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鬧、流眼淚未必是一件壞事,家長應當正確看待

2020-10-22 竇旭靜

不想讓孩子哭,這是很多家長的自然反應,但是流眼淚不總是壞事,如果孩子總是不哭,倒有可能是問題呢,我會講個案例,好讓大家對孩子哭鬧有更加深的理解。

有一位父母告訴我,我女兒從小就不愛哭了,現在十歲了,遇到事情,比如說考試沒考好,挨老師批評了,受同學欺負了,也不掉眼淚,可我能從他的眼神當中看到害怕和委屈,有的時候他也會假裝若無其事來掩飾自己的情緒,我真的希望她能夠哭一下,釋放一下,我之所以選擇這個問題是因為很欣賞她對於眼淚的態度,不排斥孩子哭,反而擔心忍住眼淚,忍住任何一種情緒都會有不好的影響,她深刻地理解一個道理,要讓孩子的情緒流動,不要壓在心裡,這才是健康的,這樣的想法是不是讓你感到很吃驚呢?

也許在你的成長過程當中,從來沒有人這樣接納過你所有的情緒,總是告訴你哭是不好的,有的時候是以善意的方式說,別哭了好啦好啦,有的時候態度甚至很惡劣,有什麼好哭的,安靜點吧,別跟個小孩似的,可是無論是哪種方式,都在傳達一種信息,你要壓抑自己的情緒,你不要表達情緒,那今天我們就先來談一談,為什麼情緒和情緒的真實表達是如此的重要。

第一,情緒是可以幫助人們傳遞出語言說不出的含義,能夠讓別人回應我們,比如說悲痛和傷心,別人會表達關心,憤怒,讓人保持距離,第二,所有的情緒彼此之間都是連在一起的,如果我們避免了痛苦,就感受不到快樂,有些情緒確實讓人感覺很不舒服。但即便如此,也是健康的,因為這證明了我們活得豐富多彩,如果恐懼或憤怒之門被封閉了,我們也就無法體驗到激情,好奇或者是喜悅,第三,一點點逐漸釋放情緒,能避免情緒的大爆發,第四,我們成人大多數已經習慣於壓抑情緒,而孩子的情緒還比較外顯,讓他們壓抑情緒,這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

如果想幫助孩子健康的表達情緒,我們可以從最簡單的方式開始,就像一面鏡子那樣回應,不要再說別哭,別生氣了,你可以試著說嗯,我看到你很傷心,我聽到你特別生氣,我明白的,不要說沒什麼可怕的,可以說我會在這陪著你的,這裡很安全,講到這裡,你別誤解啊,我並沒有建議孩子一定要哭,眼淚是健康的,但是並不意味著我們要強迫孩子哭,只是說在探索情緒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更加溫柔,如果你看到孩子情緒激烈,你可以請他描述一下身體的感受,你可以問問她身體的哪個部位,感覺緊張啊,哪些部位感覺到放鬆呢?是熱還是冷,感覺沉重還是輕鬆,是不是覺得肚子不舒服,或者是肩膀沉重,還是腦袋暈暈的,你還可以通過問題幫助孩子表達。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家長向孩子「求助」,未必是壞事,教育也需「以柔克剛」
    李玫瑾:家長向孩子「求助」,未必是壞事陸先生就是個典型的中國式父親,嚴父一直是他在家裡的形象。因為小時候,自己的父親就是這樣教育自己的。李玫瑾教授建議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12歲的時候就可以向孩子示弱了,有時候家長的示弱不一定是一件壞事。陸先生也回憶了一下自己的兒時記憶,自己和父親好像也是這樣互不遷就的父子關係。
  • 眼淚說流就流的孩子,真是脆弱的玻璃心嗎?原來我們都誤會孩子了
    小麗是位95後寶媽,年輕氣躁的她最害怕的就是孩子流眼淚,孩子那眼淚說流就流的情況,給年輕小麗的身上也增添了許多心煩氣躁,在孩子說哭就哭的情況下,小麗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34;。那麼,孩子眼淚說流就流的背後有哪些原因是家長不知道的呢?1、 家長愛哭的情景化影響孩子的情緒、性格包括人生觀,這些大多數都是受家庭和教育環境影響,當然愛哭的孩子也不例外。就拿看電視來舉例,當我們看到比較煽情、或者某些傷感的悲歡離合片段時,我們的眼淚是不是會不受控制的流出來了?
  • 孩子不自覺地「自言自語」怎麼辦?家長先別著急,未必是壞事
    ,進行一場有趣的遊戲或者是聊天;在解決困難的時候,孩子會通過自言自語來一步步排除錯誤答案,找到正確方法;在情緒出現波動時,孩子會用自言自語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安慰自己的情緒,比如有些打針的孩子會不斷碎碎念。
  • 面對孩子哭鬧,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面對孩子哭,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反應:一般的家長會說:「你都已經是大寶寶了,不能哭鼻子了。」暴躁一點的家長會說:「不要哭了,再哭媽媽不要你了。」當然,也有溫柔一些的家長:「好了寶寶,我們不哭了好不好~」不管是哄一哄還是嚴厲壓制也好,都折射出一個現象,那就是幾乎所有父母都認為孩子哭是一件不太好的事情,應該被制止。
  • 孩子喜歡說謊,其實未必是壞事,家長要適當引導撒謊行為
    其實孩子在成長階段不同的時期都有可能會出現撒謊的情況,而孩子們撒謊的原因也會有很多,當父母知道孩子撒謊時,也未必是件壞事,因為撒謊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典型的一部分,父母要正確看待。孩子撒謊的原因第一個:想要逃避責任。
  • 孩子發脾氣也分好壞?正確看待發脾氣,家長應該這樣做
    估計很多寶爸寶媽都遇到過相似的一幕:因為買不到想要的玩具,孩子開始大哭大鬧;因為和其他小夥伴玩的太瘋,哭著鬧著不願意回家;因為挑食,即使家長追著幾條街,孩子還是不願吃……這讓家長們感到十分的頭疼,孩子動不動都發脾氣、鬧情緒。甚至將發脾氣當成達成目的的重要手段,讓家長不知道如何解決。
  • 孩子小小年紀愛說謊?可能是你逼出來的,家長應該學會正確應對
    當他們發現自己的孩子說謊後,一般都會嚴厲地打罵孩子。可是這樣的做法未必是有效的,比起打罵孩子,了解孩子說謊的真實原因才是關鍵。一、為什麼孩子小小年紀會說謊?寶寶經常會通過「假哭」引起大人的重視,如果他們發現自己一哭鬧大人就會愛護有加,那麼他們就會頻繁哭鬧。3、父母的誤導孩子從小就善於模仿,如果父母在生活中有說謊的行為,孩子就會有樣學樣。
  • 「別人有,我也要」,孩子愛攀比未必是壞事,家長正確引導很重要
    家長要以身作則,正確認識「社會差別」,拒絕攀比,幫助孩子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很多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有這樣的一個階段,這很正常的一個現象,家長不要慌亂,要正確對待幼兒的攀比心理。「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情」,針對孩子負性的攀比心理問題,家長正確的處理方法,不是批評,更不是縱容,而是將孩子往正確的道路上指引,引導孩子在積極正面的地方有攀比心,例如學習、品行、技能等,切勿讓孩子往追求物質、不良行為等方向發展,要鼓勵孩子以正當方式,通過個人努力來贏過別人。
  • 激發孩子求知慾:孩子惹事不一定是壞事,家長應該辯證地看問題
    家長再三勸告、批評,效果仍然不理想,讓人很頭疼。其實,對於惹事的孩子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因為有時惹事並不是壞事。例如,有的孩子看到鬧鐘會報時,就想拆開看看;看到父親刮鬍子時,也想拿起刮鬍刀試一試……孩子可能會把整潔的屋子搞得一塌糊塗,把完好的物品拆得七零八落,對這種破壞行為,哪個家長不惱火呢?不過,惹事的行為也不見得不好。
  • 孩子用哭鬧的手段要買玩具,家長如果妥協了,反而會害了孩子
    但不知從何時起,「玩具」成為孩子哭鬧的戰利品,而眼淚便成了最大的武器,使成千上萬的家長招架不住孩子的胡鬧。對此,我給家長們一些建議:一、孩子得不到玩具就哭鬧的情況長此以往,可能會害了孩子,以後只知道用這個哭鬧來解決問題。當父母遇到孩子得不到玩具哭鬧情形時:家長最好用講道理的方式與他溝通,可以從家庭開支與價值兩種的方式告訴他,一是我們不夠寬裕,二是每件東西都有他的價值,但到「你」手上的時候,是不是能發揮它的價值,令這筆錢花得不浪費。
  • 3-6歲孩子愛哭是好事,家長把握這4點,「小哭包」也能情商高
    如果孩子表達不出來,父母不要放棄,這次不行換下次,要堅持訓練。也可以採用一些辦法來降低難度。比如你可以提供一些詞彙來形容情緒,讓孩子來選擇哪個符合自己現在的心情。或者家長可以試圖去描述孩子的心態,讓孩子來告訴你是否正確。
  • 3-6歲孩子愛哭是好事,家長把握這4點,「小哭包」也能情商高
    或者家長可以試圖去描述孩子的心態,讓孩子來告訴你是否正確。這樣的方法一來可以讓孩子慢慢習慣用語言表達情緒,二來可以讓孩子通過家長的描述學習更多表達情緒的詞彙和句子。相當於是利用哭鬧來學說話、學表達。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孩子的語言豐富了,表達越來越完整,越來越生動。2. 通過哭鬧學會協商。
  • 孩子好勝心強,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有時,如此好強的心理,表現在日常生活、學習或者遊戲活動中,一旦輸了,可能會導致孩子情緒失控。這種孩子總認為『我是最棒的』『我不能接受自己輸了』,如果發現自己不如別人,就會哭鬧不休。反觀另一類孩子,他們則完全相反。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不太積極主動,即使大人採取激勵方法,ta還是無動於衷,好像輸贏名次都和ta沒有關係。」
  • 孩子說謊是一件壞事嗎?家長學會感情投資,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感
    其實,小劉的孩子正處於一個自我意識獨立逐漸形成的年齡段,撒謊是這個階段常有的行為,家長如何正確的處理好孩子撒謊之後的結果,才是最為重要的事情。孩子為什麼會說謊?因此,孩子說謊家長也不雅一棒子打死所有,這其實也意味著孩子在思想上具有了想像力、創造性,知道要與周圍的環境、人和事打交道了。所以家長要從本質上看待孩子是否說謊造成過影響。
  • 不滿足就哭鬧不止?面對孩子的「情緒勒索」,家長試試「冷處理」
    一旦孩子撒潑打滾,哭鬧不止,一部分新手家長就會手足無措,最終妥協,滿足孩子心願。但是每一次家長的妥協都有可能成為孩子威脅家長的手段,孩子都是很聰明的,一旦通過哭鬧吃到了甜頭,覺得發脾氣對事情解決有用就脾氣日益增大,他們逐漸學會「情緒勒索」,綁架家長得到心願滿足。
  • 寶寶老是流眼淚,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會對視力造成影響嗎?
    有的家長說,寶寶老是經常流眼淚,眼睛總是很溼潤,而且還有很多眼屎,剛開始總以為是寶寶上火的表現,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後,寶寶不僅沒有好,反而眼屎和眼淚越來越多,最後,手足無措的新手爸媽們只能尋求醫生的幫助了。其實寶寶眼部分泌物過多,大部分是由於新生兒鼻淚管阻塞造成的。
  • 孩子2歲以後,進入第一個「叛逆期」,哭鬧打人,家長該如何應對
    養育孩子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孩子會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個細節中,如果想要教育好一個孩子,我們就要時刻保持警醒,正確對待孩子的行為發展,如果不能第一時間採取適宜的行為措施,很可能錯過教育孩子的最佳時間。
  • 那個未婚先孕的女人,因彩禮談不妥就把孩子打掉:這未必是壞事!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女方都會妥協,在我看來,那些未婚先孕的女人,因為彩禮談不妥就把孩子打掉,這未必是一件壞事!林娜就是這個群體中的一人。原本還在猶豫的林楠,在看到男友這麼激動以後,覺得嫁給他似乎是不錯的選擇,畢竟他還是會疼愛她和孩子的。結婚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情,更是兩個家庭的事情,見家長便是第一步。
  • 一上幼兒園,孩子就哭鬧?專家教你做好入園引導
    一邊是孩子哭天搶地喊著要「媽媽」,淚如雨下地掙扎著抱大腿;一邊是痛苦糾結的父母,咬咬牙,狠狠心把孩子硬塞給老師,轉身離開的同時,卻忍不住眼淚譁譁直掉。這樣的分離拉扯大戰,每年都會在各大幼兒園門口循環重演。
  • 貓咪一直流眼淚怎麼辦?出現這種情況家長們可不能忽視
    我們養貓就像是養一個孩子一樣,照顧它的各種生活。它有時候會和我們撒嬌,有時候會惹我們生氣,但是它又陪伴著我們,讓我們感到不孤單。貓咪和孩子有一點不同的是,如果小孩子不舒服了,會哭鬧。但是如果貓咪身體不舒服了,它會把自己的不適隱藏起來,是不會告訴你自己不舒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