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考入清北的人都是有信仰的,生活中有很多人總認為能考上「985,211」之類的學校就已經很不錯了,以後也能有一個很不錯的前途。
但是,這篇文章中提到的主人公:他叫吳善柳,來自廣西的一個小村莊,他仿佛對清華大學情有獨鍾,復讀了8年只是為了能夠在清華大學學習,感受高等學府象牙塔的獨特魅力。
但是這樣的復讀經歷,只是為了讀名校嗎?他對工作有沒有追求呢?他的復讀經歷和工作去向又是否能給我們一些啟發呢?
1、復讀經歷
20年前,也就是新世紀第一年,是他第一次參加高考的年份,這一年他的考試成績很一般,考不上理想的學府,所以,他決定去復讀,這一次的復讀給他後來的復讀之路奠定了基礎。復讀一年後,他考入了一個還不錯的大學,北京交通大學。
這個學校是個211,想必一般人考上這個學校會很開心,但是吳善柳不是這樣的,他在入學後的第二天去參觀了距離北交大不遠的清華大學。參觀之後仿佛堅定了他考清華的決心。此後,他便從北交大退學,開始了他的打工之路,但是「清華大學」的種子早已埋在他的心中。
中間時隔6年,於2007年他再一次踏上了復讀之路,這一次他目標堅定,勢必要讀清華大學,這一復讀便是8年。復讀的8年間,他又考進各種知名的985高校。
例如:北京師範大學、同濟大學、中山大學等等,還有眾人羨慕的北京大學。但是他放棄了去北大讀書的機會,原因是他被調劑去了北大醫學部,他不能見血,比較害怕醫生這個職業。另外,他認為北大的醫學,只能在北大校園內待一年,無法讓他感受象牙塔的氛圍,所以他只好放棄。
最終,在2014年,他終於圓夢清華大學的機械專業。8年不間斷的復讀之路,還好結果沒有辜負他。
2、工作去向
他考入清華大學的機械專業後,是想在未來能夠成為一名工程師的。但是,畢業後他選擇了當一名老師,這樣的結果可能在大家的眼裡是不能被接受的。為什麼要復讀這麼久,最後當個老師,有很多職業可以選擇啊。有很多人認為,這是屈才了。
但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他選擇如何去度過他的一生,我們這些路人是沒有資格對他評頭論足的。有的人也許他就是喜歡大學,想體驗更好的大學的氛圍,想距離學術更進一步,但是可能種種現實原因的羈絆,他不得不選擇去做一名老師。
但是,不論他如何讓選擇,他最後選擇去當一名老師,對祖國未來的花朵來說,未免不是一件好事。大家都渴望有這麼一位「考神」給大家分享學習經驗,也許他的經歷能夠激勵更多的人,讓大家都明白,沒有做不成的事,只要肯堅持,你的人生也能有無限的可能。
所以,對於他的評論,無論說它佔用了教育資源也好,還是他是純粹為了獲得獎學金也罷。從他的經歷中總能獲得一些啟發。至少他堅持不懈的努力、勇敢逐夢是值得我們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