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給英國的租借計劃破壞了我們的中立。此外,我們的海軍艦艇已經被瞄準了而魯本·詹姆斯號在1941年10月在紐芬蘭附近被一艘u型船擊沉了。日本人不得不攻擊珍珠港。在日本入侵中國之後,美國及其盟國停止向日本運輸石油,他們迫切需要提供另一種供應。這樣做的合乎邏輯的目標是印度尼西亞的油田,但是沒有合理的航運路線可以把石油運回日本,而不經過當時屬於美國所有的菲律賓的空襲範圍。這意味著菲律賓必須被佔領,這意味著與美國開戰。
為了實現這一點,當時掌管日本政府的陸軍,必須得到海軍的合作。為此,山本上將,海軍最有影響力的軍官,不得不同意。山本認為日本會輸掉與美國的戰爭但他認為,日本取勝的唯一渺茫機會是在一開始就摧毀美國太平洋艦隊。因此發生了珍珠港襲擊事件。如果沒有發生,就會有很多類似的事情,比如,羅伯特·海因裡希的另一條時間線,1941年12月7日,在舊金山發生的襲擊事件。
希特勒通過首先宣布戰爭,響應於美國對日本宣戰,這確實使美國變得更加容易。他這樣做是希望日本反過來也會對蘇聯宣戰,以減輕其東線的壓力。但這並沒有發生,他的判斷失誤是導致他輸掉這場戰爭的一大失誤。
如果沒有日本的挑釁,或者沒有希特勒先宣戰的決定,美國還會對德國開戰嗎?似乎可能。英國和美國的關係非常深厚,建立在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基礎上。美國已經在幾個方面幫助了英國,比如租借和護送補給車隊。德國有可能會有一些挑釁行為,這一結果將會給美國宣戰,而不管發生什麼事情,羅斯福都傾向於在英國發動戰爭。然而,羅斯福可能發現這個想法對國會和美國公眾來說都是「難以接受的」。這是否會導致美國人對戰爭的努力減少,可能會在戰爭的某個時刻,使軸心國的利益得到平衡?
歷史上,羅斯福試圖說服美國加入對抗希特勒和義大利法西斯的戰爭。羅斯福還通過租借計劃支持英國,這讓當時堅定的孤立主義者共和黨人非常反感。羅斯福甚至命令美國軍艦護送補給船前往英國,並在公海保護補給船。美國海軍的一艘驅逐艦甚至在珍珠港事件前一個月被納粹潛艇擊沉。但這並沒有引起戰爭。
如果沒有珍珠港襲擊,而希特勒沒有宣戰,美國民眾的輿論可能會轉而支持勇敢的英國人,而羅斯福將帶領美國在1942年或1943年對德國開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在1917年加入了戰爭,那是那場大衝突的第四年。如果日本不襲擊珍珠港,它會怎麼做?它可以無視美國在菲律賓基地的威脅,專注於將亞洲人從英國/歐洲的統治下「解放」出來,一些美國人實際上可能會支持這種做法。
在這種情況下,羅斯福很難讓他的國家對日本開戰。如果他這樣做了,他的國家如果沒有一個該死的開戰理由,比如珍珠港事件,肯定不會團結在他的身後。當時的美國非常孤立,仍在從大蕭條的影響中恢復。
二戰初,假如日本沒有襲擊珍珠港,美國還會和德國開戰嗎?談談你的理解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