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關於資產折舊稅前扣除,這6個問題值得一看~

2020-12-13 中國稅務網

資產折舊與攤銷是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的一個熱點問題,其往往會涉及加速折舊、稅會差異等問題。近日,小編將資產折舊稅前扣除常見問題進行了歸納梳理,匯總了6個典型問題,趕快來看吧~

問題一

《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規定,企業應對所有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已提足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和單獨計價入帳的土地除外。那麼,我公司對未投入使用的機械設備計提折舊能否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

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一條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按照規定計算的固定資產折舊,準予扣除。下列固定資產不得計算折舊扣除:

(一)房屋、建築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資產;

(二)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

(三)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

(四)已足額提取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

(五)與經營活動無關的固定資產;

(六)單獨估價作為固定資產入帳的土地;

(七)其他不得計算折舊扣除的固定資產。

該問題屬於稅會差異問題,根據稅法規定未投入使用的機械設備計提折舊不能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

問題二

我公司對自創的商譽計提的無形資產攤銷費用能否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

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二條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按照規定計算的無形資產攤銷費用,準予扣除。下列無形資產不得計算攤銷費用扣除:

(一)自行開發的支出已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的無形資產;

(二)自創商譽;

(三)與經營活動無關的無形資產;

(四)其他不得計算攤銷費用扣除的無形資產。

因此,企業計提的自創商譽攤銷費用不能在稅前扣除。

問題三

2019年7月1日,我公司與甲公司籤訂生產設備經營租賃協議,協議租賃期為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7月1日,租賃費用10萬元(不含稅)一次性支付給甲公司,甲公司全額向我公司開具了增值稅發票。那麼,我公司租入固定資產支付的租賃費如何在稅前扣除?

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第四十七條規定,企業根據生產經營活動的需要租入固定資產支付的租賃費,按照以下方法扣除:

1.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固定資產發生的租賃費支出,按照租賃期限均勻扣除;

2.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固定資產發生的租賃費支出,按照規定構成融資租入固定資產價值的部分應當提取折舊費用,分期扣除。

因此,該企業應將10萬元租賃費用支出在租賃期12個月內均勻扣除。

問題四

2019年7月,我公司採用以下方式取得固定資產:

1. 外購一臺機械設備,支付的購買價款和相關稅費12萬元,此外發生為使該資產達到預定用途發生的其他支出1萬元;

2. 自行建造廠房,竣工結算前發生的支出為30萬元,竣工結算後發生的其他支出2萬元。

那麼,我公司取得的上述固定資產計稅基礎該如何確定呢?

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第五十八條規定,固定資產按照以下方法確定計稅基礎:

(一)外購的固定資產,以購買價款和支付的相關稅費以及直接歸屬於使該資產達到預定用途發生的其他支出為計稅基礎;

(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以竣工結算前發生的支出為計稅基礎;

(三)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以租賃合同約定的付款總額和承租人在籤訂租賃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為計稅基礎,租賃合同未約定付款總額的,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承租人在籤訂租賃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為計稅基礎;

(四)盤盈的固定資產,以同類固定資產的重置完全價值為計稅基礎;

(五)通過捐贈、投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資產,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計稅基礎;

(六)改建的固定資產,除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三條第(一)項和第(二)項規定的支出外,以改建過程中發生的改建支出增加計稅基礎。

因此,外購的機械設備計稅基礎為13萬元;自行建造廠房的計稅基礎為30萬元。

問題五

我公司是一家生產製造型企業,企業擁有房屋、機械設備、運輸車輛以及電子設備等資產,想諮詢一下稅法對資產折舊最低年限有何規定?

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第六十條規定,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家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根據第六十四條規定,生產性生物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林木類生產性生物資產,為10年;

(二)畜類生產性生物資產,為3年。

根據第六十七條規定,無形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攤銷費用,準予扣除。

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不得低於10年。作為投資或者受讓的無形資產,有關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規定或者約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攤銷。

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進一步鼓勵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2〕27號)第七條、第八條規定:

企業外購的軟體,凡符合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確認條件的,可以按照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進行核算,其折舊或攤銷年限可以適當縮短,最短可為2年(含)。

集成電路生產企業的生產設備,其折舊年限可以適當縮短,最短可為3年(含)。

問題六

出於環保需要,2019年7月,我公司購置並實際使用一臺符合規定的環保專用設備,銷售方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金額為100萬元、稅額為13萬元。那麼,我公司購置並使用環保設備在企業所得稅方面有何優惠?

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第一百條規定,企業購置並實際使用《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節能節水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和《安全生產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規定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的,該專用設備的投資額的10%可以從企業當年的應納稅額中抵免;當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後5個納稅年度結轉抵免。  

享受前款規定的企業所得稅優惠的企業,應當實際購置並自身實際投入使用前款規定的專用設備;企業購置上述專用設備在5年內轉讓、出租的,應當停止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並補繳已經抵免的企業所得稅稅款。

因此,該公司可以從企業當年的應納稅額中抵免10萬元(100x10%)。

來源:中稅答疑新媒體智庫

相關焦點

  • 固定資產加速折舊與一次性稅前扣除
    其中,有一條關於海南自由貿易港企業新購置固定資產單位價值不超過500萬元,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以下簡稱為「一次性稅前扣除」)的稅收優惠——有關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和一次性稅前扣除歷來是企業比較關注的地方。
  • 會計頭條:固定資產一次性稅前扣除倒計時,政策末班車錯過就沒有了
    4、何時可以享受一次性扣除政策?小王:濤哥,我們公司新購進2020年6月新購進一臺生產用機器設備,價值300萬,當月就投入使用了,是不是6月份就可以享受一次性扣除政策?濤哥答疑:這裡的一次性扣除並非使用月份,而是固定資產在使用月份的次月所屬年度一次稅前扣除。
  • 年末了,財務人員需要關注的五個成本費用稅前扣除問題
    ,小編為大家梳理了五個常見問題:  問題一:關於貸款利息支出是否必須要取得發票入帳的問題  小夥伴們的討論截圖如下:關於貸款利息支出,有些財務小夥伴去諮詢銀行了,銀行說沒有發票,另外有的小夥伴說了,哪裡有文件說用銀行回單不能稅前扣除了?
  • 【12366】關於企業所得稅的這些稅前扣除,你做對了嗎?
    答: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所得稅若干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34號)規定,企業根據其工作性質和特點,由企業統一製作並要求員工工作時 統一著裝所發生的工作服飾費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的規定,可以作為企業合理的支出給予稅前扣除。     6.企業發生的匯兌損失能否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 關於資產損失政策問題講解
    一、資產損失稅前扣除審批政策概述   (一)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總體審批要求   程序合法、適用政策合規、證據要件齊全。  二、資產損失稅前扣除審批具體政策   (一)無形資產的審批問題   問:資產損失稅前扣除兩個文件財稅【2009】57號和國稅發【2009】88號中規定的資產損失類型均未涉及無形資產。納稅人購買的商標權發生損失,能否稅前扣除,如果可以是否需報批?
  • 【浩瑞恆泰】我們是一家動漫企業,請問職工培訓費是按工資總額8%扣除還是全額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網上答疑38)
    ④《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若干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4年第29號)第四條規定,核力發電企業為培養核電廠操縱員發生的培養費用,可作為企業的發電成本在稅前扣除。企業應將核電廠操縱員培養費與員工的職工教育經費嚴格區分,單獨核算,員工實際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得計入核電廠操縱員培養費直接扣除。
  • 會計-未使用設備計提折舊計入哪個科目及能否稅前扣除
    會員:我公司是生產企業,實行《企業會計準則》,為車間購入的設備中有一臺設備一直未使用,請問會計上計提折舊應該計入哪個會計科目?計提的折舊能否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財政部印發<關於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和相關會計準則有關問題解答>的通知》(財會〔2002〕18號)明確,《企業會計準則——固定資產》規定,除已提足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及按規定單獨估價作為固定資產入帳的土地外,企業應對所有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包括企業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資產。
  • 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項目一文速覽!
    今天我們就給大家帶來了一期 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項目 的簡要內容哦~ 請大家認真看仔細啦! 企業發生的損失,減除責任人賠償和保險賠款後的餘額,依照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的規定扣除。 企業已經作為損失處理的資產,在以後納稅年度又全部收回或者部分收回時,應當計入當期收入。
  • 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的稅務處理
    一、資產的計稅基礎固定資產外購的固定資產,以購買價款和相關稅費以及直接歸屬於使該資產達到預定用途發生的其他支出為計稅基礎。>固定資產:自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計算折舊;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計算折舊;無形資產:取得無形資產的當月起開始攤銷;處置無形資產的當月不再攤銷。
  • 固定資產一次性稅前扣除,企業所得稅申報填寫有了新變化,如何填報?
    號)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設備、器具扣除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執行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46號) 企業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新購進的設備、器具,單位價值不超過500萬元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 企業差旅費、通訊費、交通補貼如何稅前扣除等,給你說清楚了!
    答:企業開展融資租賃業務,租賃期間無法取得全額發票,承租方在取得融資租賃資產時,以融資租賃協議中約定的總的支付金額和相關稅費作為計稅基礎,憑融資租賃協議,按照稅法有關規定計提的折舊,允許在稅前扣除。6.問:實行統借統還辦法的企業資金拆借利息能否在稅前扣除?
  • 大連市國家稅務局關於下載企業資產損失所得稅稅前扣除申報表格及...
    尊敬的納稅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資產損失稅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財稅[2009]57號)和《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發布〈企業資產損失所得稅稅前扣除管理辦法〉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25號)的有關規定,我局制定了《
  • 注意了,這種情形下的固定資產不能計提折舊稅前扣除!
    ,雙方約定合同籤訂之日起4個月內完成轉讓。那麼,從合同籤訂之日起至房產完成轉讓期間,我公司能否將該綜合辦公樓繼續計提折舊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呢?」該納稅人提出的問題在企業生產經營中較為普遍,其涉及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相關內容,那麼,什麼是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或處置組?非流動資產或處置組劃分為持有待售類別應滿足什麼條件?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能否繼續計提折舊?
  • 小陳稅務整理:食堂費用稅前扣除問題
    ,自產、委託加工的貨物要視同銷售營業稅:自家吃沒事,對外賣繳營業稅企業食堂到菜市場採購大米、白面和蔬菜發生的費用應該計入職工福利費,按稅法規定的比例稅前扣除:答: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工資薪金及職工福利費扣除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3號)三、關於職工福利費扣除問題
  •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的通知 企業所得...
    ,加強企業所得稅管理,國家稅務總局制定了《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現印發給你們,請貫徹執行。資本性支出不得在發生當期直接扣除,必須按稅收法規規定分期折舊、攤銷或計入有關投資的成本。、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的攤銷費用可以扣除。
  •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的通知企業所得...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的通知國稅發〔2000〕8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為規範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第四條 除稅收法規另有規定者外,稅前扣除的確認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權責發生制原則。即納稅人應在費用發生時而不是實際支付時確認扣除。(二)配比原則。即納稅人發生的費用應在費用應配比或應分配的當期申報扣除。納稅人某一納稅年度應申報的可扣除費用不得提前或滯後申報扣除。
  • 關於企業所得稅成本費用等扣除項目的趨勢探討
    從以上幾國看,對風險準備金的提取,各國均較為謹慎,稅前扣除的控制相對較為嚴格,一般只允許稅前扣除壞帳準備金,而且規定了一定的比例限制,比例基本在0.6%-1.3%之間,對其他按會計制度提取的風險準備金則不得在稅前扣除。
  • 這10種情況不需要發票就可稅前扣除!
    最近有人問:企業食堂向個人買菜,很難取得發票,可以收據作為稅前扣除嗎? 在實務中,支付個人的零星支出的費用支出,向對方索取發票的情形,還是很少見的。你去水果攤買了兩斤水果,讓老闆特意跑稅務局給你開個發票,是很難實現的,老闆心裡還想,買那麼點東西還不夠交通費呢。
  • 支付手續費及佣金稅前扣除注意事項
    即《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手續費及佣金支出稅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財稅〔2009〕29號)規定,根據該文件,企業發生手續費及佣金支出時,需要注意的問題如下:1、規定限額支付比例企業發生與生產經營有關的手續費及佣金支出,按與具有合法經營資格中介服務機構或個人(不含交易雙方及其僱員、代理人和代表人等
  • 案例解析執行新租賃準則後使用權資產折舊的納稅調整與填報
    (一)稅務處理 根據《關於融資性售後回租業務中承租方出售資產行為有關稅收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0年第13號)規定如下: 融資性售後回租業務是指承租方以融資為目的將資產出售給經批准從事融資租賃業務的企業後,又將該項資產從該融資租賃企業租回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