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除了父母對孩子有成龍成鳳的期待外,老師也是最想孩子成才的人。畢竟老話說得好「一日為師終身為師」,學習生涯中的相處都是實打實的真情實感,為此他們希望每個孩子都能走上光明大道。
一、「我不願意教窮人家的小孩」
前些天,約了位老師朋友喝茶,期間聊了孩子的學習問題,感觸頗深。
朋友讀書的時候學習成績就非常好,大學畢業後也順利成為了一所重點中學的老師。在近十年的教育生涯中,朋友見識過學習能力一流的學霸們,也見過多次作業還出錯的「學渣」們,當然勤勤懇懇步步耕耘的學生更是不少。
但在朋友看來,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壞和父母關聯極為密切。用朋友的話說:「所謂家庭階級不同,父母教出的孩子也不同,我最不喜歡的就是和窮人家的父母打交道,因為這類家長追求的結果,你永遠都達不到。」
朋友的學校前段時間剛做了月考測試,結果有名學生的成績卻非常差,為此家長怒不可言,直接打電話訓斥朋友作為班主任根本沒有管過孩子。
可朋友卻說:「這位家長的性格我第一次打交道時就清楚,她對於孩子的學習非常重視,哪怕家庭經濟條件不好,她也願意花大價錢讓孩子上培訓班跟上學習節奏。可她這種太過急促的心理,只會註定得不償失。」
孩子拿著試卷回家時,家長第一時間看分數不及格,直接對著孩子就是一巴掌,打完罵完還覺得不解氣,還讓孩子跪在客廳半小時。甚至,當家長給朋友打電話的時候,還洋洋得意的說孩子打也打了,課也補了,如今成績依舊上不去就是老師的責任。
但在朋友看來,如今孩子都已經12歲了,學習方面拼的是邏輯思維和智商。如果父母一個勁地以為給孩子補完課就能換回好成績,只能說短時間有效,到了初中高中差距立馬拉開。另外,那些家長打完孩子就立馬看電視逛淘寶,你覺得他們真能教育好孩子嗎?
二、父母階級不同,孩子的學習能力也不同
朋友的班級也不乏家庭條件優秀的孩子,比如說有個考試成績總在年級前三名的男孩,爸爸媽媽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文化人。
有一次,朋友曾經去這個男孩家裡家訪,一進門就被父母的良好修養所折服。要知道,這位父母如今自行創業,手底下的員工不少於100人,平常也習慣了在員工面前的領導風範。可他們在朋友面前,卻彷如一個不善言辭的家長,對於老師禮貌有加。
在聊天過程中,學生的爸爸說過:「我們家孩子很好動,他小時候注意力很難集中,當時我和他媽媽每天陪他玩接球的訓練遊戲,再和一些教育學家溝通交流,這才慢慢改善了他的注意力。」
不僅如此,這對夫妻雖然工作很忙,可他們再忙也要抽出一人陪孩子寫作業。用他們的話說:「努力工作也是為了孩子,如今不能因為工作而放棄陪伴孩子,不然結果本末倒置就得不償失了。」
在節假日裡,這位爸爸總會帶兒子去圖書館和運動場,哪怕下雨天這一行為也沒斷過。在男孩媽媽看來,在家裡學習難免枯燥無味,有時候去圖書館看到別人學習的氛圍,孩子反而就能更輕鬆地融入其中。
而且去運動場也能鍛鍊孩子的身體素質,有時候受挫折的時候就去打打球,孩子能很快地恢復狀態。最主要的是,有時候在出行過程中爸爸會故意不帶錢或者提些小問題刁難孩子,他都能快速思考解決問題,這點是最讓父母滿意的地方。
用朋友的話說:「高知家庭的父母,相對於孩子的學習成績,他們更看重是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就算這一階段孩子的成績有落差,他們不會暴打孩子也不會叱罵孩子,而是通過雙方努力或尋找問題所在,從而解決這一難題,所以孩子的差距從此拉開。」
三、教育孩子,不能只依賴老師
老師可以負責孩子的學問和知識,但家長則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態度。要知道,教育不是只靠老師就能成功的,畢竟一個班級三十多個孩子老師如何分身管好每一個呢?所以說,家長也要努力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和老師打好配合才能讓孩子成長得更好。