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危難時,社科學者何為?禮讚上海社科大師短音頻版明起播出,一...

2021-01-19 上觀

國家危難時,社科學者何為?或許,我們能從歷史中獲得啟迪。「他們的人生折射國家命運,他們的思想連接國家未來。國家危難時,他們匡濟時艱、胸懷天下;哪怕命運多舛,他們從不放棄……」2月10日起,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上海人民廣播電臺聯合推出大型系列傳記短音頻《禮讚上海社科大師——海上先聲》(第一季),將在FM90.9《一句》專欄溫情上線。

據悉,《海上先聲》第一季將推出10位社科大師,他們分別是(排名不分先後):朱東潤、陳望道、譚其驤、胡煥庸、陳其人、蔣孔陽、顧廷龍、馮契、陳旭麓、陸谷孫。這些大師所處時代不同,個人出身背景也不同,但是在他們身上無一不體現出濃濃的家國情懷、堅定的時代擔當、清正的學人風骨——

上世紀初,少年朱東潤雖有天分卻由於家境貧困而被迫輟學。17歲時,因偶然機會赴倫敦西南學院就讀,為籌集學費,他開始為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翻譯書籍,其中還有巴爾扎克的作品。

1920年,陳望道在家鄉義烏的小山村翻譯第一本中文全譯本《共產黨宣言》,因為專注工作,錯把墨水當作紅糖蘸了粽子吃。

1926年,15歲的譚其驤一心革命,考入由我黨主辦的上海大學,並參加共青團,經常跟隨組織上街發傳單、演講。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時,他曾帶著手槍隨一位指揮員上過前線。

1935年,胡煥庸發表《中國人口之分布》,首創「胡煥庸線」,80年後,人們用物流、QQ在線人數、春運的大數據圖與他的「手工圖」對比,結果驚人相似。

1939年,故鄉淪陷,每次進城,陳其人都要被迫別上「良民證」。這段屈辱的記憶,以及後來因為戰亂顛沛流離的生活,都讓他暗下決心,「想到窮人,用功讀書,學好本領,報答人民。」

1946年,蔣孔陽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一家銀行工作,一年能拿18個月的薪水。但他內心依舊嚮往校園,常常請假去南京中央大學蹭課。

1955年秋,上海造紙原料聯購處從浙江收購了約200擔廢紙準備做紙漿,顧廷龍聞訊後連夜奔赴現場察看。經過連續11天的團隊勞作,一大批珍貴歷史文獻被搶救出來。

1960年,毛澤東寫信給秘書,希望找來「四、五、六、七、八本」《怎樣認識世界》,送給身邊的青年同志讀一讀。這本書的作者正是馮契

1980年代一個中秋夜,十多位研究生到家中聚會,幾位學生埋怨學術之路幾乎要走不下去了。陳旭麓說:就算我做學問一個月只掙50元,只要我的研究對社會有貢獻,我就繼續搞學問。

1984年,時任美國總統裡根訪華期間在復旦大學聽課,講課者是陸谷孫。33年後,這位講課者的靈堂上,賣電話卡的小販嚎啕大哭,詢問原因,他說:「陸先生有時會幫我看攤子。」

……

上述只是這些社科大師人生中的小小片段,然而見微知著,他們是燭光也是火炬,為國家、民族和人民帶來希望和光明。他們中大多數人是師者,教書育人,但也是醫者,為提高民族文化和科學素質,讓人民擺脫愚昧而孜孜以求,他們更是戰士,披荊斬棘,勇克難關。他們的人生折射國家命運,從戰火走過,在苦難中鑽研,始終不忘為中國改革發展建言獻策。他們的思想連接國家未來,辛勤耕耘、潛心思考,始終堅持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他們中,有的在國運危難之時奮力守護國寶,存續一縷文明血脈;有的窮經皓首,著書立說,毫無保留地將畢生學問傳授後人;有的篳路藍縷,甘做拓荒者,傾力培養了一大批棟梁之才。靜守本心、矢志篤行,新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取得的歷史成就中凝聚著他們畢生的心血,他們的學術思想和人格風範也啟迪並激勵著當代學人,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努力前行。

上海是全國哲學社會科學重鎮,一直以來,上海社科界群星璀璨、名家輩出,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這也是上海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之所在。2018年5月14日,在「紀念習近平總書記『5·17』重要講話兩周年暨上海社聯成立60周年」大會上,市社聯推出了首批68位「上海社科大師」。此次「禮讚大師」活動集中推出了一批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上海社科界辛勤耕耘、潛心治學,為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做出重大貢獻,在學界具有廣泛影響和享有崇高聲譽的已故名家大師。

【連結】

首批上海社科大師名單(按出生年月排序):

徐森玉 呂思勉 陳望道 吳蘊瑞 廖世承 張耀翔

舒新城 潘序倫 郭紹虞 孟憲承 朱東潤 蕭孝嶸

周予同 陳子展 言心哲 周谷城 王蘧常 李劍華

伍蠡甫 熊佛西 吳文祺 彭 康 胡煥庸 沈志遠

潘念之 趙景深 方 重 張世祿 賀綠汀 王造時

胡寄窗 全增嘏 劉大傑 顧廷龍 蔡尚思 施蟄存

李亞農 李平心 金仲華 王養衝 陳彪如 譚其驤

羅竹風 李春芬 吳 澤 楊 寬 劉佛年 章 巽

王 中 馮 契 周原冰 賈植芳 蔣學模 陳旭麓

胡裕樹 陳從周 錢穀融 張 斌 張仲禮 寧樹藩

王元化 蔣孔陽 洪文達 陳其人 王運熙 夏禹龍

章培恆 陸谷孫

轉載請註明來源「上觀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欄目郵箱:shhgcsxh@163.com)

相關焦點

  • 在地鐵與大師「面對面」上海推出「禮讚上海社科大師」教師節特別活動
    中新網上海9月10日電 今年9月10日是中國第36個教師節。當天,由上海市社聯和上海地鐵共同舉辦的「禮讚上海社科大師」教師節特別活動啟幕。即日起至10月9日,在地鐵人民廣場站、上海圖書館站、交通大學站、金沙江路站、江灣體育場站、陝西南路等10個車站內的20個公益燈箱上,集中展示「上海社科大師」的人格風範和治學精神,也展現了上海深厚的文化底蘊。
  • 「禮讚上海」教師節特別活動盈滿地鐵站,68位社科大師「與你同行」
    這句話出自著名翻譯家、雙語詞典的編撰家陸谷孫先生……這些大師們留下的精選格言、音頻,上海市民將觸手可及。青年報記者 劉昕璐昨日起,由上海市社聯和上海地鐵共同舉辦的為期一個月的「禮讚上海社科大師」教師節特別活動,為進一步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營造濃厚的氛圍。
  • 教師節快樂:禮讚上海社科大師【搭地鐵觀看大師格言 感受大師風範】
    這是復旦大學教授、社科大師陸谷孫曾說過的話。今天是我國第36個教師節,由上海市社聯和上海地鐵共同舉辦的「禮讚上海社科大師」教師節特別活動,在地鐵人民廣場站、上海圖書館站、交通大學站、金沙江路站、江灣體育館站、陝西南路等10個車站內,20個公益燈箱集中展示 「社科大師」
  • 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學者行動計劃」第四期入選名單發布
    ,浙江省社科聯於2018年9月啟動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學者行動計劃」 第四期申報工作,受理48家教學科研單位推薦的合格申報者265名。經專家評審,省社科聯黨組研究通過,劉淑春等66名青年學者入選第四期「之江青年社科學者行動計劃」(名單附後)。「之江青年社科學者行動計劃」旨在以研究項目為支撐,以項目研究方向為紐帶,通過分類研修、專題調研、學術交流、導師引領等促進策略,扶持一批青年學者取得標誌性學術成果,支持一批青年學者成為優秀學術團隊領軍人物,從而較快地形成一支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青年社科學者隊伍。
  • 南大「人文社科資深教授」評選公示,張異賓周曉虹周憲在列
    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有南大版「文科院士」之稱,也是南京大學對人文社科學者的最高學術榮譽。之前,南大已先後舉行過兩個批次的評選,累計有7位知名學者當選。本次是南京大學第三次評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
  • 《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在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資助...
    清華新聞網12月11日電 12月10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通報了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考核情況,《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在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考核中獲評「優秀」。
  • 禮讚大師•心理學家蕭孝嶸
    1897年10月生于衡陽一個中產家庭,一歲喪母,就養於浙江祖母家,10歲隨父親回湘,先後在湖南省衡陽縣廣化學校、鳳池學校及長沙雅禮大學肄業。後至上海繼續求學,1919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回湖南,曾一度從事中學教育工作,也曾應聘到衡陽船山大學任教。1926年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心理學,1927年6月獲碩士學位,旋赴德國柏林大學研究格式塔心理學。
  • 上海交大理工科強 人文社科類學科全國前三
    ,具有為國家、為民族的擔當精神,百折不撓、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及求真務實、追求卓越的科學精神;是理工科為特色的綜合性大學,臨床醫學排全國第一、口腔醫學全國第二、人文社科在國內排前三 ;交大和密西根大學共同承辦密西根學院並且有中法巴黎高科培養工程師學院;畢業生不愁就業。
  • 美國國家地理亞洲頻道播出中外合拍紀錄片《高考2020》國際版
    近日,由解讀中國工作室、優酷、五洲傳播中心、美國國家地理聯合製作的紀錄片《高考2020》國際版,在美國國家地理亞洲頻道播出。後續,國家地理歐洲和拉美頻道也將陸續播出。這是國際主流媒體首次播出中國抗疫期間高考紀錄片。紀錄片《高考2020》國際版用最樸素的鏡頭,記錄中國普通家庭高考經歷的故事,卻在不經意中展示了中國疫情防控的成功密碼。
  • 世界人文社科文獻自「高速路」而來
    文獻缺藏讓社科學者「心虛」   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管理中心副主任肖瓏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在「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建成前,國內高校人文社會信息資源長期存在著結構性的缺失。
  • 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考核情況通報
    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考核情況通報 2020-12-11 12: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周要聞: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名單公示,烏鎮戲劇...
    一是驗收申請;二是初審驗收;三是認定申請,由省級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向文化和旅遊部提出認定申請,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驗收認定通過率為100%的省份申請認定的單位數量不超過5家,通過率未達到100%的省份申請認定的單位數量不超過3家;四是認定審核;五是認定公示;六是認定命名。
  • 在巨變中新生,新津為明,揚帆起航
    為明教育集團四川學區校長、新津為明學校校長何剛先生做了熱情洋溢的講話。,成都新津為明學校+成都青白江南開為明學校,兩顆明珠,南北合璧,熠熠生輝,充滿活力。何校長指出,2020年,新津為明學校正式啟動名校建設工程。新津為明學校,精心設置「一體兩翼三層四類」課程體系,每個為明學子,將獲得五張名片。
  • 上海大學位列全國高校第13位!軟科發布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數統計分析(2016-2019)
    近日,軟科發布最新統計分析:依據2012-2019年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全國藝術科學規劃課題國家重大項目、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國家重大項目三個類別)資助數據,對各大高校在「雙一流」建設前後的表現進行了對比分析。
  • 出過英國版的《一課一練》又出上海英文版,區別在哪
    在內容上和中國版有何差異?國際同行如何評價?時隔兩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又推出了《一課一練·數學(上海英文版)》(下文簡稱「英文版」)。為何有了英國版還要有英文版?兩者有什麼區別?8月16日,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教輔分社社長倪明與英國南安普頓大學教授範良火做客上海書展澎湃展臺,就上述問題做了詳細回答。
  • 【文獻傳遞第12期】侯猛 社科法學的傳統與挑戰
    因為相較於注重邏輯、體系構建的法教義學,社科法學大多集中於個案或具體問題的研究,似乎並不存在統一的研究進路。這看起來不僅顯得知識雜揉,而且也意味著難以形成知識的整體優勢與法教義學相抗衡。面對挑戰,社科法學除了更高質量的知識產出之外,還必須與法教義學相競爭,並通過認識對方來檢視自己,形成學術自覺,強化知識傳統的認同。
  • 高研院打造人文社科研究平臺
    蘇教授認為,高研院的設立,正是牢牢把握灣區深度融合、協同發展這一歷史機遇,充分利用特區的地理區位優勢,努力發揚澳門中西結合、兼容並包的社會傳統。「3+3+3+3」為骨幹的研究戰略布局澳大制定了「3+3+3+3 」研究戰略布局,包括三間國家重點實驗室(中藥質量研究、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智慧城市物聯網)、三個重點發展方向(精準醫學
  • 《國家寶藏》第三季什麼時候播出 國家寶藏3嘉賓文物簡介
    《國家寶藏》第三季定檔播出了,該節目自開播以來就受到觀眾們的喜歡,第三季將視野延伸到中華大地上的9座歷史文化遺產,那麼,第三季什麼時候播出?九大博物館是什麼?下面小編就來說說。  國家寶藏第三季什麼時候播出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三季將於2020年12月6日起,每周日晚20:30檔央視綜藝頻道正式開播,節目共10集,每集100分鐘。
  • 「別克大師系列」之上海大劇院2021新年音樂會即將上演-中新社上海
    「別克大師系列」之上海大劇院2021新年音樂會將於12月31日晚在上海大劇院上演。本年度新年音樂會特邀享譽國際樂壇的中國指揮家、鋼琴家許忠先生登臺執棒,帶領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合唱團,並與多位優秀歌唱家一起,以激情、細膩、極富感染力的形式,詮釋五部來自德國、法國不同風格的著名歌劇經典選段,為廣大觀眾獻上一場精彩絕倫的歌劇選段新年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