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需要在不斷地鼓勵中才能培養興趣和愛好。記者李苾罡攝
上周六,本版「教育聊吧」推出第三次見面活動,約會「孩子最喜愛的老師」。來自德天實驗小學的戚一文、電子職高的黃雲、勝利小學的胡執春、崇文實驗學校的李家緒、九蓮小學的阮一雯等五位老師,以及市教育局宣傳處副處長邊宏和家長們就孩子的話題零距離暢談。沒想到司空見慣的作業,藏著許許多多的難題,孩子不願意做、做得慢、做得粗心、做得累,每位家長一落座都有許多切身的煩惱。
難題NO1
幾個小時後,還是一個字沒寫
家長:我兒子讀六年級,做作業能拖就拖。出門前他答應我,會馬上做,等我幾個小時後回來,一個字都沒有寫過,就躲在房間看電視,一看我進來,馬上把電視機關掉。數學作業倒還好,尤其是英語作業,既不會讀、更不會背。我平時工作也很忙,難得有個半小時的空,總想監督他把作業早點做完,可他就是不聽,現在對我的牴觸情緒也越來越厲害,一個勁嚷嚷「恨死作業了,恨死媽媽了」。
解題——
先去玩一會兒,再來做作業
李家緒:難得有空,和孩子在一起只有半小時,可為什麼要把時間都花在去監督孩子的作業上?長此下去,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就是個令人緊張的監督員、考查員。孩子本來在看電視,一看到你回來,馬上把電視機關掉,說明母子間的溝通已經出現了問題,這時候更不應該再責罵孩子「不做作業,就知道看電視」,而應該打開電視機,問問他剛才在看什麼節目,並坐下來和他一起看一會兒。
很多家長總是要求孩子,「作業做完了再去玩」,其實效果並不好,孩子做作業不專心,玩也不痛快。當看到孩子拿著作業本發呆,這時候就不要硬逼著他做作業,應該建議他「要不要先玩會兒」。那作業什麼時候做?已經有家長在擔心了。時間差不多的時候問一聲孩子「要不要去做作業」,要留意是一種商量的語氣,不是要求更不是命令,孩子能聽得出來,這是媽媽在提醒我,在聽我的決定。對大人的這份信任,孩子一般情況下都會把握好的,每個孩子都想做個好孩子,都會為完不成作業著急。
至於英語不太理想,小學階段英語還是以培養興趣愛好為主,他基礎比較弱,不如換個學習方式,以做遊戲的方式去進行,比如「媽媽和你一起讀」,「媽媽讀讀看,你聽對不對」。每個人的接受能力有不同,別的學生可能一天能背上八個單詞,你的孩子一天背不出,三天也能背出八個了。
很多家長一回到家中,看到孩子第一句話,就是「作業做完了沒有」,為什麼不問問他今天做了什麼有意思的事情沒有?我們和孩子聊天的話題,應該倒過來——90%是生活中的事情,10%才是學習。
比昨天多做一題,就該誇獎他
戚一文:大人工作有動力,可能為了事業也可能為了賺錢,孩子讀書為了什麼,也得有個激勵因素。經過很長時間調查,類似考大學找個好工作,這些與功利掛鈎的刺激因素,要到高二以上才會發揮作用,小學和初中階段,激勵他學習的最大動力,還是大人和同伴給予的肯定。
一個孩子,老是因為作業拖拉問題,沉浸在批評之中,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都受到了打擊。所以很多家長都有這個煩惱,跑來問老師,我回答他們:「靈丹妙藥」沒有,不過「萬金油」倒有一個,就是誇獎!「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發現孩子的進步要及時誇獎他,不要橫向比較,整天把「人家孩子考了100分,你怎麼才考了不及格」掛在嘴上,而要縱向比較,找找孩子身上的進步閃光點。昨天他沒有寫作業,今天做了一道兩道題目,昨天三個小時完成的,今天提前了15分鐘,都應該表揚他,不要吝嗇表揚。
難題NO2
作業做得辛苦家長在旁干著急
家長:兒子成績不太好,平時除了科學,對其他幾門課都不感興趣。對科學那真是投入啊,三年級的科學作業,有一項作業是要讓他們自己去找螞蟻,他飯都不吃就跑到外面,到處找,天氣涼快了,跑了很多地方都沒有找到;後來又有個作業說要找蝸牛,也找得很辛苦,我們家長也來幫忙,好不容易找了幾個,結果養在瓶子裡,大概是方法不當,養著養著就死掉了。這種作業做得這麼辛苦,我們在旁干著急。
解題——
幫孩子尋找方法這才是家長的任務
李家緒:花了這麼多精力,去做一件事情,結果還是沒有做好,就說明方法有問題。孩子可能一下不知道不足在哪裡,做家長的,就要幫忙去發現問題了。比如說找螞蟻,有些家長可能曉得,螞蟻喜歡吃甜的,角落上放點糖,就能把它們都吸引過來了。至於蝸牛怎麼養,家長不知道,可以打電話問老師。
現在很多家長都重視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如果把科學認為就是簡單地動手做,那就錯了,幼兒園的孩子也很會動手做。有方法的動手做那才叫做科學。家長不可能像老師,學會不少專業知識,在不知道的情況下,家長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幫助孩子一起去解決這個問題,這樣孩子學起來就會順利不少。
難題NO3
抄作業成了習慣
家長:女兒正在讀四年級,雖然成績不好,嘴巴特別會說,專門和班上一些成績好的同學交朋友,每次作業不會做,就抄他們的作業,老師和我講了以後,我急都急死,可她這個人從小軟硬不吃,實在拿她沒有辦法。
解題——
定下嚴規則,打一下揉一下
胡執春:對這樣的孩子,家長的強勢態度也是很重要的。在抄襲作業這些事情上,家長是要守住底線,一定要有原則。得有一個策略,先要狠狠「打」她一下,她聲音響你比她更響,她兇你比她更兇,她不講道理你也不要和她講道理。在把她「鎮住」以後,「打一下就得揉一下」,等她冷靜下來,再慢慢和她溝通交流,問清楚是沒有時間做作業、還是題目不懂,時間不夠可以做得少一點,寧可空著也不能抄,要是知識沒有聽懂,老師可以馬上重新教。所以說,讓她聽你的話,是第一步,然後再考慮具體怎麼改變。我就曾碰到過這樣的孩子,後來說通了,和我關係還特別好。
難題NO4
參加了奧數班,作業有點吃力
家長:兒子現在讀六年級,成績很好,在班中是第一第二名,前段時間,數學老師讓他參加數學奧賽,發了厚厚三本奧賽的書,讓他平時經常練習。老師這麼看好他,我們當家長的當然很開心,總希望他能多學點,可他最近幾次說做奧賽題太煩了,而且為了學數學的時間能長一點,老師還說他可以不用去上體育課,就用來做奧賽題。兒子很喜歡體育課,讓他不去上,他挺不開心的,可又不敢和老師說,我們也很矛盾,一方面總想讓他堅持下去,畢竟現在數學成績是有進步,可又有點擔心。
解題——
看看孩子學得是不是健康
戚一文:這樣的例子其實不少。本來數學成績挺好的,就因為參加奧數,整天做題目實在做得有點「恨」了,興趣越來越少,結果從曾經的長項變成了自己不想學的一門課。可以分幾步走,先看看孩子的成績,有沒有因為這個退步,如果退步了,說明已經影響到他對數學的興趣,那還是馬上停止比較好。如果正如家長說的,孩子的成績沒有退步,還是在進步,那也要看看孩子是不是學得健康,有沒有影響身體;有沒有學得厭煩,千萬不能破壞孩子對數學的「感情」。
可以保留,但一定要精選
黃云:在學有餘力的情況下,去學習奧數,那應該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每天需要花很多精力來對付這個,甚至把體育課的時間都用上了,那就有失偏頗了,難怪孩子會覺得煩了。我聽得出來,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還是很高的,而且偏向於孩子能繼續把奧數學下去,我覺得應該馬上和老師溝通一下,是不是減少作業量,或者精選一下題目。如果孩子堅決提出來說不要做,家長也千萬不要勉強。
難題NO5
從不做作業到成績下滑
家長:女兒今年十歲,在一所民辦學校讀小學四年級。一、二年級的時候成績都非常好,幾乎所有功課都是優秀,可如今成績都是及格,一直呈下降趨勢。
我了解到,女兒成績由好變差的轉折點在三年級的一次課堂上。數學課,老師講了一個問題,女兒說沒有聽懂。老師就當著很多同學的面批評她說,全班同學都聽懂了你為什麼沒懂?結果,交作業的時候女兒把空白作業本交了上去。老師找到她,責問為什麼作業沒寫,她理直氣壯地說,我沒聽懂,你又沒給我講,我怎麼寫作業?
我經常出差在外,平時和女兒見面時間少,見了面說話也不多。為了讓女兒更好地完成作業,我給女兒請了兩個家教來監督輔導學習。但效果依然不理想,女兒的成績還是不見起色。家訪時,老師告訴我,你這個女兒軟硬不吃,我們一點辦法沒有!
解題——
先從衣食住行等小細節走近女兒
胡執春:問題最主要的還是家長和女兒溝通不夠。看得出來,這個女孩比較任性,一個孩子的性格培養和家庭教育關聯非常大。女兒生活在單親家庭,媽媽又經常出差,平常兩個人的溝通時間必然很少,我建議多多和女兒交流,先從生活中衣食住行等小細節開始,做一個好朋友,一點點走進孩子的心裡世界。
不應讓家教成為母女溝通的「障礙」
邊宏:家長們談起孩子脫口而出就是成績,我們什麼時候這麼頂真地關注孩子是否生活得陽光?其實,和成績相比,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生活得健康,生活得幸福。而對於健康,首要一點就是要有健康的人格和心理。只要有陽光的心態,又何愁沒有成績呢?
如果一個當媽媽的不能和女兒心貼心交流,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怎麼能知道孩子想什麼,要什麼,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請家教我是不贊同的。本來就和女兒缺少溝通,還在溝通中間設置一個「障礙」,不是增加溝通難度麼。我建議家長多和女兒面對面交流,找到女兒的興趣點,看看女兒喜歡什麼。她喜歡畫畫,那你就陪她畫;她喜歡運動,那你就陪她運動。把興趣作為切入,走進孩子的心靈,孩子自然就會什麼都對你說,一說出來家長就會對她的心理狀態了如指掌,相信對於這麼聰明的女兒,作業問題完全能夠迎刃而解。
難題NO6
作業做到一半喊著要跳樓
家長:兒子今年13歲,讀初一。小學的時候成績還不錯,但上了初中後似乎對上什麼課都「無所謂」,成績也一直不好。學校裡,老師認為他是「屢教不改」的差生,同學都說他是個「笨蛋」。有一次,兒子正在做作業,拖拖拉拉一直沒有做完,張女士心裡著急,就在旁邊數落了兒子幾句,沒想到,兒子聽了媽媽的嘮叨後突然說「我不要上學了」,還氣呼呼地說要去跳樓。張女士後怕地說,幸虧當時我們居民樓頂是封死的,要不然不知道會出什麼事情呢。
要從做作業裡找回自信
阮一雯:家長通常以一種「居高臨下」的身份吆喝孩子,他們往往自己什麼都不改變,卻又要求孩子如何如何,這是不對的。
兒子到底是不是所謂的「笨蛋」?家長要首先搞清楚。其實我們做老師的最明白,孩子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沒有天才也沒有笨蛋,學習成績好與差全在於學習方法。
一個被同學們稱為「笨蛋」的學生,一定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如果這時候他做作業慢了一點,家長再一味數落,不是把孩子往絕路上逼麼?他會覺得,連我的爸爸媽媽都不能站在我這一邊,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不僅對學習絕望,而且很容易對生活絕望,做出極端的事。
兒子在學校裡已經有壓力了,回到家就不能再給他施壓。作為家長要改變以往的命令式態度,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對?當兒子完不成作業的時候,自己是不是只會在旁邊說教,有沒有坐下來跟兒子一起完成作業,給兒子以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如果自己做到了陪兒子完成一次作業,有沒有第二次,第三次的堅持,是不是自己比孩子先放棄了。
坐下來陪著孩子,是為了給他樹立信心。還要告訴孩子,不管誰說你是「笨蛋」,在爸爸媽媽眼中,你都是最棒的。同時找到孩子的長處,努力把長處「放大」,讓孩子知道原來他在這方面這麼厲害,比別人都強,信心也就逐漸建立起來。有了一點信心,再引導他回到學業上去,這樣就比單純說教、責備等等的促進引導更容易奏效。作業問題看似很小,其實它很可能是讓孩子重新找回自信的最佳突破口。(杭州日報)
(責任編輯:黃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