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網訊】
2016年8月11日,依據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和《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正式發布《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總結了十二五期間我國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成績,展望了未來5年中醫藥產業發展方向、任務和重點。
一、總結過去,中藥工業增速居所有項目之首
表1:十二五規劃成績總結
在回顧十二五期間成績時,我們可以明顯看到(如圖1),中藥企業營業收入在過去5年實現了19.92%的增速,遠高於其它項目。在國家經濟形勢整體下行態勢下,中藥板塊交出如此高分的答卷,實在難能可貴!也說明,中藥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黃金板塊」和「價值窪地」,成果輝煌。
文中還透露以下重要信息:
一是中藥資源逐步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 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全面展開,初步建成中藥資源動態監測信息和技術服務體系(註:由中醫科學院和中藥材天地網共同承建);
二是中藥材家種生產發展迅速 全國有200多種常用大宗中藥材實現規模化種植,種植面積超過3000萬畝;
三是中藥工業發展迅猛 2015年中藥工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了7800億元,佔我國醫藥工業規模以上企中藥業主營業務收入近1/3;
四是中藥進出口貿易發展 伴隨著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實施,2015年,我國中藥進出口額達到48.0億美元。
二、展望未來,中藥產業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表2:十三五規劃對未來5年的預期
十三五規劃中,將中藥行業放在重中之重位置,對未來中藥產業發展充滿期望。其中,在主營業務收入預期中,預期增速達到15%,仍然居所有統計項目之首。並提出:
一是在中藥資源可持續利用方面 要全面開展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建立覆蓋全國中藥材主要產區的資源監測網絡;突破一批瀕危稀缺中藥材的繁育技術瓶頸。保護藥用種質資源和生物多樣性;促進中藥製劑原料精細化利用和生產過程資源回收利用,有效提升中藥資源利用率。
表3:中藥可持續發展工程路線圖
二是在產業基礎保障方面 要建設一批集初加工、倉儲、追溯等多功能為一體的中藥材物流基地,建立中藥材生產流通全過程質量管理和質量追溯體系;制定國家道地藥材目錄,加強道地藥材良種繁育基地和規範化種植養殖基地建設,發展道地中藥材生產和產地加工技術;制定中藥材種植養殖、採集、儲藏技術標準,利用有機、良好農業規範等認證手段加強對中藥材種植養殖的科學引導;發展中藥材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和合作聯社,提高規模化、規範化水平;支持發展中藥材生產保險。
三是促進中藥工業轉型升級 加快形成中藥標準化支撐服務體系,引領中藥產業整體提質增效,切實保障百姓用藥安全有效;推動建立常用中藥飲片供應保障體系。實施中藥振興發展工程,提升中藥工業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建立綠色高效的中藥先進位造體系等。
三、中藥產業未來5年將迎來以下重大利好
3.1 中醫事業的高速發展,勢必帶來中藥需求的增長
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完善覆蓋城鄉的中醫醫療服務體系」「85%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70%以上的鄉鎮衛生院設立中醫綜合服務區(中醫館),信息化得到加強,中醫診療量佔診療總量的比例力爭達到30%」等目標。
這意味著,十三五期間,中醫將實現基層近8成左右的覆蓋率,那麼對中藥的需求勢必快速增長。
3.2 放開私人辦中醫門檻,中藥品質將得到真正提升
規劃中鼓勵社會辦中醫加快發展,到2020年非公立中醫醫療機構提供的中醫服務量力爭達到20%;鼓勵舉辦只提供傳統中醫藥服務的中醫門診部和中醫診所等。
中醫的私人門診化、小型化,勢必帶來對中藥品質評價體系的改變,即從官方的標準(GMP)轉向偏重於傳統評價標準。因為,是不是好中藥能不能治好病,不是官方說行就行,而要通過臨床療效來評價。這樣一來,必然帶來中藥品質的真正質的改變,而不是長期停留在表面功夫。
3.3 原產地特別是道地藥材產地,將迎來最佳發展機遇
中藥產業走向源頭走向產地,已成大勢所趨,無論是追溯體系還是原料保障體系,脫離生產源頭都將是無根之水無本之木。故十三五期間,國家肯定會加大原產地特別是道地藥材產地的保護和扶持力度,中藥材主產區的商家、企業和合作社,將迎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機遇。
3.4 中藥顆粒劑、破壁等新型飲片產業,將蓬勃發展
在標準化、自動化和綠色高效方面,顆粒劑、破壁飲片等新型中藥加工技術,無疑走在前列。預計在十三五期間,類似的現代化技術探索和創新,將得到更大支持力度,從而帶來這些領域蓬勃發展。
做為中藥行業的重要環節和信息、交易平臺引領者,中藥材天地網人衷心祝願未來5年,祖國中醫中藥事業能繼續高速發展,再上新臺階!
聲明:本文是中藥材天地網原創資訊,享有著作權及相關智慧財產權,未經本網站協議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個人不得轉載、連結或其他方式進行發布;經本網協議授權的轉載或引用,必須註明「來源:中藥材天地網(www.zyctd.com)」。違者本網站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