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銀行抽貸民營醫院1億後者陷控制權危機 天安建設或受益

2021-01-08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威海銀行抽貸民營醫院1億後者陷控制權危機,銀行前十大股東關聯方天安建設或受益

銀行抽貸當地民營醫院1億,要求3天內還清

新股東天安建設集團入局後,醫院得到了一筆1億元貸款。放貸7個半月後銀行突然抽貸,要求在三天內還清。新股東作為擔保方,在醫院不知情下歸還了1億元貸款本息,走完了抽貸的最後流程,要求醫院交付質押的27.5%股權,加之本身持有的股份即有望控股該醫院。三個月後的庭前會議上,醫院才從銀行處拿到一封蓋著自家財務章的通知,自認貸款挪用。

2020年春節,疫情打亂了節奏,未知病毒帶來的緊張感吞沒了假期的氛圍。各地醫療機構抽掉人力赴一線防守。在威海市經濟開發區,當地高鐵站、汽車站等防疫關鍵卡口均在該區,威海海大醫院作為區內醫院,在號召下擔起了城際樞紐和社區衛生站的防疫服務工作。

當時,從初創時掛牌中華慈善威海醫院,到兩年前分院區成立,這家醫院剛剛獲得批覆,籌建成為當地首家民營三級綜合醫院。

眼見高樓起,潛藏的變故將至。年中,威海市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9677.HK,下稱 「威海銀行」)讓海大醫院提前還款1億,背後的反擔保方案質押了公司股權,令醫院實控權存在旁落風險,而這場股權爭奪背後的潛在得益者則關聯威海銀行前十大股東之一。

三個月後公開的「自曝信「

2020年7月,威海海大醫院收到一封威海銀行出口加工區支行通知稱,「因未按照合同約定用途使用借款,觸發貸款提前到期條款。」這家民營醫院五年期1個億的借款剛借了半年多,被要求在三日內還清。

據銀行地方支行從業人員分析,抽貸本身並不多見。抽貸引發的連續效應曾危及上市公司,對於一家地方民營企業而言,上億的抽貸規模也難不傷及脛骨。

值得注意的是,抽貸通知提及這筆借款的擔保方是威海天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 「天安建設」)。據悉其是在上世紀末起家的當地知名房產商。天安建設在2019年通過子公司投資了海大醫院。與此同時,天安建設的控股企業也是事件另一主角威海銀行的股東。天安建設作為借貸雙方股東的母公司,串起了事件的草蛇灰線。

威海銀行的通知未提及挪用用途。據當事人透露,海大醫院當時與威海銀行高管及員工溝通具體違約用途而未得。10月,衝刺上市7年的威海銀行方才掛牌港交所,延期逾月的庭前會議終於召開。威海銀行當庭出示了一份《貸款使用說明》。《說明》內容令人瞠目,自認貸款挪用,並蓋有海大醫院財務專用章。

《說明》聲稱,威海市商業銀行在2019年11月15日放貸1億元於威海海大投資有限公司(下稱 「海大投資」)帳戶,原借款合同約定貸款用途為藥品、耗材採購,實際用途與約定用途不符。實際款項使用情況包括歸還天安建設借款3700萬元、歸還山東嘉實實業有限公司(下稱 「嘉實實業」)借款2500萬元、歸還威海海大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 「海大投資」)借款1700萬元,剩餘2100萬元用於支付遠東國際租賃有限公司借款利息600萬元;支付威海建設集團工程款500萬元及員工工資、日常零星支出等。

威海海大醫院獲悉該《說明》時,距離被抽貸已過去三個月。

據銀行從業人員介紹,為避免流向房地產等敏感領域,借款合同默認約定為「受託支付」,銀行直接打款給審核過的約定用途的借款人交易對象。海大醫院的借款也由銀行支付給了三家供貨商。

從獲得的電子回單顯示,該筆貸款由威海銀行委託支付,合計1億元借款項分三筆,在2019年11月15日,由海大醫院通過威海銀行支付給了三家醫藥供應公司威海市京魯醫藥供應有限責任公司(下稱 「京魯醫藥」)、青島某貿易公司以及海大投資,4500萬、500萬以及5000萬,用途備註為醫藥耗材、器材等。供應商京魯醫藥和海大投資均是醫院關聯方。事件參與方稱,借款合同主體為海大醫院與威海銀行,供應商使用借款不受該合同約束。海大醫院與銀行的借款合同糾紛在審理中。

抽貸配合反擔保質押,醫院股權被「套」

院方獲悉《說明》存在後,曾與公司財務總監發生爭執,財務章管理者疑為該財務總監。據悉,其為新股東委派人員。工商信息顯示,該人員在天安建設多家關聯公司任職。

抽貸是直接導火索,引爆的是海大醫院的控制權危機。

該筆貸款背後,天安建設是擔保方。山東省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審理的(2020)魯1092民初2076號一審民事判決書顯示,在天安建設擔保背後,海大投資將所持海大醫院27.5%的股權作為反擔保,質押給了天安建設。

銀行發出抽貸通知後不久,醫院尚在奔走求解之時。作為擔保方的天安建設,通過旗下帳戶向銀行打款9800萬元。天安建設方面將該筆款項視作執行擔保方義務。2020年7月15日,在天安建設還款前,銀行方面員工還曾提醒院方確保帳戶餘額收息足額。醫院財務也將息費存入帳戶等待支取,對於天安建設還款全不知情。次日,院方發現貸款餘額清零,息費未支取。海大投資尚未回過神,被擔保方將了一軍。

由於反擔保質押模式,在擔保方還款後,質押給擔保方的股權成了刀俎下的魚肉。

7月21日,天安建設申請特別程序審查,要求海大投資實現擔保物權案立案。

判決書顯示,海大投資27.5%的股權的反擔保範圍,是1億元本金的55%及相應利息和違約金。從多位當事人處獲悉,因直接質押醫院股權獲高額授信存在困難,新投資人方面以威海銀行股東母公司身份遊說來進行擔保借款;雙方溝通後,海大控股否決了全部由自己所持股票反擔保的提議,同意按比例承擔反擔保義務。

從理論上來說,天安建設自行還款的本息中,自己也承擔了四成反擔保義務。除去抽貸合理性討論,天安建設尚有可能受到損失,仍自發履行擔保義務。

事實上,若通過追償權和股權質權,獲得海大投資所持27.5%的醫院股權,加之旗下嘉實實業本身持有的醫院45%的股權,天安建設方面有望由此拿下海大醫院控制權。

對天安集團可得的潛在利益,讓海大醫院懷疑其放棄抗辯意在醫院控制權。據悉,打著抽貸加擔保兩張牌進行「套路貸」,拿下借款方質押物的情況,在當地曾有案例。若該套路貸模式存在,通常質押物價值大於借款金額,擔保方方能得利。醫院目前對質押股權的估值尚無第三方機構評估,有股東預估不足1億。

無可非議,天安建設同樣存在拍賣醫院股權的權利和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天安建設的產業布局中,除了地產、銀行,還有生物製藥這一環。工商信息顯示,天安建設旗下有生物製藥廠遼寧格瑞仕特生物製藥有限公司(下稱 「格瑞仕特」)。格瑞仕特成立於1999年。2017年1月,嘉實實業入股格瑞仕特,多位歷史股東在此後陸續退出。嘉實實業在2018年成為格瑞仕特控股股東,如今持股比例86.33%,官網顯示,格瑞仕特生產包括治療宮頸類病症的產品紅卡,其他專利應用涉及皮膚病、真菌感染等。

此外,天安建設旗下威海藍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還曾與威海市中醫院共同持股中星醫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 「中星醫院」),該公司經營範圍包括醫院管理,位置同樣在威海經濟開發區。成立不到一年,中星醫院在2017年7月註銷,工商信息標註原因為決議解散。

目前,反擔保質押的股權尚未執行。由於事件的主合同《流動資金借款合同》(下稱 「流貸合同」)的履行情況另案在審,天安集團申請執行的擔保物權案被判存在實質性爭議,不符合法律規定被駁回。若借款合同官司落敗,醫院創始團隊手中的股權或將流入天安建設集團。

銀行關聯擔保方,三日內「突擊」抽貸

銀行抽貸行為及程序遭質疑。

有銀行業從業人員提出,一個五年期上億規模的借款,若銀行在發放貸款半年後認為貸款使用存在問題,貸前風控是否存在過失。其分析稱,百萬或千萬級的借款尚需貸前審核,且默認通過「受託支付」,借款方應給銀行提供用途合理的材料,包括購銷合同、發票等,銀行審核通過後同意劃款,上億規模的貸款審核更應審慎。

一位曾任某商行地方支行客戶經理多年人士坦言,未曾遇抽貸問題。另有銀行從業人員表示,抽貸、斷貸的情況並不常見。其稱,銀行如果認為放出的貸款有風險可以進行抽貸操作,一般會有正規的流程和報告、內部貸款部門層層討論,涉及1億規模數額一般內部要上會,即開委員會討論相關情況。

據海大醫院方面告知,在收到抽貸通知後第一時間,其詢問銀行多位員工、高管及董事長,無人聲稱對抽貸情況知情。此外,院方指出,假設被告有權提前收回貸款,也要給合理的期限而不是三天時間。

海大醫院質疑銀行是否按照嚴格流程決議抽貸,並指出多個疑點,包括銀行為何在抽貸前未與海大醫院核實《說明》所述內容,且在抽貸初期溝通時不說明具體違約信息,後續多次主動協商無果。威海銀行的不配合,令海大投資方面懷疑,其與天安集團的關聯從中作祟。

威海銀行招股書及半年報顯示,天安建設控股的威海天安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 「天安房地產」)是威海銀行前十大股東之一。截至2020年6月30日,天安房地產尚持有威海銀行3.3%股份。

天安房地產應在多年前已參與投資威海銀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天安房地產對威海銀行投資股權額度1.16億元,實繳出資日期在2012年4月。

天安建設與威海銀行股東的關聯身份,令事件生出疑竇。銀行業人士也指出上述貸款的關聯關係。

威海銀行成立於1997年,前身為威海城市合作銀行,剛於10月在港交所掛牌。威海銀行曾計劃在A股IPO,並在當地證監局進行輔導備案登記,直至2018年8月撤回A股上市申請,IPO審查終止。威海銀行分支機構網店覆蓋山東省16地市,掛牌時被稱為省內第三大城商行以及山東省第三家上市銀行。

威海銀行的主要股東包括山東高速集團、威海市財政局以及齊魯交通。山東高速(600350.SH)此前公告,吸收合併齊魯交通。山東高速將獲得齊魯交通曾持有的威海銀行和萊商銀行股份。

官網顯示,威海銀行提供消費貸、通達信用卡、智領通、商車貸、房e貸等產品,成立包括通達金融租賃公司。據悉,當地市民企業多在此辦理業務,包括工資卡、社保卡等。據半年報,威海銀行上半年實現營收30億元,淨利潤錄得9.3億元。截至2020年6月末,威海銀行的貸款總額為1072.81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79%。半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威海銀行信用風險暴露總額2915億元,緩釋後風險暴露總額2529億元;不良貸款餘額19.2億元,貸款損失準備餘額29.16億元,資產證券化風險暴露餘額12.32億元。

招股書披露,截至3月31日,威海銀行發放給十大單一借款人的貸款總額為104億,佔資本淨額的42.51%,十大集團客戶的風險敞口總額為157億,佔資本金額的64.02%。

有知情人士透露,威海銀行曾踩雷當地食品企業淨雅集團,該企業已拖欠貸款利息,而威海銀行或未對淨雅集團發起抽貸通知。當地市民透露,淨雅集團曾是當地知名的高端海鮮餐飲企業,並供貨北京等地,在近年衰微。目前,裁判文書網未收錄雙方存在借貸糾紛。對於雙方是否存在借貸關係等情況,藍鯨財經於12月7日向威海銀行投資者關係郵箱發送採訪提綱。有自稱威海銀行人士表示,收到採訪提綱並與領導討論,並表示協調銀行回應提問。截至8日約定時間,未有威海銀行相關人士就事件進行回應。

此外,介於院方表示威海銀行未在抽貸前赴海大醫院進行核實,採訪提綱問及威海銀行抽貸程序及審核情況。報導持續跟進事件進一步消息。

多筆貸款受阻

噩夢從威海銀行抽貸開始,夢魘不斷。受新股東影響的貸款不僅僅海大醫院在威海銀行的一筆。

據悉,海大醫院在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中行」)威海分行和山東威海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威海農商行」)等貸款因董事會異議續貸未成,還款受阻。裁判文書顯示,目前,中行威海分行和威海農商行君申請凍結查封海大醫院等被申請人相應數額財產。海大醫院、海大投資以及醫院院長被法院列為首次被執行人。

事件中的威海海大醫院在2008年5月草創,當時新一輪醫療體制改革即將啟動。海大醫院在次年3月被中華慈善總會正式掛牌為中華慈善威海醫院。政策允許後,威海海大醫院在2014年成立有限公司,海大投資在當年10月成為全資股東,上海宏信醫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在數月後增資入股,並於2019年3月退出。2019年4月,天安建設通過控股企業嘉實實業間接入股海大醫院。據悉,投資額在8000萬。

兩年前,新院區正式成立。新股東次年注資,銀行貸款融資也接踵而至。緊接著,資質獲批,醫院為成三級綜合醫院配備糧藥。因地理位置等原因,非本區市民不盡熟知該醫院。同時,也有市民反映稱,該院有一定知名度,並負責當地部分企業的體檢工作。

環山面海毗鄰東亞多國,山東威海同樣是防控境外輸入的關卡。威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統計顯示,當地有六十餘家醫院,其中有27家綜合性醫院。海大醫院也是威海市防範疫情發熱門診定點醫院,在疫情期間承擔設置發熱門診、高鐵威海站和威海汽車站進出旅客體溫檢測、隔離觀察點標本採樣、社區居民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和指導環境消毒、返威復工人員護航等工作。

疫情期間,央行等部委下發《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強調進一步強化金融對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貨幣信貸支持力度,加大對疫情防控相關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對於威海銀行在年中抽貸1億的行為,海大醫院質疑其無視疫情當前的監管政策,對醫院濫用其抽貸權力。

來源:藍鯨財經

相關焦點

  • 威海銀行抽貸民營醫院1億後者陷控制權危機,銀行前十大股東關聯方...
    來源:藍鯨財經新股東天安建設集團入局後,醫院得到了一筆1億元貸款。放貸7個半月後銀行突然抽貸,要求在三天內還清。新股東作為擔保方,在醫院不知情下歸還了1億元貸款本息,走完了抽貸的最後流程,要求醫院交付質押的27.5%股權,加之本身持有的股份即有望控股該醫院。
  • 山東銀行業系列觀察NO.2|威海銀行上市之後的「熱」與「冷」
    作者/澍野來源/新浪山東前言近日,威海銀行被爆出抽貸民營醫院1億的行為。這對港股上市沒多久的威海銀行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事實上, 威海銀行雖然歷經多年排隊後,終於圓了上市夢,但其資本市場認可度仍然不高。從資產質量指標來看,威海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曾連續六年上升,並面臨信用風險管控上升的壓力。2020年12月,威海銀行抽貸民營醫院1億的行為,引發社會熱議。
  • 寧波建築大佬華豐建設倒閉 銀行抽貸資金鍊斷裂
    作為昔日資產逾百億,產業橫跨建築、房地產和海外工程三個板塊的寧波民企大佬——華豐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豐建設」),在資金鍊斷裂及遭遇銀行抽貸斷貸之後,近日終以申請破產給企業「畫上了句號」。寧波一家股份行人士稱,民營企業如今一旦經營出現困難,資金上就很容易出現惡性循環,銀行的抽貸斷貸很難避免,讓企業經營「雪上加霜」。銀行抽貸斷貸法院公告顯示,華豐建設下設寧波分公司、上海第一分公司、杭州分公司、象山分公司等8個分公司,而旗下擁有華豐建設(遼寧)有限公司、華豐置業有限公司等10家子公司。
  • 天安保險百億兌付危機解除:去年巨虧40億 總資產縮水45%
    2019年天安財險營業收入為146.64億,同比下降35.51%,營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投資收益大幅度縮水,從2018年的盈利73.18億變為虧損6514.68萬。淨利潤從2018年盈利1.29億變為虧損40.68億。
  • 浙江盾安集團陷450億債務危機 政府銀行表態救助
    近日,盾安控股集團(下稱「盾安集團」)陷流動性困難問題引發外界廣泛關注,針對此次盾安集團問題,政府銀行緊急出面協調,並表態救助,力破困局。據中國證券報5月3日報導,5月2日,浙江省金融辦召集在浙江的各大金融機構開會,會上各大金融機構均表態:不抽貸、不斷貸。當前,浙江省已成立由浙商銀行牽頭,包括國開行在內的多家銀行參與的工作小組,用於協助盾安控股集團處置債務。對於盾安集團當前的流動性困難問題,諸暨市企業家協會也表示,作為諸暨市的領軍企業,盾安集團這些年的成績和貢獻有目共睹。
  • 愛爾眼科陷醫療糾紛,民營醫院過度醫療又迎信任危機
    在1月4日的最新回應中,愛爾眼科發布了診療過程的核查報告稱艾芬右眼視網膜脫離與本次白內障手術無直接關聯。對此,艾芬表示並不認可,並表示「我看了愛爾眼科集團的核查報告後的直覺:避重就輕,混淆視聽,管理混亂,推卸責任。」
  • 雲南後谷咖啡 直擊債務危機
    「從2010年開始,後谷陸續有了一些民間的借貸,正是銀行信貸結構的不合理造成了後谷的『短貸長用』。每個月都會有1-2個億的貸款到期,需要企業進行『調頭』。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就造成了企業長期佔用『調頭』資金,而面對這樣的情形,企業根本不敢與銀行溝通,只能默默承受。」後谷咖啡母公司宏天集團法定代表人張瑞靖表示:「後谷咖啡是時候脫下『皇帝的新裝』了!」
  • 建設銀行威海分行:建行「惠懂你」成功出海「威海信息港」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總行「三大戰略」,推進普惠金融,提高建行普惠金融產品在威海當地市場知名度,威海分行營業部精心部署,成功出海「威海信息港」。威海信息港,是由威海信息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負責運營,由中國網通威海市分公司投資建設的,主要面向威海本地的綜合性門戶網站,是威海本地創建最早、訪問量最高的綜合性門戶網站,也是山東地區乃至國內的知名站點。經過多年的積累,威海信息港已經建設了各種頻道和內容,包括房產、汽車、財經、健康、美食、便民,極品影院、遊戲、交友、聊天、社區,分類信息、商場等5個大類50多個分類的內容。
  • 萬億民營銀行路在何方?
    年的6373億、2019年的8985億,按此推算目前已突破1萬億,客戶規模也動輒以千萬計。監管層要的是民營銀行既「做事」--服務民營企業、服務中小微企業、服務實體經濟,又「不出事」--依法合規經營、持續穩健發展、不暴雷、不「坑爹」。在中國式行政體制語境下,前者雖然很必要,但後者顯然更重要。
  • 哪個銀行定期利率最高?2020年民營銀行存款利率排行
    利率較高的民營銀行有哪些?  利率最高的民營銀行分別是億聯銀行和藍海銀行,這兩家銀行五年定期的存款利率分別是億聯銀行5.45%,山東威海藍海銀行5.4%,這兩家銀行也都是銀監會審核以後批覆成立的,客戶同樣享有《存款保險條例》保護。
  • 「莆田幫」:壟斷中國80%民營醫院
    從賣狗皮膏藥開始,慢慢地延伸到開門診,後來在公立醫院承包科室。2002年,民營醫院牌照下發,莆田人開始創辦自己的醫院。這幾乎是每個莆田醫療人的發家史。同鄉之誼縱橫交錯,終是塑造中國民營醫療市場廣為人知的「莆田幫」。根據公開數據,截止去年年底,國內共有10700家民營醫院,這其中的80%來自「莆田幫」。據翁國亮估計,有8萬莆田人從事醫療行業。「做醫院是件艱難的事情嗎?」
  • 揭秘中國17家民營銀行背後的最大「金主」
    2015年1月4日,李克強總理親自敲鍵盤發放第一筆網際網路銀行貸款讓「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微眾銀行倍受關注度,但誰也沒有想到,作為民營銀行的嘗試,2015年,微眾銀行個人客戶數即已超過600萬。   最新數據顯示,從盈利來看,第一批5家民營銀行2016年基本實現盈利,5家民營銀行上半年淨利潤在百萬元至千萬元之間。
  • 國內民營銀行「一哥」:坐擁2900億資產,老闆有望成為國內新首富
    例如,我們翻開2020年世界500強排行榜,在榜單前列,我們往往可以看到很多銀行的身影: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等赫然在列。其實,近些年來,除了國有銀行外,民營銀行業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據悉,截止到去年12月份,我國已經擁有18家民營銀行開業運營。而在今年4月份,無錫錫商銀行正式開業,成為國內第19家民營銀行。
  • 中國銀行威海分行:全力推進「精品銀行」服務品牌建設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江明霖 通訊員 劉鑫濤 威海報導  2020年,中國銀行威海分行積極踐行省行黨委「1+6」治行理念,以「3+2」文化建設為引領,通過在全轄開展「提檔升級爭創一流服務達標年」(以下簡稱「服務達標年」)活動,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全面加強營業機構規範化與標準化管理,強化技能練兵,深化爭先創優,有效激發員工文明規範服務活力
  • 明天系等民營金融28巨頭名單及持股圖全揭秘
    此前從未涉足保險業的明天系,開始向這一領域滲透,華夏人壽、天安財險、天安人壽等明天系核心保險公司,即在此時段完成控制。據稱,2006年12月,明天系主控發起設立華夏人壽時,其股東資格被保監會否決,後明天系又更換新的影子公司,並且分拆由多家公司持股,最終得以通過審批。其實,相較於其他金融細分領域,國家對於民營險企的設立,相對更加開放。
  • 福建莆田系壟斷全國80%民營醫院 年營業額3050億(全文)
    據東莊人稱,全國至少80%以上的民營醫院是東莊人創辦;莆田秀嶼區在全國各省市從事醫療行業的企業共有1萬家(東莊鎮佔93%),資產總數達360億元,年營業額3050億元,員工總數63萬人;在外醫藥和醫療器械生產企業500家(東莊鎮佔80%),資產總數25億元,年營業額50億元,員工總數5萬人。
  •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做好服務民營企業大文章
    這只是郵儲銀行化解民營企業「融資難」、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一個縮影。郵儲銀行全面部署民營企業服務工作,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探索推出農村地區網際網路線上貸款產品,與電商平臺合作,推出「掌柜貸」。同時,積極優化小微金融服務機制,加強小微企業特色支行建設,激發小微貸款投放動力,提升民營企業服務能力。
  • 浙江女首富陷危機!新光集團30億債券違約 回售成壓斷資金鍊「最後...
    浙江女首富陷危機!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 浙江女首富陷危機
  • 新光集團陷468億債務危機 接班大公子虞江波連續卸職
    新光集團負債超400億元,債務危機走向何方仍無最終答案。新京報記者自工商資料獲悉,新辰控股有限公司近日發生法定代表人變動,虞江波卸任,周平榮接任。據新京報記者統計,這已是虞江波去年底以來第5次卸任。2月27日,新光控股集團相關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將向上匯報此事。
  • 慈心為民善施社會 中華慈善威海醫院迎揭牌10周年
    捍衛生命 用精湛醫術詮釋醫者精神  位於青島路院區的海大醫院創建於2008年,是威海市第一家二級民營綜合性醫院。建院初期,它只是以治療不孕不育、婦產科、骨科矯形等為主的小型醫院,床位40餘張、醫務人員70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