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呂克·戈達爾:試圖用電影改變世界的電影大師

2020-12-13 視覺中國圖話歷史

1930年12月3日,讓-呂克·戈達爾出生於法國巴黎。 圖片來源:REPORTERS ASSOCIES/Gamma-Rapho via Getty Images/視覺中國

1960年,執導個人第一部電影《精疲力盡》,從而開啟了他的導演生涯,而他也憑藉該片獲得第1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最佳導演獎。 圖片來源:Larry Ellis/Getty Images/視覺中國

1962年,憑藉劇情片《隨心所欲》獲得第2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特別獎。 圖片來源:Images Press/Getty Images/視覺中國

1965年,執導犯罪片《狂人皮埃羅》,該片獲得第30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圖片來源:Images Press/Getty Images/視覺中國

1969年,執導愛情片《愛情與憤怒》。 圖片來源:CHRISTOPHE D YVOIRE/Sygma via Getty Images/視覺中國

1998年,獲得第23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榮譽凱撒獎。 圖片來源:CHRISTOPHE D YVOIRE/Sygma via Getty Images/視覺中國

相關焦點

  • 讓-呂克·戈達爾:新浪潮運動的活化石,不愛講故事的電影大師
    戈達爾說,他花了四年時間,篩選了「成千上萬部電影」,才最終剪輯出《影像之書》。對他而言,剪輯是第一位的:「這意味著一個人可以更自由,因為剪輯,甚至是數字編輯,都是手工完成的,正如我們在電影中所說的,人需要用手去思考,而不只是用大腦思考。」他接著反問道:「試想一下,如果你被迫在沒有雙手的情況下生活一整天,會怎麼辦?」
  • BFI薦片|有史以來最偉大的100部電影(上)
    每隔十年,BFI都會對世界範圍內的影評人進行一次民意調查,以決定哪些電影是目前最偉大的電影。這項調查的持續時間很長,這意味著它被廣泛認為是最值得信賴的電影經典指南。22《蔑視》讓-呂克·戈達爾擁有迄今為止最大的預算,讓-呂克·戈達爾創作了一部關於婚姻破裂的寬屏電影,背景設定在電影拍攝的前期製作階段。
  • 《記憶大師》為國產懸疑電影好好上了一課
    文/殺手裡昂懸疑燒腦類電影一直是國產電影的一個軟肋,主要癥結還是出在劇作上,邏輯漏洞百出,沒法自圓其說。2014年陳正道導演的懸疑電影《催眠大師》在內地市場做了一次試水,無論是票房還是口碑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 那些年統治影壇的電影大師
    那些年統治影壇的電影大師今天我們來聊聊那些你我都看過的電影的幕後高手,可能對電影研究不是很深同學們有很多不認識的導演哦,今天我來帶你們普及一下。大衛·芬奇懸疑大師大衛·芬奇,美國電影導演。他是當之無愧的懸疑大師,手下的經典懸疑片比比皆是,更是廣為讓人效仿學習。對於拍攝電影,他說:"……我想把人用你未必願意的方式捲入到我的電影中去。我想嘲弄人們在電影院燈光變暗而20世紀福克斯的標誌出現時心中帶有的期望。」
  • 最有逼格的500部電影
    本片其實早就被《電影手冊》評為2018年度期待榜單重點推薦影片之一,入圍年度十佳也在情理之中,但成為十佳裡的第一還是讓人頗感意外的,尤其是作為十佳裡唯一的情色片的身份。無疑,《野小子們》走了一條詭譎離奇的路線,用大膽極端浮誇到甚至喧譁躁動的電影語言和電影美學,探討了性別與社會權力的關係。
  • 有兩種電影,一種是戈達爾之前的電影,另一種是戈達爾之後的電影
    導語:「世界上有兩種電影,一種是戈達爾之前的電影,另一種是戈達爾之後的電影」1958年11月11日,白血病奪走了安德烈·巴贊40載的短暫生命,這恰恰也是《四百下》開拍的第一天,一切仿佛上天精心安排好了一般,要讓新浪潮從理論到實踐的接力棒在這一天由巴贊轉交到特呂弗的手中
  • 《白日焰火》抄襲了多少老電影的橋段
    小編覺得這是一部講述愛情的電影,並不是一部以懸疑為賣點的電影,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現在的觀眾已經不滿足於觀看一部悶悶的愛情故事,導演為了商業的考慮,加入了當下流行的又可以帶著觀眾好奇心一直往結局走的懸疑元素。
  • 盤點丨2017年值得期待的國外電影(大師篇)
    2017年,大師級導演的新作仍將是歐洲三大電影節的亮點所在,也是影迷們的心之所系。「選擇生命,選擇工作,選擇家庭……」的無奈、一幫性格各異的愛丁堡廢青、全蘇格蘭最髒的廁所還有曲曲精彩的電影原聲。20年後,導演丹尼·博伊爾集齊原班人馬,為你講述這些年裡幾位主人公所經歷的一切。他們多的,可不只是額頭上的皺紋。
  • 電影的120件事
    Shoulder Arms 46分鐘 戰爭/喜劇 導演:查理·卓別林
  • 歐美年度最佳電影,最裝B是這14部!
    這片不可忽視的當然是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右),這位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奠基者這次再發力,畫面、鏡頭、聲效全方位玩實驗,手持投拍的3D、需要考慮該用哪隻眼睛看的觀影體驗創舉,戈大師這回又玩了一把高逼格,拍出了一場對言語的葬禮。2.
  • 上海藝術電影聯盟德國電影大師展開票啦
    2019年7月13日星期六、7月14日星期天,上海藝術電影聯盟將在天山電影院-虹橋藝術中心旗艦店舉辦「德國電影大師展」,通過5部德國默片時代到有聲片時代的經典影片,展現德國早期電影史的輝煌以及多個風格獨特的電影流派,讓觀眾體驗德國電影的光影之美。所有影片均已在淘票票app上可售,影片介紹和開票信息如下:
  • 到底什麼才是電影?-關於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的自傳!
    到底什麼才是電影?-關於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的自傳!瑞典的著名電影和戲劇導演英格瑪 伯格曼是個很受爭議的人物,但是,他對電影和戲劇的貢獻則是毋庸置疑的,李安就曾經說過,他就是受了伯格曼的啟發,才開始有了一個成為電影導演的理想!
  • 電影鑑賞:由《何處是我朋友的家》淺析阿巴斯的寫實主義電影風格
    摘 要:是影片《何處是我朋友的家》讓人們發現了他,甚至很多影評人發現很難把他的電影劃分到某一個特定的類別中。他是當代最為傑出的電影大師之一。電影導演戈達爾曾宣稱:「電影是于格裡菲斯,止於基亞羅斯塔米!」他就是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 香港電影的超級影迷昆汀:一面是「無恥混蛋」,一面是電影大師
    他還是王家衛和吳宇森導演的忠實粉絲,他與香港電影的淵源被拍成了一部紀錄片,名叫《昆汀·塔倫蒂諾:香港電影的門徒》,可見香港電影對他的影響之大。1963年3月27日,昆汀出生於美國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從小父母離異,母親之後改嫁一位作曲家。繼父對藝術和電影的見解都很獨特,在昆汀年幼時,繼父經常帶著他去看一些古怪的電影,並試圖讓他理解電影的文化。
  • 用一天時間改變一個人的一部電影——《土撥鼠之日》
    《土撥鼠之日》是一部二十多年前的經典喜劇電影,男主角是當時還挺年輕的比爾·默瑞大叔,大叔年輕的時候還是有點帥的。比爾·默瑞在電影中飾演的是一個在鏡頭前風趣幽默但實際上對自己的工作已經感覺到厭煩的氣象播報員菲爾,在菲爾要按照慣例在2月2日去邊境一個叫普蘇塔尼的小鎮上去報導當地的土撥鼠日慶典時,他經歷了他人生中」最難忘的一天「。
  • 從未被公認的電影大師
    這或許正是這位「從未被公認」的「電影大師」能夠泰然處世的秘訣。 詭異美學自成一派「我的電影很風格化,有種怪異的美感呢。」這種手法也用在《孤獨美食家》中五郎肚子餓了的時候,只不過德帕爾瑪用在了驚悚上面。另外冷暖色調的對比運用也是構成德帕爾瑪獨特美學的一種元素。 ▌美國故事   電影內容上,德帕爾瑪的作品更傾向劇情化的好萊塢式轉折和衝突。
  • 大師們的電影大片
    陳凱歌的電影《妖貓傳》裡邊,那黑貓太小,讓這小氣吧啦的東西撐起大唐氣象,它真的做不到啊。 張藝謀的逃檔電影《影》,大概借鑑於世界電影大師日本名導黑澤明的《影子武士》,不過精神質感就差一大截,平庸是硬傷。 突然想起來,他拍的《長城》,實屬無聊透頂的超級無敵大爛片,主要爛在故事,爛在邏輯。竊以為,故事根本就不能成立。
  • 法國電影雜誌<電影手冊>3月起在網上發行英文版
    一向以高端姿態聞名的老牌法國電影雜誌《電影手冊》(Les CahiersduCinema)在接近60年的輝煌之後,終於開始發行英文版了,而且是在網上。同步上市的第621期印刷版照例按4歐元出售,以往《電影手冊》的平均月發行量在25000份左右。    《電影手冊》選擇網絡和不久前美國版《首映》停刊的原因一樣,都是迫於新媒體的衝擊,只不過後者選擇退出,前者選擇「新生」。    「很長時間以來,《電影手冊》都享有國際盛譽。今天,網絡更帶給我們和全世界溝通的可能」,現任主編讓·米歇爾·弗羅登說。
  • 把三級片拍成電影教材,他是中國情色電影第一人,更是世界頂級攝影...
    1931年出生於上海,13歲擁有第一臺相機,28歲已是蜚聲國際的攝影大師,上世紀50-60年代連續8次獲得美國攝影協會頒發的「世界攝影十傑」榮譽,獲獎超過280多個……有人說何藩是東方的布列松,也有人稱他為「最偉大的華人街頭攝影師」。
  • TED:電影如何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電影可以改變人們看待問題的方式。電影有超越電影的潛力。It could change lives.它會改變生活。And we began to think about using our film to change the way people perceived honor killings,我們開始考慮用我們的電影來改變人們對榮譽殺人的看法,to impact the loophole in the l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