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育兒2年半走過的坑,你需要知道

2020-08-28 我是豆豆媽a

我是一個2歲半孩子的媽媽,現在跟你分享我走過的坑和育兒經驗。

主要從吃喝、拉撒、睡眠,生長發育、日常護理這5方面來講。

吃喝篇

1、寶寶吃奶媽媽乳房疼不是正常狀態,請注意!

很多媽媽都以為寶寶吃奶疼是正常的,因為老人家也是這麼告訴你的:孩子剛吃奶就是會疼的,我就是這樣疼過來的!


但是我告訴你:正確的含乳和哺乳姿勢,吃奶是不會疼的!

月子裡我也是這樣走過來的,但是幸好我是個愛學習的媽媽!

寶寶含乳不良,我的乳頭皸裂了,每頓吃奶就跟上刑一樣,非常害怕,那時我就想如果這樣餵到6個月,我的乳頭肯定就廢掉了,肯定不可能的!我看別人吃奶都是享受的表情,怎麼可能是這樣的呢?


後來我查資料,果然發現我的哺乳姿勢和寶寶的含乳都是有問題的,所以我調整後,立馬餵奶就不疼了!

如何正確調整含乳和哺乳姿勢呢?歡迎看這篇

2、寶寶在未添加輔食前,需要喝水嗎?

不喝水,天氣熱了怎麼辦?口渴了怎麼辦?

喝奶啊。

為什麼不推薦喝水呢?

一是不管是母乳餵養還是奶粉餵養,含水量都達到88%以上,所以水量是足夠的。

二是寶寶的胃容量很小,如果吃水了,就會影響喝奶量,喝奶少,容易引起營養不良,還會造成媽媽奶量下降。同時還會增加寶寶的腎臟負擔。

如果寶寶腹瀉脫水,也不是補水,而是專門的補充液。

3、寶寶吃手是餓,是壞習慣嗎?

很多媽媽發現小寶寶會吃手了,就覺得這習慣不好,感覺不衛生。

我告訴他們,只要幫寶寶做好清潔,就可以讓寶寶吃手,以後寶寶還會吃腳呢。

寶寶是通過口腔來認識世界的,他們會通過嘴巴吃手、吃腳認識到自己身體,感覺世界,如果阻止寶寶用口腔探索世界,可能會讓寶寶的口腔敏感期延遲,長大後還可能出現咬人、亂咬東西等問題。在1歲內的吃手問題不需要糾正。

4、寶寶在1歲前不吃鹽沒有力氣?

很多老人說孩子不吃鹽沒有力氣,是真的嗎?

我們為什麼要吃鹽呢?我們主要是吃裡面的Na,鈉離子參與我們身體的水分代謝,調節酸鹼平衡。

而很多食物裡的Na就已足夠,寶寶吃的母乳或者配方奶粉裡的,輔食裡的Na就已經足夠。


5、孩子的輔食什麼時候添加好?

儘量在6-8個月,這是輔食添加的關鍵期,這時候,寶寶的味覺和咀嚼能力發展的敏感期,12月之後,由於自我意識增強,對被動餵食的抵抗明顯,對新食物的接受度下降,容易偏食、挑食等。


當寶寶對輔食產生興趣,挺舌反應消失了,口腔運動和腸道發育完善,就可以開始慢慢引入輔食,首選的輔食是含鐵的米粉,然後肉泥,菜泥,再向有硬度的食物過渡。

過晚添加輔食,會造成營養不足,或者影響寶寶的味覺和咀嚼能力。

從添加輔食開始就讓豆豆自主進食,自己掌握自己進食的節奏,後面吃飯自己吃,真的非常解放我雙手哦。

拉撒篇

1、寶寶純母乳餵養,好幾天不排便怎麼辦?

寶寶純母乳餵養,好幾天不排便,可能是攢肚了。


為什麼會出現攢肚呢?

因為母乳消化吸收比較充分,所以形成的糞渣比較少,所以不能刺激腸道排出來便便,只要寶寶的生長發育正常,體重增長正常,精神狀態無異常,肚子是軟的,也有排氣就不需要擔心,有的寶寶會有半個月以上不排便,但是是正常的。

2、孩子不要把屎把尿,我現在還在受懲罰。

孩子的膀胱需要自己長大,不由人為控制。我之前啥也不懂,為了自己方便,聽從了老人的方法,一手造成了孩子的膀胱長不大,排尿一直不受自己控制,到現在2歲半了還不能自己控制自己的排便,非常悔恨。


詳細請看

除了把屎把尿,怕孩子尿褲子,讓孩子頻繁排便也是一樣的道理,你如果不願意讓孩子的膀胱自己長大,自己控制,那給孩子的未來帶來的一定是傷害!

家裡老人或者外人看到豆豆還在穿尿不溼,就笑話,但是我不怕,我寧願現在被笑話 ,而不願意讓孩子長大後被笑話!

睡眠篇

1、寶寶晚上多次夜醒,可能是你給的安全感不夠。

孩子原來睡的很好,為什麼突然夜起很多吃奶呢?

可能是因為你白天給的安全感不夠!


去年過年,家裡老人幫我看孩子很多,很少讓我看到孩子,後來孩子晚上起來7-8 回,讓我痛苦不堪,後來我才發現是因為我白天沒有足夠地陪伴孩子,所以造成孩子很害怕失去我,所以會一直起來找我。

有些上班後的媽媽回來後也會發現孩子夜起來的次數多了,這就是白天的陪伴不夠,寶寶晚上起來找媽媽了。

2、寶寶晚上睡覺,一頭汗,是缺什麼嗎?

孩子睡覺老是一頭汗,怎麼回事,是缺什麼嗎?


豆豆有段時間特別多汗,很涼快的天氣,就20多度的天氣,蓋一張薄薄的空調被,都滿頭大汗,頸部和後背好多汗,我夜裡起來都給她換幾遍汗巾。

原來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這是因為孩子的汗腺發育不完善,體溫調節系統也不完善,只能通過頭部,頸部去排汗散熱,所以會看到滿頭大汗,隨著孩子長大,體溫調節系統的完善,其他汗腺逐漸發育,孩子頭部出汗的問題就逐漸減少。

3、寶寶晚上睡覺磨牙,是缺什麼嗎?

孩子睡覺老是磨牙,怎麼辦?

以前聽說過磨牙可能是缺鈣或者肚子裡有蟲。


缺鈣應該不缺,她吃飯挺好,奶量也攝入足夠,我就怕她肚子裡長蟲。我經常在她肛門處檢查看看有沒有蟲子出沒,幸好還沒有看到,感覺自己有點變態了。

我後來去查資料:

有研究發現,男孩子比女孩子更容易發生夜間磨牙,某些特定基因,白天運動量太大、焦慮、緊張、二手菸、睡眠不安或打鼾、房間噪音、睡眠睡覺不足、頭痛、喜歡咬東西、某些行為問題、心理問題會加重夜間磨牙的風險。

據統計有30%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磨牙,其中包括完全健康的孩子。所以呢,磨牙不能判斷孩子肚子有蟲或者缺鈣了。值得慶幸的是,豆豆真的沒有長蟲,希望我以後永遠不會見到蟲。

生長發育篇

1、寶寶夜間哭鬧嚴重,不是缺鈣,可能是腸絞痛了。

以前我家豆豆小時候有段時間是從傍晚到晚上8點一直哭鬧,怎麼安撫都安撫不了,那種哭聲特別痛苦,感覺就像被什麼東西扎了一樣。後來去找村醫,醫生說是缺鈣,回來補鈣,長大就好了。

我覺得肯定不是,缺鈣都這樣定點哭鬧的嗎?後來我自己對照症狀才知道是她腸絞痛了。後來就給她做飛機抱緩解,或者是趴下,給腹部一些壓力,這個哭鬧持續了2周多才好轉。


腸絞痛是很多孩子腸道發育不完善的表現,沒有特效藥,只能幫助孩子緩解痛苦,寶寶長大到4-6月份自然會好轉。

2、寶寶學走路前不一定先學會爬。

以前我以為孩子都是先學會爬再學走路的。這樣對他們的身體才好。當我家豆豆10個多月還不能走的時候,家裡老人就說別人家同齡孩子早就會跑了,孩子可以練習走路了,但是我看豆豆沒有一點想站的意願,不讓老人扶站,老人說家裡幾個小孩都不會爬,直接學走路的,我偏不信,我覺得豆豆是可以先學會爬再學走路的!

後來我就給她提供爬的環境,買了爬爬墊,在家裡鋪上泡沫墊,讓她多趴,後來沒幾天她就學會了爬,爬的過程確實很鍛鍊她的腿部肌肉,她可以沿著沙發,沿著床站起來走路後,我才開始引導她學走路。

後來我有看到一些孩子,他學會坐了後,就一直想往上站,爬不下去,我再去查資料,有30%的孩子會跳過爬行階段直接學走路,這對他的身體並沒有什麼影響,只要是肌肉準備好了,就可以。

3、寶寶頭髮黃,稀少不是營養不良,可能與遺傳有關

我家豆豆出生時候頭髮又黑又粗,但是後來越長越黃越細,家裡老人覺得我是沒有給孩子多吃零食的原因。因為他們看到別人家孩子一天到晚拿饅頭吃的,而且長得壯壯的。為了讓豆豆好好吃輔食好好吃飯,我是非常控制她的零食 的,不到吃東西的點也不會給她吃饅頭。

如果真的營養不良,除了頭髮,其他生長發育方面也會受到影響。

頭髮稀少,細黃,除了營養方面,還跟遺傳因素有關。頭髮的顏色、濃密,粗細,更多是由基因決定的,不同人,不同階段,頭髮的性狀都會有差異。

我家豆豆長的好著呢,體重和身高的生長曲線穩定增長。所以肯定不是營養不良。

日常護理篇

1.新生兒眼屎多又黃,不是因為上火,是因為鼻淚腺不通。


豆豆剛生下 月子期間,每天睡起來的眼屎黃又多,眼睛被糊了一層,都睜不開眼,需要用溫熱毛巾敷很久才能洗乾淨,老人都說她上火的,我啥也沒吃,只吃了小米湯,怎麼可能上火呢?

後來一查,原來是新生兒的鼻淚腺不通暢,眼淚不能從鼻子排出,堆積到眼角,所以有很多眼屎。

那我們怎麼辦呢?就是可以給寶寶多按摩鼻梁兩側,幫助寶寶疏通。

2.寶寶頭髮剃了,會長得更好嗎?

我家豆豆從小到大還沒有剃過光頭,總共剪了4次,每次都剪不光,最短的一次是月子裡:


很多人都覺得她現在的頭髮不好是我沒有給她剃光頭的原因,大家想想,頭髮是沒有生命的硬質蛋白質,沒有影響到毛囊下的髮根,怎麼會更好呢?

為什麼大家都覺得剃光了重新長得好呢?因為重新長出來的又粗又短,感覺確實很不錯!

如果真想讓頭髮好一些,到是可以補些營養或許有用。

3.寶寶喉嚨有呼嚕聲,不是喉嚨有痰

很多媽媽發現小寶寶呼吸時感覺喉嚨裡有痰,會覺得寶寶喉嚨不舒服。

其實不是的,是因為寶寶的咽喉部的軟骨發育不完善,有點軟,在寶寶呼吸的時候,軟骨受到擺動而產生聲音,所以發出來呼嚕聲,隨著寶寶長大,軟骨發育完善就會好轉,如果影響到寶寶吃奶,進食或者睡眠,可能需要局部放置支架,渡過這個生長發育期。

感謝耐心閱讀到這裡,如果對你有啟發,歡迎點讚,評論,收藏或轉發!

我是豆豆媽,一個2歲半孩子的媽媽,一個母乳餵養諮詢師,已經在線上幫助78+新手媽媽解決母乳餵養問題,歡迎關注和連結!

相關焦點

  • 育兒路上的那些坑
    從育兒路上一路跌跌撞撞走來,萬種艱辛、還有婆婆在育兒路上的神助攻,真是箇中滋味,酸爽至極,心理強大的媽媽會披荊斬棘一路走過來,心理弱的媽媽會經過抑鬱期,需要自我調整,調整的過程也是痛苦並重生的過程,現在披荊斬棘一路走過來的二寶媽媽來嘮叨嘮叨育兒路上那些走過的重要的坑。
  • 那些曾經走過的坑如何讓我成為亡羊補牢的媽媽——坑一:安全感
    在你炫耀減肥成功時,想想當初自己吃出來的肉,當我分享育兒心得時,想想曾經走過的那些坑,正是這些坑,讓我成了如今這個亡羊補牢的媽媽。那時候,女兒經常放下就醒,抱著就能睡很久,有次婆婆就一直抱著,結果引來了我的埋怨:「以後慣壞你負責,你天天抱著唄。」既然不能抱,女兒還總醒,誰都睡不好,怎麼辦?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總要爆發,最終,矛頭指向了我母乳不足。
  • 那些養育老大時所走過的坑
    總結了一下養育老大走過的坑,給大家一些提醒。1.關於斷奶:孩子斷奶正常一般建議1歲半以後,過早斷奶對孩子安全感的培養影響很大。我家老大斷奶的時候只有兩個半月,由於一些原因,不得不斷奶,現在九歲,日常表現出來的就是非常依戀媽媽。
  • 看似有用的育兒方法,實則坑娃不淺,這4個育兒焦慮你中了幾個
    這些經歷你有過嗎? 俗話說:「養兒一百天,長憂九十九。」育兒的道路上不少父母提心弔膽,生怕孩子受到各種傷害。有的父母就開始變得焦慮起來。 父母為何焦慮? 1.焦慮是父母們的普遍表現 根據我國的最近一份父母育兒心態的調查報告發現,在孩子3歲以前,父母會為孩子的身高和體重焦慮。到孩子6歲前父母會為孩子的飲食習慣和生活行為焦慮。 2.焦慮來自父母本身 從來沒有育兒經驗的父母,從寶寶出生開始就變得手忙腳亂,不知道該為多少奶,不知道怎麼還尿布。孩子的哭鬧讓父母得不到良好的休息,身心疲憊悠然而生。
  • 給嬰兒餵水,育兒路上第一大坑,新媽媽需要提前了解下
    這個坑,我家豆豆妥妥地入了。很多人說我是育兒專家還讓孩子入坑,真是可笑。在這裡,我先闡明一下:我不是育兒專家,我是一個在育兒路上走過很多坑,後來因為育兒學習了很多正確的育兒知識,從事了母乳餵養的指導工作,才開始分享母乳和育兒知識的一個愛學習和分享的媽媽。
  • 育兒避坑指南你知道多少
    今天燁媽咪給大家來說說育兒路上踩過的一些坑,我一起聊聊這要從備孕開始講了!我是2019初準備要孩子就健康飲食,心態平和,2月28出去玩他就來了,也許這就是緣分吧!知道懷孕開始一直小心翼翼,因為我們的第一個孩子生怕有什麼問題!於是一周後去檢查確認是懷孕,醫生告訴一周檢查一次,我很驚訝,不過第一次有孩子的我還是格外小心就照著醫生的話去做了!
  • 手帳| 入手帳坑2年半的行進路線圖
    時間真是讓人意外,很少能用完整本本子的我居然已經用到第四本手帳了。手帳到底對時間管理有多大用處,感覺還是因人而異吧。並不是你用了手帳就一定能管理好時間,就像我們聽了再多的道理,也沒法保證一帆風順。但是手帳確實讓你用掉的時間留下了更多的痕跡,幫你記住了很多生活的小碎片。
  • 傳統的與科學的育兒方式,你更信服哪種?家長你曾經走過哪些坑?
    媽媽:我小時候你是怎麼陪我長大的?在育兒的道路上,我們往往會聽到來自社會各界不同的聲音,家長們一直不解?我們希望有最科學、權威的育兒方式,但是,似乎又覺得「不聽老人言,吃苦在後頭」成為年輕父母的至理名言,哪能不聽?而實際上,一些傳統的育兒理念與現代育兒學科的博弈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不過,在一些家長還真是吃盡了苦頭,才知道,真正的科學是辯證唯物論的體現。
  • 育兒路上經歷的那些「坑」
    如何避開育兒誤區,學習避「坑」攻略從職場打拼的女白領到全職帶娃的新手媽媽,可以說伴隨著孩子的每一天成長同樣在慢慢摸索著一起長大的還有我這個新手媽媽,而一個人一手帶娃的經歷也讓我從沒有準備的四處尋找方法和經驗時,一邊踩著「坑」一邊總結著事實真相的育兒經驗,提到了育兒過程踩過的「坑」也是意味深長的需要總結下分享給大家,所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討論一下我這個新手媽媽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和聽到的那些
  • 育兒路上的這些坑,新手麻麻一定要避過
    我想在這裡說說我入的各種坑,希望給新手爸媽們一個參考。1、嬰兒期衣服少買點。嬰兒期孩子長得特別快,幾乎都一個月一個碼的衣服,而且嬰兒期的孩子吃飽了就睡覺,尤其是半歲前的嬰兒,就應該讓孩子多睡覺。結果買買買的小衣服,吊牌還沒剪,都已經穿不上了,積壓那裡一大堆新衣服都不知道怎麼處理。所以在孩子嬰兒期尤其是半歲前,買兩套睡衣換著穿,外面的衣服儘量少買,因為出去的機會很少,出去也是包著裹著,躺在嬰兒車裡。
  • 這些「中國式育兒」的坑,你躲掉幾個?早知道早受益
    父母雖然講究科學育兒,但是不免會有老一輩的育兒思想觀念融入,進入「中國式育兒」狀態。卻不知道這些方法壓根就是換湯不換藥,結果當然有利也有弊,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育兒路上遇到的坑,看看你有沒有碰到?在孩子的身上你會深刻體會到什麼叫做崇洋媚外,小到一個奶嘴,大到選學校,孩子全身上下都充斥著「洋」味道,許多家長都喜歡買進口的奶粉,認為國外的奶粉,對孩子是最好的。以前小編也曾這樣做過,我想買最貴最好的給寶寶,老是買進口的奶粉給我家大寶吃,後來我慢慢覺得,奶粉並不是說越貴越好,最重要的是適合孩子才是最好的。
  • 育兒路上你踩過哪些坑?二胎寶媽總結經驗幫你避坑。
    很多寶媽從知道懷孕那天起,就憧憬著和寶寶見面的那一天,為寶寶準備好一切,等待他來到這個世界。沒事就刷手機,幾大購物網站輪流看,查看育兒指南,和親戚朋友寶媽們聊天,聽她們的經驗之談。唯恐漏掉哪樣東西,寶寶出生後要用上自己沒準備。然後就是買買買,快遞每天有,有空還得逛逛孕嬰店,導購員一推銷覺得什麼都有用,恨不得把所有寶寶用品搬回家。
  • 我剛當媽踩過的育兒坑!買買買一時爽,心塞好一陣子
    但是,其實我的寶寶根本沒有出現這些問題啊!到處都是坑啊!不是每個坑我都踩得心甘情願,然悔之晚矣。閨蜜日常不愛看書,要當媽媽開啟看書第二春:各類育兒的書和網文。閨蜜日常愛購物,這次雙十一還沒到購物車的東西就把我看蒙了。回望過去,我貌似比她還要在育兒這件事上愛學習一些,從準備備孕開始就瘋狂購書了。育兒是要看實際效果的,實踐檢驗一切真理。
  • 「科學育兒」不再科學,家長一不小心,就會陷入「邪教育兒」的坑
    導讀:「科學育兒」不再科學,家長一不小心,就會陷入「邪教育兒」的坑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科學育兒」不再科學,家長一不小心,就會陷入「邪教育兒」的坑!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那些年育兒踩過的坑(幼兒篇)~打人撕書不是「壞寶寶」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在寶寶一歲後我踩過的記憶深刻的兩個坑,如果你的寶寶有這些表現,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到你。第一個是寶寶一歲以後特別喜歡打人,有一次帶寶寶在外公家,我的堂叔看我抱著寶寶就伸過頭來逗他。結果寶寶伸手就拍在了他的頭上,我當時特別尷尬,立馬大聲呵斥寶寶:「小孩怎麼能打人呢?這樣是不對的,知道嗎?」寶寶看看我,本來一臉笑嘻嘻的表情,一下嚇得大哭起來。
  • 科學育兒:你的孩子需要理智的父母,可以踩坑但要及時修正方向
    育兒方面的書籍和過來人的經驗,可以針對性的借鑑學習,畢竟很多育兒書籍也有相互矛盾的地方,人為編撰帶有主編人的個人意志,即使有科學的數據做支撐,也有偏差;需要父母針對自家孩子特點有選擇的靈活運用。育兒的話題也無休無止,每個媽媽都有自己的一套經驗之談。朋友讓我得空總結下以及的育兒經驗,我卻不知道如何下手。
  • 你不知道的30條育兒知識,雷洛育兒研習社分享給你
    撫養孩子的過程就是踩坑、掉坑、拍掉灰塵然後再次爬起來的過程。就育兒知識而言,父母學得越晚,跌倒的坑就越多,帶起娃來就越累。兒童通常必須年滿4歲,才能掌握自己的排便習慣。為了確保孩子的牙齒健康,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刷牙直到6歲。
  • 圍觀——育兒路上探坑之舉
    想遍了所有的答案都沒有想到正確答案是:孩子年輕我的們不知道,撫育孩子的過程中,堪比西天取經,或多或少都要遇到幾個障礙,填幾個坑。疫情期間,有時間徹底收拾家,這個時候發現那些佔地又費錢的物品大多與孩子有關,也與我有關。
  • 別掉進育兒「偽科學」的坑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都認識到科學育兒的重要性,然而市面上和網絡上各種所謂的科學育兒的觀點魚龍混雜、濫竽充數,這些信息幹擾了家長的爭取認知。女明星馬伊琍有這麼一條微博在網絡上引起了大家廣泛討論網上有句話「一個好的童年可以治癒人的一生,一個壞的童年需要一生來治癒」,當家長的都知道
  • 在2021年的百萬考研生中,學長學姐已經走過的坑,你千萬不要踩
    這是一篇學姐自己走過的考研心路歷程,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如果你只是想,借個考研的藉口,玩過幾個月,失敗後美名其曰,「我嘗試過就可以了」那大茶一定勸你千萬不要開始,因為沒有必要,浪費時間、浪費精力,不如就好好找個工作,實現財富自由,豈不是更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