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銀行攪亂IPO 三家赴港城商行破發

2020-12-13 網易財經

哈爾濱銀行在上市首日報收2.91港元,「驚險」地守住了2.9港元/股的發行價,但截至昨日收盤,該股股價僅為2.87港元,跌破發行價。至此,赴港上市的三家城商行股價均已破發

各路城商行在上市的路上,依舊延續著「牆內開花牆外香」的態勢——儘管A股上市依舊受阻,但在港股市場卻屢有斬獲。繼去年重慶銀行、徽商銀行之後,哈爾濱銀行也於日前登陸港股市場,並成為東北地區首家上市的城商行。哈爾濱銀行的快速上市,加上盛京銀行上市的原地踏步、大連銀行的早早退出,該地區原有的銀行IPO格局已發生了較大變化。

哈爾濱銀行上市交易已逾十天,該行股價卻延續了此前完成H股上市的重慶銀行、徽商銀行的低迷走勢,目前股價僅為每股2.87港元,低於每股2.9港元的發行價,三家H股上市的城商行集體破發的局面,也給那些迫切赴港上市的銀行澆了盆冷水。

靠國際發售助力 渡過在港發行關

哈爾濱銀行此次向全球發售30.2358億股H股,每股發售價2.9港元,不計超額配股權此次將募集款項淨額約77.22億港元。該行上市所募集的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後,全部用於補充資本金。

自3月18日啟動在香港公開發售股份以來,受港股市場持續低迷及在港上市中資行表現不佳的影響,本身發行規模較大的哈爾濱銀行H股配售也曾一度遇冷,其在港公開發售的股份並未獲得足額認購。該行共收到香港公開發售提交的總數為8289.5萬股的合計820份有效申請,相當於香港公開發售下可供認購總數的27%,認購額不足1/3。

幸而在國際發售方面,該行大有斬獲。據了解,通過將未獲認購的股份分配至國際發售,哈爾濱銀行的國際發售的H股股數達到29.41億股,相當於總發行股份總數的約97.3%。而根據原定計劃,哈爾濱銀行計劃國際發售90%的股份,公開發售為10%。此外,哈爾濱銀行的七家基石投資者富邦人壽保險(放心保)股份有限公司、CITIC Capital HB Investment L.P.、中國財富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華濤國際基金有限公司、重慶天泰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盛凱控股有限公司及Introwell Limited總共認購約13.72億股H股,相當於全球發售下的發售股份的45.4%。

有銀行業分析師指出,雖然連續有三家內地城商行成功在港上市,但目前香港股市低迷的表現,成為制約這些銀行公開發售的阻礙。此外,此前16家在港上市的中資銀行市淨率全部在一倍以下,部分國有銀行甚至更低,這都讓投資者對銀行板塊的股票存有戒心,也成為未來想要登陸港股的城商行所必須考慮的問題。

H股環境不佳 三家城商行均跌發

儘管內地銀行紛紛轉向港股,以尋求上市的突破。但由於市場環境不佳,無論是哈爾濱銀行還是早先登陸港股市場的重慶銀行、徽商銀行,其上市表現都難言樂觀。

哈爾濱銀行H股每股發售價定為2.9港元,因受公開發售未足額影響,上市首日平開,當日收盤僅為2.91港元,「驚險」地守住了發行價。截至昨日收盤,該股股價僅為2.87港元,跌破發行價。

作為首家在港上市城商行的重慶銀行,儘管受到了各方的熱烈追捧,從路演到最終成功上市,只有短短的不到一個月時間,且獲得超額認購7.81倍,但重慶銀行上市首日股價卻表現不佳。上市首日,重慶銀行以等同於發行價的6港元開盤,但在開盤不久就跌破了招股價。目前,該行股價僅為5.04港元/股,較其發行價跌幅已達16%。

徽商銀行每股發行價為3.53港元,雖然上市首日收於3.60港元,但截至昨日收盤,股價只有3.52港元。至此,三家赴港上市的內地銀行股股價均已破發,且成交慘澹,大多數交易日的換手率在0.1%以內。

相關人士表示,目前整個中資銀行無論A股還是H股估值仍處於較低水平,再加上外界對中資銀行資產風險的擔憂,均對三家H股上市城商行走勢帶來負面的影響,而這也將成為未來欲在港上市的內地銀行不得不面臨的尷尬所在。

東北地區銀行 IPO格局大亂

哈爾濱銀行在香港迅速實現上市,一舉成為東北地區首家上市城商行,也讓東北三省城商行上市格局較兩年前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原本被看成最接近上市的盛京銀行依然無果,而大連銀行也已早早退出上市競爭隊伍。

2012年2月,當證監會首次批露排隊上市企業名單時,地處東北地區的遼寧省就以盛京銀行、大連銀行、錦州銀行成為入圍城商行最多的省份,甚至出現了東北地區排隊IPO城商行中均出自遼寧一省的局面。

時至今日,哈爾濱銀行始終游離於等待A股上市的銀行名單之外,但卻通過登陸香港市場,率先完成了IPO。反觀在東北地區實力處於領軍地位的盛京銀行,雖然也已開始了H股上市的準備,但卻最終被哈爾濱銀行佔得先機。而大連銀行更是於去年就率先退出了A股的IPO審查。

本文來源:金融時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2020樓市關鍵詞|房企赴港IPO:破產危機下 流血上市成自救出路?
    這一年,雖負重前行,但韌性十足,從變相鬆綁限購到城市再掀搶人大戰,從多地樓市躁動、萬人搶房到政府出拳、重申「房住不炒」……這一年,更有一大波關鍵詞貫穿且影響了中國樓市,諸如「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人才引進、三道紅線、長租公寓、房企赴港IPO」等。我們今天著重要提的樓市關鍵詞是「房企赴港IPO」。
  • 威海銀行轉戰赴港IPO背後:核充率下跌、不良貸款增長
    顯然,對於中小型的地方銀行來說,在當前環境下,快速實現上市以得到資本補充,是這些銀行最為關注的頭等大事。港交所上市速度快於A股,然而內地銀行股在港上市後的低估值和低流動性,則成為該行此次赴港上市後必須面對的問題。
  • 物流地產商赴港上市 易商紅木憑什麼IPO融資15億美元?
    2016年,物流地產商宇培集團旗下的中國物流資產赴港上市成功,合計募資33.6億港元。時隔三年,另一家民營物流地產商易商紅木集團業也踏進了香港資本市場的大門。近日,物流地產商易商紅木集團ESR Cayman Limited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有市場消息稱,易商紅木此次上市集資額或約15億美元。
  • 港股ipo#螞蟻金服06688:一手4000元定價,人人有份梭哈!
    根據艾瑞諮詢和奧緯諮詢研究,分別按照總支付交易規模及數字金融交易規模計算,公司是中國領先的數字支付提供商和領先的數字金融平臺。 另一個視角,全球用戶超10億的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總共為6家,分別是蘋果、微軟、谷歌、Facebook、騰訊、螞蟻,對應的市值分別為2萬億美元、1.66萬億美元、1萬億美元、7575
  • 蔡恩澤:小米破發也許是好事
    來源:證券時報7月9日,全球矚目的小米赴港上市終於鑼聲響起,成為港股市場「同股不同權」創新試點的首家上市公司。不過,首日上市,小米便遭遇破發,開盤跌2.35%,報16.6港元,跌破17港元發行價。不過,超級企業上市破發的事,其實不是小米一家。比如萬達商業2014年12月23日赴港上市,按最高限價48港元定價,但開盤後,股價窄幅震蕩,截至午間收盤,股價報46.55港元,跌3.02%,盤中最高報48.2港元,最低探至45.8港元。據現場目擊者說,在港交所大廳,王健林「當時臉色很難看」。
  • 諾誠健華赴港IPO背後:施一公領銜基金大佬加持 創新藥研發風險仍存
    成為繼歌禮製藥、華領醫藥等企業之後,第21家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的創新藥企業。自去年4月港交所發布未盈利生物醫藥企業新規之後,儘管破發潮屢現,試吃螃蟹者,尤其是創新藥企業仍「魚貫而行」。杭州阿諾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財務長方香生此前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目前港股市場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融資能否可持續,而這對於正在開發新藥的藥企而言,又非常重要。
  • 贏商晚報 | 香奈兒手袋年內第三次漲價 海倫堡正式赴港IPO
    據媒體消息,法國奢侈品牌Chanel近日內部發布通知,由於生產、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匯率波動的影響,該品牌將上調三款經典手袋Timeless Classic、Boy Chanel 和2.55 的價格,預計本次價格上調幅度約為6%,將於11月1日正式生效。
  • 哈爾濱銀行8成貸款投房地產,上饒銀行5成貸款投房地產,原來股東是...
    2020年5月,被中國建設銀行託管長達一年之久的包商銀行正式宣布破產重組,一部分分行被徽商銀行收購,另一部分分行被蒙商銀行收購,自此世上再無包商銀行,其實包商銀行的問題在2019年5月的時候屬於突然爆發,這麼一家資產超5000億,客戶總數近500萬的大型城商行怎麼就說倒就倒了呢?
  • 「血淋淋」的港股上市潮:新股7成破發,千億市值蒸發
    對於上市首日股價破發,雷軍現場回應,「因為最近大勢不好,短期股價不是最重要的,長期價格是最重要的。這次IPO從低點開始,未必不是好事。最重要的是調整心態,把公司做好」。除了小米港股上市首日破發,今年上半年赴港上市的中資公司裡,包括獵聘網、雷蛇、天源集團、天平道合、匯付天下、欣融國際、杉杉品牌和雅生活服務等都遭遇了上市首日的破發窘境。
  • 微信第三方服務提供商微盟擬赴港IPO 曾曲線登陸A股未果
    如今半年過去了,微盟創始人兼CEO孫濤勇又準備赴港完成上市心願。8月6日,微信最大中小企業第三方服務提供商微盟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德意志銀行、海通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乘著微信等社交媒體平臺發展的東風,近年來微盟盈收快速增加,但其同時也面臨著毛利率下降、銷售及分銷開支巨大等挑戰。
  • 上市即破發!10000家肯德基、必勝客們撐起的百勝中國怎麼了?
    百勝中國破發了!9月10日,餐飲巨頭百勝中國正式登陸港交所,成為繼阿里巴巴、網易、京東之後第四家歸港上市的中概股。然而,當投資者還沉浸在9月8日農夫山泉上市後的「造富」案例中時,百勝中國卻未能迎來「開門紅」。其開盤報410港元,較發行價412港元跌0.49%。截至收盤,百勝中國下跌5.29%,報392.4港元。
  • IPO批文下發 重慶銀行將成西部首家A+H城商行
    A股上市銀行再迎「新兵」 重慶銀行將成西部首家A+H城商行 來源:券商中國過會三個多月後,重慶銀行拿到了證監會下發的A股IPO批文。12月18日晚間,證監會發布公告稱,按法定程序核准了重慶銀行的首發申請。該公告同時表示,企業及其承銷商將分別與交易所協商確定發行日期,並陸續刊登招股文件。
  • 報告行長丨山西省3家城商銀行淨利潤實現兩位數增長,晉中銀行員工...
    城商銀行深耕區域,紮根本地,是助力地方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山西省內6家城商銀行中,除陽泉市商業銀行和長治銀行外,其餘4家銀行(晉商銀行、晉城銀行、晉中銀行和大同銀行)均已發布2019年度經營業績。3家銀行淨利潤實現兩位數增長資產規模方面,山西省4家城商銀行當中,僅晉商銀行資產規模超過千億元,達到2475.71億元,增速為8.9%。無論是資產總量還是資產增速,晉商銀行排名均處於首位。
  • 哈爾濱銀行布局「智慧金融」 城商行首家騰訊聯名「微加信用卡...
    繼場景化金融產品領域已有馬拉松卡產品的成功案例之後,哈爾濱銀行牽手網際網路領軍企業——騰訊,推出首家城商行合作信用卡「哈爾濱銀行騰訊微加信用卡」,為持卡人提供更多智能化、場景化、個性化的金融產品。目前,市面上信用卡產品眾多,權益禮品更是五花八門。如何選擇一張真正符合自身喜好、貼近自身日常生活習慣的信用卡對每位持卡人來說都是一門不小的學問。
  • 疫情後首家內地房企赴港IPO 港龍中國地產在港交所掛牌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記者 施露7月15日,港龍中國地產正式登陸港交所,填補了內地房地產企業赴港上市近6個月為零的空白。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港龍地產是疫情後第一家赴港上市的公司,對於當前研究中小房企上市有很多參考價值。近期正好是恆指明顯波動的周期,指數衝擊高位之後會下調,會使得上市的新股面臨一些壓力。」「實際上從去年開始,中小房企到中國香港上市的節奏明顯加快。
  • "小米們"為何在2018年扎堆赴港上市?
    2018年以來,從萬眾矚目的小米,到低調上市的巨無霸企業中國鐵塔,再到位列網際網路「三小巨頭」之一的美團點評、互金平臺51信用卡等新經濟企業,乃至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歌禮製藥,內地公司集中登陸港股,成為港股2018年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更有傳聞稱,下半年滴滴、今日頭條等網際網路企業將赴港上市,讓香港股市備受矚目。
  • 優然牧業赴港IPO,是「奶源大戰」再升級的前兆?
    若優然牧業能夠成功赴港上市,伊利所掌控的3家規模化牧場企業將全部完成上市流程。可以想見的是,頭部乳企之間的奶源爭奪戰也會變得愈加激烈。港股市場作為全球最開放的資本市場之一,匯聚全球資本資源的同時也匯聚了最嚴苛專業的投資者群體,被稱作企業價值試金石,優然牧業選擇港股市場的底氣何在?
  • 歐尚攜手大潤發赴港IPO 打包170多家大陸門店
    《第一財經日報》昨日獲悉,歐尚與大潤發基本達成協議,雙方擬將大陸所有歐尚和大潤發門店注入同一家香港控股公司,然後由該控股公司獨立在港上市,上市時間約在明年一季度或二季度。正是由於雙方交叉持股的背景,使大潤發赴港上市一事屢屢受阻。  記者從大潤發和歐尚雙方內部知情人士處獲悉,大潤發與歐尚面臨的難題,首先是雙方對上市的理念不同,大潤發臺灣方面部分股東主張上市,但大陸地區的大潤發由於經營業績一直不錯,其年單店銷售額高達3.33億元,超越法國巨頭家樂福的年單店銷售額2.52億元,使得大陸地區大潤發的部分管理層並不贊同將利益分流的上市策略。
  • 12ProMax國行現貨破發,港版價差近千元!
    北京時間12月7日,據 iPhone 第三方渠道商信息,iPhone 12系列現貨市場除12Pro以外,其他三款機型均已破發,預計12月-1月渠道價格將會走一波下探然後回漲的趨勢。據12月7日手機市場渠道商消息,iPhone 12ProMax 國行現貨報價128G版 8980-9080 分顏色、256G版 9800-9980 分顏色,而近來基於匯率差再次火起來的港版iPhone今天市場報價128G版 8180-8400 分顏色、256G版 9000-9300 分顏色,從價格對比可以看出港版 12ProMax 對比國行12ProMax的現貨市場價格有明顯價格差
  • 前僕後繼赴港IPO 蓮外教育面臨擴張風險
    作為浙江省十大民辦基礎教育服務供應商之一,浙江蓮外教育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蓮外教育」)開啟了赴港上市之旅。10月22日,蓮外教育在港交所披露招股說明書,擬在香港主板上市,獨家保薦人為富強金融資本。今年以來,國內地方性的民辦教育集團紛紛赴港上市,目前已有13家教育機構選擇登陸港股市場,其中7家已成功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