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光吃母乳或者嬰兒配方奶已經無法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所以除了原先母或嬰兒配方奶之外,還應給寶寶添加輔食。那麼給寶寶添加輔食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添加順序又是怎樣的呢?每次給寶寶添加的量是多少?
什麼時候給寶寶添加輔食最合適呢?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和中國營養學會的最新建議,當寶寶在6個月前後出現生長加速時,是開始添加輔食的最佳時機。當然,每個寶寶都是不同的,有的寶寶早些比如4個月,也有的寶寶會晚些比如8個月。
具體還要看寶寶有沒有出現下面表現:
1、寶寶身體強壯,比出生時體重增了至少一倍,近期沒有生病;
2、寶寶看到別人吃東西,饞得流口水
3、寶寶能夠自己控制頭部和上半身,能夠扶著或靠著坐,胸能挺起來,頭能豎起來,寶寶可以通過轉頭、前傾、後仰等來表達想吃或不想吃,這樣不會發生強迫餵食的情況。
4、寶寶經常半夜哭鬧,或者睡眠時間越來越短;每天母乳餵養次數增加到8~10次或餵配方奶1000毫升,但寶寶仍處於飢餓狀態,一會兒就哭,一會兒就想吃。
5、剛開始給寶寶餵輔食時,寶寶經常把剛餵進嘴裡的東西吐出來,家長便會認為寶寶不愛吃。其實這種伸舌頭的表現是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稱為「伸舌反射」,說明餵輔食還不到時候,伸舌反射一般到4個月後才會消失。
如果寶寶能達到上述的所有標準,即使他離6 個月還差幾天也是可以開始加輔食的,而如果寶寶發育落後了(比如早產、出生體重低、先天異常或經常生病導致發育減慢),滿 6 個月還不能達到上述標準的,那最好帶寶寶去醫院諮詢一下什麼時候可以給寶寶加輔食。
寶寶添加輔食的順序是什麼?
添加輔食要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濃,由單純到混合,食物比例達到營養均衡等原則。最早可以開始添加米粉、米糊等,到後面逐漸添加果汁、果泥、蔬菜汁等;再到蛋黃泥,面粥,菜粥等。
寶寶的第一口輔食是米粉,不是果汁,也不是菜水,而是含鐵豐富的純米粉。因為寶寶在6個月後,從母體裡帶來的鐵已經無法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為了防止寶寶貧血,所以需要吃含鐵的純米粉。
家長購買時一定要注意配料表,不要買添加了牛奶,糖分、水果等其他成分的米粉,這樣很容易造成寶寶過敏,而且不容易判斷過敏原。
寶寶到10個月左右可以少量添加魚類,肉末類等。基本到寶寶一歲左右時就不建議給寶寶喝蔬菜汁或水果汁了,因為其壓縮的營養含量較少,無法提供足夠的維生素營養。
寶寶輔食添加的量該如何把握呢?
輔食添加的原則是從少到多,從稀到稠。比如第一次添加米粉,可以用勺子盛1小勺米粉兌10毫升溫水,很稀的,用勺子餵給孩子吃。
最開始可能寶寶並不喜歡,或者吃的很少,都沒有關係,初期添加輔食,就是孩子接受固體食物的開始,順其自然最重要。
這個量的米粉吃了3天後,如果寶寶肯接受,也沒有不良反應,就可以把量再增加1勺,水少些,慢慢從稀到稠過渡,每天餵的量也要逐漸增加。
如果寶寶拒絕不吃了,那就不要再餵了,保持原來的量即可。其實稀稠度和量都不是絕對的標準,還是要看寶寶的接受程度。嘗試其他食物給寶寶也是按照這個原則。
寶寶添加輔食要注意什麼?
由於寶寶對食物的敏感比我們大人高,其飲食口味也是從輔食開始慢慢養成的,且身體多方面的器官發育還尚未完全成熟,口味偏重的食物會增加寶寶的消化負擔,不利於其健康和營養的吸收。
因此剛開始添加輔食時應儘量保持食物原味,不加糖、鹽以及各種調味品,保持淡口味。淡口味的食物能提高寶寶對不同天然食物口味的接受度,品嘗到食物最本質的味道,減少偏食挑食的風險。
淡口味食物還可以減少寶寶對糖和鹽等調味品的攝入量,降低兒童期及成長期肥胖、蛀牙等疾病的風險。
寶寶吃了輔食之後,需要觀察寶寶大便的情況,吃了有沒有過敏的表現,如果吃了某種食物後出現大便次數明顯增加、大便性狀明顯改變,就要適當減少這種食物的量,如果添加這種食物一個月後還是出現這類情況,那就等三個月左右後再嘗試添加,如果添加後還是出現此類問題,就繼續延後三個月添加。
以上就是一些添加寶寶輔食的小觀點,各位爸爸媽媽們有什麼好的建議?歡迎留言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