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喜歡旅行的人,相信對雲南都會有一個嚮往,這裡有燈紅酒綠的麗江,人聲鼎沸的大理,四季如春的昆明,每一個地方都有不一樣的味道。如果你喜歡古鎮,那麼就更應該來雲南,這裡的古村才算得上真正的世外桃源。在大理的諾鄧古鎮,千年的歷史賦予了這個地方濃厚的地方特色,來到諾鄧不是為了要幹什麼,而是為了什麼都不幹,只靜靜地感受這裡的寧靜。
有的古鎮在歷史的發展中會擁有不同的名字,而諾鄧古鎮,在兩千年的歷史裡面,從來沒有改過名字,它靜靜佇立在大理的西南邊陲之地,千年來的風雨飄搖,見證著世事變遷,卻依舊不改古樸原始的樣子。說來也實在是慚愧,作為一名吃貨,第一次知道諾鄧古鎮竟然是在《舌尖上的中國》,因為這個節目,諾鄧火腿走出深山被人們所熟知。來到諾鄧古鎮還要走上一段石梯,處於深山的諾鄧古鎮,想要探訪也是要有不一般的耐心,行至高處會看到在群山包圍下,有一個太極圖造型的村子,這可不是人為的,而是天然形成的。四面環山的諾鄧古鎮,居民房子都是依山勢而建,一間間房子在山坡處層層疊疊地壘起,乍眼看去錯落有致又井然有序,民居的門、窗、木樑、柱子都雕有精美的圖案,基本上每戶人家的布置都各有特點,幾乎找不出來完全相同的兩戶人家,走進居民家裡會發現很多人家至今還保留著明清以來的家具。
古鎮裡面,前後房子之間用校園相隔,巷道都是用石板鋪成,依照山勢,石板路也變成石梯。古鎮裡的交通工具,我想應該是驢子吧,住在高處的村民出行就要牽上一頭毛驢,出門採買的時候還能幫忙搬運東西。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處於深山之中,而且交通不便,雖然諾等古鎮的名氣不小,但是一路上所見到的遊客都不多。沒有了城市的車水馬龍,路上遇到坐在門前的村民還會熱情地喊你進屋來坐坐 ,沒有經過可以修飾的古鎮建築,在流逝的時光中增添了屬於歷史的藝術感。古鎮是古時候茶馬古道上必經的一個地方,這裡的商幫用馬馱著鹽巴,從這裡走向緬甸、寮國,再換回來生活的糧食和蔬菜。
在古鎮裡面,諾鄧火腿並沒有太大名氣,貴就貴在火腿是用古井鹽來醃製的,他們用鹽巴反覆清洗火腿,然後用鹽鋪滿整個火腿等待幾個小時候重複糊製鹽巴,如此反覆多次,再把火腿懸掛在房梁之上,幾乎隨處可見掛在棚架上醃製的火腿,微生物在火腿上繁殖再結成一片片的結晶體,通常醃製一到三年,在結晶體內部的火腿肉才會醃製入味。
來到諾等古鎮,你可以感受到最淳樸的民風,鎮上的居民不慌不忙的生活,你可以不受打擾地靜靜發呆,尋找時光在古鎮留下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