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鬧元宵,你了解它的起源和講究嗎?年輕人已經少有人知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為看重的一個民俗節日,在這一天,人們辭舊迎新,放下過去一年的不愉快,重新以一個樂觀積極的態度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新生活。
春節年俗的時間通常是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在這段時間人們走親訪友,互相祝福,喜氣洋洋。正月初一走親戚、初二女兒回娘家......正月十五吃元宵、猜燈謎,各種娛樂活動豐富多彩。你知道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有什麼講究嗎?
元宵節從漢代就已經存在了。漢武帝被人們認為是千古一帝,他在位時,不管是政治還是經濟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惡高度。那么元宵節和漢武帝有什麼關係呢?
相傳漢武帝在出行時不經意間看到了一位正在賣元宵的姑娘,巧的是這位姑娘的名字也是元宵。這一看不得了,漢武帝一下就被這位元宵姑娘給迷倒了。
於是他就將元宵姑娘接入宮中,可是元宵姑娘在外自由慣了,雖然在宮中能夠錦衣玉食,並且得到了妃子們所羨慕的寵愛,但是她羨慕宮外女子能夠自由出行。現在被囚禁在這宮牆之中,元宵姑娘日漸消瘦。有一天元宵實在是思親心切,便產生了輕生的念頭,這一幕正巧被路過的東方朔看到。問清楚緣由的東方朔給元宵姑娘出了一個主意,並且要求元宵配合他,元宵為了出宮,連忙表示自己願意聽從東方朔的安排。
東方朔喬裝打扮成一個算命先生的模樣,到處散播元宵就是火神娘娘。民間的老百姓為了祈求平安,紛紛向漢武帝請願,希望漢武帝允許元宵這位火神娘娘給他們做一些元宵。
愛民如子的漢武帝自然不會拒絕這麼多百姓的要求,他很快同意元宵出宮。在正月十五這一天,家家戶戶懸掛紅燈籠,元宵身穿火紅的衣服為普通百姓做元宵,人們提著紅燈籠、吃著元宵,凡是在這一天吃了元宵的人都能在這一年免除天災人禍。
而元宵姑娘也在這一天順利的見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親人,漢武帝看大家都這麼開心,於是就下令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每一年都要在這一天鬧元宵。
除了這個傳說,還有一種說法是漢文帝時期設立元宵節。在劉邦死後,呂雉掌權。劉氏皇族帶領大臣扳倒呂氏,為了慶祝這一事件,漢文帝將擊敗呂氏一族這一天設為元宵節,舉國歡慶,張燈結彩。
那么元宵節有什麼習俗呢?
漢武帝時期,皇帝在元宵節祭祀太一神。某些地區直到現在仍然延續著這一習俗。除此之外我們都知道在元宵節這一天要吃元宵,但是朋友們不知道的是,元宵在歷史的演變中出現了很多種形式。
現在我們所知道的元宵是一種白色的球狀麵食,裡面包裹著各種餡料。在南北朝時期,元宵是一種肉粥,而到了唐朝,元宵的雛形才開始出現在人們面前。
宋朝時期人們發現糯米的口感更好,於是用糯米代替白面,還開始研究各種餡料來讓元宵更加好吃。
現代就更不必說了,只有想不到,沒有廚師們做不到的。黑芝麻、紅豆、果仁等餡料的元宵應有盡有。
吃完了元宵,人們結伴出門賞月猜燈謎。不管能不能猜出來,人們享受的是一家人動腦子的過程,同時中國五千年的文字和智慧也讓人不由自主地感慨。
有些地區在這一天還會放煙花、敲鑼打鼓,熱鬧非凡。正月十五距離我們非常近了,朋友們所在的地方有什麼獨特的習俗嗎?歡迎在下方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