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或社會,為何對「全職媽媽」總是不那麼的友好?

2020-12-20 騰訊網

前段時間廣西女高的「張桂梅」事件很火熱,把「全職媽媽」這個群體推上了熱點。其實這個話題的矛盾一直都存在,只是大家沒有這麼熱情高漲來專題討論罷了。「每個人都有自己選如何生活的權利」,這句話沒錯,但是後面一句應該還有一句:「每個人都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選擇本來就沒有絕對的對和錯,在特定的時間做的決定,只是會考慮當下自己的利益和訴求。

全職媽媽,它是一份職業嗎?沒有比她更適合的家政人員

如果全職媽媽是一份職業的話,那麼它應該算是一份工作。正如職業的保姆,月嫂一樣。

全職媽媽,狹隘的定義它是不工作,辭職在家帶孩子或者照顧老公,而讓男人出去做事業。這個其實在原始社會的父系時代,那時候所有的女性都是「全職媽媽」。但是如今新時代的思想變了,社會的需求以及價值觀都在變,女性已不再是男性的「附屬品」,或者說處於不平等地位。越來越多的女性在以往男性的領域做出了卓越的成績。所以,全職媽媽的定義應該有所變化。

新時代的全職媽媽有兩種理解:

完全辭職在家不幹活,帶小孩照顧家人。這種對於富裕或者明星來說很常見,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可以解決,並不懼任何因選擇帶來的風險。可是對於那些家境本不好,但是家裡沒人照顧小孩的家庭,必須有一方犧牲,要麼是全職媽媽,或全職爸爸?!

辭職在家不僅沒有因為照顧小孩或者家人而耽誤自己的工作,比如《三十而已》的顧佳。這是一個獨立女性的楷模。但是畢竟還是少數,更多全職媽媽是像那裡面的富太太們,她們才是完全依賴於丈夫在過日子。那一天,如果被丈夫所拋棄,不說損失慘重,至少失去了一個女人經濟的獨立。

沒有任何全職的外聘家政人員,比父母更適合擔任教育子女和親人這一職位。

全職媽媽,只是暫時放棄社會職場的團隊生活,回歸的是家庭小職場

上班,它是顯實自我價值的場所。通過人際交往,能力展示,價值貢獻,通過勞動的付出而獲得應得的回報。社會生活的多樣性可能會高於家庭生活,但是在這個家庭小職場裡的人際關係可能比傳統的職場更複雜。

傳統的職場只需要處理好自己本職工作範圍內接觸的人即可,工作目的簡單直接,有著非常清晰的評估標準,達成相應的績效即可。但是家庭職場卻沒有統一的績效考核標準,她需要面對的人員有:兒子/女兒、丈夫、公公婆婆的滿意,所以看似接觸的人員少,但是這裡面的滿足是沒有絕對的標準。

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都有著自己不同的需求。所以,全職媽媽更多處理的是人際關係以及人類情感需求的滿足,它是一個更高維度的需求。

扮演老師角色:她要有教育子女最基礎的學習能力,讓他們從幼兒走上大學。每個人一生都遇見過很多老師,但是家庭父母才是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

扮演領導角色:她要管理好家庭這個大團隊,包括財務、行政人事、市場採購等,所以除了教書育人,她也是在管理著團隊。

扮演心理老師角色:家裡成員任何情感需求以及小孩心理問題的第一責任人,需要懂得相應的心理學知識以及為人處事技巧,尤其是處理這種熟悉的關係,更需要技巧,遠比處理一個陌生人需要更多的技巧。

兼職自媒體創業者老師:全職只是不在職場坐班,但是這個時代有手機在哪裡都可以工作:在家就不能工作了嗎?那微商、自媒體以及電商存在有何意義?不就是為這些不在職場的人而存在的嗎?職業,只要是付出自己的智慧和勞動就是一種光榮。

全職媽媽,如果不是個別的那些案例只是在家裡花著丈夫的錢而什麼都不管,養尊處優,完全依附丈夫的存在而存在,那麼她其實只是換了一個職場環境,本質上也在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貢獻自己的價值。

筆者的觀念是,家庭是兩個人共同的經營來抵禦風險,每個人肩負的責任和付出都是不同的。不管是工作還是做全職媽媽,一定要有保持自己獨立性的一面,就是不斷學習,讓自己擁有獨立養活自己的能力。

相關焦點

  • 被關在職場之外的全職媽媽,是整個社會的悲哀
    但另一方面,女性卻不能把全職媽媽的經歷寫上簡歷,全職媽媽並不作為普世意義上的職業被認可。如果前者是不準確的,帶孩子的辛苦並不足以與一份全職工作相稱,那麼為什麼男性不願意比女性承擔更多的照看孩子的責任,把全職工作的壓力更多地交給女性?
  • 職場媽媽鄙視全職媽媽?有一類職場媽媽,連全職媽媽也看不上她!
    所以,不論是職場媽媽,還是全職媽媽,都在為家庭(也是為社會)做貢獻,她們都同樣值得尊重。但是,作為一名全職媽媽,我也看不上那位博主說的那一類職場媽媽(我單指那一類人,不是所有的職場寶媽)。同時,我也給出我「看不上」她們的4條理由:第一,沒有責任感。
  • 全職媽媽社會價值為何難得到承認?
    然而,現實當中,卻有這麼一大批人在主動或者是被動地從事這樣一份「工作」,這份工作就是「全職媽媽」。近年來——尤其是「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以來,隨著人們對育兒的期待值增加和社會託幼等公共資源的缺乏,作為最理想的育兒人選,越來越多的職場女性加入到全職媽媽的行列。
  • 二度就業難,全職媽媽重返職場面臨哪些問題?
    許多全職媽媽為了照顧孩子,選擇退出職場,直到孩子上幼兒園後,有些媽媽可能會因為許多原因而必須重返職場,但目前的職場對於二度就業的女性態度並不友好,使得媽媽們求職之路並不是那麼順利。但現實總是殘酷,不是每家公司都有多餘的人力可以處理媽媽因事請假的工作事務,公司也沒有義務配合媽媽的家庭需求,就像我們不可能為了買房而要求加薪,因為加薪是與工作表現有關。因此媽媽們若要重返職場,首先不要過度期待,否則失望會被放大,應該先思考清楚自己的目的,想辦法做好時間管理、架構好後面支持,準備就緒後再回職場。
  • 孩子都上幼兒園了,你咋還不去上班?全職媽媽重返職場沒那麼簡單
    有多少寶媽,在生孩子之前,在職場打拼了多年,並且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孩子出生之後,因為各種原因,選擇了(大部分都是無奈的,被迫選擇)回歸家庭。她們中的大部分一開始計劃的都是等孩子上幼兒園(或者小學)了,自己就趕緊出去上班。但是,事實往往很「打臉」,對全職媽媽們來說,重返職場沒那麼簡單。
  • 職場英語:做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媽媽
    有了孩子後,職場女性往往面臨著一個重大選擇:做「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媽媽」。這兩種選擇都會給家庭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事實上,她們完全可以做一位「在家辦公的媽媽」。各位僱主需要清楚,想做出一番事業的職業女性總是幹勁十足,這與她們在哪裡辦公沒有任何關係。
  • 博士畢業在家當全職媽媽,難道書真的白讀了嗎?現實沒有那麼糟心
    文|秘籍君一直以來,國內對於全職媽媽的態度總是不那麼友好,很多人把全職媽媽等同於全職保姆。而對於博士畢業之後,在家當全職媽媽這件事情的看法,竟然有人會說:高學歷不過是給自己準備一份好的嫁妝罷了,不能學以致用,白白浪費了高等教育的名額,教孩子這件事情只需要初中學歷,再上一個女德班完全就可以了。也好像是認為這件事情可以再一次證明讀書無用論的言論正確性。甚至對於高學歷人才但是選擇當全職媽媽這件事情,最先反對的卻是自己的父母。
  • 90後全職媽媽沒收入,擔心無法維持生活?85後職場媽媽建議很中肯
    有些全職媽媽是因為不想上班,心甘情願在家照顧孩子,而有些則是被逼無奈,由於沒人幫忙照顧,為了孩子只能拋棄工作,選擇全職在家。不過不管是由於什麼原因,除非是家庭條件特別好的家庭,不然全職媽媽在家就代表沒有收入,對此寶媽們也並非沒有壓力,只不過是不知道該如何解決而已。
  • 90後全職媽媽沒收入,擔心無法維持生活?聽聽85後職場媽媽怎麼說
    有些全職媽媽是因為不想上班,心甘情願在家照顧孩子,而有些則是被逼無奈,由於沒人幫忙照顧,為了孩子只能拋棄工作,選擇全職在家。 不過不管是由於什麼原因,除非是家庭條件特別好的家庭,不然全職媽媽在家就代表沒有收入,對此寶媽們也並非沒有壓力,只不過是不知道該如何解決而已。
  • 怎樣看待全職媽媽對家庭傾力付出,卻總是得不到尊重和認可?
    說起全職媽媽,總有人會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可全職媽媽對家庭,對孩子是全力在付出,為什麼卻總是不被理解,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呢?中國的傳統一直是男主外,女主內,女人能在家好好相夫教子就是賢妻良母,品行就是會受到肯定的。但新中國以來,女性的地位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婦女也能頂半邊天。而到了現代,女性的獨立自主精神進一步加強。社會對女性的要求也就更高了。
  • 你會選擇當職場媽媽還是全職媽媽?各有各的苦,每個媽媽都不容易
    一位寶媽的自述:生活讓我選擇了丟下孩子,但如今我卻非常後悔小麗選擇生完孩子之後回歸職場,完全是為了給孩子多賺一些奶粉錢,而且經常聽到朋友說當全職媽媽的辛苦,小麗也很擔心自己與社會脫軌,於是生下孩子沒兩個月,小麗就回去上班了。
  • 全職媽媽重回職場,她們經歷了什麼
    參與問卷的全職媽媽在家的時間在3個月—7、8年不等,當時選擇全職的原因,或主動或被動,除了想親自陪孩子長大之外,也有找不到也靠譜的低幼託管機構、沒有/不放心老人帶娃等等現實因素,所以很多媽媽選擇了辭掉工作,陪伴孩子直到上幼兒園(3歲左右),再重返職場。
  • 「全職媽媽,你不去工作的樣子真的很可悲」
    這件事也透露出社會對全職媽媽的刻板印象,人們紛紛認為全職媽媽是沒有價值的、是辜負了父老鄉親的、是一個令人扼腕且退而求其次的選擇。那麼今天我來說說,全職太太是不是真的這麼可悲?對於全職媽媽,很多人羨慕的點是「不用上班」,殊不知,全職媽媽的人生裡,要處理的事情可比職場困難多了。全職媽媽和全職媽媽也不一樣,我認為分為三種。
  • 職場媽媽和全職媽媽的「辛酸淚」,剖析其中利弊,或能供你參考
    她倆相互羨慕著,但殊不知:全職媽媽也好,職場媽媽也好,二者有利有弊。一、職場媽媽的優勢1.可以實現經濟獨立職場媽媽把照顧孩子的時間用於自己的事業,能夠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從而提高自己的職務,進而能增加自己的工作水平。這就是說明職場媽媽能夠實現自己的經濟獨立,各種開銷能夠自己負擔。她們買些衣服,化妝品或者鞋子能夠不依賴自己的丈夫,可以和他們平等的對話。
  • 孩子成長不想錯過,「全職媽媽or職場媽媽」,你怎麼選?
    媽媽們都不想錯過孩子的成長,那麼,「全職媽媽or職場媽媽」,你會怎麼選?小歐有了寶寶以後,她覺得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爸爸沒辦法在家全職照顧孩子,但她可以。如果媽媽選擇當職場媽媽,就算下班回家也很少陪伴孩子,那麼孩子也會和父母感情疏遠,和陪伴他最長久的老人更加親近。
  • 當職場媽媽那麼累,女人為什麼不辭職?
    何況這位媽媽每天還要多次用吸奶器把奶水吸出來,給寶寶冰凍保存。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這件事情傳到網上,有人評論:「何必那麼拼?我認識一個女人,生完孩子直接在家休息了兩年。」底下很多媽媽們也表示,比起上班,帶孩子真的累得多,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你累了一天了,別人卻以為你過得很清閒。像這個職場奶媽,何嘗不願意好好陪伴孩子成長?且不說家庭條件如何,需不需要女人的這份薪資。
  • 全職媽媽,不等於「保姆+家教」
    原標題:全職媽媽,不等於「保姆+家教」   ——本文系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最近,關於「高學歷女性當全職媽媽是否是浪費」的話題在朋友圈裡興起熱烈討論。   但不管是多麼風光的職業女性,大多都會組建家庭,但是,一旦子女出生,雙雙在職場打拼的夫妻,不得不面臨家庭和職場的取捨。或許是受到中國傳統「女子相夫教子」思想的影響,或者是不忍自己懷胎十月誕下的小生命離開必須的呵護,在感情上與嬰兒聯繫更緊密的母親會首先選擇讓步,放棄自己辛苦建立的事業,成為一位全職媽媽。
  • 八年二胎全職媽媽如何衝出重圍,重新走入職場?
    首先,我想問問大家對全職媽媽這個詞是怎麼定義的?24小時保姆?洗衣拖地收家還得管全家吃喝拉撒?因為沒有固定收入所以得看金主老公臉色吃飯?或者是因為沒有社會交往而出現心理問題的一個社會群體?8年前當我因為家庭和工作不能兩全而必須做出一個選擇的時候,我也曾經因為對「全職媽媽,家庭主婦」這個詞根深蒂固的觀念擔憂過,恐懼過。
  • 全職媽媽 VS 職場媽媽 | 看看梅耶.馬斯克的選擇
    小美在視頻裡跟我說,「媽媽我喜歡你,你不要上班了,你就在家一直陪著我好不好?」小美的期望,跟姐姐大美當初上幼兒園的時候一樣一樣的。姐姐大美現在是初中生了,從她上幼兒園到初一,我錯過了大美所有的暑假。這些年,一直在糾結,是做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媽媽,每次面對兩個孩子總是愧疚不已。
  • 幼兒園老師:全職媽媽和「職場媽媽」帶出來的娃,差距一目了然
    每當媽媽早上出門上班時,孩子總是表現出依依不捨的表情,甚至抱著不讓走,這時常會讓媽媽們比較糾結,是否要全職帶娃。對於是否要全職帶娃,家長們不妨聽聽幼兒園老師的建議。甜甜媽媽是一個在家帶孩子三年的全職媽媽,孩子現在四歲了。剛開始甜甜媽也是產後儘快投入到工作的,由於經常上完班很晚回家,孩子見到她像看陌生人一樣,哇哇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