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注意力不集中是孩子無法持續地學習和做事的罪魁禍首。
那麼,有的家長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一種病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的話,首先要先闡述清楚,除開「注意力缺陷障礙症」(又稱注意力缺失症)這一症狀外,大多數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並不是一種症狀。
出現這樣的情況大多數由這兩者導致,一個是年齡偏小,專注力發展不夠完善,這個只能靜下心來慢慢等待和培養,而另一個則是孩子在專注的過程當中頻繁地被外界所幹擾和打斷。這個就值得細講一下了。
那麼,什麼樣的外界因素會干擾到孩子的專注呢?
其實這樣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說電子產品對孩子的誘惑、睡眠不足以及不舒適的室內溫度和桌椅擺放等。
家長們可不要小瞧這些因素。孩子尚小,其自身的專注力並未發展成熟,在專注的過程中確實會很容易被打擾。
舉個例子,就好像很多家長都會在孩子專注寫作業時,「好心」給孩子送去一些水果或是一些小零食。
家長們自以為這是好心,但實際上是好心辦壞事。
因為孩子只有將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於當下所做的事情時,專注才會出現。當孩子所處的環境有任何的變化或互動時,孩子的注意力就會被吸引過去,從而被外界強行打斷專注過程。
你看,即便是給孩子送去水果和吃的都可能會影響到孩子專注。如此便可看出,讓孩子保持專注力是一門大學問。
2
那麼,既然專注力這麼容易被破壞,那麼家長又能為孩子做些什麼呢?
1、在孩子學習時,關掉電視的聲音,用手機時記得帶上耳機。這樣做的原因在於,人在專注時,如果有外界的打擾,很容易會分神影響專注效果。
2、每個人的自我舒適感各有不同,所以應該和孩子進行交流和討論,按照孩子的實際需求調整座椅與書桌的高度、檯燈的亮度等。另外,如果窗外陽光太亮可適當拉上窗簾。
3、孩子在專注學習時,家長不要定期給孩子送水,遞零食等,以免打擾孩子的專注過程。這和第一條類似,孩子專注時儘量不去打擾他的專注過程,不要讓自己的好心幫了倒忙。
4、孩子在專注學習時,將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放在孩子接觸不到的位置,最大程度地避免電子產品對孩子造成不必要的誘惑。
5、最好的老師其實是父母,如果家長能以身作則,也在孩子旁邊看自己的書或辦公,那麼對於孩子來說既能起到一個榜樣作用,又能激勵自己去學習。
除開以上所講之外,家長還應該知道,孩子的專注力應該從小的行為習慣去培養。因為培養一種習慣,就是讓孩子去專注於一件事情。時間長了,日積月累,好習慣也養成了,專注力也隨之了。
可是,如果家長忙於工作,無暇顧及孩子的習慣培養,又該怎麼辦呢?
有辦法!
家長要學會善用輕鬆又簡便的教育類微信小程序,比如很多家長都在使用的「小模範」少兒家庭教育管理工具。
其獨創的「1+2+7法則」可以讓家長們自由為孩子快速制定習慣養成計劃,設定完成任務的最後期限,隨時查看任務完成的進度,酌情制定獎勵措施。
比如說,當家長想要讓孩子養成某種習慣時,只需打開「小模範」微信小程序。添加自己孩子的檔案。在創建任務中,為孩子選擇合適的習慣養成任務。
按照上文提到的「1+2+7法則」來設定就是:首先為孩子設置一個主要矛盾(60分鐘完成作業);然後再設置兩個同類型的次要矛盾(課外閱讀30分鐘和每日只能玩30分鐘手機);再設置七個送分選項(作業書寫乾淨整齊等),作為對孩子養成習慣過程中的激勵。
善用這樣的微信小程序,既能讓家長少了許多教育的重負,又能使得教育變得更科學、高效,孩子也會變得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