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初,假如日本沒有襲擊珍珠港,美國還會和德國開戰嗎?

2020-12-11 百家號

提供給英國的租借計劃破壞了我們的中立。此外,我們的海軍艦艇已經被瞄準了而魯本·詹姆斯號在1941年10月在紐芬蘭附近被一艘u型船擊沉了。日本人不得不攻擊珍珠港。在日本入侵中國之後,美國及其盟國停止向日本運輸石油,他們迫切需要提供另一種供應。這樣做的合乎邏輯的目標是印度尼西亞的油田,但是沒有合理的航運路線可以把石油運回日本,而不經過當時屬於美國所有的菲律賓的空襲範圍。這意味著菲律賓必須被佔領,這意味著與美國開戰。

為了實現這一點,當時掌管日本政府的陸軍,必須得到海軍的合作。為此,山本上將,海軍最有影響力的軍官,不得不同意。山本認為日本會輸掉與美國的戰爭但他認為,日本取勝的唯一渺茫機會是在一開始就摧毀美國太平洋艦隊。因此發生了珍珠港襲擊事件。如果沒有發生,就會有很多類似的事情,比如,羅伯特·海因裡希的另一條時間線,1941年12月7日,在舊金山發生的襲擊事件。

希特勒通過首先宣布戰爭,響應於美國對日本宣戰,這確實使美國變得更加容易。他這樣做是希望日本反過來也會對蘇聯宣戰,以減輕其東線的壓力。但這並沒有發生,他的判斷失誤是導致他輸掉這場戰爭的一大失誤。

如果沒有日本的挑釁,或者沒有希特勒先宣戰的決定,美國還會對德國開戰嗎?似乎可能。英國和美國的關係非常深厚,建立在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基礎上。美國已經在幾個方面幫助了英國,比如租借和護送補給車隊。德國有可能會有一些挑釁行為,這一結果將會給美國宣戰,而不管發生什麼事情,羅斯福都傾向於在英國發動戰爭。然而,羅斯福可能發現這個想法對國會和美國公眾來說都是「難以接受的」。這是否會導致美國人對戰爭的努力減少,可能會在戰爭的某個時刻,使軸心國的利益得到平衡?

歷史上,羅斯福試圖說服美國加入對抗希特勒和義大利法西斯的戰爭。羅斯福還通過租借計劃支持英國,這讓當時堅定的孤立主義者共和黨人非常反感。羅斯福甚至命令美國軍艦護送補給船前往英國,並在公海保護補給船。美國海軍的一艘驅逐艦甚至在珍珠港事件前一個月被納粹潛艇擊沉。但這並沒有引起戰爭。

如果沒有珍珠港襲擊,而希特勒沒有宣戰,美國民眾的輿論可能會轉而支持勇敢的英國人,而羅斯福將帶領美國在1942年或1943年對德國開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在1917年加入了戰爭,那是那場大衝突的第四年。如果日本不襲擊珍珠港,它會怎麼做?它可以無視美國在菲律賓基地的威脅,專注於將亞洲人從英國/歐洲的統治下「解放」出來,一些美國人實際上可能會支持這種做法。

在這種情況下,羅斯福很難讓他的國家對日本開戰。如果他這樣做了,他的國家如果沒有一個該死的開戰理由,比如珍珠港事件,肯定不會團結在他的身後。當時的美國非常孤立,仍在從大蕭條的影響中恢復。

二戰初,假如日本沒有襲擊珍珠港,美國還會和德國開戰嗎?談談你的理解和看法!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期,日本為什麼襲擊「珍珠港事件」將美國拉入戰爭?
    「明治維新」這個轉折點,推動日本社會的發展,讓日本走上了「富國強兵、脫亞入歐」的道路,使日本躍居世界軍事強國之列,最終蛻變成為以侵略擴張,掠奪好戰的軍國主義國家。但在二戰時期,為什麼日本當時對強國「美利堅」不宣而戰,偷襲了美國在夏威夷的海軍基地「珍珠港」,悍然發動「太平洋戰爭」,將美國拉下了戰爭的泥潭中呢?
  • 二戰中對襲擊美國本土這件事情上,德國很搞笑,日本很認真
    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本土(不包括珍珠港這些海外領土)一直沒有受到戰火的肆虐,當歐亞非打得一片焦土的時候,美國的土地上並沒有收到什麼影響,從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以後,美國本土上就一直沒有經歷過什麼戰火。美國的將軍總統艾森豪曾說過,「保衛美國本土最好的方式,就是讓我們的士兵在其他國家戰鬥。」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為什麼美國總是出兵幹預到其他國家與地區的爭端中。
  • 為什麼二戰時期強大的美國和蘇軍連小小的日本本土都登錄不了
    應該說,二戰時期的美國、蘇聯綜合國力都不比日本差,許多方面還強於日本,既然如此,那為什麼沒有登錄日本國土把他們消滅乾淨呢?二是二戰的前半期主要戰場在歐洲,發起戰爭的德國幾乎佔領了整個歐洲,這個時候美國和蘇聯的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與德國法西斯作戰上,根本抽不出力量攻打日本。如果既在西線攻打德國,又在東亞向日本開戰,必然會造成兵分兩路,精力上受影響,軍事實力上也會分散,這是兵之大忌,美蘇都不會去冒這個險。
  • 看似日本勝利的珍珠港事件,卻讓美國無比憤怒並對日本宣戰
    一、日本方面的背景 日本方面在1939年時,已經開始了對中國和東南亞等國的侵略,並在同時日制訂定接下來的作戰思路,決定在南下和北上之間選擇進攻準備選擇其中之一,掠奪日本短缺的煤炭石油等戰略物資資源。北上就是和德國的想法一致,聯合德國對蘇聯發動進攻。
  • 日本轟炸美國珍珠港兩次,卻忘了炸了兩個地方,德國:豬隊友
    二戰中,以德意日為軸心的法西斯國家挑起了二戰,其中德國和日本的實力強勁,義大利就如同打醬油的存在,他們本身就很厭戰,一參戰就習慣性的投降,打到最後他國都不想俘虜義大利軍人,因此義大利給德國拖了後腿。有一個豬隊友就夠頭疼,沒想到日本在戰爭中途去偷襲美國珍珠港,卻忘記炸掉這2個地方,德國表示:這不是豬隊友嗎?德國在二戰中主要就是和蘇聯對抗,日本想拿下中國,按照德國和日本的預計,他們都可以獲得戰爭的勝利,只是日本太樂觀以為很快可以佔領中國,卻深陷泥潭脫不開身。日本沒辦法掉過頭去幫助德國攻打蘇聯,就和蘇聯籤訂了互不侵犯的條約。
  • 論軍隊戰鬥力,二戰中的日本,跟德國比誰更強?
    日本、德國是二戰之中最大的兩個反派。其中德國同時向法國、英國、蘇聯開戰,一度滅法國、吞波蘭、佔蘇聯絕大多數歐洲版圖,有著將整個歐洲歸入囊中的趨勢。日本則兼併東亞,與美國進行殊死大戰,且一度打的美國毫無展架之力,稱霸整個西太平洋,差點就將整個東亞歸入自己版圖。綜上可見德國、日本論戰鬥力在二戰之中堪稱彪悍,與此同時由於德國和日本在二戰保持盟友關係,並沒有直接對戰的記錄,因而很多軍迷開始好奇,假如將二者放在一起打一架會怎樣。
  • 二戰時期日軍和德軍開戰誰會贏?德國軍隊哪怕百萬大軍,也要餵魚
    有網友問:二戰時期的日軍和德軍軍事實力誰更強?如果當時這兩國開戰誰會贏?如果二戰,其他國家中立,日本和德國開戰。如果是德國進攻日本,那德軍還沒看到日本,就都會餵魚了。
  • 二戰日本偷襲珍珠港的真正目的是啥?為啥是日本最後最好的選擇?
    珍珠港事件是當時二戰太平洋戰爭的導火索之一,當時的日本聯合艦隊,以偷襲的方式對美國在珍珠港太平洋艦隊發動了襲擊,隨後這場戰爭迅速把美國拖入二戰,很多人認為,這是日本人非常「魯莽且愚蠢」的一次進攻,對於美國發動攻擊,簡直是加速日本的失敗。
  • 為什麼說二戰中日本註定會失敗?
    偷襲珍珠港,是二戰史上非常著名的事件。由此日本挑起了太平洋戰爭,讓美國全面捲入二戰。但當時的日本決策者深知,一旦挑起太平洋戰爭,與美國為敵,日本將必敗無疑。開戰一定會輸,但是戰爭還必須要打,這個看上去非常矛盾的決定,到底是如何做出的?
  • 為何說珍珠港事件改變了二戰?看看美國的工業和經濟能力就知道了
    隨著1941年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偷襲珍珠港,一向自詡為二線隊員的美國終於下了場,參與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來。通常後世歷史學家都認為這場偷襲,是二戰的巨大的轉折,改變了敵我力量對比。然而為什麼偷襲珍珠港,會成為二戰的巨大轉折呢?
  • 假如不偷襲珍珠港,日本全力侵華會怎樣?專家:嫌命長就來
    珍珠港事件作為此次戰爭中的標誌事件,歷來都是世界人民熱烈討論的話題。日本偷襲珍珠港擴大了二戰的範圍,推動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此次的偷襲行動不僅使日本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還加快了他們不正義戰爭的失敗速度。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當時的日本放棄了偷襲計劃,一門心思對付中國的話,失敗的結局會改寫嗎?答案是否定的。
  • 如果當年日本沒偷襲珍珠港,美國不參戰,中俄能不能掌控局面?
    日本偷襲珍珠港可以說是二戰中最為重要的轉折點之一,在此之後美國參戰,徹底改變了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力量對比。現在有很多人認為美國參戰才是同盟國獲勝的根本原因,如果日本沒有愚蠢地去偷襲珍珠港,二戰的結局將難以預料,真實情況是這樣嗎?如果沒有珍珠港事件,美國就不會這麼快參戰,這點是可以肯定的。
  • 電影《珍珠港》帶給觀眾的震撼力
    電影《珍珠港》敘述的是二戰期間日軍偷襲珍珠港的事件。戰爭很殘酷,很震撼,影片中唯美的愛情和兄弟情給整個影片帶來一絲絲的溫情,仿佛戰爭中的一道曙光。生活總是遺憾的,但是活著的人還是要繼續。日本從1941年中就開始向東南亞擴張,引起這個地區主要強國的不滿,為了給日本一點警戒,美國凍結了對日貿易,其中最重要的是石油,沒有石油,日軍的戰鬥裝備無法行駛,艦艇拋錨,等於無法繼續侵略,為了確保侵略,掠奪石油,日軍決定冒險一擲襲擊珍珠港,消滅美國在太平洋的主力。
  • 二戰中德國的兩個好幫手義大利和日本哪個更坑
    文/寂寞的紅酒日本和義大利是二戰時期納粹德國的主要盟友,是德國在二戰中最主要的兩個幫手。不過德國的這兩個幫手卻是十足的坑貨,一個比一個坑,簡直把德國坑到了姥姥家。德國的失敗兩國起碼要負一半的責任。先說義大利,義大利是德國在歐洲的第一合作夥伴,義大利對德國而言非常重要。首先,義大利為德國提供了上百萬僕從軍,義大利軍隊在北非、巴爾幹和蘇德戰場非常活躍。義大利的海軍和空軍是地中海的主力,有效的牽制了英美海軍,德國軍隊在北非的補給也都是由義大利提供的。沒有義大利,德國勢力根本出不來歐洲大陸。其次,義大利的加入確保了德國的側翼安全,讓德國避免了來自南線的威脅。
  • 二戰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為何希特勒會被氣得破口大罵
    1941年12月7日,日本出動6艘航空母艦,441架飛機對美軍珍珠港發動偷襲。日軍的此次行動打了美國一個措手不及,日軍僅以傷亡200多人的代價,炸沉了美軍四艘戰列艦和兩艘驅逐艦,炸毀188架飛機,受損的建築、船隻和飛機則更多。攻擊中約有2400名美國人喪生,另有1250人受傷。
  • 德國為石油閃擊蘇聯, 日本為石油偷襲珍珠港.
    二戰是鋼鐵和石油的戰爭。對石油資源的爭奪是導致德國閃擊蘇聯與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最重要的原因。一,對石油資源的爭奪是德蘇戰爭的導火線。失去了羅馬尼亞的石油,而英國強大的海軍控制著海洋,德國也無法從海外貿易中獲取石油。沒有石油,德國的裝甲鐵流和飛機便是一堆廢銅爛鐵。
  • 對於珍珠港事件,有人說是個陰謀,美國國會的調查報告給出了答案
    相比之下,日本人損失的29架飛機、55名飛行員,簡直可以忽略不計。日本人於1941年12月7日的突襲珍珠港,可謂美國軍事史上最慘痛的事件。當時,羅斯福總統在國會的講話中說:昨天,1941年12月7日——這將是個臭名昭著的日子,美國受到了日本帝國海軍和空軍的突然的、蓄意的襲擊。
  • 日本當年為什麼執意要去偷襲美國的珍珠港呢?
    日本在初期和德國兩線開花,完全可以用勢如破竹來形容,可惜這樣的優勢並沒有保持下去,儘管日本戰前誇下了海口要三個月拿下中國,不過最後被中國控制住局勢,這場戰爭也被拉鋸成持久戰。長時間的交戰讓日本在亞洲戰場陷入劣勢,但誰也沒想到的是,這個時候日本選擇了偷襲珍珠港,甚至連希特勒在收到消息後都是大為不解,認為日本已經瘋了,那麼當年日本要執意偷襲美國珍珠港呢?
  • 石油、制裁、偷襲:美國為何逼迫日本走向珍珠港?【文案】
    說來令人諷刺,美國財政部長摩根索和哈利法克斯吃飯,席間,摩根索嘲諷英國人對日本的妥協,並哀嘆蔣介石的困難,哈利法克斯反諷道,你們美國人不也在向日本出售石油嗎?這回答真是扎心,摩根索沉默了一會兒,說道: 我們將切斷日本人的動脈。 兩天後,當英美施壓荷蘭人參與後,石油制裁令頒布,同時凍結了日本的所有資產。
  • 二戰後日本若脫離美國,能否像德國一樣重新崛起,結果出乎意料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偷襲珍珠港,不但將戰火燒到了遙遠的美洲,也讓美國這個超級大國加入了戰局,而美國加入同盟國之後,二次大戰的天平開始向盟軍傾斜。也可以這麼說,美國參戰是軸心國由勝轉敗的開始。在戰後,很多人都說美國會報復日本,而日本似乎也免不了德國一樣的命運,但是結果卻恰恰相反,美國不但沒有報復日本,還明裡暗裡幫助日本。讓日本的經濟得以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