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這半年原創文章回顧排行榜:編輯推薦榜單的上榜文章之一。關於3次榜單回顧中所有上榜文章,可以發「榜單1」、「榜單2」和「榜單3」到我們的微信公眾號「一小時爸爸」來看。
編輯點評:這是這半年我們最熬心的文章,除了和某些」學霸「撕逼外,我們為了戳這些不正當引用論文嚇人的行為,和那些」被引用「的外國專家歷時一個月的多次郵件往復,也再次讓我們體會到嚴謹的治學精神。我們將3篇相關文章的合體如下:
諮詢蟎蟲的讀者越來越多了,在分析如何除蟎和除蟎產品的問題之前,我們今天先來問問大家:你家真的需要除蟎嗎?
對於大部分家長來說,想要除蟎,是因為據說蟎蟲會造成哮喘、鼻炎、皮炎等等問題,長的又那麼噁心,還有能鑽到皮膚裡,真是各種嚇人。但其實關於蟎蟲,你可能需要先多了解一些。
首先蟎蟲像封面上一樣,有八條腿,所以不是昆蟲。蟎的種類非常多,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其實經常把兩種常見的不同蟎蟲搞混:塵蟎和寄生蟎。
寄生蟎顧名思義,是一種寄生「蟲」,網上流傳過很噁心的皮膚裡蟎蟲相片,主要就是寄生蟎——蠕形蟎中的兩種:毛囊蠕形蟎和皮脂蠕形蟎。去年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DNA分析的方法,發現所有參加試驗的人員臉上都有蟎蟲的DNA,從而證明蠕形蟎在人類身上的寄生情況,遠比我們想像要普遍的多。
這個研究說明了兩件事:一是我們低估了蠕形蟎寄生的普遍性,二也說明寄生蟎引起的皮膚疾病問題,沒我們想的那麼嚴重。絕大多數攜帶寄生蟎的人,都根本沒有感覺。
我們今天的主角是另外一種蟎蟲:床單上的「塵蟎」(Dudy Mite)。這和前面說的寄生蠕形蟎(Demodex)是兩種不同的生物。塵蟎以人和動物掉落的皮屑毛髮為生的,不會跑到我們的皮膚上去寄生,只會很老實的呆在床上。
很多像上面這些嚇人為樂的除蟎產品廣告,往往會將寄生蟎的問題混淆進來讓你更害怕。塵蟎對人體的真正影響,是會造成一些人出現過敏反應,比如哮喘、鼻炎、接觸性皮炎等等。
既然塵蟎是造成呼吸道過敏的主要過敏原之一,那麼我們是不是需要趕快去除蟎呢?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沒必要。為什麼呢?用塵蟎和另外一種常見過敏原——花粉來對比就比較清楚了。聽說塵蟎是過敏原就除蟎,這等同於聽說有人對花粉,所以就趕快把所有能開花的植物都砍倒一樣。
「塵蟎是過敏原」不等於「塵蟎會讓人過敏」。是否過敏的根本原因不是有沒有接觸塵蟎,而是免疫系統有沒有問題,免疫系統出現錯誤,對一些無害的物質誤判,這才是過敏。塵蟎像堅果、牛奶、花粉這些過敏原一樣,對某些人是有害的,但對於其他大多數人,不需要擔心塵蟎。
也許有些人會想說,雖然家裡人沒有出現蟎蟲過敏的情況,防患於未然先把蟎除了總沒有錯吧。「臥榻之旁豈容他人安睡」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還真可能會有錯。
關於過敏這類免疫系統疾病目前我們了解的還不完全,但找到了一些可能會導致過敏的原因,其中最著名的叫做「衛生假說」:生活中越少接觸細菌、微生物、寄生物的人,免疫系統出現過敏問題的可能性就越高。比如發達國家,衛生條件更好,孩子接觸傳染源的機會更少,得過敏性疾病的比例就會高很多。
衛生假說在科學界得到了很多支持,也有不少人反對者,有些人認為濫用抗生素或者不健康飲食更可能是原因。比起這些論點,我們還是更傾向衛生假說:濫用抗生素在全球都很普遍,不只是發達國家,中國的濫用情況甚至更嚴重。飲食結構論也有很大漏洞,很多留學生/移民家庭飲食結構和國內差別不大,過敏比例卻高很多。
衛生假說不能簡單的理解為不乾不淨吃了沒病,正常的飲食和生活衛生習慣是必須的。但它提醒我們,過度的在意「乾淨」、「消毒」,未必是一件好事情。
回到蟎蟲的主題上面來,在人類歷史上,塵蟎都是和我們一起生活著的,在我們小時候,我們祖輩父輩小時候,都是如此。只不過最近幾年過敏疾病比例提高,商家們才想起來用塵蟎嚇唬我們。其實對大多數的人而言,蟎蟲和花粉沒什麼區別,過度的擔心,「細思恐極」也許反倒有害。
科學史上有個有名的「塵蟎恐懼症」案例,昆蟲學家Jay Traver 1951年發表了一篇論文,描述她如何找到寄生在自己皮膚下的塵蟎。這篇論文之所以有名,不是它推翻了塵蟎不會寄生的論斷,而是因為發現她身上根本沒有塵蟎,寄生蟲只是她恐懼症的幻覺罷了。直到去世,Jay Traver被這種恐懼包圍了31年,希望現在流行的全民除蟎不會又帶來類似的案例。
最後對於床上的蟎蟲來說,更合理的態度是什麼呢?
如果你目前沒有出現類似哮喘、鼻炎、皮炎等過敏情況,那麼你不需要過度擔心塵蟎。只需要正常的保持室內衛生就好,定期更換被褥枕頭,清洗晾曬,不管蟎蟲不蟎蟲,這都是應該做的。
如果家人中出現了類似過敏的症狀,應該儘量去確認過敏原然後有針對性的治療,比如服用抗組胺等藥物緩解症狀,或根據醫生建議進行脫敏治療。
對於已經確認是塵蟎過敏,或者有家族過敏病史等問題,希望能清除塵蟎,我們推薦的方法是:
1,儘量保證房間的乾燥通風,潮溼天氣用空調或者除溼機減少空氣溼度,塵蟎喜歡潮溼的環境;
2,不要使用棉花羽毛等填充物枕頭,更換成聚酯纖維等材質;
3,每周用55度以上的熱水清洗床上用品,太陽下晾曬或用烘乾機烘乾;
4,房間內減少地毯等易滋生蟎蟲的裝飾品;
5,減少窗簾,更換成百葉窗等硬質產品;
6,告別可愛的毛絨玩具。
關於家中其他甲醛、PM2.5等空氣汙染的文章,可以發「空氣」到我們的微信公眾號「一小時爸爸」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