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問我,自己準備去工作,但又不知道做什麼好,想找一份容易上手的工作,思前想後,最後決定去做銷售,問我有什麼建議。
在這裡,我想分享幾個小故事,希望能對你的決策有所啟發。
1
所謂「狼性」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酒香不怕巷子深」,但事實上,再香的酒也需要人去推銷,於是就誕生了一種職業——銷售。
銷售這個職業,因為在中國從業人數眾多,所以暴露出來的問題也很多。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這樣一則新聞,一家公司的年會現場,公司為了培養銷售「狼性」文化,讓其兩兩對跪,互扇耳光,場面十分震撼,讓人過目難忘。
無獨有偶,一些公司對待未完成業績的銷售員,懲罰手段也是花樣百出。
有要求男性員工之間當眾舌吻的,有要求員工在大庭廣眾之下跪地爬行的,更有甚者,一位銷售員因為沒有完成業績,被老闆綁起來拿鞭子抽,一邊抽還一邊罵:「為什麼完不成,為什麼完不成。」
不管是不是培養「狼性」,這種肆意踐踏尊嚴以及侵犯人身權利的懲罰,其實已經觸犯了法律。
某品牌銷售培訓現場:鍛鍊女銷售員的「狼性」
某品牌為期三天的高強度培訓,銷售員每天吃紅豆腐配米飯,培養「狼性」
某品牌銷售培訓現場:培訓課件
雖然很多老闆打著培養「狼性」的口號,但是給銷售的待遇往往不好,動不動還以各種理由剋扣工資,美其名曰鍛鍊你,這其實都已經違反了勞動法。
同樣是培養「狼性」,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經說過:「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變成人才。」
在業內,華為員工的戰鬥力始終是一流的。任正非不僅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根據華為公司2017年年報顯示:
華為17年產生的僱員費用為1402.85億元,較上一年增長了15.11%,以2017年華為員工約18萬計算,不計算離職計劃項目金額,僅以支付僱員工資、薪金以及其他福利金額、時間單位計劃項目下金額計算,2017年華為員工人均年薪酬為68.89萬元,較上一年普漲10萬元。
任正非曾公開表示,華為不需要感恩,只需要契約。華為與員工之間的關係是一種契約信任的關係,不會用感恩或者情感作為紐帶。
反觀國內大部分公司,老闆恨不得天天讓你「感恩」,不論白天與晚上,不論上班與下班。
在很多老闆眼中,所謂的培養「狼性」,其實只是奴役員工的一個藉口,而奴役的重災區就是銷售崗!
我見過很多老闆,他們對待銷售的邏輯很奇葩:不管我賺多少錢,總是按照行業最低標準給你;不管你拿多少錢,總是按照行業最高標準要求你。
所有的理由歸結到一點就是,我要培養你的「狼性」,幫助你在職場中快速成長。
錢從來都是衡量一個人職業價值的最好標準之一,只提要求卻不給錢的老闆,從來都是在耍流氓。
那為什麼很多老闆都喜歡培養「狼性」呢?
因為狼這種動物有幾個特徵:
第一,狼在捕獵時是團隊作戰,團隊裡面紀律嚴明
第二,狼特別兇狠,只要咬住獵物,到死都不會鬆口
第三,狼群擁有嚴格的等級制度,頭狼擁有絕對權力
狼的這些特性,恰恰是企業在開拓市場與管理公司時候需要的。
但說實話,我沒有見過任何一個狼群裡有狼扇狼的行為,倒是路邊的狗咬狗經常看見。
事實上,不管是在職場還是人生中,成長來自冷靜的分析、總結以及長期的堅持,從來都不是以培養「狼性」為由,喊著「簡單、聽話、照做」的口號就能實現的。
2
我與強子的故事
高中畢業以後,父親曾經把我叫到他的房間裡,一臉嚴肅的問我,你覺得成功必要的條件是什麼?
當時的我,就像回答老師提問那樣,認認真真的引用名人名言回答道:「成功是靠1%的靈感和99%的汗水。」
父親說:「出門在外,想要成功,一定要聽領導的話,吃苦耐勞。」對此我深以為然。
然後,高中畢業的那個暑假,我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去旅遊、去學車。父親給我找了一份工地的工作,讓我去磨練意志。
每天都被曬掉一層皮,手上也磨的都是泡,工頭還總讓我幹一些莫名其妙的工作。
可父親總是不停的鞭策我:「領導讓你幹什麼,不要問,自然有他的道理,你使勁幹好你的就行,你就是意志太薄弱,要好好磨鍊你的意志,想當年你爸爸我...」
就這樣,每天早上7點到工地,晚上9點下班,六月的那個暑假,我結結實實的幹了一個月。
我最終經受住了磨鍊,培養了吃苦耐勞的精神。我會成功的,我是一個有意志的人,我在心裡暗暗對自己說。
後來,我離開家去上大學。
新生報到那天,當我拖著兩箱行李從公交站走到學校時,我看到學校門口有很多送孩子的私家車,有奔馳、寶馬,還有一些當時我叫不出名字,但是憑外觀就感覺很貴的車。
當強子梳著油頭從車上下來,「不學無術的公子哥」,是我對他的第一印象。
但是,很快我就見識了強子的另外一面。
大一入學的新生籃球賽,以班級為單位參賽,需要準備統一的隊服、飲品、體育用品、以及一些醫療用品。
在我身為班長,準備號召大家平攤這筆費用時,強子已經成功和一家企業談妥,拉來了贊助,這讓我頗為吃驚。
後來,和強子認識的時間久了,有一次我和他聊天,聊起了我以前去工地打工的事,我告訴他,成功就要聽話、照做。
他聽完以後一個勁笑,給我分享了一個他的故事。
他們家條件很好,他的母親很早就開始做生意。和天下所有父母一樣,他的母親也經常鍛鍊他,只不過方式不一樣。
小時候一到放假,強子的母親就會很早把他喊起床,母親開著車,帶他去賣報紙。
他賣報紙,母親在車裡打電話談生意,報紙賣的差不多了,就帶著他回家。
晚上吃飯的時候,母親會讓他總結這一天:賣報紙的時候,哪些人好賣,哪些人不好賣,為什麼今天比昨天賣的少,在哪個地方最好賣,什麼類型的報紙最好賣。
我說,你想那麼多累不累,你媽讓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唄,她又不會害你。
他回答我:「你錯了,任何人讓我做任何事,我都會思考,努力看清事情的本質,只有這樣,我才有可能成為制定規則的人。」
聽完這話我愣住了,當我還在遵循著父親「簡單、聽話、照做」的諄諄教導,以「吃苦耐勞」為宗旨,成為一個埋頭苦幹的機器的時候。
另外一些人,他們每天不停的思考、總結、質疑、行動,最終成為了讓我仰望的人。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制定規則的人,另外一種是服從規則的人。
我親身經歷過很多銷售活動,也參與過規則的制定,有些規則是合理的,而有些規則,從它誕生的那一刻起,就註定是一個災難。
規則要求,銷售員們每天早上7點整必須到公司,不管你家有多遠,不管家裡是否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顧,只要是遲到,一分鐘罰款100塊。這個罰款不叫罰款,叫做「樂捐」。
等人到齊以後,按照規定,「家人們」要聚在一起吃早餐,之後打坐冥想,想像自己成功以後的樣子。
然後開始跳抓錢舞,開始一天的「戰鬥」:打電話向顧客推銷產品,一天500個推銷電話,什麼時候打完什麼時候戰鬥結束。
一句又一句的「您好,打擾一下,我們是...」,只能換來「嘟」的一聲被掛掉,或者惡毒的言語。
哪怕每天轉化率連1%都不到,哪怕銷售員們打電話打得嗓子紅腫發炎,也要堅持,你必須要遵守規定。
有些老闆,他們真正的目的根本不是為了增長業績,電話推銷是否成功他們根本不在乎。
他們只是要藉助一次活動好好「訓練」員工,方便以後管理。
而這一切,對於一個身處底層的銷售來說,他不能質疑,不能質疑規則是否合理,只能服從,無條件的服從。
所有的銷售業績壓力都很大,在巨大的壓力下,表現出人性的複雜與瘋狂也在所難免,可即便是這樣,一旦感覺自己人身權利受到侵犯時,請勇敢反抗,大膽說不。
3
賣英語課程的cici
我曾經和一個做銷售的小姑娘聊天,她的英文名叫cici。cici畢業以後,專業對口的工作不想做,於是就在家閒了兩年。
等到再想出去工作的時候,投了幾份簡歷,恰好有HR邀請她去面試英語銷售工作,於是她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了,最終成功入職。
cici就職於某英語培訓機構,主要負責英語課程的推銷,是一名標準的銷售。
公司店鋪設在一座商場四樓,她和銷售團隊,在商場的一二三層掃樓,看見顧客過來,就拿著IPAD上去,推銷英語課程,讓顧客掃碼註冊,去四樓體驗英語課程併購買。
她每天會向很多人推銷,都是在商場裡購物、閒逛的顧客,一天下來,願意停下來聽她說,並且掃碼註冊的,也只有寥寥幾個人。
她的工資模式是這樣的:底薪+提成。底薪很低,提成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用戶掃碼註冊獎勵;第二部分,邀約用戶進店獎勵;第三部分,用戶成交獎勵。
她高興的給我看她的工資單,入職半年不到的她,上個月,拿到了一筆不錯的收入。
我問她,那這筆錢,你是要全部存起來,還是要寄回家一部分呢?她很肯定的說,我要投資我自己。
我追問,你打算怎麼投資自己?
她告訴我,這個月,先換個蘋果手機;下個月,再買條菲拉格慕的皮帶,然後,半年時間爭取買個卡地亞的手錶。
我問她,你幹嘛不買個英語課程學習一下呢?她告訴我,雖然我們都向用戶推薦,可我自己不相信,不相信學好英語就能帶來什麼改變。
話已至此,我想勸她的話也只好作罷。
當我們把產品和用戶之間連接時,你的推薦就是你的信任背書,而信任是建立在相信的基礎上,如果自己都不相信這個產品真的能帶來改變,那你又憑什麼推薦他人購買呢?
4
唐小僧的跑路
2018年6月15日,P2P理財平臺唐小僧跑路,登錄APP界面,顯示系統升級中,暫停運營。
三天後,唐小僧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經偵支隊立案調查。
從2018年6月起,短短50天內,已經有163家P2P平臺跑路,其中包括像唐小僧APP這樣累積交易額過百億的知名平臺。
王大姐就是其中的受害者之一。
起初她是有所懷疑的,可是架不住銷售員頻繁向她推薦動輒10%以上的高額回報的理財產品,以及很多用戶鐵證如山一般拿到高額回報的「證據」。
最終,王大姐動心了,她前前後後一共投了45W進去,那是她辛苦了攢了大半輩子的養老錢。
直到在新聞上看到唐小僧事發,王大姐才真的相信她的錢被騙了。
王大姐去年才離完婚,今年又做了手術,現在所有的積蓄都沒了。如今的她,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哭,渾身發抖的不停的哭。
她曾經很討厭吃麵條,現在天天吃,因為麵條便宜。
王大姐曾經瘋狂聯繫當時向她推薦唐小僧產品的銷售員,想用最惡毒的話咒罵他,可對方早已經清空了所有的聯繫方式,像從人間蒸發一樣消失了。
像王大姐這樣的人,每天都排滿了上海浦東經偵分局的門口,遞交材料,甚至連門口小賣部的檔案袋都供不應求,可最終他們要面對的,只能是遙遙無期的等待。
我有一個同事曾經就是 P2P 理財的銷售,他曾經收入最高的一個月,單單獎金就拿了 6 萬元,公司用現金獎勵他。
據他說,做這行的,很多公司都發現金,用來刺激同事。
但是後來,他也感覺公司不對勁,有很多客戶投訴,他越做越心虛,最終選擇了離職,在他離職後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就職的那家 P2P 理財公司就倒閉跑路了,很多客戶投的錢也都血本無歸。
一年之後,他還能接到當時客戶的電話,一張口就是「你還我錢!」他也覺得理虧,無奈之下換了手機號。
很多銷售從業者都會面對這樣的兩難,在金錢與道德之間做選擇。
其實世間的每一樣東西,早已暗中在背後標好了價格,當我們昧著良心欺騙他人時,即便你有幸逃脫法律的制裁,卻也難逃道德的譴責。
5
寫在最後
很多人第一份工作選擇去做銷售,原因其實很簡單:門檻低、賺錢多。
可是,如果你把眼前的短期利益當作衡量職業選擇的唯一標準時,那麼你失去的,往往會更多。
很多人苦苦掙扎了一段時間,發現自己不適合做銷售,這時候再去換工作,當HR看你簡歷時,只會給你推薦銷售崗,這也是為什麼第一份工作重要的原因。
我不否認,銷售是傳遞價值的職業。
可第一次參加工作的你,閱歷淺、資源少、情商尚顯稚嫩,你要面對的是早在社會上摸爬滾打數年,人精一般的顧客,你所擁有的價值和對方是完全不對等的,永遠是你有求於顧客而非顧客有求於你。
所以,我想說,如果你的第一份工作選擇去做銷售,請一定要慎重,一定要努力看清事情的本質。
剛才講的幾個故事,就分別對應了幾個問題,希望每一個想做銷售的朋友都自我對照,好好問問自己:
1. 做銷售,你準備好自己的「狼性」了麼?
2. 做銷售,是選擇無條件服從還是大膽說不?
3. 做銷售,你真的願意為用戶創造價值麼?
4. 當巨大銷售利益擺在你面前,你真的願意堅守職業道德麼?
有些人花一分鐘就能看清事情的本質,而有些人,花十年也看不清,他們的命運自然是不同。
註:本文中所有故事均為真事,但人物均為化名。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