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協作培育技能人才 河北東方學院精準就業顯效

2021-01-10 環球網

【來源:中華網】

近日,河北東方學院對外宣布該校近20名財務管理本科專業學生將赴大連安永全球商務服務有限公司開展為期三個月的實習工作,其中兩名同學更因面試表現優秀被直接錄用。

據悉,安永全球商務服務(大連)有限公司是安永的全球成員之一,是安永在華投資的第一家全球共享服務中心,主要為安永亞太區十九個國家和地區提供財務、人力資源、IT及其他服務。該公司向來以嚴格的制度化管理模式著稱,面試條件非常嚴格,一次性吸納該校多名學生,而且是該校的首批本科畢業生,消息一經證實,在當地及教育系統引發強烈反響。

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是教育發展的大勢所趨,是一種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的運行機制,是高校和企業雙方共同參與人才培養的過程。河北東方學院是河北省的一所普通高校,2016年升格為本科院校。該校自升本以來一直在校企合作方面進行探索和實踐,在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方案和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面都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初步形成了一條符合自身發展特色的道路。

由點及面全面布局校企合作網絡

校企合作的初期基本上處於一種單一式、鬆散型的起步階段。企業與校方的合作基本在於聯繫、洽談和籤約。學生們也只是停留在對企業進行一些認知和生產情況的體驗、了解層面。

隨著河北東方學院辦學理念的推進,專業實習轉入實質性階段,校企合作的發展步伐大大加快。截止2017年9月,該校已建立近百家就業實習基地,完成由鬆散型逐步發展到緊密型的校企合作網絡的轉變,真正實現了校企資源共享,文化互補,管理互通的深度合作關係。到目前為止,該校所有本科專業都建立了本專業的就業實習基地,重點專業和緊俏專業更有多個就業實習基地。這得益於學院充分發揮各方力量和社會資源優勢,全面開展校企合作。

由淺及深滲透落實校企合作模式

河北東方學院在不斷開拓校企合作網絡的同時,也在不斷精進、落實校企合作模式。通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學院完成了在校企合作模式的五大轉變:由單個企業向企業群拓展轉變;由培訓實習向頂崗實習、安置就業轉變;由短期合作向長期合作轉變;由學校「一頭熱」向企業自願、主動、共贏發展轉變;從單純實習、實訓、就業向產學研全面戰略合作轉變。

由理論到實踐 「四位一體」

無論是不同層面、不同層次、不同模式的合作,河北東方學院始終圍繞「教學——實訓——就業——科研」這條「四位一體」的主線進行。學院在為地區經濟發展,提供各種服務的過程中,將經濟發展概況和需求的第一手資料作為教學實例,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建校內實訓基地,模擬仿真企業生產現場環境,開展實踐訓練與技術培訓。通過實戰與理論的有機結合,學生們的技術能力、就業能力大大提高,有些學生畢業即就業,縮短了學生從「學校人」到「企業人」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更好更快的適應社會,滿足企業的需要。

截至目前,該校機類專業已經和廊坊華機電工程設備有限公司成立了華元機電學院,並在機電一體化專業基礎上成立了「華元機電定向班」,雙方共同進行課程開發與科研項目研發,企業通過提供獎學金和助學金等方式滲透企業文化,鼓勵學生參與公司科研項目,當前部分項目已經進入商業開發階段。

交通運輸類專業與長春大象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成立了研發工作室。公司選派優秀工程師到校任教,擔任專業課講師,結合自身工作經歷進行項目化教學,並選派優秀學生進入公司實習。經過幾年的實踐,已培養出一批汽車設計行業及智能製造行業人才,學生發展空間十分巨大。

醫學院狠抓教育質量,注重培養學生全方面發展,提出「理論與實踐並重」、「教師與醫生互聘」等教學改革措施,分期分批安排教師到教學醫院進行醫教結合、課題攻關,促進教師向「雙師型」轉變。培養的醫學類畢業生深受京津各地醫院的好評,已經和多所醫院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多名畢業生在系統內舉辦的業務比賽中獲獎。

文物藝術學院踐行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將企業生產線引入學校,從最初企業為學校提供實訓場地,到校企雙方作為辦學主體協同育人,「生產企業」成為學生的「學習工廠」,走出了一條由淺層校企合作到產教深度融合的新路子。目前,產出的產品已經正式投放市場,深受社會認可,正成為學校培育工匠、打造高素質新型產業人才的重要途徑。

由「教育」到「美育」,重塑育人機制

卓越的技能水平固然重要,但良好的精神內涵才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該校畢業生獲得用人單位好評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該校把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滲入到了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在塑造大學生健全人格與優良人品上下功夫,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結合大學生教育教學和發展實際,探索通過與名家、大師、傳承人共建工作室等形式,建立教學、研究、傳承、交流等功能於一體的文化研究平臺,實現文化研究、技藝傳承、教學改革、現實體驗、文化解讀的多方面收益。

通過平臺和機制建設,教育和引導大學生在人文精神的指引下,涵養道德品格、人文精神、美學情趣、勞動意識、健康觀念,逐步形成一系列獨具特色、充滿智慧的處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學體系、生活理念、風俗習慣、生活方式與情感樣式,並以此為紐帶,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充分利用好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企業文化進校園等機制與抓手,探索組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服務社團」,在社會與學校、產和教「一體化」育人機制中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人才培養的協同性,更好地推動人才培養質量的落地性與效益性。

河北東方學院的辦學成績也獲得了上級單位和社會的廣泛認可。先後獲得廊坊市科技局和省科技廳認定的 「眾創空間」,獲得省教育廳授予的「河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示範園」;並於2019年獲評「河北省級版權示範單位」。未來,河北東方學院將繼續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養,健全德技並修,為企業、社會的持續、創新、快速發展賦能蓄力!

相關焦點

  • 構建人才培育閉環生態  騰訊教育騰實學院河南地區校企合作新聞發布會正式舉辦
    8月27日,「騰訊教育騰實學院河南地區校企合作新聞發布會」在鄭州國際會議中心正式召開,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河南省委員會、中國國際商會河南商會副會長胡金寶,鄭州市人社局副局長丁進芳、河南省精銳教育諮詢研究院院長賀衛彬、河南人設廳旗下河南技師學院校長谷天本、鄭州師範學院就業指導中心主任陳磊、河南高校商業運營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威、河南省網絡文化協會會長王亞軍、河南省
  • 服務「三高四新」,校企「牽手」助力人才高質量就業
    他希望首先能在招聘形式上面有所創新,用分門別類的方式校企協作共同引導學生就業,並以線上線下相有機結合,多渠道促進就業。他還希望企業從學校一開始招生時就介入其中,全程參與給予建議。校企要時刻保持緊密聯繫,反饋就業學生情況及問題,補足人才培養短板。「用人單位已不再是學生就業的『上帝』,企業對人才的渴求越來越迫切。」
  • 穩學生就業 促企業轉型——重慶政校企協作辦職教觀察
    22歲的他學的是模具專業,剛從重慶市科創職業學院畢業。談到未來的職業發展規劃,他對記者說:「先從基層幹起,逐步積累經驗、提升技能,將來成為一位高級技工。」招商局鋁業有限公司過去以生產傳統鋁材為主,近幾年產品向用於建造遊輪直升機平臺的高端鋁製零部件轉型。「產品轉型升級需要更多高級技工,我們跟永川區多所職業院校合作,通過設立獎學金、訂單班等形式聯合培養技能人才。
  • 校企牽手定製人才 打通人才供需通道
    8月20日,山東工業技師學院與智邁德股份有限公司籤訂校企合作戰略協議,開啟校企聯手、精準培育專業人才的新篇章。當日,山東工業技師學院與智邁德股份有限公司籤訂了校企合作戰略協議,雙方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洽談,為山東工業技師學院校企合作教學實踐基地揭牌並落戶智邁德股份有限公司。
  • 河北師範大學軟體學院: 項目實踐夯實求職能力 高質量就業打造人才...
    作為河北省首批以校企聯動合作培養卓越軟體開發工程師的試點學院,近年來,河北師範大學軟體學院畢業的學生,已遍布國內眾多名企,其畢業生整體就業率達98%以上,學生畢業薪資水平多年來居河北師範大學本科學院(系)之首,高效、優質就業已經成為軟體類院校中的佳話。阿里巴巴、京東、騰訊、美團、百度、網易、快手、字節跳動等一線網際網路公司有他們,建設銀行、中國郵政、中國聯通等大型國企單位亦有他們。
  • 助力新舊動能轉換 完美世界教育與山東財經大學東方學院舉行校企...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和山東省關於深入推進產教融合的部署安排,構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平臺,推動地方發展需求側與高校人才供給側緊密對接,圍繞山東省及其各地區新舊動能轉換工作的進程,9月25日,完美世界教育與山東財經大學東方學院舉行校企合作籤約儀式。
  • 河北師大軟體學院:項目實踐夯實求職能力高質量就業打造人才高地
    作為河北省首批以校企聯動合作培養卓越軟體開發工程師的試點學院,近年來,河北師範大學軟體學院畢業的學生,已遍布國內眾多名企,其畢業生整體就業率達98%以上,學生畢業薪資水平多年來居河北師範大學本科學院(系)之首,高效、優質就業已經成為軟體類院校中的佳話。阿里巴巴、京東、騰訊、美團、百度、網易、快手、字節跳動等一線網際網路公司有他們,建設銀行、中國郵政、中國聯通等大型國企單位亦有他們。
  • 穩就業育人才 歐米奇西點西餐教育以就業為導向精準對接市場
    如何破解技能人才短缺難題,如何穩就業育人才,增強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能力?中國東方教育多措並舉為穩就業提供了堅實有力的保障。中國東方教育精準對接市場 穩就業育人才據CCTV1報導:精準對接市場,讓技能人才成為「香餑餑」。
  • 順聯動力與高校校企聯動,開啟專業主播人才培育新模式
    但在直播經濟快速崛起同時,專業人才的輸送卻也成為制約直播經濟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不光是KOL、視頻內容紅人和直播達人特別稀缺,能夠培訓的導師、運營人才,包括能做直播經濟的MCN(多渠道網絡服務)的企業也少之又少。提高電商直播人才質量,助力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 山東鋁業職業學院推進校企合作發展
    為精準對接我省知名企業人才需求,推進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進一步提升學院人才培養水平與社會服務能力,8月4日至7日,山東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山東鋁業職業學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杜樹宇,副院長李波,院長顧問石廣民,實訓就業中心主任郝雷等一行6人先後赴力神(青島)新能源有限公司、山東京東快星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海信視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克東縣:校企合作 培養「訂單型」產業人才
    齊齊哈爾新聞網8月31日訊(高輝 蘇廣鑫)8月31日上午,飛鶴乳業克東工廠與齊齊哈爾技師學院訂單班籤約儀式正式舉行。儀式上,飛鶴乳業代表和技師學院代表進行了現場籤約,並分別作了發言,表達了雙方戰略合作的信心。市改革推進專班領導作了講話。
  • 歐姆龍深耕校企合作 培育製造業高質量技術人才
    歐姆龍深耕校企合作 培育製造業高質量技術人才歐姆龍與陝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培養製造業一線技術人才的項目上合作已長達11年之久。今年6月,因疫情防控歐姆龍班雖未舉行盛大的畢業儀式,歐姆龍(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堅女士等高層代表依舊如期來到陝西工院,與學院黨委書記惠朝陽為首的校領導及各位老師展開了深入交流,就今後在多領域深化校企合作進行了探討。
  • 貝爾安親就業班招生,百萬獎學金培育課後服務人才
    當今社會的傳統觀念對技能職業教育存在偏見,家長們在為孩子報考時能選高校就不選職校。此種背景之下,職業教育已經越來越難以吸引優質的生源,這就使得我國技工特別是高級技工的需求變得越來越強勁。
  • 弘揚中華孝德文化培育特色技能人才——歡迎報考德州科技職業學院
    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欄目對學院推行「雙證書」制度、確保學生就業進行了專題報導;《中國教育報》以「中國職業教育的一面旗幟」為題對學院作了全面報導。教學創新學院堅持「1+3+N」人才培養模式,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培養學生創業就業能力,把產業鏈、專業鏈與人才鏈作為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在教學過程中,線上線下相結合,採用項目化、案例式、模塊化的教學方法,並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
  • 華蘇科技 | 產教融合育人才,校企合作展未來
    近日,江蘇開放大學、正德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領導到公司總部參觀調研,並就校企合作相關問題進行座談。在詳細了解公司發展歷程、業務版圖規劃、校企合作案例等內容後,各高校充分認可華蘇科技的綜合實力與發展前景。今後校企雙方將在人才培養、專業建設等方面進行深度交流與合作。
  • 校企共建產業學院,創新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本文以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會計專業為例,闡述了學院與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產業學院,創新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做法。》(國辦發[2017]95),這個文件指出,要全面推行校企協同育人,建立需求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門又印發了《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教職成[2018]1號),這個文件對校企合作的形式、校企合作促進措施等內容做了相關的規定,通過這兩個文件我們能感受到國家層面的指向是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應該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也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所在。
  • 河北科技師範學院園藝科技學院開拓大學生就業市場
    2014年4月21至26日,河北科技師範學院園藝科技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李佩忠,辦公室主任王學東一行,前往天津、滄州、衡水、邢臺等地進行了為期6天的用人單位走訪、就業市場開拓及畢業生跟蹤調查。
  • 校企合作翻新篇,南方IT學院與深圳橙子自動化強強聯手!
    他首先對企業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今年人工智慧的就業形勢逆勢飄紅,得益於老師的培養和企業的支持,並表示學院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校企合作,在過去雙方已取得了較好的合作成效。此次共建「人才輸送基地」,實行企業定製化培養,需要大家相互協作,發揮各自優勢,達到教學、實訓、就業一體化的最佳效果,實現學院、企業、學生三方「共贏」。
  • 雙創文化培育助力雲南大學滇池學院畢業生高質量創業就業
    雲南大學滇池學院院長、中國獨立學院協作會會長馬傑表示,在促進學子創業就業方面,要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把培育雙創文化作為雙創工作的長效機制,讓創新創業教育和參與雙創實踐成為學校的文化。「這幾年,經過我們的精心培育,創新創業已經成為滇池學院的重要文化。今年滇池學院僅報名參加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團隊,就超過4300多個,佔整個雲南省參賽團隊的六分之一。」馬傑介紹。
  • 北京吉利學院校長霍偉東:通過「校校企合作」推進人才供給側結構...
    「校校企合作」 推動人才供給側調整  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指出要深化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改革,發揮企業重要主體作用,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培養大批高素質創新人才和技術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