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也是韓國起源的?

2020-12-20 愛吖吖胚芽米

韓國爭大米起源,讓我想起了郭德綱的相聲「……我是在韓國學的跳舞,……現在什麼都是韓國人發明的,……孔子也是韓國人發明的……」于謙問那中國人發明了什麼」,「中國人發明了韓國人……」。

2017年當地時間5月7日韓國多家媒體相繼報導,根據世界級考古學刊物「現代考古學的理解(Archaeology)」記載,一直以為是起源於中國的大米,實際上最早起源於韓國。

每四年改版發行的該刊物,在2004年之前把大米的起源定義為了公元前9000年前的中國湖南省。但根據最新版的記載,卻把大米的起源地,定義為了公元前13000年的韓國。由於考古學家ColinRenfrew 和Paul van共同編寫的該刊物,曾在2016年7月在韓國發行。

此刊物也是全世界最暢銷的考古學入門書籍。在次刊物中記載為大米最早起源的區域是韓國青州清原郡,是根據在1998年和2001年在此區域考古發現的稻種而定義的。該稻種經過科學實驗得出是1.3萬年~1.5萬年前的稻種,被認定為世界上年頭最長的稻種。該報導還稱,此稻種曾在2004年被英國BBC介紹為,比在中國湖南省出土的稻種還要早4000年左右。並在2004年1月法國巴黎舉行的世界文化遺產大會上被認為最應該進入世界文化遺產的稻種。

此刊物也是全世界最暢銷的考古入門書籍。這次刊物中記載為大米最早起源的區域是韓國青州清原郡,是根據在1998年和2001年在此區域考古發現的稻種而定義的。

當然,是否最終進入到了世界文化遺產,此次報導均沒有透露。韓國多年來各種層次不窮的謬論讓東亞國家所不齒,篡改、歪曲、杜撰歷史,讓周邊國家厭韓情緒高漲。

據我國史料記載物種分布來看,大約在5萬年前,在雲南地區已經出現了早期的稻屬植物。故推測亞洲最早種植稻穀的地區應該是雲南地區。湖南道縣與江西萬年縣考古發現在約一萬三千多年前人類開始種植食用,新石器以前人類應該是口腔咀嚼全稻原谷。在長江下遊發掘的河姆渡遺址中存在稻作證據。

大米歷史上最早的種稻人是長江下遊的中國先民,早在7000年前,中國長江下遊的原始居民已經完全掌握水稻的種植技術,並把稻米作為主要食糧。長江中下遊河姆渡文化在約七千年以後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杵臼發明被應用,人類知道清理分離不益食的穀殼與米糠。此後不久應該發現用水淘洗是一種更高效的去雜清理工序,淘米工序的高效去菌除氧化糠層及塵埃功效至今人們仍在延用,杵臼制米裝備直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仍有使用。

我國北方地區種植大米源於康熙時期,康熙皇帝十分重視農業的科學實踐與研究,許多名貴的糧食品種或多或少與他有關,一些則因他而名揚天下。

御稻米「生自苑田」,我國南北方均有種植,色、香、味、俱佳,且有養生、補血、健身功效。據《授時通考》記載:「聖祖御製,豐澤園中,有水田數道,布玉田谷種,歲至九月,始刈獲登場,一日循阡陌,時方六月下旬,谷穗方穎。忽見一科,高出眾稻之上,實已堅好,因收藏其種,待來年驗其成熟之早否。明歲六月時,此種果先熟,從此生生不息,歲取千百」。康熙在得到此稻種之後,非常歡喜,進行收藏作種培育,擴大種植。

由於這一優質稻米品種具有早熟的特性,品質好,適宜北方地區擴大種植,也可使寒霜來得較早的東北地區栽培,對發展稻米生產,讓北方人吃上大米具有一定意義。東北生產大米氣香而味腴,康熙提出與天下黎民群眾共品嘗,積極進行各地推廣種植。

翻一翻歷史韓國人真是讓我驚呆了。

相關焦點

  • 大米的起源與發展
    (宋徽宗趙佶《文會圖》)隋唐以後,米飯吃法與現代幾無不同,尤其在宋代,已經從國外進口了稻穀,米飯的吃法變得更加豐富,將大米與其他食材搭配,根據配料的不同,有青精飯、蟠桃飯、金飯、玉井飯、盤遊飯、二紅飯、蓬飯……對食物的更高追求,讓美味更加百變。
  • 韓國「學者」的漢字起源說
    流言: 據報導,日前韓國語言學權威陳泰夏教授在媒體發表文章指出,漢字根本不是中國漢族所創,漢朝時也沒有「漢字」一詞,真正的漢字其實是韓人祖先東夷族以甲骨文為基礎發展出來的文字,是東夷人的文化遺產,這點連中國學者林語堂、王玉哲的研究也都如此認為,只有韓國人自己不知道,同時也強調,就連孔子也是東夷族的後裔。
  • 韓國文化的起源
    在談到韓國豐富的文化時,往往有人把它形容為獨特的文化。韓國文化誠然有其與眾不同的自身的特點,然而這一形容詞也許有時用得過分,或者用得不甚得當。  了解東北亞文化是對韓國文化起源進行任何研究或嚴肅討論的前提。其他亞洲國家對韓國半島的早期影響從新石器時代的篦紋陶器以及青銅器時代的琵琶形短刀、雙柄鏡和幾何形圖案上就能看到。
  • 漢拿山集團開始韓國傳統糕點銷售-韓國大米加工食品協會
    中國漢拿山集團和韓國大米加工食品協會與今年4月籤訂了「韓國大米加工產品中韓共同商品開發合作項目」的合同,並表示將第一個推進項目為進口韓國的傳統糕點,在全中國銷售。  韓國自古以來就是糕產業非常發達的國家,世界上也被稱為韓國固有的傳統食品。
  • 韓國發明大米吸管 喝完飲品可直接吃掉
    韓國發明大米吸管 喝完飲品可直接吃掉 2018年12月05日 17:04作者:楊錦豐編輯:楊錦豐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近日,韓國某企業成功研發出可食用吸管
  • 韓國開始生產大米吸管了,可以吃的吸管即將風靡全球
    韓國開始生產大米吸管了,可以吃的吸管即將風靡全球!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越來越關注環境汙染這個問題,這是一個大工程,需要從自己做起,從每件小事做起。限塑令從頒布到現在,在我國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塑料汙染越來越受到公眾的關注。
  • 韓國研製出可以吃的大米吸管,網友:老闆,給我來斤吸管
    韓國研製出可以吃的大米吸管,網友:老闆,給我來斤吸管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現在人們面臨一個很嚴峻的問題,就是環境汙染。據媒體報導,韓國在今年8月份的時候,開始試行禁塑令。在這個規定下,有企業就看到了商機,用大米和木薯粉作為原材料,研製出一款可以吃的大米吸管,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據說,這種吸管賣的很便宜,一根的進價在9分錢左右,現在每個月的產量,能達到3億左右。從外形上看,這種大米吸管和普通的塑料吸管,沒有什麼不同。
  • 韓國人說水稻起源於韓國,Nature:韓國水稻來自中國
    新進化出的溫帶品種向中國北部、韓國和日本發展,而熱帶品種則傳播到東南亞。水稻起源的爭論在上個世紀初,對於水稻起源,各國仍有一定爭議,例如秈稻的英文名為indica rice,而粳稻英文名為japonica rice,我國幾代考古人員、歷史研究人員以及水稻研究人員為證明水稻起源於中國付出了巨大努力。
  • 「拔河」究竟起源中國還是韓國?
    據韓國媒體報導,韓國文化財廳(文物局)12月2日消息,在納米比亞首都溫荷克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第10次會議通過決議,正式將韓國、越南、柬埔寨、菲律賓4國聯合申遺的「拔河」列入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由此,拔河成為韓國第18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 受颱風等惡劣天氣影響 報告稱韓國大米產量或將減少
    據韓國國際廣播電臺(KBS)報導,韓國計統廳15日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受颱風「玲玲」等惡劣氣候條件的影響,韓國2019年大米產量較2018年預計將有所減少。報導稱,韓國統計廳發布的《2019年大米產量預計調查結果》顯示,2019年大米預計生產量為377.9萬噸,較2018年減少2.3%。據信,韓國大米產量自2016年起已連續4年下滑。
  • 韓國人稱漢服起源於韓服!《閃耀暖暖》終於被罵到關服了!
    韓國人的宇宙起源論早已有之,但我沒想到有一天韓國人會認為漢服起源於漢服?這是哪裡來的自信?前情提要:《閃耀暖暖》是疊紙網絡於去年8月上線的一款二次元換裝遊戲,並於今年10月29日正式在韓國開服。爭吵愈演愈烈,《閃耀暖暖》漢服公屏上出現了許多辱罵中國的言論,韓國網友也開始在社交論壇上發言,由此就出現了所謂的「漢服起源於韓服「的觀點。韓國畫師甚至在推特上發起所謂的「傳統韓服挑戰」,以此聲援這一觀點。
  • 受颱風和梅雨季節影響 韓國大米產量為52年來最少
    中新網11月12日電據韓國國際廣播電臺(KBS)報導,受2020年超長梅雨季和颱風影響,韓國大米產量創
  • 泡菜起源之爭:韓國教授槓上百度百科
    一提到韓國,很多人都會聯想到韓式泡菜,不過這種醃漬蔬菜的做法,其真正起源究竟是何處一直沒有定論。韓國一名大學教授今日表示,已致函中國百度百科,對該網站中聲稱韓國泡菜相傳是從中國傳入表達嚴正抗議。根據《韓聯社》報導,韓國誠信女子大學教授徐坰德今日宣布,已針對泡菜起源地的相關記載向百度百科致函抗議,他說,百度在介紹泡菜時聲稱韓國泡菜起源於中國,是明顯的錯誤,已隨函附上韓國泡菜歷史及文化等資料,要求百度改正錯誤。
  • 炸醬麵起源韓國?中國網友急了,稱這是中國特色美食
    本期導讀:炸醬麵起源韓國?中國網友急了,稱這是中國特色美食。說到炸醬麵我腦海裡第一個浮現就是北京,老北京炸醬麵算是北京特色美食了,但前段時間聽有網友爭論,炸醬麵是中國還是韓國的。我在這裡忍不住疑惑了,炸醬麵不就是起源中國,後面流到韓國的嗎。
  • 韓國造出大米吸管,單月產量3億根
    韓國的企業解決了這個問題,在韓國,隨著人們的環保意識的覺醒,韓國的很多造紙企業開發出了很多可以可以百分百分解再循環利用的一次性紙杯、吸管等產品,給韓國的造紙業帶來了新的轉機。根據報導,今年8月,韓國開始試行禁用一次性塑料杯等禁塑令,但是這不僅喚起人們的環保意識,也為韓國企業帶來了新一輪的環保商機。有的企業就利用亞洲盛產的大米,研製出了一款可以直接吃掉的大米吸管。
  • [匯說天下]韓國:可食用大米吸管 月產3億根
    [匯說天下]韓國:可食用大米吸管 月產3億根 韓國:可食用大米吸管,月產3億根。
  • 韓國大米吸管不算啥,這些更牛!網友:老闆,一杯奶茶加50根吸管
    吸管居然也是能吃的東西?最近韓國一種可食用的大米吸管火了,由此引發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空心菜、義大利麵、香菜莢等吸管也紛紛吸引著大家的關注!但是這些都不算啥,肯德基與中國這些可食用包裝更牛!先來說說韓國這個大米吸管,主要是由七分大米、三分木薯製成的,成本大概在0.09元一根,而且量化生產也比較簡單。所以,大米吸管無疑是「禁塑」時很好的選擇。當然了,還有其它很多可食用吸管,也早就出現了。
  • 李子柒做泡菜之後被韓國網友圍攻!泡菜的起源到底如何!擴散!
    前日,網紅達人李子柒在個人帳號上發布了一段介紹「蘿蔔的一生」的視頻,其中製作並介紹「泡菜」的片段引來了韓國網友的集體炮轟:「泡菜是韓國的傳統食物!中國人為什麼總是要學韓國?」「中國人對韓國文化這麼熱衷嗎?」「別偷了韓國文化」!
  • 韓國下達禁塑令帶來商機 可以吃的大米吸管單月產3億根
    (央視財經《國際財經報導》欄目)今年8月,韓國開始試行禁用一次性塑料杯等禁塑令,不僅喚起人們的環保意識,也帶來了新一輪的環保商機。有企業就利用亞洲盛產的大米,研製出了一款可以直接吃掉的大米吸管。大米吸管能夠在熱飲中浸泡兩到三個小時,在冷飲中堅持的時間更長。大米吸管的生產工藝並不複雜,企業已經通過自動化、規模化生產,把單根的批發價降到了15韓元、約合人民幣9分錢。目前單月的產量已增至3億根左右,計劃為韓國的上百家咖啡館和部分高檔酒店供貨。
  • 韓國起源說:再發力 日本壽司芥末「中槍」
    日本壽司  日媒7日報導,長時間以來,韓國的起源說一直是比較存爭議的話題,其中涉及中國、日本乃至世界的許多文化、人種以及技術等,就在最近,日本的一些飲食文化也被主張源自韓國。  例如韓國許多料理店就極力主張日本酒源自於一種名為「MAKORI」的朝鮮濁酒,而實際上,相對更可靠的記載則是日本酒源於濁酒,但是濁酒與朝鮮「MAKORI」的發酵方法以及歷史完全不同。  更有甚者,韓語版維基百科有記載稱「芥末的原產地是韓國,主要生長在韓國和日本的河岸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