灣政壇擔任過要職,都主張發展兩岸關係。
  • 民國餘姚四傑︱此生泛若不繫舟——臺灣四大公子、臺灣清華大學校長沈君山
    1994年—1997年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其父母均為著名農學家,父親為前「農復會」主委沈宗瀚,母親為著名農學家沈驪英。沈君山與連戰、錢復、陳履安三人並稱為「臺灣四大公子」。臺灣大四公子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臺灣政壇的重量級人物。四人都有顯赫的家庭背景,都在美國念過大學,都在臺灣政壇擔任過要職,都主張發展兩岸關係。
  • 再見,沈君山
    沈君山生前頭銜可謂華麗,世家子弟、臺大高材生、留美博士,年輕時還是臺大足球隊長兼籃球隊員,可謂文武雙全;四十歲後從美國返臺,成為臺灣清華物理學院院長,並在國民黨政權擔任過要職,晚年出任臺灣清華校長。沈君山(1932-2018)生前顯赫,死後也不缺哀榮。然而相比起一連串華麗的頭銜,作為一個人,沈君山的一些言行,遠比這些乾巴巴的顯赫頭銜更值得銘記。
  • 新竹清華前校長沈君山昏迷不醒 曾與連戰併名
    新竹清華前校長沈君山昏迷不醒 曾與連戰併名 2008年01月07日 09: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沈君山   中新網1月7日電 冷洌的冬日清晨,走進臺北市立萬芳醫院7樓病房,走道盡頭的特等病房裡,病床上躺著一位沉睡如嬰兒的老病患
  • 細數兩岸名校淵源 臺多名知名校友傾力兩岸關係
    知名校友為兩岸關係傾力  兩岸不少高校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基於這樣的原因,這些臺灣知名高校的不少校友也在各自的領域,為海峽兩岸的各項交流活動勞心傾力。  其實,兩岸清華的首次接觸交流應該追溯至20年前,時任臺灣新竹清華校長的劉兆玄應算是兩岸清華接觸的最早的「牽線人」;而新竹清華的另一位校長沈君山,在上世紀90年代則因與時任大陸領導人的三次長談而聞名。  祖籍湖南衡陽的劉兆玄畢業於臺灣大學,曾長期在臺灣清華大學任教,他還擔任過臺灣東吳大學校長,曾是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的「文膽」。
  • 兩岸專家學者:和平統一是兩岸關係發展趨勢
    兩岸專家學者:和平統一是兩岸關係發展趨勢 2008年12月13日 22:41 來源:中國新聞網   「林森與近現代中國」學術研討會十三日在福建福州舉行,一百多名海內外專家學者與會共同探討弘揚林森愛國主義精神、促進祖國統一,一致認為兩岸關係的發展趨勢就是和平統一。  前中央統戰部副部長田鶴年說,今天來這裡不僅僅是緬懷林森的歷史功德,更是讓大家知道林森生前致力於祖國統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祖國統一是所有海內外中華同胞所期待的,能夠在我們這一代人完成。
  • 以文化認同凝聚共識,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兩岸同胞一家親,根植於我們共同的血脈和精神,紮根於我們共同的歷史和文化。這昭示我們,兩岸同胞血濃於水,增進文化認同是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一個重要層面。  增進文化認同,需要正視兩岸文化差異。過去海峽兩岸長期的分治與對峙,造成彼此陌生、疏離、猜忌,意識形態差距頗大。
  • 臺灣「清華大學」前校長沈君山去世 曾參與促成「中國臺北」參加奧運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清華大學」前校長、知名的物理學家沈君山於12日上午10時病逝,終年87歲。據臺灣「中時電子報」9月12日報導,因腸道破裂引發的感染,沈君山當天於新竹馬偕醫院病逝,目前此死訊已得到校方證實。
  • 「務實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學術研討會在上海舉行
    海峽之聲上海7月21日訊(記者孫浩 程娟娟)由上海市公共關係研究院和臺灣樹德科技大學兩岸和平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務實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學術研討會日前在上海市政協舉行,海峽兩岸的數十名專家智庫學者圍繞兩岸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合作等議題展開了廣泛探討,在各界關心的兩岸籤訂和平協議問題上,臺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所長翁明賢表示
  • 懷念一代大師沈君山:圍棋界最後的風流名士
    沈君山的父母皆是著名的農學專家,父親沈宗瀚曾任臺灣原農復會主委。沈君山1955年自臺灣大學取得物理學士學位之後,赴美國攻讀馬裡蘭大學物理博士學位。曾於普林斯頓大學、美國太空總署太空研究所進行研究,並執教於普渡大學。1973年,沈君山返臺,任教於臺灣清華大學物理學系,後接任理學院院長,1994年任臺灣清華大學校長至1997年止。
  • 棋聖聶衛平摯友沈君山去世 他是金庸的圍棋師父
    知名物理學家沈君山騰訊體育訊 北京時間9月12日上午10時,中國臺灣「清華大學」前校長、知名的物理學家沈君山因腸道破裂引發的感染,在新竹馬偕醫院去世。沈君山出生於1932年,父母都是著名的農學家。1949年時沈君山就讀於廣州嶺南大學,第二年他轉道中國香港到了臺灣。沈君山在1956年就曾出任過「清華大學」梅貽琦校長的助理,並擔任過吳大猷教授的助教。隨後他赴美留學,1961年獲得馬裡蘭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在學生時代,沈君山就是一名體育愛好者,他經常踢足球、打籃球。
  • ...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 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這一基本事實...
    汪洋指出,海峽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是骨肉相親、血脈相連的一家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願。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也是我們同臺灣當局和各政党進行交往的基礎和條件。只要做到這一點,任何政黨和團體同大陸交往都不會存在障礙。
  • 國臺辦: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既求同存異也聚同化異
    針對有記者提問,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時提出,兩岸不僅要求同存異,更應該努力聚同化異,請予解讀,國務院臺辦發言人範麗青5月13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應詢表示,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事實說明,兩岸雙方堅持共同政治基礎,務實面對,通過協商解決實際問題,推動兩岸關係改善和發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 首屆"大江論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精英論壇舉行
    首屆"大江論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精英論壇舉行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5-05 16:49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5月5日電(記者 趙博)由臺盟中央聯絡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等共同主辦的首屆「大江論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精英論壇,5日在北京臺灣會館舉行。
  • 2020兩岸關係回顧(二):兩岸民間交流凝心聚力,助推和平發展
    臺當局加速推動「去中國化」,大肆破壞兩岸交流合作,同時加緊勾連國際反華勢力,向「臺獨」方向不斷邁進,嚴重衝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在兩岸日益複雜嚴峻形勢下,大陸始終堅持「九二共識」及一個中國原則不動搖,持續深入推動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兩岸融合發展取得新成效。在今年疫情最嚴峻的1至2月,有10萬多名臺胞到大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