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大學知名教授:中國抗疫成功意味著什麼

2020-12-20 環球網

【來源:中國日報網】

【光明國際論壇筆會】

我聽說,中文中的「危機」一詞是由表意「災難」和「機遇」的兩個字組合而成的。這似乎特別適用於新冠肺炎疫情。

人們往往更容易看到災難,我們都為億萬人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苦難而悲傷。然而,機遇也可能同時存在。潛在的機會只能猜測,因為當我們試圖預測未來時,一切實際上都是猜測。不過,我們可以用經過驗證的方法,即回顧既往趨勢,看看歷史和近年發生了什麼,然後沿著既往趨勢推斷未來。

新冠肺炎疫情就像一個放大鏡,可以放大正在發生的事情,或者像一種強烈的興奮劑,或者像植物上的一種肥料。它將使正在緩慢演變的趨勢提速。這種情形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發生過,因為難以想像的苦難所造成的絕望,許多技術、社會和政治變革得以加速。

中國抗疫成功意味著什麼

第一個趨勢涉及對中國的承認。過去20年裡,特別是當中國舉辦奧運會時,世界其他國家突然意識到中國的非凡復興。幾乎在一夜之間,事情變得很明顯,中國在幾十年的時間裡已經成為許多領域的世界領先者。19世紀的帝王刻板印象和20世紀中國政治動蕩歲月給世界留下來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被一掃而空。認識中國變化的這種趨勢可能會繼續下去。我不記得近代史上還有哪段時間中國的日常生活被國際媒體如此廣泛地報導過。

中國人民對新冠疫情做出了非同尋常的反應,贏得了許多關注細節的人們的讚揚,包括世界衛生組織。正如一些外部人看到的那樣,中國的抗疫成就不是通過恐懼或壓制性的中央控制實現的,而是通過群體團結、相互同情、理性規劃和負責任的行為來實現的,這使它變得更加令人難以置信。

與許多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的悲劇性混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抗疫更加令人驚嘆。中國如此有效地控制了新冠肺炎疫情,這使得西方對中國虧欠巨大。如果新冠病毒以在歐洲和美國肆虐的情形席捲佔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國人口,我們現在在西方會陷入更加可怕的困境。

抗擊新冠病毒的成功只是中國更大規模的進步進程中的一小部分。許多預測認為,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將在21世紀20年代末超過美國,而幾年前以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已經超過了美國。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那意味著我們將面臨中美兩國幾乎平分秋色的10年,就像兩隊船員並肩比賽,面臨相互碰撞或造成損害的危險,最近的中美關稅和高科技對抗就是這方面的跡象。

然而,如果超越的速度加快了,就像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超越英國一樣,如果超越發生得很快,而且被其他事件淡化了,那麼我們可能會避免一場嚴重的衝突。格雷厄姆·艾利森在其著作《註定要戰爭》(2017年)中分析的著名的「修昔底德陷阱」——戰爭可能是爭奪霸權的結果——可能會避免,因為人們全神貫注於其他事情,醒悟後才發現已是一個新的現實。

我猜想,通過審視當前的事件,中國將對自身的一些固有弱點有很大的了解。例如,房地產投機泡沫將被戳破,更多的注意力將放在生產性行業和科學研究上,國內貿易和消費會得到更多關注,對某些國家的貿易依賴將減少。這將使中國更加強大,能夠更加有效地為建設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新技術應用時代提前到來意味著什麼

過去20年的另一個趨勢是用機器取代人力。在目前的這場疫情危機中,這一速度大大加快。自動化、人工智慧、機器人和智能應用的興起,本可能需要10年或20年的時間,現在在幾個月內就發生了。新的人工智慧時代到來的時間點,可能會被界定在這場流行病期間,無論這是好是壞。

另一個趨勢是大數據的增長。這在一定程度上涉及收集和存儲大量關於個人的信息,特別是通過行動裝置收集材料。這一趨勢得到極大的加速,它的成功運用是新冠病毒在中國、韓國和其他地方得到控制的原因之一。它通過追蹤接觸者,允許足跡健康的人獲得額外的自由,這是其好的一面。然而,賦予它高水平的國家權力、可能的濫用和侵犯隱私,是其潛在的負面因素。

還有一個趨勢是與過去兩個世紀的體制模式分道揚鑣。自英國工業革命以來,生活的許多方面都建立在19世紀的思想基礎上,為了提高效率,需要將人類聚集在一起。如果你想生產商品,你必須有工廠。如果你想教育孩子,你必須讓他們去學校和教室,或者大學和演講廳。如果你想給別人治病,你要讓病人到醫院和病房。如果你想監管社會,你必須建造大型監獄。如果你想讓人們享受娛樂,你就要讓他們去體育場、電影院或音樂廳。

隨著網際網路和其他交流渠道的興起,所有這些都在改變。我們正看到,你可以在家裡工作,也可以在村裡或鄰裡小群體中工作。在中國,人們從大城市返回,或者在任何地方創辦小企業,這將產生巨大的影響。你可以遠程學習,也可以在規模小得多的專業小組學習,遠程教學可以是高質量和個性化的教育。你不需要去大醫院治療大多數疾病,得益於良好的信息、可獲得的藥物、分布於各地的診所,幾乎所有的疾病都可以在網上診療。我們發現,很多娛樂活動甚至社交活動都可以在家進行,人們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網際網路小組一起唱歌、鍛鍊、玩耍、閱讀或聊天。

換句話說,統一的、集中化的生活體系正在朝著更本地化、更社區化、更有意義的在線和真實的面對面關係發展。世界各地的人們再次發現了他們的鄰居。即使在大城市,人們也越來越有這樣一種感覺,即他們與周圍人的生活並無二致。

重視自然與傳統意味著什麼

過去幾年的另一個趨勢是,人們認識到,由於我們在浪費所有的資源——空氣、水、土壤、植物和動物,我們正在毀滅世界。汙染、土壤退化、碳排放,生態危機的所有這些特徵眾所周知,而世界人口的增長加劇了這場危機。對此人們已經開始有所警覺,特別是在過去數年裡,年輕人對此感到震驚。但是,他們不斷被告知,他們的夢想只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然而,當北京或紐約上空藍天敞開,當我們看到世界各地的星星和月亮時,我們看到了一切都是可能的。當飛機和汽車靜止下來,我們又能聽到鳥聲時,我們意識到我們失去一些東西,也可以找回一些東西。當我們發現一個更緩慢、更溫和、更豐富、更感官的世界的美麗時,主張改變生活方式的人們很可能就得到了論據。也許造成汙染的旅行會更少,也許油氣生產的崩潰還會持續,綠色能源的發展會加快。這可能是一個更可持續的世界的開始。

我們也在學習重視更傳統的方式,以適應我們的身體和自然世界。一個例子是人們對身心鍛鍊、瑜伽、普拉提、太極和其他運動的興趣迅速上升。另一個例子是,在印度、中國和其他地方,一些傳統草藥在對抗病毒方面取得了成功,贏得了尊重。

加強全球治理和相互支持意味著什麼

最後,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人們意識到我們生活在一個相互聯繫的世界裡,這是一個巨大的趨勢。全球主義,無論是電信、網際網路、教育交流、旅遊,還是漫長而相互交織的商品供應鏈,都有了巨大的增長。面對任何形式的媒體,甚至是大城市的街道,任何人都能看到我們現在是同一個世界。

蝴蝶效應——一隻死在安第斯山脈的蝴蝶可以通過漣漪效應改變整個世界——變得更加真實和明顯。

至少,我們可以希望我們的「無國界問題」會提醒我們是一個人類共同體。全球治理和相互支持的世界機構,在過去20年裡遭到毫無意義的戰爭和分裂的蹂躪,在枯萎之前可能會復興。

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可以發揮主導作用,因為它擁有和諧和相互負責的儒家倫理,以及人人平等的社會主義理想,就像它在這場國際危機中對許多國家提供支持一樣。

我們可以從一個相互爭鬥的、零和的世界中走出來,進入一個更健康、更具協作性的世界。

機會很可能從當前這個痛苦和焦慮的時期浮現出來,但只有當我們作為一個物種有足夠的智慧去欣賞它時,機會才會出現。這正如中國人所說,危機既是災難也是機遇。

(作者:艾倫·麥克法蘭,系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終身院士、社會人類學教授。本報記者林衛光翻譯,小標題為編者所加)

相關焦點

  • 英國院士:「中國抗疫成功意味著什麼」
    中國抗疫成功意味著什麼第一個趨勢涉及對中國的承認。過去20年裡,特別是當中國舉辦奧運會時,世界其他國家突然意識到中國的非凡復興。幾乎在一夜之間,事情變得很明顯,中國在幾十年的時間裡已經成為許多領域的世界領先者。
  • 劍橋大學知名教授:新冠病毒——災難與機遇
    中國抗疫成功意味著什麼第一個趨勢涉及對中國的承認。過去20年裡,特別是當中國舉辦奧運會時,世界其他國家突然意識到中國的非凡復興。幾乎在一夜之間,事情變得很明顯,中國在幾十年的時間裡已經成為許多領域的世界領先者。
  • 今晚七點|劍橋大學副校長為中國學生解讀劍橋大學錄取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劍橋大學前工程學院院長卡德維爾教授。卡德維爾教授十幾年來一直負責中國大陸招生,曾親自面試3000餘學生,經驗豐富,對中國學生的特點和培養方式有著深刻的理解。北京時間6月26日本周五晚7點,劍橋副校長將為廣大中國高中生和家長解讀劍橋大學錄取。
  • 劍橋大學教授:我對中國經濟長期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專訪:我對中國經濟長期發展前景充滿信心——訪劍橋大學教授艾倫·巴雷爾新華社倫敦3月10日電 專訪:我對中國經濟長期發展前景充滿信心——訪劍橋大學教授艾倫·巴雷爾新華社記者顧震球 孫曉玲 於佳欣英國劍橋大學賈奇商學院教授艾倫·巴雷爾日前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雖然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和世界經濟帶來了短期影響,但疫情在中國已基本得到控制,從長期看,「我對中國經濟長期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 劍橋認可中國高考成績 中國學生上劍橋大學變容易了嗎?
    原標題:英國名校劍橋大學認可中國高考成績   近日,世界名校英國劍橋大學在本科生招生網頁上表示,中國高考成為劍橋大學認可的考試,這意味著中國學生可以憑藉高考成績申請就讀劍橋大學。據了解,除要求考生高考成績達到所在省名次排名前0.1%,同時要達到申請專業的語言要求(通常情況下雅思要求7分)。
  • 不止劍橋,海外多所知名大學承認中國高考成績
    根據劍橋大學官網信息,劍橋大學可以接受中國學生通過高考成績來申請入學,其要求是考生成績達到所在省名次排名前0.1%。消息一出,網友留言笑稱「復讀還來得及嗎」。25日,劍橋大學微博回應表示,承認中國高考成績並不是劍橋新聞,已執行有數年,但劍橋的招生並不「唯成績論」,而是在考試成績基礎上對每一位學生進行綜合評估。
  • 英國封鎖措施再延長三周,牛津、劍橋等多所英國大學全力抗疫
    Part2 英國大學為抗疫做了什麼? 自從疫情爆發以來,許多英國大學臨危受命,為抗擊疫情做著各種各樣的研究,包括研發疫苗、研製新型呼吸機、建立冠狀病毒檢測實驗室等等。
  • 京領嘉賓|劍橋大學終身正教授、院士談創新人才培養
    2020年12月25日,京領榜單發布會暨諾獎創新論壇發布了《2020中國國際學校競爭力排行榜》《2020中國國際化學校品牌價值百強榜》《2020中國國際學校創新競爭力百強榜》(點擊榜單名稱可進入連結觀看完整榜單),並且共邀請了五位主旨演講嘉賓: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佛大學校級教授馬斯金教授;
  • 劍橋大學副校長回應劍橋在中國招生真相
    真相是什麼, 劍橋大學副校長、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世界著名超導專家、劍橋大學亞洲地區招生負責人和面試官大衛•卡德威爾(David Cardwell)教授當面回應,劍橋招生其實是對學生的綜合評估,並現場分析了中英兩國教育體系的差異。
  • 劍橋大學承認中國高考成績
    來源:北京商報北京商報訊(記者 劉斯文)繼英國伯明罕大學、萊斯特大學等五所大學外,劍橋大學成為第六所承認中國高考成績的英國大學。3月22日,英國劍橋大學在官網宣布,劍橋大學本科接受中國高考成績申請,申請人成績需達到全省高考人數的前0.1%。
  • 英國劍橋大學教授:與中國合作是正確出路
    作為一個有幸在英國、歐洲(其他國家)、美國以及中國工作和生活過的世界公民,我感到非常充實和滿足。在過去60年裡,我對形形色色的人、企業、學習和個人發展有了諸多了解,對此我充滿感激。我非常自豪地見證了不同國籍、文化和背景的年輕人如何在長輩有限的幫助下,一步步地走向成熟和成功。我在企業工作時非常注重與中國同事、企業、政府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建立關係。我找到了加強信任關係、建立持久聯繫以及共享合作成果的途徑。我在人生旅程中自然而然地遇到了障礙、挑戰以及一些來自不同國家、與我價值觀不同的人。
  • 劍橋大學承認中國高考成績 進劍橋比清華北大容易?
    從24日開始,關於「劍橋大學承認中國高考成績」的消息開始在網上刷屏,還有自媒體稱,劍橋大學的錄取分數低於清華北大。進入劍橋大學,真是這麼容易的事?有業內人士表示,雖然這個消息不假,但考入劍橋大學,還真不是這麼容易的。
  •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學子成功主持「廈門-劍橋國際論壇」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學子成功主持「廈門-劍橋國際論壇」
  • 不止劍橋,海外多所知名大學承認中國高考成績,不過要求是……
    3月24日,一則「劍橋大學承認中國高考成績」的消息引起了網友熱議。根據劍橋大學官網信息,劍橋大學可以接受中國學生通過高考成績來申請入學,其要求是考生成績達到所在省名次排名前0.1%。消息一出,網友留言笑稱「復讀還來得及嗎」。
  • 一流大學的現實與誤區:一位劍橋一年級生眼裡一流名校意味著什麼
    我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在劍橋的經歷?我該優先考慮什麼?我該怎樣明智地利用我的優勢,改善我的弱點?在對這些問題有了答案後, 我對一流大學教育的現實和誤區有了新的認識。教學水平一流大學的教師大多數都非常優秀。我的第一位計算機科學講師是Alan Mycroft教授,他是Raspberry Pi的聯合創始人。同時他也是我遇到過的最熱情的老師之一。
  • 一流大學的現實與誤區:一位劍橋一年級生眼裡一流名校意味著什麼
    我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在劍橋的經歷?我該優先考慮什麼?我該怎樣明智地利用我的優勢,改善我的弱點?在對這些問題有了答案後,我對一流大學教育的現實與誤區有了新的認識。教學水平一流大學的教師大多數都非常優秀。我的第一位計算機科學講師是Alan Mycroft教授,他是Raspberry Pi的聯合創始人。同時他也是我遇到過的最熱情的老師之一。
  • 承認高考成績之後,劍橋大學開啟中國「掐尖」計劃
    什麼是「劍橋儲英工程」?「劍橋儲英工程」項目教學培養基地由位於上海的劍橋大學中國遴選中心(CEIS)設立,今年 2019年春季啟動全國招生,9月1日正式開學。據稱,劍橋大學中國遴選中心(CEIS)成立於2003年。15年來,CEIS按照透明、公開、公正的程序為劍橋大學遴選輸送了159名優秀學生。
  • 「你們的善良、友誼和慷慨會被永遠銘記」——劍橋大學等受助機構...
    日前,劍橋大學副校長Andy Neely教授和劍橋大學嘉治商學院院長Christoph Loch教授向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發來感謝信,代表劍橋大學、劍橋大學嘉治商學院對北大滙豐向其捐贈抗疫物資表達感謝,並表示,你們的善良、友誼和慷慨會被永遠銘記,並將有助於挽救更多生命。
  • 學人訪談|劍橋大學教授瑪麗·彼爾德:由西方古典引發的女權思考
    (攝影:盧萌)訪談學者:瑪麗·彼爾德(Mary Beard),劍橋大學古典學系教授,紐納姆學院院士,皇家藝術研究院教授,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FBA),2018 年獲大英帝國爵級司令勳章(DBE)。研究領域為古羅馬史,著有《龐貝:一座古羅馬城市的生活》、《SPQR:羅馬史》等十餘部專著。
  • 國外知名大學教授遠程科研項目正式上線啟動
    國外知名大學教授遠程科研項目正式啟動上線啦可為學生們提供選擇的國外知名大學範圍豐富,涵蓋國家和院校包括:美國:哈佛、MIT、斯坦福、加州理工、哥大、芝加哥、UC Berkeley等英國:劍橋、牛津、UCL等加拿大:UBC、滑鐵盧等新加坡:新加坡國立、南洋理工等中國香港:港中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