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的盲點,青春期最怕的不是叛逆,而是自尊心

2021-02-13 雷森媽媽講故事

事件:

2020年4月22日,高中女生在寫了13個對不起後,選擇自殺;

男孩在教學樓走廊被母親打了兩巴掌,江夏第一中學的九年級男孩跳樓身亡;

因玩電腦被母親訓斥,洛陽一15歲少年賭氣輕生跳橋被眾人救回;

因與母親發生口角,17歲男生跳橋身亡,母親阻止未果;

....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事件屢次發生,背後的原因和缺失到底在哪裡?

我們做錯了什麼,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對此有更多、更深刻的認識。

一、花季雨季,是我們最不能忽視的年紀。

都是少年,本是青春最好的年華,這樣的慘劇,或許正在某地發生。

青春期,最怕的不是叛逆,是自尊心。

叛逆無非是打遊戲、談戀愛、發脾氣、摔東西,可自尊心受創則極有可能會承擔無非挽回的結果。

都是少年過來人,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樣的經歷:

被父母當自己同學面訓斥,心理會難受很長一段時間,覺得自己不是親生的。

甚至有自殘的衝動,想要被父母關注、詢問,說到底只是想證明父母愛自己、在乎自己。

跳樓少年與跳橋少年無例外的是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

只不過衝動沒有給父母一個機會表達你深處的愛,只剩下父母歇斯底裡的抓狂。

來看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

1、2013年中國中小學生自殺案例共計79例;

2、在美國每年約有1000名大學生選擇自殺。9到17歲的青少年中21%有可以診斷的心理健康問題或上癮症狀。

大約10.7% 的美國青少年有抑鬱症,5.9%有嚴重焦慮症狀, 而自殺已成為青少年的第二大死亡原因。

美國疾控與預防中心2013年春季在上萬名9到12歲的學生中做過一項調查:

15%的青少年很嚴肅地考慮過自殺;8%的青少年過去一年中實施過自殺;

3、自殺學生年級佔比;

二、類似的自殺事件,原因在哪裡?真的是無法迴避嗎?

要看清這個問題,要從成長本身去看。成長伴隨獨立,派生出對立。

1、初中以後,獨立和對立成為孩子最重要的兩種情緒,這兩種情緒則是叛逆與自尊的來源。

隨著年齡的增長,與慢慢具有的認知,他們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一方面想擺脫父母,自作主張;另一方面又必須依賴家庭,依靠父母。

如果這時家長還把他們當小孩來看待,不厭其煩地叮嚀,他就會厭煩,從而產生反抗心理,萌發對立的情緒。

青少年的情緒調控機制還在建設中,衝動佔上風是常態。

如果發生父母在同伴和異性面前管教他們,他們的「逆反心理」會更強烈,極易做出衝動的舉動,跳樓、跳橋等自殺行為。

獨立與對立,叛逆與自尊,會在父母一味地嘮叨、控制中擠壓、爆炸。

2、養孩子「無度」,對孩子可能真的「有毒」。

既然成長帶來的叛逆是必由之路,那麼父母要學會一定的放行。

只有一定的放行,孩子才能逐步建立起完整的人格框架和認知能力。

還記得小時候父母因一件事情對自己由衷的肯定與讚美,無論多久一直在內心裡珍藏著,那些畫面和聲音應該永遠記錄著吧。

同理,有一些被父母的數落,也深深地印刻在骨子裡。

小時候的學走步、學說話、學穿衣、學吃飯等等這些都是探索中學會的,這個探索和學習中我們樹立了信心,擁有了學會帶來的成就感。

自主感與成就感是孩子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也是探索這個世界的原動力,被剝奪自主感和成就感的孩子,實際上是被剝奪了心理健康的基礎框架。

身邊邊有個大姐,喜歡或者說習慣給孩子包辦衣食住行,甚至能包辦的今天下雪了,要穿哪一件羽絨服的程度,當然在目前的全能控制下,孩子的成績出類拔萃,是許多父母羨慕的典範好學生。

唯一的問題就是婆婆媽媽,什麼事都喜歡和媽媽講,喜歡徵求媽媽的意見,這是不是性格上的缺乏自我和自主,現在還不得而知。

這應該算是控制型父母,被「控制型」父母養大的孩子,情緒壓抑,掙脫做自己是要背負一生的主題。

膽怯、壓抑、自卑、缺乏自我等人格缺陷等揉進了他們一生的性格之中。

有些情緒的爆炸不一定是在孩童時期,極有可能在成年後才慢慢地凸顯,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成年或者中年人越來越多的尋求心理健康諮詢。

還記得前段大火的電視劇《隱秘的角落》嗎?

原著作者紫金陳說過:我有時候覺得,童年經歷對人的影響是一生的。

電視劇中朱朝陽原型就是作者本人,從電視劇中我們也能捕捉到性格與人生的一些關聯。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下:創傷後應激障礙症候群(PTSD)

三、內心強大的混蛋一樣,比什麼都重要。

成年之前,我們說青春有叛逆,父母要放行,那麼成年之後呢?

王朔致女兒書中說,希望姑娘內心強大到混蛋一樣,比什麼都重要。

作為一名職業作家,對人生、社會、世界的感知都是敏感而精準的,在他們看來人生是故事,社會是故事,整個世界也不過一個故事。

故事裡的沉沉浮浮、起起落落、功名利祿的重要程度都敵不過內心強大這一個事。

學業無成、事業無成、悲歡離合、幸與不幸、生老病死有的是人生常態,有的是旦夕禍福,有的人可以輕鬆面對,可以輕鬆釋懷,但有的人始終無法走出陰霾。

有人說養娃最大福利的是讓自己重新活了一遍,放下自己的執著,離人生真相更進一步。

但是真正理解這個事的只有少數父母,多數父母還是把孩子的時間安排得「妥妥噹噹」,生怕耽誤在了起跑線上。

難道孩子的文化課教育不重要嗎?

當然重要,一定很重要,這畢竟是多數人逆襲的主要途徑之一。

事實上,重視孩子在心理建設方面的成長,不僅僅是為了保護孩子自己,也是為了不去傷害別人。

「我教我女兒20年如何去保護自己,但你教過你孩子不去傷害別人嗎?」

這是一位在校園中霸凌中失去女兒的母親說過的一句話。

校園霸凌事件竟然也會發生在小學生身上。

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可能一生都會在與過去的自己抗爭。

職業的緣故,會接觸到很多教育培訓機構,與負責人一聊會發現多數人功利性非常強,處心積慮投其所好的賺家長的鈔票。

唯一欣慰的一點是有一天來了一個蔣老師,自稱要做一個有關孩子成長心理健康的工作室。

他說現在的孩子什麼都不缺,最缺的是心理疏導。

孩子啊,童年需要什麼疏導嗎?

年代不一樣了,孩子所接受的事物遠比我們那個年代多得多。

最後,蔣老師在我的堅持下給他的工作室也換了一個名字「將來教育」。

四、我們總是教孩子要變得優秀,卻沒有人告訴他們接受自己的平庸。

平庸是多數人的人生,接受平庸應該是每個人的必修課。

還記得大連理工男自殺的事件嗎?10月13日,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院一個研究生在實驗室內自殺身亡,死前在微博留下了自己的遺書。

他用平靜的語氣述說著自己自殺前的心路歷程,在讀研3年裡,他努力做實驗,但總是出不來數據;在面臨延遲畢業的壓力下,他最終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錢鍾書說:「一個人二十不狂沒志氣,三十猶狂是無識妄人」。一個中年人猶狂,就是一個笑話,人到中年,沒有大才大用,大富大貴,就要接受自己的平凡平庸。

我們喜歡自己的孩子,無論其長相美醜、年齡大小。

因為,你還是嬰兒的時候,只要一笑,就像太陽出來,屋裡也為之一亮。

在父母眼裡,孩子永遠都是孩子,希望他健康快樂是最初的愛。

相關焦點

  • 孩子教育的盲點,青春期最怕的不是叛逆,是自尊
    一、花季雨季,是我們最不能忽視的年紀。都是少年,本是青春最好的年華,這樣的慘劇,或許正在某地發生。青春期,最怕的不是叛逆,是自尊心。叛逆無非是打遊戲、談戀愛、發脾氣、摔東西,可自尊心受創則極有可能會承擔無非挽回的結果。
  • 孩子青春期叛逆,不能光是著急教育,了解和陪伴才是破局關鍵
    提起孩子的青春期,相信各位家長都非常頭疼,對青春期的首要描述就是"叛逆"。青春期的孩子正經歷著身體和心理的快速發展,各方面都非常不穩定,一方面他們非常想要獨立,另一方面經濟狀況又迫使他們必須依賴家裡,這個時期的孩子心理大多非常矛盾,所以就造成了青春期孩子叛逆的特點。前幾日就有一個非常觸目驚心的關於青春期少女跳樓自殺的新聞,讓人看了都覺得膽顫。
  •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不是因為到了13歲,而是沒得到父母足夠的愛
    青春期的孩子,是最難管教的。荷爾蒙發育劇增,身體趨於成熟,心智卻依然天真幼稚。通常來說,青春期出現在13至17歲左右,由於孩子身體發育和家庭教育的不同,這個階段可能略微提前或是延後。但是,對於「青春期」孩子的教育,父母不能把「叛逆」的標籤,輕易地放在孩子身上。因為孩子在初高中的教育問題,不僅僅是所謂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變化,更重要的是孩子在幼年、童年和少年時期,所接受家庭教育方式的弊端積累。
  • 李玫瑾: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家長教育起來一定要講究方法
    李玫瑾:青春期的孩子,教育一定要有方法,有時候話說到了就可以了,沒必要反覆在孩子面前說;孩子犯錯了,點到即可,也沒必要逼著孩子承認錯誤,孩子承認錯誤是很難得的。這都取決於家長的教育方式,教育方式錯了,很容易就將孩子推到了對立面。教育青春期的孩子一定要講究方法一、批評孩子時,切莫傷害自尊心家長在批評孩子時一定要注意場合,尤其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極強。
  • 如何應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
    孩子到了青春期,表現得「很不聽話」,是不是青春期叛逆開始了?爸爸媽媽該怎麼辦?鋒哥的觀點是: 1、不是孩子叛逆,是父母成長太慢 青春期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是孩子向成人發展的關鍵階段,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迅猛發展,他更希望被當作成人而不是一個孩子來對待,他希望有更多的事情可以自己做主,希望自己的事情,爸爸媽媽能減少管控,所以很自然的,會表現得不像小時候那麼乖、那麼聽話。
  • 為啥青春期孩子自殺率如此高?不是太叛逆,而是父母沒做好這幾點
    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青春期,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相信也是跟多家長老師都比較頭疼的階段。因為孩子步入青春期也就意味著叛逆期的開始。青春期是孩子問題的爆發期,它來勢兇猛,讓很多不了解孩子成長發展規律的家長猝不及防,覺得好像一夜之間孩子就變了,變得不聽話了,變得叛逆了,總之變得讓父母接受不了;對於孩子來說,這是孩子形成穩定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關鍵期同時也是充滿了矛盾的階段,孩子跟父母之間的關係也會在這個階段變得敏感起來。根據數據調查顯示近年來,中國學生的自殺率一直在逐年攀升。在中國,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
  • 教育| 痛心!初中生被母親扇耳光引發悲劇,家長謹記,孩子青春期叛逆...
    當地教育、司法等部門介入處置善後。此事引發網友熱議,很多網友認為學生家長教育方式過於粗暴。孩子也有自尊心,家長不該在大庭廣眾之下打孩子……父母無不愛其子女,但家人之間的相處方式也值得認真思考,不要因小事釀成大禍,尤其要關注、關心青春期裡的孩子。孩子進入青春期,大多會展現出各種叛逆情緒,做出一些叛逆的事情。很多父母會責怪孩子,但其實,家長不要總是找孩子的問題,也應該反省、檢討自己。如果您的孩子出現下列這20個細節,父母必須重視起來!
  • 青春期的孩子老和父母吵架,怎麼管?
    作者: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們,家長們總是束手無策,說話嚴厲一點怕傷害他的自尊心,不管教又怕他走彎路,那麼到底該怎麼辦呢?如何恰到好處的去和他溝通?青春期的孩子有點象婦女更年期,他們的心理與生理方面開始發生不由自主的變化。他們會與家長產生隔閡,覺得長期受父母約束很不自由。
  • 青春期叛逆有很多類,而這一類最可怕,叛逆期孩子家長必看
    父母要看到孩子的成長,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與他們建立一種親密的平等的朋友關係,並允許孩子也能參與家庭的管理。叛逆是由青春期孩子的成長規律決定的,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現,不叛逆反而是不正常的。叛逆說明孩子生理上成熟了,變得更聰明了,才有跟家長反抗的資本。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和思維水平提高的結果,是孩子成長的表現。所以說,叛逆不是一件壞事,而是一種成長和進步。
  • 孩子的叛逆從來不是突然,而是長年累月的必然
    每年都會看到太多家有叛逆期孩子的案例,面對孩子的叛逆,家長朋友們很是無奈,甚至幾近崩潰。有的孩子突然從聽話到不聽話,更讓大人措手不及,常常抱怨孩子越大越難管,一石激起千層浪,一部部針對孩子教育的「吐槽集結號」很輕易地就被吹響。實際上,孩子的叛逆行為從來都不是突然,而是此前長年累月的必然。
  • 孩子青春期叛逆,父母應該怎麼管?
    孩子青春期叛逆是成長過程中經歷的一個很正常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獨立意識旺盛,但又隱隱有過於偏激的傾向,父母的引導非常重要。勤藤教育準備了面對青春期叛逆,父母幫助引導孩子的方法,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一、放手但有邊界孩子青春期時自我意識是很旺盛的,父母過於緊張嚴肅,孩子的逆反心理也就會越強。因此,勤藤教育建議父母在孩子這一階段時需要適當的放手,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見,在很多事情上可以給他們選擇權,讓他們自己決定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
  • 青春期叛逆有很多類,而這一類最可怕,13-18歲孩子家長值得一看
    父母要珍視子女的這一時期,採取歡迎的態度,對於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極面,父母應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循循善誘,進行教育。父母要看到孩子的成長,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與他們建立一種親密的平等的朋友關係,並允許孩子也能參與家庭的管理。
  • 三個絕殺,教你收服叛逆青春期的孩子
    文|遇見小媛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說:&34;由此看來,童年過得如何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影響,而父母無疑是對孩子影響最深的人。當然,父母與孩子的影響都是相互的,特點最突出的莫過於孩子的青春期。在這個階段,因為孩子叛逆的問題,很多家長都會顯得十分頭疼。如果沒有好的溝通方式和解決辦法,雙方甚至會產生難以緩解的矛盾。
  • 男孩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變化,家長要管好,不然別怪孩子叛逆
    那就是當男孩進入青春期以後,各種問題就隨之顯現。尤其是孩子叛逆和比較敏感的性教育話題,讓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無從下手。②心理變化:男孩進入青春期以後的心理變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自尊心變強。處於青春期的男孩,心理快速成熟,他們迫不及待地想要證明自己是「大人」,自尊心方面會變強。
  • 青春期叛逆有很多類,而這一類最可怕,13-18歲孩子家長定要看!
    只需點標題下「今日教育傳媒 」關注即可!孩子進入初中後,開始認為自己已經不是小孩子了,獨立意識越來越強,而現實是一方面他們想擺脫父母,自作主張;另一方面又必須依賴家庭,因此逐漸進入逆反期。如果這時家長還把他們當小孩來看待,不厭其煩地叮嚀,他就會厭煩,從而產生反抗心理,萌發對立的情緒。
  • 青春期叛逆有很多類,而這一類最可怕!13-18歲孩子家長定要看!
    父母要珍視子女的這一時期,採取歡迎的態度,對於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極面,父母應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循循善誘,進行教育。 父母要看到孩子的成長,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與他們建立一種親密的平等的朋友關係,並允許孩子也能參與家庭的管理。
  • 教育丨不要盲目否定孩子的叛逆,而要肯定叛逆是孩子成長的表現.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簡單高中生孩子進入初中後,開始認為自己已經不是小孩子了,獨立意識越來越強,而現實是一方面他們想擺脫父母,自作主張;另一方面又必須依賴家庭,因此逐漸進入逆反期。如果這時家長還把他們當小孩來看待,不厭其煩地叮嚀,他就會厭煩,從而產生反抗心理,萌發對立的情緒。
  • 孩子叛逆怎麼辦?——啟贏教育
    孩子叛逆,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時常讓父母感到「頭疼」。許多父母也常常抱怨,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那麼,孩子叛逆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嗎?作為家長應該怎樣和叛逆期孩子相處?
  • 青春期叛逆有很多類,而這一類最可怕,13-18歲孩子家長定要看
    父母要珍視子女的這一時期,採取歡迎的態度,對於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極面,父母應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循循善誘,進行教育。父母要看到孩子的成長,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與他們建立一種親密的平等的朋友關係,並允許孩子也能參與家庭的管理。
  • 青春期孩子叛逆教育學校_長沙市望城區南華青少年素質教育學校
    青春期孩子叛逆教育學校,長沙市望城區南華青少年素質教育學校,老師諮詢:18175101518學校地址:長沙市望城區丁字鎮丁字派出所旁。青春期孩子叛逆教育學校, 青春期孩子叛逆有沒有相關正規專業的叛逆孩子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