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城是日本著名歷史古城,別名「金城」或「錦城」,位於日本大阪市中央區大阪城公園內,與名古屋城、姬路城並列日本三大名城。
大阪城興起於日本戰國時代(明朝晚期),是豐臣秀吉在石山本願寺的基礎上擴建而來。至豐臣秀吉去世之前,大阪城的主城已經修建完畢。到豐臣秀賴時期(豐臣家第二位家主,秀吉之子),大阪城的第二和第三道城牆相繼修建完畢,大阪城初見繁華。然而隨著德川家康的崛起,豐臣氏的地位日漸不保,大阪城也將迎來一次大劫難。
1614年,德川家康和豐臣秀賴母子矛盾激烈化,德川家康率大軍包圍大阪城,史稱大阪冬之陣,結果豐臣家戰敗,屈辱求和。
而然就在次年,對豐臣家依然心存忌憚的德川家康發動了第二次大阪圍城戰,史稱大阪夏之陣,徹底覆滅了豐臣家。
為了徹底消除豐臣家的威望和影響,家康先是將大阪城搗毀,隨後在原豐臣家大阪城的基礎上再建新城,以示德川家永在豐臣家之上。
進入江戶時代之後,大阪城逐漸發成為關西第一重鎮,城主也一直由德川幕府將軍兼任,這裡也成為德川家威懾關西的第一重鎮。
1868年,決定日本命運的戊辰戰爭爆發,江戶幕府末代將軍德川慶喜移鎮大阪城,試圖擊潰來自京都的倒幕聯軍。
但是德川軍在更加西化的倒幕聯軍面前完全不堪一擊,幕府軍兵敗如山倒,整個大阪城在倒幕戰火中被夷為平地,城內大部分建築被摧毀(天守閣早在1665年就被雷電焚毀)。
到1928年,大阪市政府決定重修古大阪城,包括天守閣在內的許多建築物都得到了重建。
不過新修的天守閣是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而不是傳統的木質結構。
二戰時,大阪城作為歷史古蹟,沒有遭到美軍的轟炸,絕大部分建築倖免於難。
時至今日,大阪城已經被日本政府指定為歷史文化古蹟,並成為大阪乃至整個日本的國家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