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頸鹿醫院」為兩歲男童「補心」,開啟東莞小兒先心病介入治療新...

2020-12-19 廣州日報

上周三,兩歲男孩小宇被媽媽抱在懷裡回家了。這個曾經室間隔缺損達6毫米的先心病患兒,在東莞市兒童醫院接受介入治療,「補」上了心臟的漏洞後僅6天就可出院了。為他實施手術的是醫生張喆。

每天清晨5時50分,張喆就會準時起床,匆匆吃個早飯出門,趕上6時38分從廣州站始發的C7065次動車,在7時20分到達東莞站,然後步行5分鐘,抵達東莞市兒童醫院。早上8時,他會準時參加查房、交班。

如果這一天不用加班、不用值班,他就會坐上17時35分從東莞站出發的C7080次動車,在18時27分抵達廣州站,騎10分鐘左右的共享單車在車流中穿梭,在19時許回到家,和父母、妻子、孩子一起共進晚餐。

這是屬於張喆的穗莞「雙城記」,這是從2019年9月起,從工作了十餘年的南部戰區總醫院心血管內科離職,來到這所廣受東莞家長和小朋友喜愛的「長頸鹿醫院」工作的他,這一年多來每天都在經歷的。

在他腳下,廣州和東莞如此密切。「一小時生活圈」改變了張喆的人生軌跡,也為東莞小兒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的發展創造了契機。如今,小兒先心病在東莞市兒童醫院已能得到很好的診斷和介入治療。

作為將張喆挖來東莞的引路人,梁紅生是東莞市兒童醫院大內科主任、心血管病首席專家,他對張喆欣賞有加,「在張喆醫生、科室團隊和醫院多學科的努力下,我們在小兒先心病介入治療上已經非常成熟。」

張喆到來至今,東莞市兒童醫院心內科團隊已成功完成數十例先心病的介入治療。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年初的幾個月病例稀少,疫情得到控制後,病例逐漸增多,為兩歲男童小宇「補心」是最近的一例。

小宇的父母是四川人,在東莞打工,不久前,他們帶孩子在打疫苗時被醫生發現「可能心臟有問題」。隨後,他們就急匆匆地帶著孩子來到東莞市兒童醫院。心臟彩超顯示,小宇的室間隔缺損達6毫米。

「這是先天性心臟病,按照現在的技術,產前篩查、出生後新生兒檢查都能查出孩子是不是有先心病。有一部分孩子長到兩歲左右缺損能自行閉合,有的就必須進行介入治療。」張喆說。小宇的室間隔缺損太大,必須「補漏」。

張喆還記得當時跟孩子父母講明病情後他們的猶豫,主要是擔心手術風險大、治療費用貴,「這個介入治療我做了十餘年了,每臺手術基本上70分鐘就能結束,術後兩個小時孩子就能進食,第二天就可下床玩;治療費用在3萬元左右。」

小宇的父母考慮了一會後,隨即決定做這個治療,孩子的一生由此得到改變。張喆說,小兒先心病的發病率約7‰,危害非常大,而有的家長對此認識不足,以為孩子並沒任何不適,無須治療或對治療未予重視。

另一個更關鍵的因素是:「之前,很多東莞先心病患兒要跑到廣州求醫。東莞一些醫院開展過先心病治療,但大多是針對成人;有的醫院即便開展小兒先心病治療,但是是請外面專家來做。相對來說,東莞在小兒先心病的治療上也一直存在短板。」

東莞市兒童醫院作為東莞唯一的一所兒童醫院,一直希望將小兒先心病的介入治療做起來,讓東莞先心病患兒在家門口就能得到治療。——只要是跟兒童有關的疾病,他們都希望在東莞就能讓孩子得到最好的治療。

引進張喆顯然只是第一步。梁紅生說,目前醫院領導也在想方設法邀請更多的專家,請他們來東莞市兒童醫院工作,一起將東莞兒童醫院心內科做大做強。不久的將來,也許會有更多的張喆開始穗莞「雙城記」。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汪萬裡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童丹

相關焦點

  • 深讀| 海南先心病篩查明年起覆蓋全省 為孩子重獲「心」生
    為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先心病,使患兒得到及時治療,海南決定自2019年起在全省範圍內開展新生兒先心病篩查工作,將新生兒先心病篩查項目經費納入公共衛生服務專項,項目將為出生後6小時—72小時新生兒開展免費的先心病篩查。  那麼,這到底是怎樣一種疾病?我省先心病篩查和診療的情況如何?開展篩查有何重大意義?
  • 上海醫生成功新探索:更多先心病胎兒有望獲得健康人生
    一個產前被診斷出大動脈轉位的胎兒,經過孕母吸氧幹預和產後及時手術治療,順利降世,成功接受了改變命運的手術,並出院開啟正常的人生之旅。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19日披露,該院首次在小兒先心病產前和產後一體化幹預治療領域進行成功探索,一個產前被診斷出大動脈轉位的胎兒,經過孕母吸氧幹預和產後及時手術治療,順利降世,成功接受了改變命運的手術,出院開啟正常的人生之旅。這在中國此前鮮有報導。  據介紹,在5個月的胎兒時,孩子被診斷出患有完全性大動脈轉位,這是臨床上最複雜的一種先心病。
  • 健康公益:別讓小兒先心病阻擋我們的未來
    先天性心臟病是造成小兒夭折的首要先天缺陷,據統計我國每100個新生兒中會有1個罹患先心病,偶爾見新聞報導:父母察覺新生兒患有先心病,採取殘忍的極端措施,小兒先心病需要我們提高警惕,但無須驚慌失措走極端!
  • 正大國際醫院心臟微創介入手術再創佳績_手機網易網
    吉林市正大國際醫院,於2019年9月8日獨立完成冠狀動脈生物可吸收藥物洗脫支架植入,填補吉林市空白。男患50歲,型號:2.75*18一枚,術中嚴格執行PSP操作,支架完美釋放,後擴張貼壁良好,術後情況良好。此項微創手術的成功完成,開啟了吉林市地區心臟微創介入手術的新紀元。
  • 河北省兒童醫院受捐150萬元 用於救治先心病患兒
    北京愛佑慈善基金會向省兒童醫院捐150萬,救治先心病患兒    昨天是篩查第一天,首批9名寶寶近期將接受「補心」手術河北省兒童醫院醫生為患兒做檢查。 (燕趙晚報記者郄磊 攝)    昨天早上6點多一點,正在熟睡中的辰辰(化名)被媽媽輕聲喚醒了。
  • ...房間隔缺損|奇奇|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
    實際上,好多先天性心臟病可以行微創介入治療。今天,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心內科醫生跟大家一起來來聊一聊先心病那些事兒,講述介入手術的相關情況,希望能為您答疑解惑。一、什麼是先天性心臟病?根據是否存在體循環和肺循環之間的分流,先心病可分為左向右分流、右向左分流、無分流型三大類;根據有無青紫又分為青紫型和非青紫型。也可以籠統區分為簡單的先心和複雜的先心。簡單的先心容易治療,複雜的先心治療起來就有些複雜了。
  • 河北醫大一院完成兩批新疆巴州先心病患兒救治任務
    9天的時間裡,共做心臟彩超134名,查出先心病患兒84名,有手術或介入適應症的36名,醫院對這些孩子全部建立了健康篩查檔案。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的專家們不僅帶去了技術,還為這些患兒及家庭送去了希望和福音。
  • 醫生巧手「補心」,還兩歲先心病男童一顆健康心
    11月25日下午,邵陽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PICU、心胸外科、麻醉科、B超室等多學科通力合作,成功為銘銘實施了房間隔缺損封堵術,該手術刷新了邵陽行嬰幼兒先心病介入封堵術最小年齡紀錄。
  • 「巴掌寶寶」查出先心病 多科室醫護聯手補心
    更令人揪心的是,他被查出心臟有缺損,如不及時手術治療將有生命危險。醫院兒科、胸心血管外科等多科室聯手,為他成功補心。10月22日,男嬰體重達到2.6公斤,身體各項指標恢復正常,康復出院。典典(化名)是個男寶寶,母親懷孕7個月時,他就早早來到這個世界,出生時體重僅1.3千克,如同一位成人的巴掌大小。
  • 「中國補心第一人」——張玉順,用心「補心」
    陽光訊(霍曉薇 記者鄭亞雷)提起西安交大一附院張玉順教授,大家最初對他的了解都是成功進行先天性心臟病封堵手術2萬餘例,創下中國及世界多項首例創新性醫療技術,被譽為世界「先心病封堵第一人」「中國補心第一人」,「封堵王」這些稱號,而2013年,張玉順在美國參加學術會議時張玉順教對卵圓孔未與心腦血管疾病之間的關係有了新的認識
  • 針對六盤水「先心病」患兒……
    2021年1月5日,為降低患者及家庭出行成本和新冠肺炎感染風險,六盤水市計劃生育協會特邀上海遠大心胸醫院專家團隊到六盤水安琪兒婦產醫院,舉行「健康扶貧·幸福心動」2020康復患者複查暨2021第一期篩查公益活動,對兒童先天性心臟病及成人心胸疾病進行免費複查篩查
  • 西藏貧困先心病患兒,今兒在京手術
    上午8點,11歲半的藏族患兒倉決普尺被送進北京安貞醫院的手術室…… 今天(10月14日),有6名來自西藏的貧困先心病患兒將在這裡陸續接受心臟外科手術治療。早晨7點多,在北京安貞醫院小兒心臟中心的病房裡,幾名西藏小患兒早早便起床了。一會兒孩子們就要做心臟外科手術了,醫護人員為他們做了灌腸等術前準備。「昨晚睡得好嗎?會不會說普通話?」
  • 煙臺兩歲男童呼吸困難 只因半粒花生仁卡在氣管
    近日,記者從煙臺山醫院獲悉,一名兩歲的男童將半粒花生仁誤吸進氣管,引起阻塞性肺炎、肺不張,煙臺山醫院兒科醫護人員通過支氣管鏡為他緊急取出異物,這才得以轉危為安。11月21日下午,煙臺山醫院兒科急診接診了一位從外院轉來的患兒,患兒皮膚青紫、呼吸困難,接診醫生在追問病史時得知,1天前,患兒在進食花生仁時出現了打噴嚏的情況。
  • 東莞市中醫院順利完成一例成人先心病介入封堵術
    作為最常見的心臟疾病之一,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一般要採用外科手術,其中,介入治療對先天性心臟病有優勢。6月10日,在市中醫院就成功為一名51歲的女士開展了一臺先天性心臟病的介入封堵術,整個封堵過程耗時半小時,病人在清醒的狀態下完成手術,術中無任何不適。
  • 河北以嶺醫院治癒一例右位心複雜性先心病合併室上速患者
    該患者是一位33歲的男性患者,3年前出現心慌、胸悶、氣短、脈搏過快等症狀,突發突止,持續約5分鐘左右後可自行緩解,此前曾就診於北京阜外醫院,經心臟造影結果顯示「先心病、矯正型大動脈轉位、室間隔缺損、肺動脈瓣狹窄」。
  • 2019年中國大陸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數據重磅發布
    朱鮮陽教授首先從全軍先心病介入概況、患者性別年齡分布、介入治療病種分布等方面,為與會嘉賓介紹了2019年軍隊系統先心病介入治療的相關情況。2019年全軍先心病介入治療總例數為4,269例,較上一年增加24%。成功率為98.3%,較上一年略有下降。 表1 2019年度全軍先心病介入治療概況
  • 4小時內,4名幼兒微創治癒「心病」
    荊楚網客戶端一荊楚網消息(記者林琳、通訊員楊岑)平均年齡不到2歲的4名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的幼兒,4小時內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依次接受微創介入治療。術後兩天,4名患兒全部痊癒出院。何兵教授與庹虎醫生聚精會神為患者手術中。
  • 小兒先心病或可通過孕期驗血獲知,上海醫生在科學雜誌刊文
    新華醫院兒心血管學科帶頭人孫錕(右一)。 上海新華醫院 供圖未來,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或可通過母親孕期驗血獲知。上海新華醫院兒科心臟中心主任醫師孫錕教授團隊首次發現,妊娠有先天性心臟病胎兒的孕婦血中一種名為ELABELA的激素濃度水平顯著低於正常對照組。這提示,ELABELA與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顯著相關。
  • 四大名醫團隊加盟市兒童醫院
    5月27日,深圳市兒童醫院舉行2017年「三名工程」啟動儀式,引進了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劉錦紛教授小兒心胸外科團隊、廣東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張智偉教授心兒科團隊、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文建國教授小兒外科盆底功能重建團隊、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王玉鳳教授注意缺陷多動障礙醫學團隊。 其中的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連續8年獲得復旦版中國醫院「最佳專科聲譽排行榜」精神醫學專科第一名。
  • 什麼是先心病 如何預防先天性心臟病
    什麼是先心病?先天性心臟病是胎兒時期心臟血管發育異常而致的心血管畸形。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心臟病,了解先天性心臟病症狀對治療有很大的好處。那麼,如何治療和預防先天性心臟病呢?下面就具體的了解一下吧。什麼是先心病先天性心臟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見的一類,約佔各種先天畸形的28%,指在胚胎發育時期由於心臟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礙或發育異常而引起的解剖結構異常,或出生後應自動關閉的通道未能閉合(在胎兒屬正常)的情形。先天性心臟病發病率不容小視,佔出生活嬰的0.4%~1%,這意味著我國每年新增先天性心臟病患者15~2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