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英語沒興趣怎麼辦?
這是很多家長在英語啟蒙階段都會面臨的一個教育難題。
一上英語課,孩子腦子裡就只有上廁所、喝水;寫作業就開始肚子痛牙疼……各種理由層出不窮。
家長拿戒尺盯著,孩子依然沒辦法認真學英語,實在讓人頭疼。
學習沒有興趣和動力,掌握再多學習方法都沒用。
那該如何激發孩子對英語的興趣?我們先來搞清楚孩子為什麼討厭英語。
當孩子開始排斥英語輸入,排斥聽英文兒歌、英文動畫,有可能是因為:
英語啟蒙MM法則,即只要掌握「材料」(Materials)與「方法」(Methods),學習之路就可以事半功倍。
如果孩子在英語啟蒙路上表現得不夠投入、開始牴觸,不妨先停下來,看看我們給孩子選的啟蒙「材料」是否適合孩子,啟蒙方式孩子是否能夠接受。
一些媽媽,在孩子剛開始做英語啟蒙就給孩子買了一大堆牛津樹分級讀物,還是培生幼兒園級的內容,內容遠遠超出孩子年齡段的理解範疇。
孩子聽不懂,理解不了,逐漸產生挫敗感,對英語失去了興趣是再正常不過的。
部分家長所理解的英語啟蒙,就是給孩子買英語讀物,放英文動畫片,聽英文兒歌……其實英語啟蒙最重要的是聽和說。
英語說到底就是溝通交流的工具,想要掌握這門工具,聽和說就是必要的前提。
但實際生活中,孩子可以用中文表達自己的需求。
即使看英文繪本,也有爸爸媽媽幫忙翻譯,根本用不上英語。
自然的,就沒了學習的動力。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語言能力發展,漢語成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逐步形成了強勢影響。
此時,孩子已經習慣了腦子裡的中文,突然用另外一種他完全聽不懂的語言來講故事或者讀繪本,自然會特別的排斥。
其實孩子對英語不感興趣,歸納總結起來就兩個原因:一是啟蒙材料選不對;二是聽得不夠多。
知道了病因,那就開始對症下藥。
兒子平時比較喜歡玩玩具車,所以我買了一本《My Car》,陪孩子一起讀。
後來有一次在馬路上看見汽車,他興奮地喊「Car!」
這就是興趣的魔力,它能讓孩子的啟蒙學習變得輕鬆愉快。
因此在選擇啟蒙材料這點上,我們可以根據對孩子的了解,以他們的喜好來做選擇參考。
如果孩子對汽車感興趣,可以看《Truck Town》的分級和動畫片;
對公主感興趣,可以看《Little Princess》的動畫片;
孩子對動物感興趣,可以多選擇動物主題的繪本,《Dear Zoo》……
無論是選擇兒歌童謠、原版動畫片還是繪本、分級讀物,只有孩子感興趣,它們才能派上用場。
很多孩子是因為語言環境的問題,身邊的人都說中文,而自己說英文難免會覺得彆扭奇怪,所以不願意學也不願意說。
讓孩子對英語感興趣,首先就要陪孩子一起說,把英語融入生活,積極用起來。
在這個階段,不要急於讓孩子去背大量英文單詞,可以將英語帶到生活中,比如:
下雨天的時候可以給孩子唱《Rain,Rain,Go away》;
哄睡的時候,給孩子唱一曲《Sweet dream》;
最簡單的《Head Shoulders Knees Toes》也可以孩子一起玩起來。
在生活中「習得」英語是一種非常高效的做法。
一旦爸爸媽媽們能夠在生活中大量、反覆地使用簡單的英文,孩子就能很自然而然地把英文和場景對應起來,形成對英語的條件反射。
孩子在度過了英語啟蒙的初級階段,必然是要開始系統地學習英語的。
但學校傳統教學方法又是死記硬背,成人都覺得枯燥乏味,孩子又怎麼會喜歡?
因此引導孩子繼續保持對英語感興趣,重點在於改變學習方式。
比如我們可以結合遊戲、動畫等來對孩子進行英語教學,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下學習英語,更容易增加孩子學習興趣。
這也是為什麼邦元英語課程在設置上均採用遊戲闖關模式。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而遊戲闖關的學習方式則充分利用孩子的貪玩之心,轉化為他們學習的內驅動力。
當孩子從事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他們會更加積極,願意投入更多的時間,付出更多的努力。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能讓孩子堅持的最大動力之一,便是對一件事的喜愛。
因此英語啟蒙的初級階段,點燃孩子的學習興趣是首要目的。
各位爸爸媽媽日常生活中要多觀察、多引導,發掘孩子的興趣點。
孩子感興趣了,能夠堅持下去,英語啟蒙才算是成功了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