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小朋友從讀書開始就要面對數學、語文和英語三門課,被我們那一代人稱為「主科」,直到上了大學文理科生才會開始分別不再學習「數學」和「語文」。這三科很少有孩子都喜歡、都擅長的(個別學霸除外),那麼為什麼新中國要選擇這三科作為基礎教育雷打不動的「主科」呢?
先來說數學,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數學並不屬於人類自己,人類是否存在,一個單位加一個單位都等於兩個單位;如果有外星文明,在那個可能遠遠比人類更先進的文明中直角三角形的三邊也一定符合勾股定理(可能外星文明會給這個小規律起一個別的名字,但內容絕對是一樣的)。數學是我們人類目前為止,能夠認識到的最為樸素的「普世真理」(一定有其他「普世真理」只是人類還沒有認識到而已)。數學本身無形、無相、無聲,客觀存在但無法描述,極其複雜但雜而不亂有唯一的規律,它本身不為了任何目的而存在,但卻能以公式的方式詮釋所有「物質世界」的客觀規律。對於人類來說,數學是最靠近造物主的一種存在(當然還有宗教),通過數學人類可以試著讀懂這個世界是如何被「設計」成現在這個樣子的(這得是非常深刻的數學家兼哲學家才能去試圖思考的問題)。數學首先是認識整個宇宙的基礎工具,等而下之才是所有理工科學生的學科基礎,理工科學生在大三後的專業課幾乎都是數學裡的一個或幾個小小的分支。所以,對於數學的學習是人類給予自己的一個最「高級的機會」(也是最平等的機會,有腦子就行,只去思考就行),通過這個「機會」期望我們中的所有人都能夠了解「超出人類本身」的一種「客觀真理」,能夠掌握其中部分規律的人就會成為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科學家。
再來說語文,如果只是會說話那就不太需要語文課了。會識字就能閱讀,印刷術絕對是中國給予世界最好的一個禮物,它讓知識的傳播變得可行、便捷,關鍵是便宜,書籍中的知識需要通過閱讀來獲取,語文課還要教會人們怎樣去閱讀(古今中外的所有人類文明成果)。會書寫就能進行記錄和表達,再早一些人們還需要通過書寫進行遠距離交流(今天的人確實不太需要會書寫了),中文文字本身就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系統,學習書寫雖然實用價值在降低,但是通過書寫的過程去認識文字之美一樣很重要。語文課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通過對各個時代的文章的學習來了解我們這個國家的歷史、文明的演進;在文化、藝術(主要是文學)方面的優秀代表;更關鍵的是一種價值觀的傳導,使得我們在文化意義上成為一個「中國人」,這一文化人格的塑造只能是通過語文課來達成。
最後說英語,這可能是最招人煩的一個學科了,幹嘛非要學英語呢?原因其實也比較簡單,今天的世界是工業文明的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是資本主義主導遊戲規則的世界。在這個局面形成的過程中,我們的國家(或者說東亞稻米文明、大陸農耕文明)基本上是一個「局外人」。今天主導世界的幾乎所有人類文明的核心成果(科學技術和全球政治經濟的治理結構)都是用英文寫成的,「英語世界」毋庸置疑是今天世界的「主導力量」,所以我們要想不被時代的主流所拋棄,跟得上並且還打算反超就得把英文學好,把這兩百年落下的課儘快補上。沒辦法,如果是漢唐,就不用學這一科了。
看看這三科,您最煩哪一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