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MSCI剔除、前三季業績走低,格力電器多元化進程稍顯緩慢

2020-12-24 手機鳳凰網

近幾年,格力電器力拓多元化布局,但從營收結構來看,空調業務始終佔據其總收入的大頭。相比同業公司,其多元化進程或顯緩慢

《投資時報》研究員 王子西

近日,MSCI公告稱,將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格力電器,000651.SZ)從MSCI標準指數和大型股系列剔除,並自12月17日起生效。MSCI公告未提供剔除原因。17日當天,格力電器收盤61.61元/股(不復權,下同),較前一個交易日微漲0.95%。隨後兩天,該公司股價開始小幅下挫,截至12月22日收盤股價為60.11元/股,較當月初收盤價67.20元/股下跌10.55%。

事實上,在MSCI將格力電器剔除相關指數之前,由於外資持有格力電器 A 股佔總股本的比例升至 28.07%,深港通已暫停接受買盤。

據興業證券相關報告,格力電器是歷史上第四隻觸及外資持股佔比28%暫停買入點的股票,也是第三隻因此被MSCI從成分股中剔除的股票。由於觸及28%的持股比例「紅線」後,境外投資者無法通過陸股通繼續買入該股票,不再滿足MSCI對於指數成員「可投資」的要求,因此,MSCI會從相關指數成分中剔除該股票,造成一定程度的外資撤出。

該報告認為,外資撤出擾動有限,外資持股也較難出現斷崖式下降,中長期來看,投資者仍應關注公司基本面。

從最近一個報告期來看,今年前三季度,格力電器錄得營收1274.68億元,較上年同期下滑18.64%;錄得歸母淨利潤136.99億元,較上年同期下滑38.06%。與另一家電龍頭美的集團(000333.SZ)相比,格力電器的營業總收入與歸母淨利潤分別落後美的902億元、8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格力電器雖力拓多元化布局,其旗下熱銷產品包括熱泵洗護機、抽油煙機、大松輕食飯煲、晶弘魔法冰箱等,但從營收結構來看,其空調業務始終佔據總收入的大頭,即便今年受疫情影響,上半年營收中仍有近60%來自空調業務。相比美的集團與海爾智家(600690.SH),其多元化進程或顯緩慢。

格力電器今年9月以來股票走勢(單位:元)

數據來源:wind

前三季業績跑輸美的

據Wind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格力電器營收已從1500.20億元增至2005.08億元,年同比增速依次為36.24%、33.33%和0.24%,呈現逐年下滑態勢;歸母淨利潤依次為224.02億元、262.03億元和246.97億元,同比增速由44.87%持續下滑至-5.75%。

對比家電行業另一龍頭美的集團,近三年來的營收從2419.19億元增至2793.81億元,同比增速雖由51.35%降至6.71%,呈現持續放緩態勢。不過其歸母淨利潤保持住了連續三年「雙位數」的增長,由2017年的172.84億元增至2019年的242.11億元。

而海爾智家近三年的營收由1592.54億元穩步增長到2007.62億元,同比增速依次為33.68%、12.17%和9.05%;對應各年度,其歸母淨利潤依次為69.26億元、74.40億元和82.06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37.37%、7.71%%和9.66%。

從數據方面來看,經過三年發展,美的集團在營收規模上超過格力電器,且歸母淨利潤指標與格力電器打平。海爾智家的收入與歸母淨利潤則都保持正向增長,沒有出現增速為負的情況。

時至2020年三季度末,作為家電行業的兩大龍頭,格力與美的距離進一步拉開。今年前三季度,格力電器錄得營收1274.68億元,較上年同期下滑18.64%;歸母淨利潤實現136.99億元,較上年同期下滑38.06%。同期,美的集團營收實現2177.53億元,較格力電器多出900億元;歸母淨利潤則同比增長3.29%至220.18億元,也超出格力電器盈利水平。

截至2020年12月22日,格力電器收盤價為60.11元/股,總市值為3616億元,較當日美的集團總市值6302億元相差2686億元。

格力電器近三年及一期營收及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情況

數據來源:wind

營收結構較為單一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近幾年,格力電器力求多元化發展,旗下擁有格力、TOSOT、晶弘三大品牌,產業覆蓋空調、生活電器、高端裝備以及通信設備四大領域。在格力官網上,就可看到格力熱泵洗護機、抽油煙機、大松輕食飯煲、晶弘魔法冰箱等熱銷產品。但從歷年財報數據來看,其多元化布局收效或並不顯著。

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格力電器空調收入佔總營收的比例依次為78.58%、69.99%和59.48%,兩年及一期的空調毛利率分別為36.48%、37.12%、32.05%,呈現波動下降趨勢;其生活電器的收入佔總營收的比例由1.91%增至3.19%,智能裝備的收入佔比則由1.57%降至0.30%。

從數據來看,空調業務始終是其收入的大頭,即便今年受疫情影響,上半年的營收中仍有近60%來自空調業務。相比空調業務,其來自生活電器及智能裝備的收入佔比微乎其微。

比較來看,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美的集團暖通空調收入佔比依次為42.13%、42.99%、46.04%,呈逐年上升態勢;消費電器收入佔比由39.66%降至38.14%,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的收入佔比則由9.89%降至6.85%。可以看到,美的集團空調收入比重已有所上升,但消費電器、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兩者的收入佔比合計仍達到該公司收入的四成,與暖通空調業務一起撐起了美的集團收入的「兩翼」。

而海爾智家2019年營收結構主要由空調、電冰箱、廚電、洗衣機、水家電等組成,五個業務收入佔比依次為14.51%、29.11%、14.70%、22.27%和4.79%,如若不考慮水家電的收入情況,那麼前四項業務收入就佔去了海爾智家總營收的八成。

整體來看,格力電器目前的營收結構或顯單一,其業務收入較依賴空調業務,其品牌形象較為固化,消費者對格力的認知仍更多地停留在空調產品,這反過來又可能導致其多元化進程緩慢。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產業在線數據,今年11月,家用空調的生產、銷售臺數分別為1110.97萬臺和1001.67萬臺,同比增速為7.57%和8.89%。其中,內銷541.85萬臺,出口459.82萬臺,內外銷的同比增速分別為6.42%和11.95%。分公司來看,2020年11月,格力電器在內銷出貨量上佔有優勢。

相關焦點

  • 外資「買爆」的格力遭MSCI剔除 太被看好也有錯?
    &nbsp&nbsp&nbsp&nbsp15日,MSCI公告將格力電器從MSCI標準指數和大型股系列剔除,12月17日起生效。業界普遍認為,這與外資持有的格力電器比例超標有關。數據顯示,QFII、RQFII和深股通投資者持有格力電器A股佔總股本的比例升至28.07%。
  • 應收款項融資:格力電器的「新」業務
    是什麼原因讓格力電器的業績不及預期的?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展以及城市化進程接近尾聲,許多消費品行業已經從增量市場轉為存量市場。對市場具有一定統治力的產品大多逼近了成長天花板,以美的集團為例,如果剔除併購的庫卡集團的銷售額,營收規模其實和格力電器還是差不多的。
  • 格力的空調,為何拉不動業績了?
    在劉先生的眼裡,格力已經掉隊。格力業績下滑趨勢明顯?原因有三的確,對于格力而言2020年確實稱得上坎坷。混改剛剛敲定,但是股價卻一直橫盤,始終徘徊在3000億到4000億之間。美的集團營收結構中,空調和生活電器分別佔43%和39%;海爾智家的總營收中空調業務僅佔14.6%,最高的電冰箱業務也只佔29.9%,業務相對多元化。
  • 碩士論文研究「董明珠自戀」 格力電器難再「養尊處優」
    該論文指出,董明珠的自戀人格導致格力電器產生內部人控制,主要表現為:董事會權力失衡,以及向關聯方輸送利益。與此同時,作者還分析了董明珠自戀人格對格力電器業績的影響,「董明珠傾向於採取冒險決策和固執己見的自戀人格表現,導致格力電器多元化失敗,使得格力電器至今仍未找到新的增長點。」
  • 白色家電巨頭扎堆 美的 海爾轉型高端 格力電器布局多元
    (資料來源:同花順)  業務布局動作頻頻格力電器多元化進程如何?  格力電器從未停止多元化業務布局進程,公司始終對智能家居戰略有著相應的規劃和設想,並且也幾乎有智能家電全品類布局,但就公司財報來看,格力電器仍然以空調業務為絕對核心,在其他產品的多元化布局上成果還不明顯。以2019年財報為例,格力電器實現營業收入1981.53億元。
  • 白電三巨頭業績出爐:美的營收最高 海爾收入增幅大 格力多元化
    今年一季度,中國白色家電三巨頭美的、海爾、格力的業績飄紅,行業的馬太效應加劇。美的集團(000333.SZ)近日發布一季報顯示,2017年一季度,美的集團實現營業收入597.6億元,同比增長55.9%;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3.5億元,同比增長11.4%;每股收益0.67元。
  • 當下為什麼可以買格力?
    之前外資持股比例達到28.07%,12月15日,格力被MSCI從成分股當中剔除,觸及28%的持股紅線之後,資金被動賣出造成了格力近期的回調。被限制買入而造成的下跌是不是市場給與的機會?1、怎麼看待格力電器被MSCI剔除?12月11日,格力電器的外資持股比例高達28.07%,隨後港交所公告12月14日起暫停接受買盤。
  • 除溼機質量缺陷 格力遭美國罰1億
    為了進一步了解詳情,記者聯繫了格力方面,但截至發稿未獲得任何回應。家電分析師劉步塵分析稱,除溼機事件會對格力的國際形象形成一定損害。格力與Soleus訴訟仍未結束據了解,此次罰款涉及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香港格力電器銷售有限公司和格力美國銷售有限公司三家公司。
  • 今日要聞:格力電器前董事長:我對格力做晶片信心不大 傳紫光將以25...
    今日要聞:格力電器前董事長:我對格力做晶片信心不大 傳紫光將以25億美元收購Linxens 工程師李察 發表於 2018-07-14 09:59:00 1、記憶力衰退與年齡無關
  • 格力申請手機領域摺疊屏技術專利 多元化發展能否獲得成功
    來源:中國科技新聞網中國科技新聞網12月25日訊(勾春然)企查查 App 顯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於 12 月 25 日公開 「顯示設備及其控制方法、裝置、計算機可讀介質」專利信息,專利公開號為 CN112135153A,具體內容涉及摺疊屏技術領域
  • 格力的「陣痛」與「頭痛」
    在劉先生的眼裡,格力已經掉隊。格力業績下滑趨勢明顯?原因有三的確,對于格力而言2020年確實稱得上坎坷。混改剛剛敲定,但是股價卻一直橫盤,始終徘徊在3000億到4000億之間。美的集團營收結構中,空調和生活電器分別佔43%和39%;海爾智家的總營收中空調業務僅佔14.6%,最高的電冰箱業務也只佔29.9%,業務相對多元化。
  • 格力電器還會有春天嗎?寫在離開格力第十年!
    在資本市場投資者的眼裡,格力電器也是一隻耳熟能詳的明星級核心資產。如今,在疫情的衝擊下,2020年一季度家電行業迎來業績滑鐵盧,格力電器更是首當其衝,市場對于格力前景的質疑之聲也是此起彼伏,甚至有人開始感嘆昔日家電霸主將要日薄西山。那麼,格力電器還有春天嗎?正值我離開格力電器的第十年,藉此與大家談談我對格力電器的投資價值思考!
  • 格力電器的技術專利有哪些 發明專利710多項
    說起格力電器相信大家都是不會陌生的,對于格力電器能夠發展到現在也是因為在不斷地創新,而在電器方面,格力電器取得的專利也是有很多的。就在8月30日晚間,格力電器發布了2018年半年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920.05億元,同比增長31.4%;實現淨利潤128.06億元,同比增長35.48%;基本每股收益2.13元,同比增長35.67%,經營業績再創新高。半年報顯示,格力電器的空調產品實現營業收入758.2億元,同比增長38.77%。
  • 格力電器世界500強排名下滑 渠道變革效果存疑
    業內人士認為,格力電器在世界500強榜單排名下滑背後,是自身面臨一些問題。近年來,該公司從產品和渠道層面不斷進行改革,但從業績上來看,其面臨被競爭對手趕超的局面。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格力電器營收和淨利更是雙雙下滑。「2020年『格力董明珠店』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新零售模式,公司穩步推進銷售渠道和內部管理變革,繼續實施積極的促銷政策。」
  • 董明珠:格力已是多元化企業 專業化和多元化本質沒區別
    首頁 > 動態 > 關鍵詞 > 董明珠最新資訊 > 正文 董明珠:格力已是多元化企業 專業化和多元化本質沒區別
  • 海爾智家、海爾電器雙雙停牌,私有化進程引關注,或迎價值重估
    港股海爾電器私有化進程正在提速,海爾家電主業有望吸收合併至一個平臺,引起市場廣泛關注。這也是海爾A+H股雙上市公司平臺架構成型以來,第一次大規模調整股權與治理。港股海爾電器擬私有化方案尚未形成半個月前,海爾智家發布了潛在私有化海爾電器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稱,公司一直在持續探討有關潛在私有化的方案,在考慮潛在私有化的潛在條款和架構,包括建議對價及其潛在時間表。
  • 美的領先格力1500億,最厲害的卻是海爾?
    在家電行業,我國共計有三家企業入圍,都是常客。依次排名為:美的集團(307位)、海爾智家(435位),以及格力電器(436位)。雖然董小姐算是三家企業中,最高調的「掌權者」。但是就排名而言,格力電器的表現,並不如前兩位。無論是美的還是海爾,在今年的榜單中都實現了進步,只有格力「背道而馳」,反而倒退了22位。而三者之間的差距究竟在哪裡呢?
  • 喊出「掘地三尺」口號,董明珠的兩千億目標還剩最後兩個月
    在今年家電行業增速放緩的情況下,格力電器(000651.SZ)今年前三季的業績實現超過30%的增長,前三季的營收、淨利接近去年全年水平,但它即將迎來第四季度「淡季」,今年衝刺兩千億目標仍有壓力。
  • 藍思科技尋求與格力電器深層次合作,周群飛希望搭上格力快車
    藍思科技的競爭對手伯恩光學已宣布成為蘋果最大的智慧型手機屏幕供應商,後起之秀比亞迪電子也來勢洶洶;由於業績高度依賴蘋果,隨著蘋果手機銷量下滑,藍思科技業績面臨大考。2018年上半年,藍思科技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4.58 億元,但是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淨利虧損3.97億元,同比減少276.32%。
  • 奧克斯為什麼讓格力電器如此的憤怒?
    6月10日下午4時左右,格力電器官方微博發布《關於奧克斯空調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銷售不合格空調產品的舉報信》:眾多消費者此前曾向我司反饋奧克斯空調價格便宜但耗電量很大的意見,經格力電器實驗室實測,奧克斯部分型號空調產品與其宣傳、標稱的能效值差距較大。格力電器的一紙訴狀讓奧克斯陷入了風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