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麗是位95後寶媽,年輕氣躁的她最害怕的就是孩子流眼淚,孩子那眼淚說流就流的情況,給年輕小麗的身上也增添了許多心煩氣躁,在孩子說哭就哭的情況下,小麗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34;。
後邊還不忘夾帶著許多大道理,比如&34; ,也不知道那些大道理孩子到底是聽懂了沒有,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在孩子還未對社會形成基礎概念的時候,跟他們談現實、談優勝劣汰的生存環境,結果無疑是對牛彈琴的迷茫加不解。
對於那些眼淚說流就流的孩子,很多人覺得這是孩子玻璃心太重,實際上孩子脆弱背後更多的是對孩子的誤解和偏見。那麼,孩子眼淚說流就流的背後有哪些原因是家長不知道的呢?
1、 家長愛哭的情景化影響
孩子的情緒、性格包括人生觀,這些大多數都是受家庭和教育環境影響,當然愛哭的孩子也不例外。就拿看電視來舉例,當我們看到比較煽情、或者某些傷感的悲歡離合片段時,我們的眼淚是不是會不受控制的流出來了?而那些往往看電視流眼淚的人,會做一些小動作掩飾自己抹眼淚的尷尬,這個時候實際上就是受環境影響激發的情緒變化。
有些年輕媽媽的心理承受太差,遇到挫折困難的時候喜歡流淚大哭一場,這些看似正常的情緒發洩,會給孩子留下&34;的錯誤情緒判斷,這樣的情緒化影響實際上就跟我們追劇時,碰到某情節不自覺地流眼淚是一樣的,長時間接觸負面又悲傷的情景,心情自然會變得沮喪眼淚說流就流出來了。
2、 家長不理解的單方面指責
孩子愛哭除了不受控制的情緒化影響之外,還有來自於家長不理解的單方面指責,對於孩子來說他們不怕做錯事,最怕的就是看到爸爸媽媽失望的眼神,那種喋喋不休的指責連申辯的機會都沒有,只會讓孩子產生一種&34;的負面情緒。
曾經,女兒也同樣犯錯、眼淚也同樣說流就流,在三言兩語的批評下,孩子的哭聲更兇、眼淚流的也更快,在冷靜下來問孩子為何動不動就哭的時候,她弱弱地說了句&34;。
在孩子停不下來的忍不住哭泣裡,實際上更多的是他們不被理解的委屈,促使孩子的眼淚停不下來,這個時候想要疏解孩子的情緒,有智慧的溝通引導就顯得很重要了。
那麼,遇到孩子眼淚說流就流的情況,我們應該怎樣正確去開導孩子呢?
1、 告訴孩子:&34;
當孩子眼淚說流就流且不可控制的時候,我們要堅定地告訴孩子:&34;,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不是不理解自己,也不是嫌煩不願意傾聽,而是一直哭彼此無法溝通,當孩子理解之後自然會用止哭的方法,去表達自己渴望被理解的需求,這個時候也基本上建立了較好的溝通氣氛。
2、 引導孩子正確釋放委屈、和不滿
當我們建立起較好的溝通氣氛時,不建議馬上去了解孩子愛哭背後的原因,因為此時的孩子內心比較敏感,父母接二連三地追問只會讓孩子更難打開心結,如果我們引導孩子正確釋放委屈和不滿,我們可以拿著鏡子或打開手機自拍功能,告訴孩子:
&34;。簡約又俏皮的語氣,實際上已經讓孩子委屈的情緒減半,而孩子帶著冷靜情緒和父母溝通的時候,他們所言的緣由才是不能再真實的真相了。
3、 善於捕捉孩子的情緒、伺機鼓勵
有了精神上的安全感和情緒宣洩之後,父母還要善於捕捉孩子的情緒針對性解決問題,因為每個孩子愛哭背後的原因都不同,而父母能走的只能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量身考慮,比如比較難打開心結的抑鬱孩子,這個時候家長就需要有一個較為粗線條的分享。
何為粗線條的分享?所謂的粗線條的分享,是指父母根據孩子的情緒伺機鼓勵,還是拿抑鬱的孩子來說,遇到這樣情緒封鎖型的孩子,我們要善於找到孩子優點,再以傾聽者的身份去鼓勵孩子開口。
比如,清晨第一縷陽光帶醒了一家人,這個時候我們不要著急開口說話,而是像發現新陸地的表情一樣對孩子說:&34;,當我們細微到生活發現孩子的優點時,你會發現孩子的眼眸跟著明亮很多。
接著我們再引導孩子早餐吃什麼,吃完早餐之後想要幹什麼,或者先吃早餐還是水果……凡是能夠勾起孩子開口欲望的都可以用上,反問式疑問句不僅僅是引導孩子開口,還是父母尊重孩子的暖心日常舉止,這些行為改變都會從細節上改變孩子的膽小、愛哭,因為孩子此時已經和家長建立起了良性的溝通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