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遺傳】RELN基因雜合突變致常染色體顯性遺傳顳葉外側癲癇一家系報導並文獻複習

2021-02-18 中華神經科雜誌

早在一個世紀以前,研究者們就認識到與大腦結構損害無關的顳葉癲癇是可以遺傳的[3]。國際抗癲癇聯盟將ADLTE視為一種遺傳性癲癇症候群,可能在家族性特發的局灶性癲癇中佔19%[4]。ADLTE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伴不完全外顯性,多為成年早期發病,以顳葉外側區局灶性發作為特徵,主要表現為聽覺症狀,具體為基本聲音或未成形的聲音(如耳鳴、鈴聲、機械性嗡嗡聲等),少數伴發視幻覺、早發性失語症等[1, 5]。部分患者在聽及突發的聲響(如電話聲響、「砰」的關門聲、嘈雜聲等)可誘發癲癇發作[5, 6]。

Michelucci等[6]對33個ADLTE家系的127例患者發作類型進行了分析,發現伴有明顯聽覺先兆的局灶性發作最常見,整個研究中繼發全身性發作佔86%,還指出部分ADLTE繼發全面強直-陣攣性發作一般為散發性的,多在睡眠期間發生。該患者於成年早期首次發病,發作時主要表現為以典型的聽覺症狀為主的簡單部分性發作。其中1次夜間出現聽覺先兆後繼發全面強直-陣攣性發作,持續2~3 min自行緩解。患者父親發作形式與患者相似,由此分析,該患者及父親的臨床表型及發病特點與既往文獻所報導的ADLTE的特徵相符。有報導稱發作間期腦電圖多無異常表現,少數可為顳葉癲癇樣異常(主要為顳區的尖波或慢波)[6, 7]。有研究者發現ADLTE患者影像學檢查多無異常,特別是無明顯海馬硬化[5, 8, 9, 10]。本研究中患者發作間期腦電圖及頭顱MRI未見明顯異常,進一步證實了既往報導。

採集外周血行基因檢測結果顯示患者及其父親的RELN基因存在雜合突變。既往關於ADLTE的遺傳研究有很多。Kalachikov等[11]於2002年通過對5個ADLTE家系進行關聯分析,首次將致病基因定位到富含亮氨酸的膠質瘤失活1(leucine-rich,glioma-inactivated 1,LGI1)基因。對不同人群進行的研究結果顯示,約50%的ADLTE患者中發現LGI1基因突變[4, 12],且為其常見的致病基因,但也存在某些家系成員未發現LGI1基因突變[6]。Dazzo等[13]於2015年分析了40個LGI1基因陰性的義大利ADLTE家系,發現部分存在RELN基因突變,並證實其為致病性基因,成為目前為止發現的ADLTE的第2個致病基因,進一步進行臨床表型的分析,發現其與LGI1基因突變所致的ADLTE表型無明顯差異。Michelucci等[14]於2017年對比分析了LGI1基因突變與RELN基因突變的家系,發現其具有相似的臨床表型,並推測這兩個基因可能擁有共同的致病機制。2018年中國首個LGI1基因致病性突變導致的ADLTE家系被報導[15]。總體來說LGI1基因突變在亞洲患者中檢出率相對較低,提示可能存在其他致病基因[16]。在我們的研究中LGI1基因未見突變,但發現RELN基因的致病性雜合突變。

RELN基因位於7q22.1,由65個外顯子組成,主要在腦中表達。根據遺傳方式不同,其雜合突變可能導致ADLTE(MIM: 600512), 而純合突變則會導致小腦發育不全(LCH,MIM: 257320)[13]。此患者該基因的NM-005045:c.6068T>C雜合突變發生在40號外顯子區,使得2 023位的苯丙氨酸變異為絲氨酸,未在保守區。該變異未被千人基因組資料庫、ExAC普通人資料庫、Esp6500資料庫等多個人群資料庫收錄。儘管也未被ClinVar等疾病資料庫收錄,但經生物信息學預測軟體SIFT、Ployphen-2、Mutation Taster等預測該變異為致病性的。並經Sanger測序驗證,發現該患者RELN基因NM-005045:c.6068T>C變異來自其父親。其父親臨床表型也為顳葉外側起源的癲癇,進一步證實該基因是這個家系的致病基因。

RELN基因編碼具有絲氨酸激活酶活性的分泌型蛋白reelin(一種由3 460個胺基酸組成的巨大的分泌蛋白),出生後主要由腦內的GABA能神經元分泌[13],在胚胎發育時期參與神經元遷移和大腦皮質、海馬、小腦等高度層狀結構形成的過程,而在成年人中樞神經系統中則發揮調控突觸可塑性的作用[17, 18, 19]。RELN基因突變會影響蛋白結構域的正確摺疊,導致RELN基因重複序列的馬蹄樣結構改變(與reelin蛋白的功能密切相關),最終顯著降低血清及腦中的reelin蛋白的水平,使神經元突觸分子缺陷,導致功能改變,成為ADLTE發生的基礎[13, 19]。

ADLTE對藥物治療敏感,傳統或新型抗癲癇藥物(即使為低劑量)大多數能很好地控制發作,但停用抗癲癇藥物後少數患者復發[5]。本研究中患者父親服用抗癲癇藥後,控制良好。患者服用抗癲癇藥後,隨訪4個月未出現癲癇發作,雖然隨訪時間較短,但從其父親控制較好的情況中,可見ADLTE為良性癲癇,具有良好的預後。與有關研究人員稱具有遺傳特徵的顳葉癲癇治療後緩解的可能性較大相一致[20]。

綜上所述,RELN雜合突變的家族性顳葉外側癲癇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良性癲癇症候群,首次發病主要在少年及成年早期,典型臨床特徵為伴有聽覺先兆的局灶性發作(如嗡嗡聲、鈴聲等),部分可繼發全面強直-陣攣性發作,發作間期腦電圖及頭顱MRI多無異常,較易漏診,對抗癲癇藥物治療敏感,預後較好。

對有類似的癲癇發作且為顳葉起源的患者,即使有些症狀輕微,也要提醒臨床醫師考慮ADLTE的可能,可進行基因檢測,為患者早診斷、早治療,還可以為突變攜帶者進行遺傳諮詢,有利於後代優生優育,減少不必要的花費及傷害。我們在國內首次發現RELN基因NM-005045:c.6068T>C雜合突變,經驗證為致病性突變,並且是目前未見報導的新的突變位點,其具體的發病機制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與探索。

相關焦點

  • 【神經遺傳】ANXA11基因突變的額顳葉痴呆一例並文獻複習
    結論這是第1例在單純FTD中發現ALS致病基因ANXA11基因雜合突變的病例,提示ANXA11基因有可能在FTD發病機制中具有重要意義,也進一步支持ALS與FTD為譜系疾病的學說。肌萎縮側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是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近年來,影像學、遺傳病理學等研究結果表明FTD和ALS存在密切關聯。ANXA11基因是ALS相關致病基因,已經在ALS合併FTD患者中發現存在ANXA11基因突變,這提示ANXA11基因有可能在ALS-FTD發病機制中具有重要意義[1]。
  • 備孕須知:你知道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怎麼遺傳嗎?
    上一篇我們簡單講述了一下常染色體的顯性和隱性遺傳病,這一篇我們來更深入地講解一下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因為它比較簡單,對下一篇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理解有較大幫助!我們知道常染色體有22對,每一對有兩條染色單體,一條來自父親,一條來自母親。這些染色體上有很多基因,用來控制我們人體的方方面面。
  • 【臨床應用研究】PLPBP基因突變導致吡哆醇依賴性癲癇1例並文獻複習
    以「吡哆醇依賴性癲癇」、「pyridoxine-dependent epilepsy」、「PLPBP」、「PROSC」為關鍵詞查閱在線人類孟德爾遺傳資料庫、PubMed資料庫、中國知網及萬方資料庫從建庫至2019年1月相關文獻,並對國內外報導的19例PLPBP基因突變所致PDE確診病例進行匯總分析。
  • 可抵抗顯性遺傳阿爾茨海默症的突變基因被發現
    可抵抗顯性遺傳阿爾茨海默症的突變基因被發現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5 14:45:53 近日,美國哈佛醫學院Yakeel T. Quiroz、Joseph F.
  • 判斷伴性遺傳與常染色體遺傳的基本方法
    關鍵詞  伴性遺傳    常染色體遺傳   判斷   規律   在高中課本中,遺傳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在考試中經常會涉及到。而對於要判斷控制某性狀的基因是位於常染色體上還是位於性染色體上,這種問題一般學生遇到時很難下手。
  •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能不能做三代試管嬰兒
    有患者表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正常生育情況下,醫生的意見是孕期4個月的時候,做羊水穿刺,有50%的機率遺傳,如果遺傳的話,再引產。我想直接做試管嬰兒,保證胚胎是健康的,就不用做羊水穿刺了。那麼,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能做三代試管嬰兒生健康寶寶嗎? 首先,答案是肯定的。
  • 癲癇會遺傳嗎?
    「遺傳」對於癲癇患者和家屬來說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這關係到病因的探尋,也直接影響著未來的結婚生育。所以導致很多病人不敢結婚,更不敢生育。身患癲癇,會遺傳給下一代嗎?想結婚生子,能生育健康寶寶嗎?
  • 《生命的基因密碼:遺傳》第三章 生命鑰匙——遺傳方式
    所謂連鎖遺傳定律,就是原來為同一親本所具有的兩個性狀,在F2中常常有連繫在一起遺傳的傾向,這種現象稱為連鎖遺傳。  連鎖遺傳定律的發現,證實了染色體是控制性狀遺傳基因的載體。通過交換的測定進一步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具有一定的距離的順序,呈直線排列。這為遺傳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
  • 癲癇腦電圖表現有哪些;特發性癲癇遺傳嗎
    1、非特徵性異常波:癲癇患者發作間歇期常可記錄到瀰漫性慢波或局限性慢波。這些異常波非癲癇患者所特有,有時可見於腦部其他器質性疾病。局限性慢波往往提示癲癇發作的病灶部位,這種病灶可以是器質性的,也可以是非器質性的。瀰漫性慢波可見於癲癇大發作後的數日內,也可能是瀰漫性腦損害所造成。這種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和智能障礙。另外,抗癲癇治療中毒也可以出現瀰漫性慢波。
  • 【文獻解讀】罕見智力障礙科恩症候群的基因分析
    這篇文章是康旭醫學檢驗所和青島的醫生合作完成的哦~科恩綜合症(Cohen  Syndrome)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多數患者由於VPS13B基因突變引起(位於染色體8q22上)。其臨床特徵是多變的,主要包括產後小頭症,肥胖,身材矮小,智力障礙,視網膜營養不良,間歇性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和其他許多異常面容。
  • 第九章 腫瘤與遺傳--第一節 腫瘤發生中的遺傳因素
    已知一些腫瘤是按照孟德爾方式遺傳的,而在另一些腫瘤中遺傳的「易感基因」和環境因素共同發揮作用;還有一些腫瘤是由於特定基因發生體細胞突變引起的,這種突變雖然不是遺傳得來的,但卻發生在遺傳物質。   道德列舉一些事實說明腫瘤發生中的遺傳因素,然後再介紹瘤細胞的染色體和基因異常以及腫瘤發生的遺傳機理。
  • 雙側顳葉病變的鑑別診斷
    根據部位總結病因,是神經影像愛好者的興趣所在,比如顳葉,就總結出」海馬四件套「,單皰腦炎,自免腦,邊緣葉腦炎和梅毒,是海馬病灶常見病因,簡單明了,易於記憶。除了這四件套,文獻上還總結了其他容易累及顳葉的疾病,現總結如下。       先複習一下顳葉,顳葉是聽覺、語言、記憶、嗅覺、感知力、情感和行為的功能中心。
  • 【生物】高考複習:遺傳和變異連續三年分值較重
    如在遺傳學上正反交的結果可因遺傳方式的不同而有差異,因此常用來分析遺傳類型。         如果正交和反交實驗結果性狀一致且無性別上的不同,則該生物性狀屬於細胞核中的常染色體遺傳;如果正交和反交實驗結果不一致且有性別上的差異,則該生物性狀屬於細胞核中的性染色體遺傳;如果正交和反交實驗結果不一致且具有母系遺傳的特點,則該生物性狀屬於細胞質遺傳。
  • 8個孩子,只有1個正常|複合雜合變異|PAX3|染色體|遺傳病|-健康界
    這些異於常人之處,是我的基因在作怪,原來,我是瓦登伯革症患者,基因檢測PAX3基因c.283_284insGGCT雜合突變。    禍不單行,8年前,我和老公結婚後生下一個女兒,她被診斷為肝腫大及肝功能異常,基因檢測發現是G6PC基因c.248G>A 和c.648G>T複合雜合變異,2個位點均為已報導的致病突變,分別遺傳自老公和我。
  • Neuron|剪接體基因突變可導致嬰幼兒早發性神經退行性疾病
    神經退行性病變(Neurodegeneration)不僅會在成年人中出現,在一些病例中,神經元的退變也可以出現在嬰幼兒期甚至是胚胎期。腦橋小腦發育不全( pontocerebellar hypoplasia, PCH) 就是這樣一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神經退行性疾病【1】。
  • 深度解讀:自閉症與遺傳的關係
    由於男性只有一條X染色體,假設是隱性遺傳模式,男嬰X染色體上的基因,只需一個拷貝的基因發生遺傳突變或者新發突變就會致病,女嬰兩個等位基因同時發生突變才會致病,概率也應該小一倍。如一系列突觸相關基因NRXN1、NLGN3、NLGN4X、CNTNAP2、SHANK3被先後報導出來,這些基因的突變可能導致了突觸可塑性(Synaptic plasticity)的改變,從而導致自閉症(註:神經可塑性是指,為了主動適應並對外界環境各種變化作出反應,神經系統發生結構和功能的改變,並維持一定時間,這種變化就是神經的可塑性)。
  • 急性間歇性卟啉病,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診斷時容易誤診
    導語:這是一種複雜多樣的疾病,通常情況下沒有特異性,而這種很有特點的疾病就是急性間接性卟啉病,這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是由於基因突變導致的基因發生改變後,導致其編碼的酶活性下降,從而給身體帶來一系列的影響。
  • Y染色體父系遺傳標記檢測是什麼技術?
    不過DNA-Y染色體檢驗有父系遺傳特點,因而可幫助警方發現案犯所在的家族,進而縮小排查範圍。" 北京中正司法鑑定所所長鄧亞軍表示。就像中國人的家族譜中只出現男性後代的名字一樣,Y染色體也是只在家族男性中遺傳。父親將Y染色體遺傳給兒子,兒子再將Y染色體遺傳給孫子……,一代代的遺傳下去,因而Y染色體在家族男性中形成了一個遺傳的標記。
  • 一輪複習,知識梳理:遺傳與變異
    (2)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特點:男患者的母親和所有女兒都患病;女性患者多於男性患者。(3)伴Y染色體遺傳特點:僅在男性個體中遺傳;男傳男。4.人類遺傳病(1)人類遺傳病包括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異常遺傳病。(2)單基因遺傳病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而不是受一個基因控制;多基因遺傳病受多對等位基因控制。
  • 遺傳 | 各章節總結(下)——19級匿名師妹
    XR,XR不完全顯性,女性雜合子具不同的臨床表現度:酶活性20%~70% ——X染色體隨機失活基因位於Xq28細胞色素P450酶系(cytochromep450,主要表達於B細胞、樹突狀細胞、單核/巨噬細胞和活化的T細胞表面HLA遺傳特徵:單元型遺傳、共顯性遺傳、高度多態性、連鎖不平衡性(HLA基因緊密連鎖在一條染色體上,不發生染色體的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