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前,科學館外牆未見港中大校徽。
港中大科學館面向百萬大道外牆上的巨型校徽,是港中大的重要標記。不過,翻查舊照時發現,原來科學館於1972年落成時,外牆並未有大學校徽。那麼,校徽是什麼時候加上去的呢?1978年前的百萬大道(照片由校園發展處提供)
這個校徽是前大學副校長鄭德坤教授伉儷於1978年捐款港幣7萬元建造。為求較佳效果,採用浮雕設計,惟因當時香港缺乏人才,所以要到西班牙訂製,再運回港中大,一片一片地嵌上科學館外牆。巨型校徽由港中大前副校長鄭德坤教授(右二)及鄭夫人黃文宗女士(右四)捐款建造。鄭教授是世界知名的中國第一代考古學家,被譽為「四川考古之父」,同時亦對中國藝術史丶史學丶人類學貢獻良多。鄭教授於港中大藝術系執教,桃李滿門。
黃文宗女士乃散文家丶畫家丶陶瓷家,曾任港中大藝術系榮譽講師,講授陶塑。鄭教授伉儷對港中大貢獻良多。
左起:高美慶教授丶劉殿爵教授丶王德昭先生丶鄭黃文宗女士丶饒宗頤教授丶鄭德坤教授丶許禮平先生(攝於1981年,大學檔案組提供)
1978年11月30日舉行的第二十屆頒授榮譽學位及各科學位典禮,是港中大巨型校徽雕塑首次出現的畢業禮。
1979年的百萬大道,港中大校徽雕塑已建成。(照片由校園發展處提供)
久經年月,日曬雨淋,校徽至今卻看不出歲月痕跡,有賴港中大物業管理處。物管處分別於2010及2017年為校徽進行翻新工程,找來金箔師傅重新鋪上一層新的金箔,一片一片的鋪,費盡工夫貼得平滑,讓這個港中大校徽雕塑保持莊嚴。多年過後,港中大校徽一度出現褪色狀況。(照片由物業管理處提供)
物業管理處分別於2010年及2017年安排翻新校徽工程。金箔師傅逐片逐片把金箔貼上,憑經驗與手工,儘量把金箔貼得平熨。(照片由物業管理處提供)
2017年校徽翻新工程進行期間(照片由物業管理處提供)
(照片由物業管理處提供)
翻新過後,校徽閃閃發亮。(照片由校園發展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