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韓文秀
民樂縣南豐鎮溝灣村利用海拔高、氣候冷涼、病蟲害少等自然優勢,持續深化農村「三變」改革,按照「企業+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種植馬鈴薯種薯5000畝,取得了良好收益,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近日,在民樂縣南豐鎮溝灣村水肥一體化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上,馬鈴薯收割機來回穿梭,工人們忙著撿拾裝袋,幾輛大貨車也停在附近隨時裝車拉運,一片繁忙景象。近年來,南豐鎮溝灣村持續加強與甘肅鼎豐馬鈴薯種業有限公司合作,把村上5000畝土地以經營權入股的形式整體流轉,按照今年產量,企業純利潤3000元/畝,實現創收1500萬元,不僅企業收益頗豐,當地農戶也得到了一定的實惠。
「我們的土地流轉每畝地350元,加上農閒時務工,形成了土地流轉和務工收入的雙重收益效益,農民的收入有了大幅增強,特別是現在秋收時節,人均每天可以拾揀馬鈴薯100袋,每袋1.6元,人均每天也有160元的收入,從全年的情況看,從種到收,戶均增收2萬元。」民樂縣南豐鎮溝灣村黨支部書記于斌說。
下一步,民樂縣南豐鎮將進一步拓展與甘肅鼎豐馬鈴薯種業有限公司合作領域,繼續擴大生產規模,長期流轉黑山、何莊村土地5000畝,建成水肥一體化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1萬畝,示範引領全鎮馬鈴薯產業加快發展,力爭種植面積突破1.5萬畝以上,切實讓農戶從中收益。
「近期,我鎮進入秋收黃金時期,鎮村幹部深入田間地頭,指導群眾進行秋收作業,使廣大群眾投身到秋收過程中來,增加勞務收入,得到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下一步,我鎮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開展,進一步加大調研力度,不斷優化全鎮的產業結構,使中藥材、馬鈴薯、燕麥等其它產業真正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使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民樂縣南豐鎮黨委副書記曹天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