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0日,北京大學人文學部在人文學苑舉行人文學部學科建設研討會。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副校長王博,人事部、社會科學部、學科建設辦公室負責人,學部班子成員、人文學部部務委員會委員、學術委員會成員、各院系分管科研副院長等30餘位專家學者出席研討會,共同探討如何解決人文學科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並面向未來,布局重大學科前沿領域。會議由人文學部主任申丹主持。
與會人員合影
人文學部各院系主要負責人針對學科發展中面臨的問題,介紹各院系的解決方案和未來規劃。抓人才、找定位、跨學科、國際化,都成為會上被屢屢提及的話題。中國語言文學系主任陳曉明介紹計劃組建學科群,建立「中國古典學中心」「現當代文學與理論中心」「語言與人類複雜系統研究院」「北京大學文學創作中心」,對內整合專業的分散格局,逐步形成學科發展的重心方向,形成每個學科群的優勢特色。歷史學系主任張帆表示,希望在已有一定基礎的重點發展方向設立實體機構,如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出土文獻研究所等,從而集中資源、發揮優勢。哲學系將依託哲學與人工智慧研究組建文理交叉研究平臺;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孫慶偉表示,學院一方面要「守正」,即堅守考古學專業的學術根本;另一方面要著力「創新」,增強博物館、文物保護和文物建築專業的特色發展;外國語學院將依託北大多學科平臺和自身語種優勢,以外國語言文學、現代語言為學科建設重點,以自主設計的「區域國別交叉研究平臺」為學科內涵發展的新機遇和增長點,並深入探索人才的國際化培養模式。藝術學院院長王一川指出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招生指標較少,影響優秀青年人才和學術帶頭人的引進,也給學科排名、學術影響力帶來不利影響,希望在博士生規模上得到學校的支持。歌劇研究院院長金曼表示,將建立歌劇學研究中心,助力中國歌劇學派的建立,探索中國歌劇產業化發展路徑。
其後,張帆詳細介紹了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的建設情況,該所自2009年成立以來,整合了歷史、考古、中文等院系在出土文獻保護與研究方面的科研力量,開拓了新的學科增長點。研究所參與了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藏秦簡牘以及即將開展的海昏侯墓出圖簡牘的整理、保護與研究工作,取得突出的學術成果。
會議就人文學科隊伍建設議題展開討論,與會專家學者認為要加強師資和科研隊伍建設,進一步做好人才引進和年輕教師培養工作,打造優秀人才「蓄水池」。學部副主任廖可斌通過對現有學部師資隊伍情況的梳理,建議各院系要有緊迫感,加快引進優質人才,形式可以更加多樣化。人事部部長劉波談到建議充分利用學校(博雅)博士後的政策,吸引優秀青年學者,增強科研實力。他希望各院系給年輕教師提供最好的發展和成長體驗,要更多關心青年教師的成長。
會上,不少教授指出,當代人文學術研究越來越注重跨學科、多學科綜合研究,倡導打通學科間界限,搭建多學科交流合作平臺。人文學部共同建設的「古典學研究」「現當代中國研究」和「現當代外國研究」三個跨學科平臺,共組織了十五個跨院系課題組,這是北大人文學科首次較大規模地打破學科壁壘,將幫助建立從人文學科整體視野出發研究問題的新範式。申丹表示,學部將進一步推動跨學科項目的建設。
林建華出席會議並講話,他指出,北京大學具有悠久的人文積澱和雄厚的學科基礎,人文學科作為北大的傳統優勢學科,整體發展處於世界領先位置,必須建設好、發展好人文學科,守住這塊「根基」。「通過會議可以看出,大家非常齊心協力,對人文學科發展的狀況、存在的問題也有清醒認識。」他指出,要重視根基,在隊伍建設、制度建設上下功夫。他也表示,學校將高度重視人文學科發展,給予人文學部更多政策和資源支持,期待學部在未來的發展中取得更好的成果。(文/楊寧 攝影/石際)
編輯: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