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仍有26%應屆畢業生在求職 大學生就業難在哪?
來源標題:仍有26%應屆畢業生在求職 大學生就業難在哪? 「除因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導致的總量供需矛盾之外,用人單位崗位需求與大學生能力和期望之間的結構性錯配,是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課題組負責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部副部長卓賢說。
-
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在哪
我們對智聯平臺的大數據進行了深度挖掘,將6月份仍在投簡歷的應屆大學生識別為「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從學歷、性別、地域、院校、專業等角度對這類群體進行畫像,透過供需錯配的視角分析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結構性原因,並提出了應對今明兩屆畢業生就業「雙屆疊加」局面的舉措。
-
應屆大學生就業難在哪兒
近日,智聯招聘發布《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報告將6月份仍在投簡歷的應屆大學生識別為「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從學歷、性別、地域、院校、專業等角度對這類群體進行畫像,透過供需錯配的視角分析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結構性原因,並提出了當前應對今明兩屆畢業生就業「雙屆疊加」局面的政策建議。
-
女大學生求職難 誰是救星
這樣,在某種程度上,對年齡偏大的女畢業生造成了就業壓力。 而近些年,相貌歧視也成為女大學生就業的阻礙之一。對於女大學生求職,很多企業注重外表,說是相貌差的員工會影響企業形象。如湖南某地招聘公務員就曾要求女性的胸部要對稱,身高必須達到1.6米。
-
報告發現:六大結構性錯配導致大學生就業難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聰聰)哪些大學生就業難?近日發布的《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顯示,6月仍有26.3%的2020屆應屆生在求職,在這部分學生中,大專學歷就業最為困難,低層次的熱門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除了因疫情衝擊導致的總量供需矛盾之外,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和大學生的能力與期望之間的結構性錯配,也是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
為什麼都說大學生就業難?
大學生就業「難」其實是一個相對概念,不是指大學生無法就業,其實是指大學生無法按照理想狀態就業。比如環境,薪水,發展狀況不盡如人意。並且,大學生離開象牙塔進行初就業時,不但需要與同齡人進行競爭,在一定程度上還需要與有豐富工作經驗的職場老人進行競爭,這個時候畢業生的身份並沒有帶來什麼求職優勢。其實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是「供大於求」。我國自1999年開始擴招,高等教育入學人數不斷增加。
-
大學生求職:法學、中文等專業最難就業
大學生們各種各樣的求職表情 今年湖北省高校應屆畢業生將達35.8萬人,就業形勢依然嚴峻。昨日召開的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透露,將通過五大舉措幫助大學生就業、創業。 據介紹,今年畢業的大學生中有研究生2.6萬人、本科生15萬人、高職生18.2萬人。儘管總人數比去年減少8000餘人,但由於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還在繼續,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
大學生就業難,難在哪?看看這份研究報告
來源:讀特2020 年大學應屆畢業生人數約為 874 萬,需要在市場化機構就業的大約有 590 萬大學生。據智聯招聘最新發布的《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顯示,今年6月仍有 26.3%的2020屆應屆生在求職。是什麼原因造成他們就業難?難在哪兒呢?
-
大學生就業難結構性錯配是主因
」課題組發布了《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份,「仍有26.3%的2020屆應屆生在求職」。這意味著,大學生就業面臨「雙屆疊加」局面。據悉,在考慮升學、出國以及後續公共崗位落實等因素後,今年全國約有590萬應屆大學畢業生需要在市場化機構就業。《報告》提出了應對今明兩年應屆畢業生就業「雙屆疊加」局面的舉措。
-
BOSS直聘大學生求職指南:就業的正確姿勢
BOSS直聘大學生求職指南:就業的正確姿勢然後大學生需要攜帶報到證去單位報到,完成檔案轉移手續。如果需要遷移戶口的話,還需要帶上戶口遷移證。二、籤約需要考慮哪些工作待遇和前景?①工資要注意分清稅前稅後工資,一年發多少個月或年底是否雙薪等。
-
大學生就業難在哪?「結構性錯配」是主因
《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份,「仍有26.3%的2020屆應屆生在求職」。這意味著,大學生就業面臨「雙屆疊加」局面。據悉,在考慮升學、出國以及後續公共崗位落實等因素後,今年全國約有590萬應屆大學畢業生需要在市場化機構就業。《報告》提出了應對今明兩年應屆畢業生就業「雙屆疊加」局面的舉措。
-
大學生就業難在哪「結構性錯配」是主因
《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份,「仍有26.3%的2020屆應屆生在求職」。這意味著,大學生就業面臨「雙屆疊加」局面。據悉,在考慮升學、出國以及後續公共崗位落實等因素後,今年全國約有590萬應屆大學畢業生需要在市場化機構就業。《報告》提出了應對今明兩年應屆畢業生就業「雙屆疊加」局面的舉措。
-
大學生就業「雙屆疊加」,民企不香了?
每經記者:黃名揚 每經編輯:劉豔美圖片來源:攝圖網「即便沒有發生疫情,史上最大規模的874萬畢業生,也將迎來最難就業季。」大學生就業難已經不是一個新話題,今年更是備受關注。根據《報告》,到今年6月,「仍有26.3%的2020屆應屆生在求職」。這也意味著,大學生就業,即將面臨「雙屆疊加」的局面。而供需兩端的結構性「錯配」,讓大學生就業形勢又添壓力。超1/4應屆生仍在求職為解決畢業生就業,此前,決策部門相繼「官宣」研究生擴招及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擴招等應對之策。
-
正確定位自己,大學生就業不再難
如今,大學生就業越來越難,往往存在著畢業即失業的現象,應屆生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不容易,往屆生要找到理想的工作更是難上加難,所以,很多大學生畢業以後選擇考研,以提高就業優勢,但是 考研的隊伍越來越龐大,能順利上岸的也為數不多,沒能順利通過的不是二戰考研,就是又加入考公務員隊伍裡 ,公務員必定崗位穩定 ,收入也穩定,但是想要順利的考上公務員,也相當不容易,必定考公務的群體要比考研群體大得多,競爭特別激烈
-
最難就業季助力大學生就業創業
,他們的求職和未來仍然面臨著未知的挑戰,不亞於面對疫情。據公開數據顯示,從人才供應看,20年高校應屆畢業生總數再創874萬的歷史新高,高素質人才培養結果喜人,優秀人才呈井噴之勢;而從就業機遇看,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當今高校應屆畢業生的求職計劃。
-
「就業難」成為商機 大學生找工作也有經紀人
一個月過去了,馬慧婷為求職已經花了4000多元。對還沒畢業的馬慧婷來說,這是一筆巨額開銷。 就業難使得大學生求職成本越來越高,然而,一些精明的商家卻從中發現了不少商機,圍繞「大學生求職」大做文章,在服務形式和服務內容上不斷推陳出新,使得「求職經濟」愈發火爆。
-
大學生就業為啥難?難在哪?這份報告指出了問題
《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份,「仍有26.3%的2020屆應屆生在求職」。這意味著,大學生就業面臨「雙屆疊加」局面。據悉,在考慮升學、出國以及後續公共崗位落實等因素後,今年全國約有590萬應屆大學畢業生需要在市場化機構就業。《報告》提出了應對今明兩年應屆畢業生就業「雙屆疊加」局面的舉措。
-
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出爐 6月仍有26.3%應屆生在求職
面對疫情,2020年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如何?近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和智聯招聘組成的「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課題組,發布了《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6月仍有26.3%的應屆生在求職;大學生就業市場整體供需增速的差距較明顯,需求下降7.1%,求職上升35.2%。好消息是,目前大型企業的崗位需求在穩步增長。
-
大學生就業難需破解「有業不就」
【論教】 大學生就業難中存在「有業不就」現象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始終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用人單位招聘帶來衝擊,也打亂了畢業生求職和就業的節奏。單從數字上看,2020屆高校畢業生面對的崗位需求還是可以保障的,可以說絕大部分畢業生並不缺少就業機會。然而現實中還是有一部分大學生在畢業時仍未落實就業,處於待就業狀態。由此,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除了繼續擴大崗位供給,給予學生更多崗位選擇之外,還需要特別關注「有業不就」的問題,探究產生的原因,對症下藥才能有效解決「就業難」。
-
5大原因造成女大學生就業難
人保部門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為630萬人,比2009年的611萬多19萬人,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全國婦聯黨組成員、發展部部長崔鬱表示,5大原因造成女大學生就業難。考慮到畢業生的就業單位層次和畢業生群體龐大的現實,實現這樣的目標有一定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仍是所有就業群體中就業的難點。 為促進畢業生就業,今年我國還將啟動2010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推進行動,包括崗位拓展計劃、創業引領計劃、就業服務與援助計劃,同時做實「三年百萬」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計劃,對高校畢業生就業會給予較大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