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搶走了父母的孩子?誰腐化了學生?

2020-12-14 中國臺灣網

誰搶走了父母的孩子?誰腐化了學生?

2015年08月07日 11:07: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中國時報》今日刊載臺灣作家銀正雄的文章指出,「黑色島國青年陣線」7月12日在臺北、臺中、臺南、高雄等四地,同時舉辦「中學生組織行動培力」活動,課程針對智識發展尚未健全的孩子,馴化他們如何對「教育部」進行「反課綱微調」抗爭運動。

  銀正雄指出,「北社」和「黑色島國」等民進黨外圍組織,並非偶一為之,而是長期進行分化臺灣社會工作。後者又以「貳人:高中職行動者培力營」名義,透過網書召集不滿18歲的中學生,繼續在7月30日至8月2日參加訓練課程。請注意這段時間正是林冠華自殺,「反課綱」學生大鬧「教育部」的日期,但他們不覺傷慟,仍然決定繼續搶走「臺灣父母的孩子」,哪怕今年將升高一的高中畢業生都不放過。

  銀正雄說,進一步觀察其師資,赫然發現「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員吳叡人名列其中,主講「臺灣國族主義的起源與發展」。這就透露民進黨在「去中化」思維下,用政治汙染年輕心靈,堂堂「中研」院副研究員竟也參與其事。但不止此也,在這個培力營訓練中學生「從社會運動到政治參與」的,恰是民進黨青年部主任,也是太陽花要角之一的傅偉哲。蔡英文宣稱只以實際物資支持「反課綱」團體的言論,寧非天大謊言?該不該說清楚、講明白?

  銀正雄指出,吳思華、朱立倫、洪秀柱一再呼籲「政黨」饒過孩子,蔡英文非但置若罔聞,仍執意透過「想想網站」持續入侵校園和家庭,搶走父母的孩子,腐蝕中學生。與之配合的名嘴、學者和綠營傳媒,能非這起臺灣騷亂共犯?(銀正雄 作者為臺灣作家)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相關焦點

  • 時評:誰搶走了奧尼爾送給孩子的禮物?(圖)
    中新社發楊傑 攝  誰搶走了奧尼爾送給孩子的禮物?  7月14日上午,NBA大鯊魚奧尼爾從鄭州來到成都,前往綿陽的實驗中學板房學校,與那裡的孩子做遊戲,送禮物。四位小同學隨後得到了奧胖的籤名籃球,可校方當場要求孩子們將球交出,但孩子們不同意:「球是奧尼爾送給我們的。」孩子們說道。最終球仍然被校方拿走,四位同學都哭成了淚人兒。
  • 年幼的孩子被夥伴搶走玩具,父母三個辦法讓孩子停止哭泣
    最近在鄰居家一起玩耍的時候,發現鄰居家的小孩非常的霸道,總是會搶其他小朋友的玩具,這是非常不好的一種現象,但是我發現他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是非常疏忽的,母親喜歡打麻將,父親喜歡賭博,可以說家裡面有一點積蓄,所以他們會給自己的孩子請各種各樣的老師,但是對於孩子的教育從來不會親力親為。
  • 孩子問「我和弟弟你喜歡誰?」高情商的父母這樣回答
    這時群裡有位研讀心理學的媽媽安慰說,這其實是孩子心理的一個正常反應,我們先不要驚慌,也不用過分愧疚。 但是,當孩子問「我和弟弟/妹妹你喜歡誰」這樣的問題時,怎麼回答還真的很有講究,隨口就說「都喜歡」,孩子可能知道你只是敷衍。
  • 父母離婚 孩子歸誰
    父母離婚 孩子歸誰 2020-07-02 03: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父母離婚孩子跟誰?選擇本身就是殘忍的事!
    媳婦於夜晚出走,並在第二天凌晨糾結娘家人來打砸搶,打了自己,砸了家,搶走了大兒子。並曬出了醫院診斷證明。聲明自己已經和小葡萄結束婚姻關係。 沒想到曾經"一見鍾情"的婚姻會以這麼慘烈的方式結束。儘管基於我的了解,天平會傾向小葡萄,但至於誰的控訴更接近真相,似乎並不重要。
  • 跟誰同床睡,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父母或老人,這樣選擇對寶寶最好
    編輯:邱寫寫每當孩子們進入4歲的關頭,總有不少的父母因為分房睡的問題而擔憂,最後孩子哭鬧、爸媽心疼,這樣周而復始地互相傷害和折磨著。跟誰同床睡,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甚至決定人生的走向嗎?到底跟父母睡好,還是跟老人睡好?跟誰同床睡,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這樣選擇對寶寶最好雅麗的寶寶剛滿3歲,因為之前一直都是奶奶帶,孩子始終和奶奶同房睡覺,對奶奶特別依戀。
  • 孩子的玩具被搶走或被欺負,怎麼辦?
    一、孩子的年齡,決定採取的方式根據孩子年齡的不同,處理方式也大相逕庭。三四歲以上的孩子語言表達力增強,玩具被人搶走,我們就可以鼓勵孩子要回來。而同樣的事情發生在2歲的孩子身上,期望他把玩具要回來就不現實了。所以,3歲以前的孩子,父母不能期望孩子自己解決,必須起主導作用。
  • 李玫瑾:孩子小時候跟誰睡,未來的性格就會像誰,父母別不在意
    ,李玫瑾教授認為,孩子小時候跟誰睡,未來的性格也會更想像誰,也就是說,影響孩子未來的性格,這一點父母千萬別不在意。主要是因為孩子在3歲之前對父母的依戀是最強烈的,每次聽著媽媽的心跳,孩子就能安穩的睡著,如果是寶媽自己帶孩子的話,孩子也會更依賴父母,在和父母朝夕相處之中,也會受到父母性格的影響,孩子自然也會出現了性格像父母的變化。
  • 孩子打誰就跟誰親?孩子喜歡打對自己好的人,聽聽專家怎麼說
    導讀:孩子打誰就跟誰親?孩子喜歡打對自己好的人,聽聽專家怎麼說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打誰就跟誰親?孩子喜歡打對自己好的人,聽聽專家怎麼說!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和孩子,誰離不開誰?
    獨立,是家長培養孩子的終極目標。對於孩子來說,獨立也能讓他感覺到內在的力量。那怎麼樣培養孩子獨立呢?1.教會他做事不教孩子做事,真正到需要孩子做事的時候就會抓狂。2.信任其實我們並不相信孩子。前幾天兒子參加鋼琴比賽,比賽前我們只是給孩子準備了簡單的自我介紹。誰知道,能參加複賽的孩子都很棒,在舞臺上落落大方,表達自如,我暗暗為兒子捏了把汗。
  • 起訴離婚前雖然搶走孩子,卻為何搶不到子女撫養權?
    由於男方工作需要,而常年被單位派駐海外,所以從孩子出生後至今年初男方搶走孩子之前,一直由女方及男方的父母在通州區的房產內共同照顧。然而,女方與公婆的關係並不融洽,公婆經常為孩子的照管問題與女方鬧矛盾。而且只要一鬧矛盾,婆婆便給在海外的男方打電話告狀。男方對此情況也沒有正確處理,而是反過頭來和女方爭吵。年初,婆婆又因為孩子生病而與王女士爆發爭吵。
  • 傳記中是誰欺負鐵鼠搶走了它的輪子 陰陽師逢魔密信
    問: 傳記中是誰欺負鐵鼠搶走了它的輪子 答:九命貓~~
  • 廣州離婚律師梁聰律師團隊:撫養權之爭,對方搶走孩子怎麼辦?
    近年來,法院判決撫養權考慮的基礎是基於未成年子女利益最大化的原則保障未成年子女的穩定健康生活環境,因此孩子跟誰長期生活,誰就相當於拿了優勝權,但也導致了很多離婚糾紛時搶走孩子的現象發生。孩子被搶走了,應該怎麼辦?
  • 孩子間的玩鬧,家長大打出手,究竟是誰出了問題
    孩子間的玩鬧,家長大打出手,究竟是誰出了問題?通常我們會教孩子要搞清界限,要分清你,和小朋友相處之間有和平相處。日前上海松江也出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因為男子因自己家的孩子積木呢,被別人搶走了,他就直接上去掌摑了搶他積木的小孩。原本是孩子玩耍間的小爭奪,但一方家長竟因自己家的孩子吃了虧,而動手毆打並持續推搡對方孩子。
  • 孩子的教育,學校和父母,誰的責任更大
    那麼怎麼樣才能讓孩子學習好,我們以後慢慢討論。今天我們就說孩子的教育,學習和父母誰的責任更大?孩子教育到底是誰的責任?在討論孩子的教育,學校和父母誰的責任更大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從《三字經》尋找答案,「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 孩子和誰睡就和誰親?錯過了「黃金期」,父母再努力也沒用
    孩子從出生起就對父母有很深的依賴感,而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父母和孩子是有著天然血緣關係,所以孩子與父母是最親密的關係。但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的父母對於孩子而言都是最親的人。孩子出生不到3個月,曉純就將孩子交給保姆照顧,而後重新去上班。而且為了自己第二天有良好的精神狀態,所以孩子也一直是和保姆一起睡。家裡的老人一直勸曉純自己去帶孩子,老人說到:"孩子和誰睡以後就和誰親,現在不自己帶,等孩子長大了和你不親,你才知道後悔。
  • 誰來救救孩子,誰來拯救教育
    這種失衡又倒過來在社會上普及著新的恐懼:與這種學生較勁犯不著。中國社會上流行著那句俗語:「我惹不起,總躲得起吧」,實在充滿了無數次失敗後的無奈情緒。誰都明白,這句話,不是躲盜賊,不是躲災害,而是在躲無賴。當我們的老師們都開啟了這種「躲得起」的模式後,中國的教育還有希望嗎?中國的孩子還有希望嗎?誰來救救孩子?!
  • 孩子跟誰睡,就是誰的孩子
    1作家小巫說:「孩子和誰睡,就是誰的孩子。」這話不假。我從小和姑姑睡,和她感情最好,有心裡話都和她說。我媽常說我投錯胎,應該鑽到姑姑肚子裡才對。換句話說,孩子最願意親近的人,是和自己連接了依戀關係的照顧者。和誰睡,孩子就願意和誰親。3和父母不親密的孩子,傷害的並不只是依戀關係。
  • 撫養權到底該歸誰:未斷奶女嬰被父親搶走,母親三年來多次起訴
    2016年11月28日雙方發生爭執,王建娜與嘉嘉回到王建娜的父母家,開始與劉某分居。2017年1月17日下午四點半,劉某和家人在王建娜父母家的樓下,將孩子搶走,並將王建娜及其母親打傷。根據王建娜提供給津雲新聞記者的小區監控視頻顯示,畫面遠處有三四個人從不同方向跑來將一人按倒在地,隨後被按倒在地的人手中懷抱的「東西」被帶走。
  • 孩子跟誰睡,竟決定了他一生的性格
    ,一次次「不要媽媽」的悲情控訴,還有那一回又一回掙脫懷抱的「拼命外撲」,讓程程心如刀絞:這是自己拼了命生下的孩子啊,怎麼就感覺被自己親媽給搶走了呢?誰陪孩子睡,孩子就和誰親誰照顧孩子多,誰在孩子感到疲憊、無助和恐懼時,能及時給予支持和安撫,誰就更能贏得孩子的心。每一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都想成為孩子心中那個最重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