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下午,山東新高考模擬統考試英語科目結束。一直備受關注的英語聽力兩次考試,也露出「廬山真面目」。
根據11月1日發布的《山東省招生考試委員會辦公室關於做好2020年夏季高考和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考試模擬工作的通知》英語聽力考試連續進行兩次,每次約20分鐘。
參加考試的山東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考點考生表示,「聽力需要高度集中精力,考完一場下來就很疲憊了,中間大約有半小時空場時間還不能出去,接著再考一次。考到第二次就很累了,感覺還不如第一次發揮得好。」
連續兩場的考試,讓很多考生、家長猝不及防。有家長對當地媒體表示,之前聽說山東外語聽力要考兩次還很驚喜,覺得如果孩子第一次考得不好,再下功夫學上一段時間,再考第二次,沒想到是連續考兩次。
此前在青島大學聯合中國教育在線共同舉辦的「新高考改革背景下人才選拔與培養高峰論壇」上,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副院長宋寶和介紹山東新高考時表示,山東對高考英語的一年兩考進行了科學創新設置,主要是考慮到英語考試的風險、60萬考生人數眾多及社會組織考試的成本及壓力,改為了聽力分兩次考試,將風險降到最低。
烏蘭浩特市教育局局長楊華談到對新高考改革英語實行「一年兩考」的認識中,舉了託福和雅思考試的例子。他認為託福、雅思是語言水平考試,本質上是否達到錄取條件的合格與不合格兩個等級的考試,不是一個競爭體制下的排名考試,沒有必要一定要考到多高的分數,考生只需要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制定目標即可。如英國學校的要求雅思是6.5,那只需要考到6.5就夠了,一次沒考過關,一年內還能參加,有幾十次的之多的考試機會。而學生只要考過了,就不必再考了,學生不存在分數和名次的焦慮。
新高考還仍然是一個競爭體制下的分數排名考試,一分之差就可能甩掉數百甚至上千名同學,無論第一次考試取得什麼好的成績,都會期待下一次更好,英語「一年兩考」制度改革是為了讓學生在兩次考試中選擇一個較好的分數計入高考總分,其初衷是好的。
據《每日新報》報導,自2010年開始,天津積極探索實施高考英語聽力同場兩次考試,有效降低了偶然因素對考生應考的影響。2017年,在高考英語聽力兩次考試的基礎上,天津首次實行了英語筆試「一年兩考」,英語科目的筆試和聽力均給予考生兩次考試機會,取筆試和聽力各兩次考試中較高的分數計入考生高考總分。
按照天津市規定,3月份的英語考試包括兩次同場聽力考試以及一次筆試,6月高考英語則只考筆試,取最高成績計入總分。去年已經高中畢業的天津考上回憶,對「聽力」部分而言,只有3月份那一次考試,因此學校會在「考前一個月組織學生瘋狂地練英語」。
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談松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外語實行一年兩考給了學生更多的選擇機會,彌補了之前高考「一次考試定終身」缺陷。「這個主要是為了減輕學生高考的壓力,有了更多選擇,如果一次沒考好,還有其他機會。」
針對多次考試會不會加重應試負擔的擔憂,談松華談到:「一年兩次不是要求每個人都參加兩次,如果這次考得好,下次就不用再考了,其實是否加重負擔是學生自己的選擇。問題就是我們國家已經習慣了用應試的辦法來面對高考的改革,所以學校用各種考試給學生加重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