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正確的人生態度

2020-09-17 喬治小王子FR

提到了「學貴立志」,要先立定志向就會有無窮的動力,去驅使我們不斷的進步成長。第二個,「學貴力行」。我們現在要學中國文化,要學聖賢的學問,我們也不要很擔心說我現在才開始學來不來得及?其實最重要的是,學一句我們就做一句。很多人說等我學好了再來教孩子,等我學好了再來幫助別人,等我們學好了,來不來得及?來不及。現在學一條做一條,光是這樣的精神就會感動你的孩子,感動你的學生。我們很多的老師,之前比較少學習中國文化,他們也是抱持著跟自己的學生一起學習的態度,往往這樣的態度,孩子看了也很歡喜,因為我們把好學的態度演給小孩看,給學生看。有一個幼兒園,他們就教導孩子,吃飽飯以後要有禮貌,起來的時候要跟同桌的老師、同學說「大家請慢用」之後,再拿著他的碗跟筷子去廚房自己洗,所有的孩子就養成習慣。他們的老師同樣也這麼做,每個老師吃完向他們一鞠躬說,「大家請慢用」,所有的孩子都會會心的微笑。諸位朋友,為什麼?這些孩子的心中就在想:老師也跟我們一樣,要有禮貌,要遵守這些規定。其實我們跟著孩子一起做,那個效果非常好。還有個孩子,剛好那次吃飯,全部的老師、同學都吃完了,只剩下他一個人。這個孩子吃完以後站起來,對著桌椅、板凳深深一鞠躬,說「大家請慢用」,所有的老師看了都笑出來。

但是我們感受這個孩子很老實,說一條、學一條就做一條。一個人要先學老實,再學靈活,這樣學問才會成就。假如一開始就學靈活,對老師的教誨,說了五條,挑三條來做。好,腦筋也很靈活,但是很可能學問會不紮實,到時候會被自己的小聰明給害了。除了力行以外,接下來我們要了解,學習也要重視它的順序,它的次序。 《三字經》上有一句話,「為學者,必有初」,讀書它是有次第的,「小學終,至四書」,就是把《小學》這本書學好,接著學四書五經。 《小學》是一本朱熹朱夫子編的童蒙養正的書籍,這本書教導孩子怎麼孝養父母,怎麼尊重長輩,還有整個生活當中灑掃應對之禮。這本書有看過的朋友舉手?還不少。這本書距離現在已經快一千年,歷史比較悠久,它很多當時候的生活情境跟現在已經有差別了。而為什麼學《小學》這麼重要?因為孩子從小先扎做人做事的根基,這個根基紮好了,他讀其他的經書,他就不是只有讀而已,他懂得要落實在與人相處當中,他懂得要落實在生活當中,所以這個根基一定要扎。因為這本書離我們比較遠,我曾經看過,也只能看個六、七成,很多術語都不懂。

後來我翻了《小學》之後又翻《弟子規》,對《弟子規》這本書非常的感動,也非常讚嘆。因為《弟子規》是清朝時候編的書,離我們才幾百年時間,很近。而清朝的李毓秀夫子,他就是根據《小學》裡面最重要的內容,把它抓出它的綱領,編成這本《弟子規》;離我們的生活是完全相應,沒有一句做不到,而且也把《小學》的重點都包含進來。李毓秀夫子他編這本書,還是依據孔老夫子在《論語》裡面一句很重要的教誨,這句教誨提到「弟子規,聖人訓」,就是提到「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就是根據孔老夫子提的這句話,把它舉出了七個綱目,編成這本《弟子規》。

所以,我們把《弟子規》學好,就是把《小學》的根基紮好。假如《小學》的根基沒紮好,直接讀四書五經,孩子讀愈多會跟生活脫節。有些孩子經讀的很多,但是他會拿著《論語》裡面的經句跟爸爸媽媽辯論。有個孩子六歲左右,有一次他媽媽在批評他,他就跟他媽媽說:媽,你有孔老夫子的溫良恭儉讓嗎?你假如做不到,你也沒有資格說我。他媽媽心裡一震,現在都已經用經典的言語在跟我反駁,那再讀下去會怎麼樣?我有個長輩,她帶著她的孫女,那個孫女要叫我舅舅,帶到我們家,我爸爸媽媽都在。一坐下來就開始對她的孫女講:來,我們背英文給這些長輩聽。這個小女孩也非常的純熟,我相信絕對不是只有表演給我們看過,一定是上演不少出了,所以她也很自在。然後她的奶奶就開始問:蘋果怎麼講?小女孩說:Apple。雨傘怎麼講?小女孩說:Umbrella。問了好幾個都對答如流,突然這個小女孩反問她奶奶一句話,她說:奶奶,書本怎麼講?她奶奶說:我怎麼會知道!小女孩說:奶奶,你怎麼這麼白痴!

孩子假如沒有學會做人做事,學的知識、看的書愈多愈傲慢。 「傲慢」是求學問一個很大的殺手,傲慢心只要生起來,學問很難有成就。所以《禮記‧曲禮》提到「傲不可長」,這些都是以前的聖賢人給我們很重要的提醒。林則徐先生在他體悟的人生當中歸納了十件事,這十件事就是,假如人犯了這十個錯誤,那人生是很沒有益處的,他說叫「十無益」。第一個叫「父母不孝,奉神無益」。對父母都不孝順,每天拜神求神明保佑,有沒有用?沒有益處。 「兄弟不和,交友無益」,在家裡面跟兄弟相處都不懂得包容,都常常有衝突,這樣的人出去外面交朋友,能交到知心的朋友嗎?不可能。在這「十無益」當中,其中兩點是針對求學問很重要的提醒,「心高氣傲,博學無益」,「行止不端,讀書無益」。所以,他只要有了傲氣,學歷愈高愈瞧不起人,愈容易傷害別人。 「行止不端」,假如他的言語、行為跟聖賢的教誨都背道而馳,那讀的書跟他不相應,不得利益。所以我們看到中國幾千年的聖哲人所留下來的話,我們要很珍惜,要好好拿來警惕;自己不能犯,當然孩子也要儘量不犯這些過失,這是學習的次序。

再來,學習的方法要抓住八個字,「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門,哪一門?中國聖哲告訴我們的教誨,假如用兩個字來說,就是「道德」。道德兩字就掌握了整個聖賢幾千年的教誨的綱領,所以綱舉目就張。諸位朋友,什麼是道?什麼是德?我們翻開手冊第二頁下面有一行字,我們一起把它念一遍,預備起,「認識超越時空的大自然運行法則,此之謂道」;下一句,「教導人類如何順從大自然的法則,不違越地做人,此之謂德。」 所以「道」是超越時空的大自然法則,俗話講倫常大道。五倫關係就是道,所以天地萬物都有它運行的軌跡,才不會發生衝突。不只人有正確的道路,像星球與星球之間的運轉,它也有它正確的軌跡在轉。假如宇宙間的星球運轉,它今天這樣轉,明天要改這樣轉,行不行?不行。假如九大行星,冥王星說我今天不這樣轉,明天我要改了。可能它一改軌道,就會跟其他的星球相撞、衝突、摩擦。萬物如是,人亦如是。所以我們這五個關係,假如能夠去遵守,那就會相處的很融洽。但是這五個關係,我們假如不願意去遵守,就會發生矛盾,發生衝突。

好,諸位朋友,現在這五個關係有沒有衝突?有沒有?很多衝突,打開報紙就知道。那我們來看看,這五個關係如何不逾越?如何用心的去經營?諸位朋友,這五個關係你覺得哪個最重要?都很重要。 《中庸》裡面提到,「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所以夫婦關係影響很深遠。為什麼夫婦關係最重要?因為夫妻是同室,同一個房間。夫婦假如和睦相處,夫婦處得好,自然而然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成長,父子關係會很親;夫婦關係處得好,兄弟也會和睦。昨天我的姐姐也有到現場來聽我講課,她說她是家庭的代表來聽課。我跟兩位姐姐相處得也很融洽,因為我的父母在我二十多年來,從小到大,在我們面前沒有吵過架,沒有那種很衝的言語在互相的對待,家裡面長養一個祥和之氣。所以,我們家的人跟人家吵架可能也吵不起來。就深刻感覺到,夫妻的相處確確實實給予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所以夫婦一正,父子自親,兄弟姐妹也會和睦。好,當「父子有親」,孩子知道要感恩父母的辛勞付出,他這份對人的感恩心就會油然而生。他出社會遇到對他很提攜、很栽培的長官,他自然而然會生起「君臣有義」,會效忠他的領導者,自然而然就形成這個態度。古代有一句名言,叫「忠臣出於孝子之門」,這句話是相當有道理的。現在跳槽的特別多,跳槽的時候只想到自己的財富,都沒有去想到這些長官對他長期的栽培,有的甚至於直接就跳到他的對手的公司去,又跟自己本來的公司競爭起來。好,所以「君臣有義」。兄弟姐妹能相處得好,他在家裡就懂得互相照顧,互相幫忙,一跟同學相處,一跟同事相處,他那種態度自然而然就表現出來,所以也會跟人家交到很好的朋友。所以夫婦一正,五倫就正,教導如何把夫婦處好,這是個相當重要的學問。諸位朋友,您曾經學過夫妻相處之道嗎?課本裡面有沒有教過?沒有。這麼重要的事怎麼都沒有教?你看,我們以前考試那些題目,對現在人生影響不大,但是學很久;可是影響人生很重要的道理,我們卻沒學過。夫婦關係也要記住,「慎於始」。一開始還沒結婚以前,你就要睜大眼睛,要選好對象。當然你要選別人,別人也要選你。要找到好對象,不是一直跑出去相親,這個方法很累人。最好的方法叫做眾星拱月,你只要把自己的光圈擦亮,很多星星就會靠過來,到時候任你挑,這是最高明的找對象的方法。

相關焦點

  • 如何生活才是最正確的活法,關於人生的幾種態度
    每一個人生活在世上對於生活總是有自己的看法,但所有的看法總結起來也就三類,一類是對生活持現實的態度,認為在生活中應取得更多的財富、名望以及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另一類對生活持否定的態度,認為人生的本質是苦,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本身就是一種錯誤,而幸福總是在生活的彼岸,而現實生活更多地充當了修行的場所。最後一類對生活的態度介於兩者之間,對生活既沒有太多的否定,也沒有太多的肯定,在他們的眼種,生活是虛幻的,人生就是一場夢,無論是痛苦也好,幸福也罷,一切總會煙消雲散。
  • 如何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學會4個方法,做孩子的人生導師
    人生觀是每個人對自己整個人生意義的理解及採取的相應態度,決定人一生的行為取向。錯誤的人生觀會把一個人帶入社會的對立面,難以實現人生價值。因此,父母必須正確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不消極面對人生,不敵對他人和社會。那麼,應該如何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呢?教你4個方法,做好孩子的人生導師。
  • 解釋人生:抱怨只是一種懦弱的表現,努力才是人生正確的態度
    解釋人生:抱怨只是一種懦弱的表現,努力才是人生正確的態度時間一天天的過去,我們與沒有思考過,我們為什麼活著,天天生活在抱怨的世界裡活著的人,終究是沒有什麼成就的人。有句老話說得好,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但大多說的人就是為情所困。可以有故事但是不能過於沉迷在童話的世界裡。
  • 餘華《活著》中6句經典語錄,透露正確人生態度,越早明白越好
    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讀餘華的《活著》,因為這本書裡句詞之間,藏著對待人生的正確態度」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體會《活著》中6句最為經典的語錄,來悟出正確的人生態度吧!這些《活著》中的人生態度,請你一定牢記,對你的人生會有很大的幫助。《活著》這本書通過一位中國農民的苦難生活,再現了在困境中求生的理念,展現了生命的頑強與樂觀。
  • 山東肥城建立大學生村官成長輔導團引導樹立正確人生方向
    山東省肥城市著眼長遠關注大學生村幹部成長發展,建立大學生村官成長輔導團,隨時幫助解決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引導樹立正確發展方向。  適應需求,人員構成多樣化。建立大學生村幹部心理輔導站,配備電話、電腦、檔案櫥,作為輔導活動主陣地,公布心理諮詢電話、QQ在線服務號碼,對大學生村幹部個人有要求的,由相關輔導員單獨進行輔導。定期舉辦輔導講座,由輔導團成員分專題確定題目,舉辦輔導講座,進行集中輔導。開展巡迴「問診」,採取現場調研、走訪座談等形式,到大學生村幹部工作現場調查了解,根據他們的日常工作表現情況,及時「對症下藥」。
  • 如何正確引導、培養孩子的人生觀
    孩子從小該如何培養他們的人生價值觀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今天就跟大家交流一下。1、做父母應以身作則家長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師,他們會經常模仿家長的行為習慣和做事風格,因此,要想孩子有正確的人生態度,家長自身就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因為你的一舉一動都會潛意識的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 如何正確建立安全感
    那要如何建立安全感呢?你首先要把自己當作最重要的人,把生活的重心重點放在自己身上,致力於發展自己愛自己。跟愛人的關係經營不好,並不等於你的人生全部失敗。所以建立安全感,是除了自己把自己當做最重要的他人之外,就是跟生命中其他重要他人連接,最後你要嘗試去做你想做又不敢做的事情,一邊害怕一邊去做,慢慢地就這麼一步一步去創造成功經驗
  • 教育比拼的實質,是家長自身人生態度的比拼
    因為他們在對待很多問題上都有著正確的態度,這些態度賦予了孩子一種極為可貴的成長環境。01父母對孩子的態度莫言說:「為什麼農村的父母也能培養出優秀的兒女?如果第一個媽媽繼續用她的態度對孩子,孩子未來會如何?孩子仍會玩,而且孩子還會想辦法、說謊逃過媽媽的訓斥。等上了初中,他不再怕媽媽了,受到訓斥,他可能就會用語言或過激的行為進行反擊……這樣,成家後,他會怎樣對待自己的愛人和孩子?他自己的生存狀態和幸福感會是如何?不說,你也能猜出來。而在第二個家庭裡,雖然孩子或許在短時間內還不能養成寫作業的主動性。
  • 珍惜當下,過好每一天才是人生正確的態度
    但如果我們用一顆勇敢的心對待人生的平常,或許一切會變得順暢一些。煩惱時,不妨換個角度多想事情好的一面。就如我老公當年,青蔥歲月時被派去了非洲工作,然而,工作之餘,我倆走遍了那個國家的土地,領略了當地的無限風土人情和旖旎風光。這是一生之中尤其難能可貴的機會。轉眼過去了十幾年,我們也未曾再有機會親歷非洲遊玩。
  • 王浩雷:人生態度決定人生高度(圖)
    對人生路的選擇,說到底是人生態度問題。採取正確的人生態度,獲得的是積極的結果;採取錯誤的人生態度,導致的是消極的結果。人生態度決定人生高度。   第一,有舞臺就做一個「好演員」,沒有舞臺就做一個「好觀眾」,但要始終將人生上升勢能作為人生信仰和寄託。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人生舞臺,也都夢想著成為這個舞臺上的出色演員。
  • 《金剛經》|看人生,講態度!
    所謂「人生無處不修行,生活無處不道場。」人走在哪裡,就該學到哪裡,每一天都在追求進步,要麼緩進則退,否則,不進則亡。這是一句警句,他提醒人不可過於安逸而不思前進。所謂學到老活到老,每一個人追求的東西不一樣。
  • 敬畏:茶人對茶的正確態度
    敬畏:真正茶人對茶的正確態度敬畏:茶人對茶的正確態度對於茶人來說,有些場景並不陌生:剛泯一口茶,主人立馬發問「怎麼樣怎麼樣?」,讓茶人有些許難堪;有些喝茶者會吹牛他喝過多貴多貴的茶,口感如何如何等;有些人號稱只要說出什麼茶,他立馬知道多少價格,儼然他是物價局。可以說,這些都不是真正的茶人。真正的茶人,他對茶的正確態度就是——敬畏。真正的茶人,當客人泯一口他泡的茶,他會觀察喝茶者的反應,當三杯過後,才會微笑地詢問客人,口感是否合適。
  • 價值觀雕塑,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人生觀是人們對人生目的和人生意義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它決定一個人做人的標準,是把握人生方向、抉擇人生道路的指南。正確的人生觀是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是真正建立在歷史唯物主義基礎之上的科學的人生觀,是能真正實現個人與社會的有機統一,且最符合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的人生觀。
  • 「態度決定一切」,家長記住這幾點,幫助孩子養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態度決定了一個人的成功機率,只有想著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我們的前途才會一片光明。那麼,影響孩子人生態度的因素都有哪些呢?面對這些因素的影響,我們作為家長又應該如何應對,才能培養出一個積極樂觀、陽光向上的孩子呢?
  • 如何協助孩子建立正確的金錢觀?
    如何做才是協助孩子呢?第一,孩子良好的金錢觀建立後,才能把大額度的錢給孩子。如何幫孩子建立金錢觀?在平常就要不斷跟孩子聊金錢的事,利用一切機會教孩子正確看待金錢,比如為什麼節儉?這個原理你有沒有讓他懂?我兒子馬上高中畢業了,在加拿大讀高三。前兩天跟我分享,他有個同學上周花了三千多Dollar,人民幣將近2萬塊錢。
  • 如何利用「心口不一」做出正確決策?教你讀懂「態度攻略」
    而我們為了更好地工作如何做出正確的「心口不一」決策呢?以下我將會為大家一一說明。01、從「人格面具論」心理特徵分析我們為什麼會產生「心口不一」的行為人格面具理論本義是指使演員能在一齣劇中扮演某個特殊角色而戴的面具。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認為,集體無意識的內容主要是原型。原型有四種最為突出:阿尼瑪、阿尼姆斯、人格面具和陰影。
  • 三種人生態度
    依中國分法,將人生態度分為「出世」與「入世」兩種,但我嫌其籠統,不如三分法較為詳盡適中。我們仔細分析:人生態度之深淺、曲折、偏正……各式各種都有,而各時代、各民族、各社會,亦皆有其各種不同之精神,故欲求不籠統,而究難免於籠統。我們現在所用之三分法,亦不過是比較適中的辦法而已。按三分法,第一種人生態度,可用「逐求」二字以表示之。
  • 不同的人生態度,不同的人生結果
    我們都知道生命是屬於我們自己的,但對於我們人生的中的幸福指數、但人生的態度決定著生活中的幸福指數。換句話說:我們開不開心、快不快樂,幸不幸福完全取決於我們持有什麼樣的人生態度。 從培訓結束以來,就跟隨著市場部、一直跟在資格覆審的後面,哪兒有資格覆審、哪兒就有我們,對於做培訓來說,哪兒有考試,哪兒就是我們市場所在。
  • 39度發燒堂:如何建立正確的「聽音觀」
    39度發燒堂:如何建立正確的「聽音觀」  而很多人在一開始並不能直接通過聆聽來鑑定一款產品的好壞,或者它的聲音特點是怎麼樣的。2首先,這世界上沒有正確的聽音觀首先,這世界上沒有正確的聽音觀  額……我確實不是在逗你,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正確的聽音觀。
  • 孩子對輸贏的態度,取決於父母的正確引導,讓孩子「輸得起」
    但如果強烈的要求別人承認自己比同伴或者同學更高明、更強,或者更有才智,那就容易在心理上產生唯我獨尊的態度,這無論對個人和社會都是有害的。由此可知,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有雙面性的,陽光的一面自然伴隨著陰暗的一面,好勝心也是如此。至於這把劍能夠發揮哪種作用,還在於家長如何合理的運用。孩子對輸贏的態度,取決於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所以父母一定要正確引導孩子,教孩子正確看待輸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