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澤瀉湯能治什麼病

2021-03-04 閏姥識慧

 

作者  龍帥江

9月29日 07:50 來自龍帥江微博

【別人假期我更忙】年紀大看書理解能力強,記憶力就下降 ,所以五十歲以後恢復小時候的讀書習慣,早上做八卦推練拳就看書,上午有朋友來調理身體,人命關天複習一下傷寒論,做到心中有數,其實鄉野閒人是等一下朋友來了可以吹牛皮忽悠天花亂墜

 

      原來微博有介紹胃水治療效果好的幾個方劑,比如藿香正氣丸,苓桂術甘散,澤瀉湯等等,需要的可以找過去的文章,今天再介紹一個臨床用過的:茯苓澤瀉湯治療:胃裡有水或者停飲,胃反嘔吐頻作渴欲飲水的疾病。

 

本方還可以治療水腫,大便塘薄 ,精神不振,兼有頭眩、心悸,舌質淡紅,苔薄而潤,脈緩滑脈。比如:胃炎、慢性胃腸炎、胃神經官能症、胃竇炎,幽門水腫引起的嘔吐,及慢性腎炎小便不利、低血壓頭暈頭暈、梅尼埃症候群等。

 

一般在診所我自己煮藥,親自看著病人吃藥都是按傷寒論原方原量用(這裡關係好大:藥品的質量,煮藥時間,吃藥次數,煮菜都要好廚師何況治病更是精密,如果疑難雜症效果不好建議醫者親自操刀可能有不同的療效),身體差消化不良和神經病一樣的病人按外臺加小麥更好。

 

如果在診所開方出去讓病人自己撿藥一般按一兩三克安全(茯苓25,澤瀉12,甘草6,桂枝6,白朮9,生薑12。)老爺子在我行醫天天嘮叨說:你治療不好別人的病,千萬不要將人家治壞了啊!要不能就要千刀萬剮你這個庸醫(話不好聽,確實不錯啊,鄉巴佬一直不敢忘記)

相關焦點

  • 頭暈遭遇大柴胡湯、桂枝茯苓丸與澤瀉湯合方
    辨方證是六經八綱的延續,辨方證是辨證論治的尖端。八綱就是:表、裡、陰、陽、寒、熱、虛、實。依據「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發熱」與「無熱」乃辨六經發病的陰與陽,非單為表證(加上惡寒,則單為表證立綱,所謂「有一分惡寒、便有一分表證」)或發熱性疾病立綱,乃是為六經八綱所統的百病立綱。以寒熱辨陰陽,所謂:「寒熱有常,虛實無常」。
  • 20160425 25、 澤瀉(白朮、茯苓、豬苓,祛溼藥材大聯盟)的理解
    要點:澤瀉(白朮、茯苓、豬苓,祛溼藥材大聯盟)的理解在《四聖心源.卷二 六氣解.六氣治法》中,祛溼的藥物有白朮、茯苓,現在又多了一個澤瀉。而為了更加比較完全,需要再增加一味藥:豬苓。我們今天將這四位祛溼的藥物進行逐一比較。註:閱讀下文,請參考《長沙藥解》中對應的茯苓、白朮、豬苓、澤瀉的四個章節閱讀。
  • 每天學一味中藥之茯苓
    (《儒門事親》)③治水腫:白水(淨)二錢,茯苓三錢,鬱李仁(杵)一錢五分。加生薑汁煎。(《不知醫必要》茯苓湯)④治皮水,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者:防己三兩,黃耆三兩,桂枝三兩,茯苓六兩,甘草二兩。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金匱要略》防己茯苓湯)⑤治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茯苓四兩,桂枝,白朮各三兩,甘草二兩。
  • 中藥茯苓知多少?
    茯苓為利水滲溼的要藥,舉凡水腫、小便不利、身重難以轉側者,皆可用其下行滲利之性加以調治。如治療水氣停蓄之小便不利、口渴,常與豬苓、澤瀉、白朮、桂枝、大腹皮、車前子、瞿麥等同用,如五苓散。治療水腫兼陰虛之小便不利、心煩等,可與豬苓、澤瀉、滑石、阿膠等配伍,如豬苓湯。
  • 提高免疫、健脾利溼,茯苓我就服你!
    茯苓藥膳的另一道美食便是因慈禧太后而名聞天下的茯苓糕了,茯苓糕做法簡單,將糯米粉和大米飯混合,加入芡實粉、山藥粉、蓮子粉、茯苓粉各100克,再加入白糖4兩,加水調勻後放入一個刷了油的盆中,抹平後放入蒸鍋,旺火足氣蒸製20分鐘,蒸熟後放涼切塊即可食用。茯苓糕不僅能健脾利溼,而且吃起來香甜細軟,特別適合給小孩當零食食用
  • 澤瀉的功效與作用 澤瀉的七大好處
    六、降低三高的功效對於中老年人,適當用澤瀉煎湯飲服既可清溼熱、利小便,又可控制體內膽固醇的升高。因為澤瀉本身具有降低膽固醇、降血壓、降血脂的作用,若堅持食用澤瀉更能健脾化痰、利溼降脂,必有良效。七、澤瀉腎火的作用瀉入腎經而瀉腎火,常用於腎火亢盛的頭暈、耳鳴、心煩等症狀。對於此類人群,可以適量服用澤瀉來緩解病症。
  • 中藥之澤瀉
    本品為澤瀉科植物澤瀉 Alisma orientale(Sam.) Juzep. 的乾燥塊莖。廣澤瀉、建澤瀉、水澤、耳澤、芒芋、澤夕、川下、水瀉、禹孫、及瀉、天禿、宅下。冬季莖葉開始枯萎時採挖,除去莖葉、鬚根,洗淨,乾燥,裝入竹筐中撞去鬚根及粗皮。呈類球形、橢圓形或卵圓形,長2~7cm,直徑2~6cm。
  • 藥食之茯苓,古人與現代人的用法有什麼不同?
    《傷寒論》第67條:「傷寒若吐、若下後, 心下逆滿, 氣上衝胸, 起則頭眩, 脈沉緊, 發汗則動經, 身為振振搖者,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曰:「心下有痰飲, 胸脅支滿, 目眩, 苓桂術甘湯主之。」張仲景謹遵「病痰飲者, 當以溫藥和之」的治則, 以苓桂術甘湯健脾利水, 溫陽化飲。現代人飲食上多肥甘厚味, 故痰溼體質較為常見, 所以此時醫家在使用中必加茯苓。
  • 20160413 六氣治法:茯苓,白朮,以及中醫學習方法共享
    補中燥溼,止渴生津,最益脾精,大養胃氣,降濁陰而進飲食,善止嘔吐,升清陽而消水谷,能醫洩利。(2)  《長沙藥解.卷一.白朮》:白朮補土燥溼,土燥而升降如前,是以吐洩兼醫。仲景治水,五苓、真武、附子、澤瀉諸方,俱用白朮,所以培土而制水也。(3)  《長沙藥解.卷一.白朮》:其性守而不走,故於補虛故固脫,獨擅其長,而於疏通宣導,則未能焉。
  • 茵陳, 利溼熱,為治諸黃膽之君藥.
    陳遠公曰,茵陳治黃病,可用之為君。但黃症又不同,有陰黃、陽黃,有熱黃、寒黃、燥黃,有血黃、氣黃之殊,不可不辨。世人一見發黃,全不分別,俱用茵陳,無引經之品,共相佐使,所以有效有不效也,謹細陳之。陰黃之病,其溼不甚,黃色又不深,下體黃,上身不黃者也,夜間反覺不安,小便反澀,日間小便反利,轉覺安寧。治法宜用茵陳為君,佐之茯苓、澤瀉、薏苡仁之類,或加之五苓散又妙。
  • 《傷寒論》對偶方之——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
    前一期跟大家一起學習了柴胡桂薑湯和柴胡加龍牡湯這一對經方中的對偶方,今天小編再來給大家分享另一對——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以下簡稱「苓桂術甘湯」)和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1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傷寒論》第67條:「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
  • 茯苓可抗癌抗腫瘤 這樣吃最養生
    茯苓也是我們很常見的一種中藥,雖然他是一種藥,但經過科學研究發現,茯苓有很好的保健和養生的功效。我們日常在做湯或者做菜的時候添加入少量的茯苓粉不僅可以增加菜餚的風味,還可以起到養生保健的功效,那麼茯苓有什麼功效呢?食用上有什麼要注意呢?茯苓有什麼功效和作用?
  • 抑鬱症怎麼治?談茯苓四逆湯治療抑鬱症
    《傷寒論》(69)條:發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煩燥者,茯苓四逆湯主之。所以,茯苓四逆湯為對證之方。本病的病性為陰證,俗話說「陽病好治,陰疾難療」。所以,對於本病,有正確對待,堅持治療,才能有望治癒。下期計劃談一談痰熱擾心的另外一種抑鬱症。看病找名醫難,找明醫更難! 關注龍都明醫,下期再見!
  • 茯苓粉怎麼吃 吃茯苓要注意這些事情
    茯苓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中藥,日常被人們當作是養生品食用。很多人都喜歡將茯苓做成各種各樣的食物,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講茯苓粉怎麼吃、茯苓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以及茯苓注意事項。做法:把茯苓粉和牛奶用攪拌機攪成泥糊。把它們倒進沙鍋,用大火燒開,稍微冷卻以後,再加入適量的蜂蜜即可。茯苓的功效與作用1、緩解脾虛洩瀉帶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滲溼,對於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洩瀉、帶下,應用茯苓有標本兼顧之效,常與黨參、白朮、山藥等配伍。
  • 「一兩茯苓一兩金」 服用茯苓到底有哪些好處?
    原標題:「一兩茯苓一兩金」 服用茯苓到底有哪些好處? 茯苓是一種十分常見且營養價值較高的中藥,民間素有「一兩茯苓一兩金」的說法,宋代文人黃庭堅也曾詩詠茯苓:「湯泛冰瓷一坐春,長松林下得靈根。吉祥老子親拈出,個個教成百歲人。」那麼,茯苓到底有哪些功效?服用茯苓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 玻璃體混濁能治好嗎 它的病因有哪些
    在平時生活中,我們應該要多保護自己的眼睛,畢竟現在眼睛失明就是一場巨大的災難,只有很好的護理眼睛才能預防玻璃體混濁的發生,那麼玻璃體混濁能治好嗎,玻璃體混濁的病因是什麼呢,中醫如何治療玻璃體混濁,下面一起來看內容介紹吧。
  • 劉渡舟先生使用真武湯經驗總結
    一是加澤瀉眩暈甚者,多加澤瀉合白朮為澤瀉湯以治水眩。三是加乾薑。加乾薑有兩種思路,一是合理中湯法,治療真武湯證兼太陰脾寒的便溏腹瀉;二是合甘草乾薑茯苓白朮湯法,治療溼濁腰痛、婦人白帶。最常用的合方:一是真武湯合苓桂術甘湯。劉渡舟先生介紹陳慎吾先生用真武湯的經驗:「陳慎吾老大夫用真武湯和苓桂術甘湯合方治療水氣凌心的心悸,效果非常好。」
  •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花樣吃茯苓這樣做
    如偏於寒溼者,可與桂枝、白朮等配伍;偏於溼熱者,可與豬苓、澤瀉等配伍;屬於脾氣虛者,可與黨參、黃耆、白朮等配伍;屬虛寒者,還可配附子、白朮等同用。2、對消化系統的影響茯苓對家兔離體腸管有直接鬆弛作用,對大鼠幽門結紮所形成的潰瘍有預防效果,並能降胃酸。
  • 實用300首方劑湯歌——值的珍藏
    為澀虛寒少陰利  熱邪滯下切難施威喜丸治血海寒  夢遺帶濁服之安茯苓煮曬和黃蠟  每日空心嚼一丸濟生烏梅與僵蠶  共末為丸好醋參便血淋漓頗難治  醋吞惟有此方堪失精夢遺封髓丹  砂仁黃柏草和丸大封大固春常在  巧奪先天報自安二陳湯用半夏陳  益以茯苓甘草成
  • 中醫初學者必背 湯頭歌訣
    草果檳榔厚樸增 烏梅姜棗同煎服7.葛花解酲湯葛花解酲香砂仁 二苓參術蔻青陳神曲乾薑兼澤瀉 溫中利溼酒傷珍理氣之劑1.補中益氣湯補中益氣芪術陳 升柴參草當歸身虛勞內傷功獨擅 亦治陽虛外感因木香蒼朮易歸術 調中益氣暢脾神2.烏藥順氣湯烏藥順氣芎芷姜 橘紅枳桔及麻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