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客戶端一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李晗)29周就早產的男嬰,出生時體重僅1.3公斤,大小如同成人手掌。更令人揪心的是,他被查出心臟有缺損,如不及時手術治療將有生命危險。醫院兒科、胸心血管外科等多科室聯手,為他成功補心。10月22日,男嬰體重達到2.6公斤,身體各項指標恢復正常,康復出院。
典典(化名)是個男寶寶,母親懷孕7個月時,他就早早來到這個世界,出生時體重僅1.3千克,如同一位成人的巴掌大小。7月24日,典典剛出生就出現呼吸衰竭、心跳衰竭、顱內出血等問題,當即從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產科送至新生兒科。兒科主任趙東赤介紹,醫生檢查發現典典的心臟雜音明顯,且有肺透明膜病,肺功能極差。經過全力救治,典典的顱內出血很快止住。隨後他被放入新生兒溫箱,戴上了無創呼吸機。
經過細心照料,典典的情況雖有好轉,但依然無法擺脫呼吸機。胸心血管外科主任劉金平等多科室專家會診後確診,寶寶存在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房間隔缺損,缺損處達1釐米。對於只有巴掌大小的典典來說,他脆弱的心臟上,這1釐米的缺損帶來了極大的生命危險。
劉金平表示,典典的呼吸極為費力,對外界的刺激反應也很差,缺損造成了他心內血液無法正常回流,而這也是他的呼吸能力無法恢復的原因。他的心臟已經嚴重威脅到生存,必須儘快手術。
為了救治典典,醫院胸心血管外科、新生兒科、手術室、麻醉科等10個科室30名醫護人員組建起專群,專門用來討論典典的治療。經過反覆論證、充分準備,9月29日,典典被送入手術室。
由於典典的身體太小、太脆弱,不僅手術器械、監護設備全部為特製,以達到精密要求,給他使用的藥物劑量必須以毫升計算,手術過程中需要將典典的心跳和呼吸暫停,用人工心肺體外循環來代替。典典全身血液不到200毫升,對體外循環的速度和精度的要求極高,稍快或稍慢都可能導致生命危險。由於準備充分,補心手術非常順利。
術後第二天,典典脫離生命危險。成功補心後,典典身體情況日漸好轉,他也打破了中南醫院早產兒先心手術的最低出生年齡和體重的紀錄。典典的父母,一直堅定地要求救他。為了保證他的治療,媽媽一出月子就跟典典爸爸一樣到江西打工。典典留在醫院新生兒病房,醫護人員當起他的臨時父母,新生兒ICU醫生汪霞等醫護人員主動當起了典典的「臨時家長」,每天到病房給典典餵奶、擦拭身體、換尿布,觀察典典的康復情況,看到典典的精神狀態一天天好轉,每餐能吃奶70多克,醫護人員也都備受鼓舞。
10月22日上午,典典順利出院。典典的爸爸從醫生手裡接過孩子,看著在懷中熟睡的寶寶,爸爸對醫護人員再三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