輾轉7年!威海銀行轉戰赴港IPO背後:核充率下跌、不良貸款增長

2020-12-22 東方財富網

  在A股上市未果後,日前,威海市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威海銀行」)再度開啟上市之路,只是這次目標轉向了港股市場。

  4月15日,港交所披露了威海銀行主板上市申請。該行2019年業績情況也隨之一同展現。4月16日,有媒體報導稱威海市商業銀行此次募資規模預計為7至8億美元,計劃於今年年內掛牌上市。

  事實上,早在2013年,威海銀行就開始籌備上市工作。輾轉7年,在2018年A股IPO申請終止審查後,威海銀行則將目光轉向門檻相對較低的港股。降低「自我要求」、著急上市的背後是2019年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76%,較2018年的10.39%進一步下降。

  顯然,對於中小型的地方銀行來說,在當前環境下,快速實現上市以得到資本補充,是這些銀行最為關注的頭等大事。港交所上市速度快於A股,然而內地銀行股在港上市後的低估值和低流動性,則成為該行此次赴港上市後必須面對的問題。

  針對IPO目標轉變、此次港股上市時間安排及初衷、業績及資產質量、貸款分布及風險、未來的風險應對措施等問題,《商學院》記者向威海銀行方面發去採訪函,對方表示:「不接受任何媒體採訪,所有事項以對外披露信息為準。」

  IPO目標由A轉H背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持續下跌

  據了解,自2013年就開始籌備上市工作的威海銀行衝「A」未果。而近期該行推進上市工作的種種動態讓其IPO衝刺目標由「A」轉「H」的情況逐漸明朗。

  據銀保監會網站顯示,4月8日,山東銀保監局批覆同意威海銀行首次公開發行H股股票,發行規模不超過本次發行後總股本的25%。該行發行所募集的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充實資本金。

  (資料來源:銀保監會官網)

  而此前的3月31日,證監會也已正式接收威海銀行提交的《股份有限公司境外首次公開發行股份審批》材料。

  實際上,這並非威海商業銀行首次衝刺資本市場。據了解,威海銀行最早於山東證監局進行輔導備案登記是在2013年,逢2016年銀行上市潮時,當年4月,威海銀行向證監會遞交了A股的IPO招股說明書。

  然而在排隊兩年多後仍未果,2018年8月,威海銀行A股IPO審查終止。威海銀行當時表示:「鑑於當時A股整體審批過程令上市時間表不確定,為了通過其他籌資方式補充我們的資金,我們決定撤回A股申請。」

  那麼,威海銀行為何轉赴港股?

  某投行分析人士表示:「相比A股,赴港IPO的時間更可控,流程簡單,還有相對限制條件較少等優點。銀行不僅可以通過港股上市和後續的再融資完成資本金補充,還能增強品牌效應,利於後期重回A股上市。一般而言,企業提交申請書後一年左右就能登陸港股市場,快點的話能縮至半年或幾個月。以由A股轉港股上市的晉商銀行為例,2019年2月26日,晉商銀行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同年7月18日,便成功在港掛牌。」

  顯然,對於中小型的地方銀行來說,在當前環境下,快速實現上市以得到資本補充,是這些銀行最為關注的頭等大事。而相較於大型銀行,此類銀行資本補充渠道相對較少,資本充足情況也面臨更大挑戰。

  資料顯示,威海銀行前身為威海城市合作銀行,成立於1997年,由威海市原5家城市信用合作社股東、威海市財政局和威海市金猴集團公司等6家威海市企業共同發起設立。

  數據顯示,威海銀行尚未披露2019年年報。據該行2019年三季度信息披露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9月末,威海銀行資產總額為2163.09億元,負債總額為2012.40億元。其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3.99%、9.84%、9.81%,均較2018年年末有不同程度下降。截至2019年9月末,該行發行了兩期總額共計50億元含有減記條款的二級資本債券。

  事實上,該行2016和2017年末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處於8%-9%區間;在2018年A股終止審查後,該行啟動了一輪定增補充核心資本,2018年末這一指標升至10.39%。

  據此次上市申請文件顯示,威海銀行2019年資本充足率16.03%,較三季度有所上升。不過,截至2019年末,其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76%,則較三季度進一步下滑。

  事實上,據招股說明書顯示,2019年11月份,威海銀行曾經發行30億元永續債用來進行資本補充,而這也是全國首批第二單發行永續債的中小銀行

  (資料來源:威海銀行招股說明書)

  營收、利潤雙雙下滑

  據招股說明書顯示,截至2019年末,威海銀行擁有一家總行、15家分行、102家支行等118個營業網點及一家專營機構(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由此,威海銀行也是唯一一家網點覆蓋山東省所有地級市的城市商業銀行。據央行數據顯示,以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資產總值、吸收存款總額及發放貸款總額計算,威海銀行在所有總行位於山東省的城市商業銀行中位列第三。

  (資料來源:威海銀行招股說明書)

  據此次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底,該行總資產為2246.355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10.59%,總負債為2067.12億元,同比增長9.19%。在盈利方面,2019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9.47億元,同比增長29%,歸屬該銀行股東的淨利潤為14.397億元,同比增長49.28%。其中,2019年威海銀行實現利息淨收入33.06億元,佔營業收入的66.8%。

  事實上,這是經過一年多調整後的業績表現。

  資料顯示,威海銀行自2015年起營收增速開始放緩,並自2016年起,營收、淨利潤均開始出現下滑。其中,2018年營收出現同比下滑1.90%,淨利潤則更是同比下滑36.53%,為三年間下滑幅度最大的年份。

  (資料來源:《商學院》記者根據歷年年報整理)

  具體來看,利息收入為該行最大收入來源,然而公司利息淨收入於2018年同比下滑47.8%,佔收比由2017年的93.3%下降至2018年的49.6%,為影響公司收入下降的最大因素。其中,公司2018年利息收入的增加,主要因公司發行同業存單以補充營運資金及市場利率由2.78%增至2.93%所致。

  此外,該行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與其他營業收入也均於2018年同比分別下降69.07%、11.93%。

  不過,由於2018年債券變現收入增加,公司投資證券所得收入由2017年同比增長3912.22%至17.73億。

  到了2019年,投資證券所得收入則下降為12.94億元。對此,該行解釋稱:「主要是由於我們減少特殊目的戰略投資規模引起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的金融投資收益淨額顯著下降。」

  (資料來源:威海銀行招股說明書)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該行資產減值損失同比擴大161.21%至13.35億元,主要包括因2018年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傳導影響較大,發放貸款和墊款減值損失增加了266.7%至12.16億元。2019年,該行資產減值損失進一步上升至16.71億元。

  在整體業務收入下降、資產減值損失擴大的影響下,威海銀行2018年當前淨利潤大幅下滑。儘管2019年業績表現有所恢復,如2019年營業收入增長29.05%至49.47億元,但淨利潤14.397億元仍未及2015年水平,2015年實現淨利潤15.80億元。

  不良貸款餘額同比增加,製造業貸款佔比不足三成

  對於商業銀行特別是中小行來說,業務擴張往往伴隨著資產質量隱憂的增加。而這與其貸款結構有一定的關係。

  招股說明書顯示,威海銀行的的主要業務條線包括公司銀行業務(包括通過該銀行的附屬公司通達金融租賃提供的融資租賃服務)、零售銀行業務及金融市場業務。其中,公司銀行業務佔比最大,截至2017年、2018年及2019年末,該業務收入分別佔總營收的54.6%、58.3%和59.3%。

  截至2017年、2018年及2019年12月31日,該銀行的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分別為665.186億、751.957億和924.516億元人民幣

  據招股說明書顯示,在發放貸款和墊款當中,絕大部分是抵押、質押保證類貸款。《商學院》記者梳理該行財報發現,其質押貸款及抵押貸款佔貸款總額的比例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2017-2019年,抵押、質押或保證類發放貸款和墊款三項合計分別為608.004億元、664.644億元及787.7億元,分別佔該銀行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的91.4%、88.4%及85.2%。其中,截至2019年末,抵押貸款仍佔貸款總額的38.6%,仍較2018年有所上升。

  (資料來源:威海銀行招股說明書)

  (圖示:貸款結構;資料來源:《商學院》整理)

  抵押、質押貸款佔比較大,存在一定的風險,據其招股說明書顯示,2017年、2018年起質押貸款不良率、抵押貸款不良率呈現上升態勢。在經過一年多的調整之後,這一情況得以緩解。不過,保證貸款不良率3.74%,較2018年2.90%進一步上升。

  (資料來源:威海銀行招股說明書)

  聯合資信此前在2019年7月出具的關於該行相關評級報告中指出,雖然抵質押方式有利於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風險,但宏觀經濟下行時期,抵質押物面臨價格下跌和處置難度較大的風險,風險緩釋能力有所下降;而擔保貸款面臨著擔保機構或擔保人的財務實力不足所帶來的風險。

  從貸款的地域分布來看,威海銀行的業務及運營主要集中在山東省,尤其是威海市,截至2019年底,該銀行分別有34.1%、34.5%及33.9%的發放貸款源自威海市,同時另有源自威海市的44.6%、50.7%及50.5%的吸收存款。

  因而,該行持續增長很大程度上依賴山東省及威海市的經濟的持續增長,同時面臨貸款集中於山東省及威海市的風險。

  (資料來源:威海銀行招股說明書)

  從公司貸款的客戶類別來看,在2017-2019三年間,該行小微企業貸款分別為243.575億元、241.711億元及277.274億元,分別佔貸款總額的47.6%、45.2%及43.7%。威海銀行表示,受經濟波動或經濟不利尤影響,可能會對這部分業務產生不利影響。

  (資料來源:威海銀行招股說明書)

  事實上,2017年~2019年,威海銀行行小微企業貸款的不良貸款率分別達到0.78%、3.49%及1.66%。而這種貸款結構也造成了該行的不良資產、不良率的上漲。截至2019年底,該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為16.68億元,較上年增長21.75%,不良貸款率1.80%,較上年末1.82%略有下降。

  威海銀行行稱,其報告期間不良貸款餘額增加主要是由於受到中國經濟增長放緩與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部分借款人的經營及財務狀況因市場競爭加劇而惡化,因此導致其拖欠償貸款。

  事實上,此前,該行不良貸款率已經連續六年上升。

  2013年至2018年底,威海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0.46%、0.7%、0.97%、1.42%、1.47%以及1.82%。其中,儘管2019年不良貸款率有所下降,但公司貸款的不良貸款率2.48%仍進一步上升。

  (資料來源:威海銀行招股說明書)

  在招股說明書中,威海銀行表示,公司貸款的不良貸款主要來自於製造業和批發零售業借款人的不良貸款。

  (資料來源:威海銀行招股說明書)

  聯合資信在2019年7月出具的關於該行相關評級報告中指出,受國內經濟下行的影響,山東地區部分產能過剩的製造業企業出現了紫金斷裂的情況,造成了一些銀行壞帳。同時,近年來山東省及威海當地部分企業經營形勢進一步下滑,部分客戶信用狀況持續惡化,加之省內互保圈、擔保鏈較為突出,部分地區政府為掩蓋真實風險狀況還存在地方保護現象,進一步加劇了信用風險的傳導,同時也對該行不良資產處置工作帶來較大的難度。

  事實上,從貸款結構的行業分布來看,該行製造業貸款佔比近三年持續減少。2017年至2019年,製造業公司借款人的貸款分別佔公司貸款總額的41.7%、38.6%及27.7%。

  (資料來源:威海銀行招股說明書)

  該行解釋稱:「主要由於往績記錄期間經濟增長放緩及產業結構調整令來自製造業的公司借款人的市場需求下降。」

  近兩年,該行加大了不良處置力度,2018年和2019年的不良資產處置力度遠超2017年。據招股說明書顯示,截至2017年、2018年及2019年底,其處置的不良資產的本金分別為7.12億元、23.50億元及33.62億元。

  (資料來源:威海銀行招股說明書)

  而資產質量下滑的同時,必然會加大撥備計提壓力,弱化撥備水平,進而抵禦風險的能力也會在下降。該行撥備覆蓋率近兩年一直徘徊在150%監管紅線附近。2017年時其撥備覆蓋率為174.7%,2018年跌至163.29%,2019年撥備覆蓋率略有上升至165.50%。

  (資料來源:威海銀行招股說明書)

  顯然,在盈利能力、資產質量有待改善,以及資本消耗壓力等背景下,威海銀行的港股之路不乏困境挑戰。此次威海銀行H股上市後或許能通過發行新股所帶來的資本補充,或許也能打開並擴展未來的資本補充渠道。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港股市場整體環境卻並不樂觀。中小銀行交易異常清淡、成交量長期低迷、大面積「破發」的狀態或許將成為其成功上市後的煩惱。

(文章來源:商學院)

(責任編輯:DF120)

相關焦點

  • 威海市商業銀行淨利潤增長超五成 赴港上市已獲一次書面反饋
    2019年度,威海市商業銀行實現營業收入49.38億元,同比增長28.39%;淨利潤16.04億元,同比增長58.97%。其中,利息淨收入45.23億元,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2.72億元。  截至2019年末,威海市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16.68億元,較年初增加2.98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82%,與年初持平;資本充足率為16.06%,較年初上升0.94個百分點。  威海市商業銀行始終堅持「服務地方經濟,服務小微企業,服務城鄉居民」的市場定位。報告期內,該行構建豐富的產品體系,持續降低小微企業貸款成本,提升信貸服務效率。
  • 山東銀行業系列觀察NO.2|威海銀行上市之後的「熱」與「冷」
    事實上, 威海銀行雖然歷經多年排隊後,終於圓了上市夢,但其資本市場認可度仍然不高。從資產質量指標來看,威海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曾連續六年上升,並面臨信用風險管控上升的壓力。2020年12月,威海銀行抽貸民營醫院1億的行為,引發社會熱議。
  • 河南宏力醫院:控股集團赴港IPO,募集資金為了償還貸款
    來源:財華網FinetHK近日,河南宏力醫院控股公司宏力醫療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宏力醫療」)在港遞交IPO申請書,意味著華東地區最大的綜合性民營營利性醫院將走向資本化的道路。據上市申請書顯示,本次赴港上市募集資金用擴建醫院大樓、收購醫院、償還貸款、購買醫療設備及其他。
  • 威海銀行抽貸民營醫院1億後者陷控制權危機,銀行前十大股東關聯方...
    年中,威海市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9677.HK,下稱 「威海銀行」)讓海大醫院提前還款1億,背後的反擔保方案質押了公司股權,令醫院實控權存在旁落風險,而這場股權爭奪背後的潛在得益者則關聯威海銀行前十大股東之一。
  • 港A銀行股為何集體下跌?
    格隆匯12月7日丨今日港A兩地市場紛紛下跌,其中,銀行股跌勢較為明顯,A股銀行板塊已連跌兩日,而港股市場銀行股今日重挫一度促使恆指大跌2.16%。工商銀行A股收跌2.26%,H股一度跌3.6%;建設銀行A股收跌2.38%,H股一度跌3.6%;招商銀行A股收跌2.97%,H股一度跌5.14%。
  • 威海銀行抽貸民營醫院1億後者陷控制權危機 天安建設或受益
    年中,威海市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9677.HK,下稱 「威海銀行」)讓海大醫院提前還款1億,背後的反擔保方案質押了公司股權,令醫院實控權存在旁落風險,而這場股權爭奪背後的潛在得益者則關聯威海銀行前十大股東之一。 三個月後公開的「自曝信「 2020年7月,威海海大醫院收到一封威海銀行出口加工區支行通知稱,「因未按照合同約定用途使用借款,觸發貸款提前到期條款。」
  • 2019銀行年報 | 兩家銀行逾期90天以上貸款仍未全部納入不良
    文 | 財聯社 李願儘管監管部門今年已兩次表示,商業銀行逾期90天以上貸款已經全部納入不良貸款管理,但截至目前,仍有兩家銀行披露的財報顯示,其逾期90天以上比例仍高於不良率,即逾期90天以上貸款仍未全部納入不良。這兩家銀行分別為盛京銀行和九臺農商行。而這背後或與兩家銀行業績相關。
  • 銀行不良貸款攀升至10年來最高,第五家國有資產管理公司成立
    銀河資產將成為第五個負責處置國有銀行帳簿上的不良資產的資產管理公司。隨著疫情拖累了經濟增長,中國的金融體系正在應對創紀錄的債券違約和企業利潤下滑。儘管中國是今年唯一實現擴張的主要經濟體,但這一擴張在很大程度上來源於銀行體系的推動。
  • 「黯淡」的江西銀行,壞帳表現排名最差,低迷、降速、不良飆升成代...
    然而,公開發行完成後的資本補充,沒有完成江西銀行的業績增長接力,對於投資者來說,反而是痛苦的開始。Wind統計顯示,從2018年12月至今,江西銀行的市值下跌超過50%(見圖1)。  圖1 江西銀行總市值變化  急劇下跌的股價,折射這家上市商業銀行黯淡的業績。過往的高光業績不復如是,低迷、降速、不良飆升成為代名詞。
  • 不良率奇高 房地產貸款規模持續增長 鄭州銀行的高質量之路怎麼走?
    (文/水木)在上市城商行群體中鄭州銀行的幾項關鍵指標是明顯落於人後的,一是不良貸款率過高,二是資本充足率水平偏低。根據今年上年財報顯示,該行不良貸款率為2.16%,雖然不良率指標連續三年下降,略有改善,但是從2018年開始到今年上半年始終處於2%上方,問題依然突出。截止今年三季度末,該行不良貸款率為2.10%,這一指標在同類銀行中居首。
  • 華夏銀行不良率下降,票據貼現增長487.84%,呆帳核銷超4年總和
    報告期末,貸款總額18726.02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590.86 億元,增長16.06%;不良貸款率1.83%,同比下降0.02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141.92%,較上一年末下降16.67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在華夏銀行的貸款構成中,公司貸款不良率為2.14%,個人貸款不良率1.57%,較2018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 中行麗水分行許文醉:下半年銀行不良貸款繼續呈現上升態勢
    銀行業境內不良貸款餘額為3.7萬億,非銀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還有8000億。」近日,中國銀行麗水分行行長許文醉在「千峽湖資產管理論壇」上的演講中這樣表示。因為,他建議多措並舉應對「後疫情時代」不良壓力。回顧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基本趨勢,許文醉表示,從2014年開始,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逐漸擴大規模,主要因素是經濟增長目標放緩,經濟強韌性背後要求對主動暴露的風險進行處置管理。2016年不良開始維持在穩定的狀態,主要得益於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內經濟轉型效果突出。
  • 中信銀行2019年淨利潤年年增長,為何股息分紅卻年年不盡人意?
    這件事情發生在5月6日,截至中信銀行發稿,股價下跌0.78%,報收5.14元/股,持續發酵至5月15日,股價下跌1.3%,報收5.08元/股。二、利息淨收入仍是營收主要來源2019年,營業收入1875.84億元,環比增長13.79%,利息淨收入1272.71億元,佔比68%,非利息淨收入佔比32%,就帳面上看,收入結構佔比同2018年幾乎無變化,同比例增長。
  • 上半年個人消費貸款增量放緩 7家上市銀行消費貸餘額負增長
    上市銀行中至少7家消費貸餘額負增長根據2015年以來的數據,個人消費貸款增量,高位階段是2016年下半年到2018年下半年,但到了2019年,上半年增量出現縮減。從月度變動來看,2月份因春節因素,當月增量為負,消費貸款規模減少2575.26億元。
  • 江陰銀行2019年實現歸母淨利增長18.12% 不良貸款率連續三年降低
    盈利高速增長,資產質量持續改善  江陰銀行年報顯示,2019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34.04億元,同比增長6.86%;實現利潤總額11.13億元,同比增長157.82%;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0.12億元,同比增長18.12%。  對於利潤總額與淨利潤增長比例有較大差異的情況,江陰銀行在年報中有三點解釋。
  • 交通銀行2019年信用卡消費額下跌 民生銀行等不良率上升
    交通銀行2019年信用卡消費額下跌 民生銀行等不良率上升 中華網財經訊,數據顯示,2019年多家銀行信用卡不良率上升,交通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和中國銀行的不良率超過2%。
  • 長安銀行年內遭264萬元罰款,不良貸款值得關注
    年內收9張罰單,合計處以264萬元罰款2021年1月6日,銀保監會對長安銀行一連開具7張罰單,合計處罰款209萬元。據記者不完全統計,該行年內共收9張罰單,合計264萬元罰款。近年來,該行貸款行業分布主要集中在批發和零售業、製造業及建築業等行業。受經濟下滑及新冠疫情影響,長安銀行製造業、批發零售業以及個人消費貸款關注及不良規模均有所上升,不良率及關注類貸款佔比有所上升。2016年-2019年末,該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84%、1.96%、1.78%、1.77%。據該行2021年度同業存單發行計劃披露,截至2020年9月末,該行不良貸款率上升至1.96%。
  • 「港漂」銀行眾生相:去年利潤增速分化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梳理了15家「港漂」銀行(不含A股上市銀行)2019年經營業績後發現,2019年,「港漂」銀行業績分化,多家銀行淨利潤較上年實現負增長,半數銀行不良率較上年上升。分析人士認為,在疫情影響下,多家內地中小銀行在2020年將面臨利潤下滑、資產質量承壓等多項挑戰。
  • 化解銀行不良:多管齊下才是「王道」
    截至4月7日,A股共有11家上市銀行披露了2015年財務報告,這些銀行還對如何牢守風險底線和控制不良貸款增長提出有力建議。  機構人士表示,預計銀行不良資產將進一步顯性化,處置方式也將更加多元化。當前,地方資產管理公司(AMC)的擴容、對債轉股的探索,以及不良資產證券化的實踐等,均有助於金融業加快化解「不良」。
  • 2019年銀行不良貸款率將維持在2%以內
    來源:經濟日報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今日發布了《2019年中國商業銀行運行展望》。報告指出,2018年國內商業銀行整體經營情況穩中向好,行業淨利潤預計同比增長7.1%,有望創2015年以來新高。報告預計,2019年銀行業整體經營業績仍能維持向好趨勢,但淨利潤同比增速相較2018年度可能略有下滑,預計全年行業淨利潤可能在5%至8%之間。報告預計,2018年不良貸款率在1.9%以內。展望2019年,商業銀行資產質量有望繼續保持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