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緬山水相連,世代比鄰而居,傳統友誼源遠流長。在中緬共建「一帶一路」和中緬經濟走廊的時代機遇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緬甸落地生根,使「胞波」情誼更加深入人心,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2018年4月份,中通正式進入緬甸最大城市仰光,並以此為「根據地」,切入緬甸快遞服務市場。在走進緬甸的過程中,中通快遞正在逐步實現由「生根」到「發芽」的轉變。
「面對緬甸這一全新的目標市場,緬甸中通要想在當地落地生根,需要非常明確的『解題思路』。」緬甸中通負責人肖楨介紹說,緬甸中通開始時沒有急於擴張,而是在經過充分市場調研後實行本土化,逐步滲透到緬甸快遞服務市場中去,並在基礎設施投入、網絡運營、尋找當地合作夥伴等方面持續加碼,不斷深耕。
目前,中通在緬甸已建成木姐、曼德勒和仰光3個轉運中心,分別輻射緬甸北、中、南部。除剛投入使用不久的木姐中轉中心外,中心設施逐漸規範完善,分揀欄、分揀傳送帶已投入使用,可隨時應對未來大批量的分揀工作。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緬甸中通多臺貨運車輛已投入運營,組成多組自營車隊,活躍於木姐至曼德勒、曼德勒至仰光往返的運輸主幹線,進一步提升了快件轉運時效。「目前,各條運輸主線運營已趨成熟,運輸支線也在進一步完善中,網絡線路將輻射緬甸90%以上的主要地區。」肖楨說。
優質服務是中國快遞「走出去」的核心,本土化則可以確保快遞服務在「出海」過程中「不打折扣」。記者了解到,為充分實現本土化,肖楨和緬甸中通管理團隊花大力氣發掘、培育更多熟悉當地法律法規、民俗風情的合作夥伴,並啟用本土年輕的管理團隊,深入了解本地用戶的需求和習慣,力爭把緬甸市場做深、做透。
可喜的是,以中通為代表的快遞企業「出海」將迎來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2020年,我們要聚焦國際物流寄遞關鍵環節不可控等『卡脖子』問題,建立面向全球的寄遞物流服務體系,助力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議上透露,2020年國家郵政局將實施「快遞出海」工程,推動制定促進國際寄遞物流發展相關政策文件,多方式拓展國際服務網絡,加強國際快遞航空網絡能力建設,提升國際運營能力和競爭力。
肖楨表示,未來緬甸中通將以緬甸國內為中心,大力發展本土快遞業務。與此同時,國際件與國內件並行,進一步擴大市場,進一步鋪設網絡,為客戶提供更系統全面的綜合物流服務,為中緬兩國商貿往來打開新的窗口。
來源: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