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零丁洋》教學設計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25課詩詞曲五首
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中小學教研室 梁雲堂
(該課例獲2016年」一師一優課「部優級獎勵)
教材分析:
《過零丁洋》選自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25課詩詞曲五首。學習本單元古詩文旨在培養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在讀懂的基礎上品味詩文的優美意境和深邃哲理,進而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以及對文言詩文的語言感受能力,積累文言詞彙。
詩詞曲五首,形式不同,風格迥異,都是傳誦千古的精美篇目,在積累詞彙、感悟意境、品味情感、揣摩寫法的過程中,感受古詩詞曲的精妙,提高欣賞品味和培養審美情趣。
《過零丁洋》是文天祥的代表作,這首七言律詩是文天祥被元軍俘虜後的第二年(1279年)正月過零丁洋時所作。作者回想個人求學入仕的起起伏伏,眼見南宋朝廷的風雨飄搖,自己兵敗被俘,心中憂憤,倍感寂寞孤獨,歷經敵帥降將威逼勸誘,終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白以死明志的決心,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全詩概括作者生平中的大事,敘事抒情融為一體,感慨悲涼,讀來感人至深,不愧為明志詩的佳作。
學情分析:
通過三個學期的學習,八年級學生在音律方面對古詩(唐以前詩歌)、歌行體、樂府詩等古體詩,對絕句、律詩等近體詩,對詞、曲等有了一定的認識;在內容方面對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悼亡詩、諷喻詩等有了較多的了解;從表達方式上對抒情詩、敘事詩、散文詩、自由詩等有了一定程度的認知。他們對詩歌的節奏、韻律、寫作手法有了一定的積累,這為七律《過零丁洋》的學習做了知識儲備,但是由於時代久遠,學生對南宋、元初的歷史認知較少,所以需要編制文天祥活動大事年表,讓學生藉助於文天祥的人生尤其是抗元經歷,重回南宋末年,走進文天祥的生活,感受他的內心世界,體會他的捨生取義、視死如歸的精神世界。
教學目標:
1.反覆朗讀,整體把握詩歌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語言,初步鑑賞詩歌的韻律美和情感美。
3.激情誦讀,深入體會作者慷慨激昂的愛國情感,激發學生愛國熱情,豐富文化積累。
教學重點:理解詩歌內涵,準確把握詩中情感,誦讀詩歌。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鑑賞詩歌品味語言的能力。
教學方法:多種形式誦讀、小組合作交流、多種形式展示。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輔助手段:多媒體教學設備、視頻朗讀《過零丁洋》、北京文天祥祠中古樹圖片等。
預習要求:
1.朗讀全詩,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2.搜集有關愛國的名人,積累古今愛國詩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識詩歌美
導語:在美味佳餚面前,兩千年前的儒學大師孟子告訴我們:「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意思是兩利相權取其重;在生死大義面前,孟子同樣告訴我們:「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意思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在生活中如果遇到這樣這樣艱難的抉擇,應該怎麼辦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南宋末年的文學家文天祥的《過零丁洋》(板書),從中找出完美的答案。
1. 自由朗讀《過零丁洋》(一讀)。
思考:在生與死面前,詩人做出了哪種選擇?從哪裡看出來的?
明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板書),用詩歌的方式莊重的告訴我們——捨生取義(板書),詩歌言簡意賅,內涵深刻,美!
2. 五言八句的古詩,稱為五言律詩,即五律,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七言八句則稱為七言律詩,即七律,如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本詩屬於哪種?(明確:七律)
律詩八句分為四聯,分別稱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其中頷聯、頸聯必須對仗。
3. 齊讀。(二讀)
二、朗讀詩歌,體會韻律美
1. 律詩非常注重押韻,請找出韻腳,說出所押之韻。(明確:韻腳為「經、星、萍、丁、青」,所押之韻為ing。)多媒體展示
學生推薦範讀《過零丁洋》(三讀)
2. 評價朗讀節奏是否準確,各句之間應該如何停頓?試著讀出節奏(明確:2/2/3式,4/3式;出示多媒體文字)(四讀)多媒體展示
4. 同桌按上述不同節奏朗讀(五讀)。(明確:根據需要可以自由選擇,只有讀出節奏才會感受到詩歌韻律美。)
三、解讀詩歌,感悟意蘊美
剛才已經多次按照節奏熟練、流利的朗讀詩歌,但是總感覺有點欠缺?缺什麼呢?(明確:感情)怎樣才能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這需要我們結合作者的身世經歷、寫作背景以及課文中的注釋來解讀詩歌的內容,從而感悟詩歌的意蘊美,這樣就能感情充沛的誦讀詩歌了。
1. 結合課下注釋、作者身世以及背景資料試著解讀各聯的內容,疑難之處做好標註。(多媒體出示寫作背景、作者大事年表)
2. 結合詩句內容、情感變化,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六讀)
(1)首聯敘述哪兩件大事?(1256年20歲中狀元,1275年響應謝太后勤王詔起兵到1278年被俘)
詩人應該是怎樣的一種心情?(悲涼——板書)
怎樣讀?(語氣略遲緩,悽涼;語調略低沉)
(2)頷聯運用哪種修辭方法?有什麼作用?藉助想像試著把此聯改寫為100字以內的散文。
明確:比喻,生動形象地描寫了國家瀕臨滅亡、個人險象環生的景象,表達不計個人得失,憂國憂民的情懷。
示例:一個個州縣不斷失守,一寸寸土地不斷淪陷,我大宋的山河就如同狂風中的柳絮隨風飄散;家財散盡,妻兒失散,老母被擄,幾十年宦海沉浮,我的身家性命就像暴雨擊打下的浮萍漂泊無定,難得安生。
詩人應該是怎樣的一種心情?(悲傷——板書)
怎樣讀?(語氣遲緩,傷心;語調略上揚)
(3)頸聯中「惶恐」「零丁」有什麼深刻的含義?
舉例:《爸爸的花兒落了》中「花兒落了」分別指什麼?運用的修辭方法是什麼?
明確:一語雙關,敘述自身起兵抗元以及身陷囹圄的苦難經歷,巧妙地借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
詩人應該是怎樣的一種心情?(悲憤——板書)
怎樣讀?(語氣遲滯,憤怒;語調顫抖)
(4)尾聯作者表達了怎樣的人生志向?根源是什麼?
明確:忠君愛國(板書)
點撥:詩人一生宦海沉浮,鬱郁不得志,但他忠君愛國的一片「丹心」猶如「磁針石」(有指南的特性)永遠指向南方。(多媒體拓展《揚子江》詩讓學生分析「指南」一詞的理解 明確:「指南」一語雙關表面指磁針石指南的特性,實質上是指詩人忠君愛國的堅定信念。)
追問:文天祥忠君愛國的思想是他視死如歸的精神動力嗎?他所忠的君已經投降(他的國君南宋小恭帝趙顯代表元人來勸降)他所愛的國已經滅亡,他的忠君愛國已經失去現實的根基,但他還是慷慨赴死,他到底在固守著什麼呢?(大屏幕拓展《正氣歌》節選)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明確:浩然正氣給予了文天祥無窮的精神力量,是他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文天祥其實和我們中國古代社會眾多仁人志士一樣,他們的進退得失、安危榮辱,並不是和一家一姓的封建小朝廷聯繫在一起的,他們所固守的是在浩然正氣所感召下的一種價值體系。
詩人應該是怎樣的一種心情?(悲壯——板書)
怎樣讀?(語氣略快,慷慨;語調激昂上揚)
這一番情感上的變化,讓我們走進了文天祥的內心世界,領悟了他的偉大人格。那麼就義時是是怎樣表現的呢?
拓展1:多媒體展示——天祥臨刑殊從容,謂吏卒曰「吾事畢矣。」南向拜而死。年四十七,其衣帶中有贊曰:「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宋史 文天祥傳)
拓展2:同學們能不能舉出一些在這種浩然正氣的感召下所湧現的仁人志士?(藺相如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蘇武執漢節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嶽飛精忠報國最終死在風坡亭。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吃美國的救濟糧。劉胡蘭在敵人的鍘刀下慷慨就義。 窮人不食嗟來之食。)這種價值體系是安身立命的根本,需要我們一代代傳承並發揚光大。
3. 帶著對詩歌內容、情感的理解,感情充沛讀詩歌。(七讀)
(1)聽視頻範讀。
(2)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創新範讀。
四、誦讀詩歌,感受藝術美
1. 本詩在寫法有什麼特點?
明確:詩歌敘述國家危難、個人勤王抗元的坎坷經歷,抒發了愛國愛民情懷,表達了以死報國的志向,融敘事抒情言志於一體,具備高度的藝術美,慷慨悲涼,感人至深。(板書:敘事 抒情 言志,比喻 雙關 借代 )
2. 請滿懷激情,帶著欣賞的心情,分角色誦讀詩歌。(八讀)
過零丁洋 文天祥(齊)
辛苦遭逢起一經(女),幹戈寥落四周星(男)。
山河破碎風飄絮(男),身世浮沉雨打萍(女)。
惶恐灘頭說惶恐(男),零丁洋裡嘆零丁(女)。
人生自古誰無死(齊),留取丹心照汗青(齊)。
五、展讀詩歌,展示人性美
文天祥用文弱的身軀扛起將傾的南宋大廈,用生命演繹了「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這一命題的完美答案,在屈原、杜甫、陸遊等人之後又豎起了一座愛國英雄的豐碑,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志士,讓我們共同感受他們的愛國詩篇帶給我們的震撼。
展讀實例:(九讀)
每次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心中便油然而生敬意,無數愛國詩人在我的腦海中不斷浮現:吟誦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屈子,行走於汨羅江畔; ;
;
……
他們彪炳千秋,激勵著我們不斷前行。
明確示例:①吟誦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荊軻,微笑著揮手告別 ②吟誦著「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的李清照,執意的喚醒眾人 ③吟誦著「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陸遊,默默地北望王師 ④吟誦著「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悲憤地走向伊犁 ⑤吟誦著「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譚詞同,微笑著走向刑場 ⑥吟誦著「不惜千金買寶刀,胡裘換酒也堪豪」的秋瑾,揮劍砍向敵酋 ⑦吟誦著「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周樹人,以文字為匕首投向敵人 ⑧吟誦著「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裡爬出」(《 囚歌》)的葉挺,無情地譏笑膽小鬼 ……
(附:葉挺《囚歌》 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 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一個聲音/高叫著: ——爬出來吧,給你自由。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裡爬出。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將我/連這活棺材/一齊燒掉,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
3. 小結:卞毓方在《文天祥千秋祭》中這樣說:「一個死去七百年猶然光芒四射的人物,一個再過七百年將依然如鑽石般璀璨的人物,當年,他生命的巔峰狀態,卻是被狹小的土牢所扼殺,窒息。且慢,正是站在文明文化的角度看,這又是人類的一大驕傲。迄南宋以來,不,迄有史以來,東方愛國主義聖壇上一副最具典型價值的人格,恰恰是在元大都兵馬司的煉獄裡豐盈,完滿。」讓我們滿懷崇敬之情,再次齊讀《過零丁洋》,緬懷千千萬萬的先賢忠烈,並激勵自己「志存高遠」,做一個有氣節的中國人。(十讀)
附: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